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试题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诱导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的成果。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包括分泌血清白蛋白、积累糖原、代谢药物、药物转运等。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核酸是相同的 B. 衰老的肝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
C. 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 D. 人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hiHep细胞,说明人成纤维细胞还未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干细胞: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把那些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的细胞的多潜能细胞称为干细胞。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人成纤维细胞与hiHep细胞的DNA完全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者所含的mRNA不完全相同,A错误。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会变大,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hiHep细胞具有肝细胞的许多功能”可知hiHep细胞的诱导成功为人类重症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性,C正确。
D、人成纤维细胞经诱导后才能重编程为hiHep细胞,说明人成纤维细胞已经分化,D错误。 【点睛】本题以“hiHep细胞”为素材,考查细胞分化、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干细胞的相关应用,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主要作用是让染色剂与染色休的更好结合. B. 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C. 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作为对照,盐酸的浓度属于自变量
D.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解离后细胞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2、低温通过抑制纺锤体形成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根尖,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A错误;
B对酵母菌计数时,为保证准确性,应先在计数室上盖盖玻片,然后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在计数室的边缘,由其自行渗入,B错误;
C在探究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中,探究的是内环境稳定的原因,用缓冲液和自来水与生物材料作为对照,其中盐酸的浓度属于无关变量,C错误;
D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未起到抑制纺锤体形成的作用,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D正确。
3.酶会影响细胞代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B. 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C. 酶制剂可在较低的温度和较低pH下长期保存 D. 酶的催化效率一定比无机催化剂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的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的温和性。
3、激素调节是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4、激素调节的特点是:(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许多小分子物质的合成是由一连串的反应组成的,催化此物质生产的第一步的酶,往往被它的终端产物抑制,这是负反馈调节。因此代谢终产物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A正确;
的
B、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既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也可以通过影响靶细胞内某些酶基因的表达来调节酶的数量,从而调节细胞代谢,B错误; C. 酶制剂可在较低的温度长期保存,但在较低pH下不能,C错误; D、一定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及其特性,理解其特性并能在具体环境中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4.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免疫学权威期刊《免疫》上。该发现让人们对发热的作用和退热药的使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 B. 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C. 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常见的稳态失调: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②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③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④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
【详解】A. 据分析,人生病持续高热发烧是体温失调,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A正确。 B. 退热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能发挥调节体温的作用,B正确。 C. 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C正确。 D. 机体清除外来病原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
的
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蚕豆病是一种脱氢酶缺乏导致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食用新鲜蚕豆后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图I是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1不携带致病基因,II5和II6为同卵双生姐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II9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致病基因
B. 该致病基因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C. 经调查发现.蚕豆病中的女性携带者也有10%的发病风险,则II6和II7生一个患病孩子的风险为1/40
D. 同卵双胞胎的表现型一定是相同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系谱图分析可知:1号和2号均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Ⅰ﹣1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可判断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A. Ⅲ9的基因型为XX或XX,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其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0或2个致病基因,A正确。
B. 分析题干知,该致病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B错误。 C. II5和II6为同卵双生姐妹,所以II6基因型也为XX,而 II7的基因型为XY,所生子女1/4XY患病,1/4XAXa有10%会发病,其余正常,所以总体患病率为1/4+1/4*10%=27.5%,C错误。 D. 同卵双胞胎的基因型一致,但基因型决定表现型的同时受环境影响,所以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
6.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所示曲线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和繁衍情况,已知种C为自养生物。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
Aa
A
a
AA
Aa
过程,图中的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
B. 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应进行随机取样,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C. 在图2中,a=c+e+g+h+i.
