道地药材 浙元胡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浙元胡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浙元胡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T/CACM 003- 2016 道地药材 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3 术语和定义
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 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 3.2
浙元胡 Zhe Yuanhu
产于浙江省内(磐安、东阳、缙云、永康、武义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栽培元胡药材。 4 来源及形态 4.1 来源
主要来源于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 4.2 形态特征
1
T/CACM XXXX-2018
元胡为多年生草本,高10 cm~30 cm。块茎扁球形,上端稍下凹,直径0.5 cm~2.5 cm,黄色。茎细软,不分枝或分枝,易折断,基部以上具1鳞片,有时鳞片和叶腋内常有小块茎。具 3 叶~4 叶,基生叶与茎生同形,茎生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三角形,2 回三出全裂,1回裂片具柄,2 回裂片有短柄,3裂至3深裂,末回裂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 cm~3.5 cm,宽 5 mm~8 mm,先端钝或锐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长3 cm~7 cm,疏生3花~10花;苞片卵形或狭卵形,长约 8 mm,全缘或下部苞片具齿;花梗与苞片约等长;萼片小,早落;花4,紫色或紫红色,上花瓣长1.5 cm~2 cm,瓣片宽展,先端微凹,具短尖,边缘具齿或多少具波状小齿;距圆筒形,稍长于瓣片,蜜腺体贯穿于距长的1/2,下花瓣与上花瓣相似,爪约与瓣片等长、内花瓣先端暗紫色,爪约长于瓣片2倍;雄蕊6,合生成2束,具3脉;子房线形,花柱纤细,柱头近圆形,具8乳突。蒴果线形,长约2 cm。种子1列。花期4月。果期5~6月。 5 历史沿革
元胡药用历史悠久,是古代中医常用的一味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尤擅止痛,距今已有上千年,南北朝时期即已供药用。元胡初名“玄胡”,如《雷公炮炙论》中,其名仅为“玄胡”。在唐代时始出现“玄胡索”之名。《医学入门•本草》:“玄胡索生胡国。玄,言其色;言其苗交纽也。”宋代时出现“元胡”,文献研究其根本原因是避讳所致。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言:“本名玄胡索,避宋真宗讳改玄为延也。”因《雷公炮炙论》名“玄胡”,避讳而有“元胡”一名。清代康熙“玄烨”亦名中有“玄”,故只称“元胡”。因为避讳的原因,我们在中医古籍中通常见到“元胡”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当代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本草》、各版中医药教材皆以“元胡”为正名。
元胡原产地是“奚国”,从“安东”来,诸多本草文献记载。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曰:“玄胡索生于奚,从安东道来,根如半夏,色黄。”李珣《海药本草》云:“玄胡索生奚国,从安东道来。……虫蛀成末者尤良。”宋代刘翰、马志等编《开宝本草》载:“元胡味辛温。……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 唐慎微《经史证类大观本草》亦云:“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明朝陈家筌《本草蒙筌》:“元胡生从奚国,形类半夏,色黄。”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陈藏器文,并说“奚乃东北夷地也”。李中立《本草原始》曰:“始生胡地。”
