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作者:甘清梅
来源:《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年第10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地把握各种资源,将对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起很大的作用。
五年级上学期,课程上到一半时,学校安排我出差。可是,课程怎么安排呢?这时,恰好有一批刚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山区工作的新老师来校学习,教导处从中选了一位姓赵的新老师代我的课。看着她朝气蓬勃的样子,我非常高兴,临走时,我把要上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与她共同备了课。
两天后,我回来了,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谁知,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学生竟然一问三不知!我非常生气,严厉地批评了学生。下课后,几位班委找到我,他们告诉我,老师根本没有教这篇课文。我感到纳闷:“那老师给你们上了什么呢?”班委还没来得及回答,上课铃声响了。我只好耐着性子走进教室,向全班了解情况。才听完我的问话,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赵老师给我们讲他们那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的。有的说,山区孩子的学习环境真的很艰苦。听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感慨,我的“火”烟消云散了,此时,我真想知道孩子们都从赵老师那里了解到了一些什么新鲜事,让他们那么激动!那么兴奋!
我迫不及待地让班长请来了还在学校学习的赵老师,和我一起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班里的“淘气包”小胖子发言了:“老师,山区的小孩子太可怜了,他们一个星期才能吃一顿肉!要是我在那里呀,准会越来越瘦的!”“老师,那里的孩子没有书包,他们的书包就是小花篮,书得用塑料布包着才不会被弄脏。他们的小花篮又要用来背书,又要背菜……”“为什么要背菜啊?”我问。“他们是在学校住,在学校吃饭每个星期的菜都是自己带到学校去的,带什么就吃什么。”孩子们的讲述让我吃惊,尽管他们没有到山区的学校去看过,可是,从他们的口中。我却了解到了许多有关山区孩子的生活。我转向赵老师,非常诚恳地对她说了声:“谢谢!”
面对孩子们的激情,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如果让他们这样说一说就收场,我认为这个资源太可惜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你们觉得我们该做点什么吗?”“我们该帮助这些孩子们!”“那怎么帮助呢?”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没有老师的安排,没有班委的指挥,孩子们已经把书包里的新本子、钢笔、橡皮、胶带纸……甚至是自己正在用着的文具盒都拿出来了,教桌上一会就摆满了一大堆!有一位同学还拿着一个塑料袋,在教室的过道里来回穿梭着:“有钱的同学伸伸手,帮一帮山区的小朋友们!”……赵老师看到这情景,激动得流下了泪水!
孩子们的激情,光用行动来表示,我觉得还不够。于是,我和赵老师商量,让孩子们给山区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我迅速从商店买来了信纸和信封,分发到孩子们的手中,孩子们静悄悄地写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们完全沉浸在与山区小朋友的交流中,连下课铃响了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我只好又和数学老师商量把下一节课调换成了语文。
孩子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写下了他们对山区小朋友关心祝福和鼓励,带着孩子们的爱,带着孩子们的祝愿,赵老师把全班59位同学的信带到了她刚任教的楚雄市大地基中邑社完小的每一位小朋友手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