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里特别活泼,总有说不完的话,可是出了家门就很胆怯; 我家小朋友在幼儿园很乖,不主动和其他孩子玩耍,但在家里脾气很大;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孩子在家里和家外判若两人,在家里活泼爱表现,话很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在外面却比较胆怯,放不开、不爱动也不爱说话,特别是不敢和大人、老师说话,形象的比喻就是“在家一条龙,在外一条虫。”
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孩子在家比较活泼,而在外面却比较害羞和胆怯呢?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1,天生的气质特点; 2,家庭氛围或家教方式; 3,家长自身性格。 01天生的气质特点
气质特点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并且稳定的气质类型,比如说有的孩子天生喜欢独处、安静;有的孩子天生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往心里去;也有的孩子比较敏感内向等等。
总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类型。家长需要注意的是,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允许他们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因为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比如父母有可能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行动力特别强,这是优点。但是也有可能是比较冲动的,经常说错话,做一些错误的决策,干一些让自己后悔的事。而孩子可能性子比较慢,行动力上差一些,但可能做的决策是比较谨慎、正确的。
所以,从气质的角度来讲,如果孩子在家里和外面的表现不一样,父母就没有必要按照我们成年人的标准,或者家长心中理想的样子去要求孩子。
孩子有他们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而且气质类型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当中,虽然有可能会发生改变,但是变化的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即便改了也有复原的可能。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气质的稳定性。所以家长没有必要去改变孩子的气质类型,强迫孩子去变成你所希望的那样。因为这个过程家长难受,孩子也痛苦,实在是得不偿失。
02家庭氛围或家教方式导致
孩子在家里面活泼,在外面胆怯,往往跟家长的过度保护有关系。过度保护分为两种,一种是过度放纵,一种是过度束缚。
比如说很多家长都忙于工作,孩子让老人带,于是就“隔辈亲”。老人带孩子往往就会过度放纵,只要孩子高兴,什么要求都满足。这种照顾孩子的方式,无形之中就减少了孩子和外界打交道的机会。
孩子的世界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游戏动漫,所以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跟别人相处,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心里自然就会害怕。
而他害怕的是他知道外面的人都不会像爷爷奶奶那样对他有求必应,他可能会遭受拒绝,被否定,有不好的体验。
既然外面不快乐、会被拒绝,那干嘛要去面对这种困难和不快乐,于是孩子就会退回到自己的舒适圈,家里多舒服啊,那就继续在家里看动漫,玩游戏。 第二种叫做过度束缚的教养方式。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蜘蛛妈妈”。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蜘蛛妈妈善于吐丝结网,把孩子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管理得特别的精致。
此外,蜘蛛妈妈还喜欢改造孩子。当然她们大概率也喜欢改造老公。这样的妈妈不会允许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哪怕是自己的决定变来变去,她也要让孩子跟着自己的决定来变来变去。
妈妈的出发点肯定是好的,担心孩子受伤,担心孩子遇到挫折和打击等等,但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些孩子时常做梦梦到可怕的大蜘蛛张牙舞爪的要把自己吃掉,或者梦到自己被蛇紧紧地缠着,这都有可能是他们心中父母形象的投射。
一些家长可能会感到委屈,我那么用心费力的照顾孩子,什么都替他想到了,怎么会让他感到这么害怕,这么紧张,这么大的压力呢?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我们知道爱很多时候都会变成伤害,当父母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时,你付出的越多,带来的伤害就可能会越大。
当我们无意识的像蜘蛛妈妈那样去养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没有机会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它可能会造成两个后果。 第一是谨小慎微。
孩子害怕自己会犯错误,害怕会被批评,害怕被拒绝,也害怕听到别人说他不好。 在家里面还好,虽然妈妈会管着他,但是孩子知道妈妈是爱自己的;虽然会受到很多的批评,但是他已经习惯了,而对外界的那些不确定性,他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第二是过度依赖。
父母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会剥夺孩子的自主意识,导致孩子过度依赖。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太担心,因为他小,发发脾气、任性一点都很正常。但是长大以后,那些过度依赖父母的孩子对父母有着很深的愤怒。
为什么?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会感觉到是父母剥夺了自我体验、自我成长的权利。父母越是帮他,他越能感受到自己的弱小和无能。
换句话说,他愤怒的不是父母,而是他自己的弱小。 03家长自身性格
孩子在家里活泼外向,在外面胆怯,可能是家长自己的性格以及与人互动的方式导致的。 孩子是通过观察、模仿成人的言行来学习的,而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对象就是对他们来讲有重要意义的人——父母。
例如,如果父母不喜欢社交,遇到陌生人不喜欢讲话或者不喜欢出门,孩子自然的就会回避与外界的交往。
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所以这也是大人应该反思的一个方向。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气质。
如果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不是沟通的问题,不是能力的问题,他只是天性比较敏感内向,我们就要尊重孩子这样的个性,因为这样让他感觉到舒服,感觉到安全。
当我们给到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他也会发展出适应外界的能力,只是他并不喜好你所想要的那些方式而已。让孩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去跟外界交往,这样他是舒服的,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
2,调整教养方式,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3-6岁的儿童面临的主要心理危机是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如果父母能够在儿童表现出主动探究行为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孩子就会获得主动感,这会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创造力的人。
反之,如果孩子的行为经常被父母或者其他人嘲笑否定,孩子就会失去信心,他们就会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给他安排的生活里,不敢尝试、不敢冒险,久而久之就缺乏开创性和主动性。
所以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孩子在外面表现的比较胆怯,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关注孩子的问题转移到孩子主动探索的那些行为当中,及时的去鼓励他、去肯定他,而父母关注什么就会强化和放大什么。 3,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如果不是前面两种原因,那就需要父母自己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比如组织家庭聚会,带孩子出去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什么,而是自己主动的做出榜样,让孩子看见,让孩子模仿,适当的鼓励孩子去尝试。
此外,在参加活动之前可以去模拟一下不同的场景,让孩子知道在不同的情景下自己该怎么做好,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各种行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性格习惯特征,适当的给孩子一定的能力训练和言传身教,相信我们都能收获一个如愿以偿的孩子。
父母要充分利用好家庭这个优势环境,给孩子一份引领和陪伴,培养孩子们开朗的性格。在家这个大舞台上得到尽情的发挥和锻炼,这样的孩子走在外面也掩饰不住他的活泼与可爱。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家长先放大自己的三个板块,让孩子去模仿: 第一,成为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的人; 第二,成为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第三,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做家长的先行一步,家长一小步,便是孩子一大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