奚,古代游牧名族之名,东部胡之种(东胡种),南北朝时称库莫奚,隋唐时去库莫而称奚,“奚国”所辖地区即今辽宁、内蒙、河北交界地域。“安东”实际是指唐代的安东都护府,所辖地区以今辽宁省为主,包括朝鲜、吉林、内蒙、河北部分地区,其部分区域为渤海沿海,交通十分便利。可见元胡原产地是“奚国”无疑,现在是东北地区、内蒙、河北等地。从古至今,东北地区的野生元胡藏量仍然很大,古代为道地药材,现在则为地区习惯用品。
明朝,元胡产地的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有关文献记载: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元胡条道地栏曰:“道地镇江为佳。”李时珍《本草纲目》注文曰:“奚乃东北夷地也。今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李中立《本草原始》:“始生胡地,玄言其色也,索言其苗交纽也。……今茅山玄胡索皮邹形小而黄。……玄胡索以茅山为胜。”刘若金《本草述》:“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清朝黄宫绣《本草求真》曰:“元胡出茅山佳。”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其入药盖已久,今茅山种之。”
从这些文献分析:从《本草品汇精要》“道地镇江为佳”看出道地已经转移到江苏镇江。《本草蒙筌》、《本草纲目》、《本草原始》、《本草述》、《本草求真》、《植物名实图考》等明清本草著作都明确记载元胡茅山种植,并且还有“以茅山为胜”、 “出茅山佳”,无疑茅山成为道地产地。刘若金《本草述》:“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这指出杭州(仁和、笕桥)种植元胡。尤其值
2
T/CACM XXXX-2018
得重视的是现代研究者根据《本草蒙筌》、《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的文字和植物图考证出:茅山元胡与现代正品浙江东阳、磐安产道地药材元胡是同一品种。
另外明清江苏浙江地方志记载:弘治《句容县志》土产栏、药之品记载有元胡。康熙《重修东阳县志》云:“元胡生田中,虽平原亦种。”
《中国植物志》载:元胡又名“茅山玄胡索”,始见于清代李中立的《本草原始》、据载,自明代以来,元胡产地南下,“茅山元胡”和“西元胡”并称于世。“茅山玄胡索皮青黄,肉黄,形小而坚,此品最佳”。今之茅山上龙洞,仁和(今杭州)笕桥亦种之。“西玄胡索大而皮黑,肉黄,此样力微”。宋唐以前的元胡产于东北和华北为齿瓣元胡,产地南下而为“茅山玄胡索”所取代,西迁而为“西玄胡索”所更替,实由于南宋南迁,北方商道堵塞后所自然形成的。今人但知今之元胡产于南方,而不知古之元胡产于北方,而将它视为代用品了。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元胡由“奚国”野生品种已经变迁到江浙的栽培品,种植延胡索开始于茅山,逐渐向南迁移至浙江北部的杭州笕桥,再向南至浙江中部的东阳、磐安等地,这些地区成为现代道地产地和主产区。实地调研发现元胡在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早已经不种植,而唯浙江东阳、磐安最近三百年间一直大规模种植栽培,供销全国乃至出口海外,这恰恰就是现在我国药典所载法定的正宗道地药材元胡。现今浙江东阳、磐安为元胡的道地产地,各地临床使用的商品元胡多从浙江调入,东北地区也如此,为南药北调,浙江产元胡药材质量最佳,举世公认,为道地药材,常常供不应求,闻名中外,为“浙八味”之一。浙元胡历史沿革见表1
表1 浙元胡历史沿革表
年代 唐 唐 宋 宋 明 明 明 出处 《本草拾遗》 《海药本草》 《开宝本草》 《经史证类大观本草》 《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蒙筌》 《本草纲目》 产地及评价 “玄胡索生于奚,从安东道来,根如半夏,色黄。” “玄胡索生奚国,从安东道来。……虫蛀成末者尤良。” “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 “生奚国,根如半夏色黄。” “道地镇江为佳。” “来自安东,生从奚国,形类半夏,色黄。” “奚乃东北夷地也。今而茅山西上龙洞种之。每年寒露后栽,立春后生苗,叶如竹叶样,三月长三寸高,根生如芋卵样,立夏掘起。。 明 《本草原始》 “始生胡地,玄言其色也,索言其苗交纽也。……今茅山玄胡索皮邹形小而黄。……玄胡索以茅山为胜。” 清 清 清 清 民国 《本草汇》 《握灵本草》 《本草述》 《植物名实图考》 《药物出产辨》 “来自安东,盛聪奚国,如半夏色黄。” “元胡出安东。” “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 “其入药盖已久,今茅山种之。” “产浙江省宁波府” 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 6.1 道地产区
主产于浙江东阳、磐安、缙云、永康、武义一带。 6.2 生境特征
3
T/CACM XXXX-2018
主产区磐安县、东阳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地处金衢盆地东缘,浙东丘陵西侧,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日照2000 h/年,平均降水量1500 mm左右/年,无霜期为200 d~260 d。土壤大多呈弱酸性至中性,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保肥力强。人工种植药材规模较大,非常合适元胡的栽培。 7 栽培及采收加工 7.1 栽培方法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作为延胡索种植基地,前作宜为水稻。因延胡索为浅根系作物,一般可采用免耕种植或翻耕种植。免耕种植,先掘起稻桩,铺平因收割稻谷时留下的脚印,用石灰粉划线,畦面宽100 cm,沟宽30 cm,沟深25 cm,沟泥待延胡索下种后打碎铺在畦面上,保持出水沟畅通,以免积水;翻耕种植,翻耕最好选择晴天,田块较干时进行,翻耕25 cm左右,捡去石块、杂草,平整作畦,畦宽100 cm,畦高25 cm,沟宽30 cm,畦背呈龟背形,沟要畅通,利于排水。
2
根据延胡索根芽生长特性,延胡索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旬。要力争抢晴天早播。每667 m用种40 kg~45 kg。下种前用40%乙磷铝300倍液浸种处理10min,或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40%的多菌灵500倍液浸种处理4h。免耕栽培时将沟内的泥土打碎,覆盖畦面,覆土厚度为4cm左右。于立冬前后地下茎生长初期,用小锄头轻轻中耕,不能过深,以免伤害地下茎。中耕除草时要结合培土,并结合施用冬肥。立春前后苗逐渐长出,发现有杂草应及时进行人工拔除,除草要注意不能伤及幼苗,以免影响延胡索生长。 7.2 采收加工
栽培延胡索在5~6月间植株完全枯萎后约5 d~7 d后采挖,浙江地区以五月中旬收获为最适宜,过迟过早采挖折干率都有影响。选晴天挖掘块茎,要尽量挖净,最好在采挖后翻耙一遍。将块茎运回室内摊开晾干。
清除泥沙和杂草后,除去须根,按大中小分级装入竹筐内,放入水中搓擦表皮,洗净,倒入80 ℃~90 ℃的水中煮,水量以能淹没块茎为度,大块茎煮4 min~5 min,小块茎煮3分钟,不断搅拌,煮至无白心并用竹针能刺穿为度,立即捞起晾晒,过生易遭虫蛀,过熟则折干率下降,表面皱缩,均影响质量。3 d~4 d后收回室内回潮,再晒2 d~3 d至全干。若遇阴雨天,可在50 ℃~60 ℃的烘房中干燥。 8 质量特征 8.1 质量要求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元胡的所有质量规定。 8.2 性状特征
8.2.1 元胡药材的性状特征
元胡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5 cm~1.5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略凹陷的茎痕,底部常有疙瘩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 8.2.2 浙元胡药材的性状特征
4
T/CACM XXXX-2018
浙元胡呈不规则的扁球形,直径0.7 cm~1.5 cm。表面黄色或黄褐色,有不规则网状皱纹。顶端有多数凹陷的茎痕,底部中央稍凹陷呈脐状,也有底部略呈圆锥状突起。质硬而脆,断面金黄色至黄棕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气微,味苦。以个大、饱满、皮细、质坚、断面金黄色、角质样、有光泽者为佳。 9 包装和标签、标志、运输及贮存 9.1 包装和标签
药材以纸箱、布袋或透气纤维袋为宜。应附标签,标签应注明道地产区、采收时间、批次和采收人等信息,标签应符合GB/T 191的规定。 9.2 标志
道地药材应附标志,并按规定使用道地药材标志。 9.3 运输
应选择清洁、卫生、无污染、通风干燥、防潮的运输工具和场所,运输过程应防止雨淋和曝晒。 9.4 贮存
应符合SB/T 11094、SB/T 11095的规定。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