D. 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1中C先增加先减少,B随后增加再减少,A最后增加减少,又因为种C为自养生物,因此C→B→A构成一条食物链;图2表示生产者经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详细去向。 【详解】A.据分析, C→B→A可表示该草原生态系统上的一条食物链,A正确。
B. 由于草原上某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B错误。 C. 在图2中,a=c+b,b=d+e,d=f+g,f=h+i,因此a=c+e+g+h+i,C正确。
D. 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则整个生态系统的有机物逐渐增加,所以生产者用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量必须要大于整个生物群落分解有机物排出的CO2量,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述。
7.下表为人体从一个卵原细胞开始发生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染色体组数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
(1)性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2)甲过程和丙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前者进行了______次着丝粒分裂。 (3)丁过程的实质就是基因________的过程。
(4)乙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功能,该功能与细胞膜表面的______物质有关。
【答案】 (1). 几乎全身细胞 (2). 1 (3). 选择性表达 (4). 信息交流 (5). 糖蛋白 【解析】 【分析】
由图中表格分析可知:甲过程为减数分裂,乙过程为受精作用,丙过程为有丝分裂,丁过程为细胞分化。
【详解】(1)性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所以其靶细胞是不仅是性腺细胞,而是几乎全身的细胞。
(2有丝分裂过程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着丝粒的分裂,前者即减数分裂只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一次着丝粒分裂。
(3)丁过程是细胞分化,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过程,使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从而使细胞的功能趋向于专门化。
(4)乙过程受精作用是指精卵细胞的识别和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与识别有关。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防止干旱阻碍小麦的生长,可采用不同给水措施以调整小麦的光合效率.确保产量。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在对小麦的各种处理中,_________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是因为磷可以参与光合作用过程中______物质的构成(列出两种物质)。
(3)调查研究发现,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其内部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小麦苗期至穗期经常发生蚜虫危害。调查蚜虫密度常用______法。为防止蚜虫病害可引入蚜虫的_____(选填“捕食者”“竞争者”“寄生者”)。
【答案】 (1). 灌溉和雾化 (2). 两种处理都维持了叶片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 (3). ATP、[H](NADPH) (4). 底部叶片衰老,呼吸酶活性降低 (5). 样方法 (6). 捕食者、寄生者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对照处理组,9:00到13:00之间,光合速率出现了下降的现象,可能是由于中午光照
太强、温度太高,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吸收不足导致的;其他时间段三条曲线表现出一定的平行关系,且光合速率基本保持:灌溉处理组>雾化处理组>对照处理组。
【详解】(1)分析题图,只有对照处理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余两组不会。原因是灌溉和雾化都维持了叶片的水分含量,使气孔不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减少。
(2)光合作用过程中ATP、[H](NADPH)含有磷,所以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3)同一小麦植株的底部叶片先于顶部叶片产生和生长,导致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低,所以底部叶片呼吸作用强度比顶部叶片弱。
(4)蚜虫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调查蚜虫密度常用样方法。防止蚜虫病害可引入蚜虫的捕食者和寄生者,而引入竞争者蚜虫仍会生存。
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9.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根深叶茂”和“育秧先育根”的宝贵经验,即只有根生长得好,地上部分才能很好地生长。请回答: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成功的合成了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具有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_______法处理插条。
(3)IAA除了具有促进生根的功能,还与叶片和果实的脱落有关。有些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IAA对脱落的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4)脱落的生物化学过程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使细胞分离。与脱落有关的酶种类较多,其中_______________是较为关键的。
【答案】 (1).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 浸泡 (3). 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 (4).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解析】 【分析】
1、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其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2、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可以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
【详解】(1)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与天然植物激素相似生长发育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由于是人工化学合成的,所以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的优点;并且植物体内没有相关分解酶,还具有效果稳定的特点。
(2)在用IAA处理插条生根时,如果IAA的浓度较低,适合采用浸泡法,浓度高则适合采用沾蘸法。 (3)由图可知:脱落速度随IAA浓度变化而变化;IAA的施用部位在离层近基端加速脱落,而在远基端则延缓脱落,所以脱落效应与IAA的施用部位和IAA的浓度有关。
(4)脱落主要是水解离层的细胞壁和中胶层,其主要成分为果胶和纤维素,所以其脱落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是较为关键的。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要求考生识记五大类植物激素的功能,明确植物激素只能调节生命活动,不能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掌握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10.在群体中,位于某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两个以上、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已知紫色企鹅的常染色体上也有一系列决定羽毛颜色的复等位基因:
G、geh、gb 、g,显性效应为G> geh > gb >g。该基因系列在决定羽毛颜色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特点,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种。
(2)基因型Gg的个体是深紫色的,研究发现由于臭氧层“空洞”,近年来在紫外线的辐射增强的地区,某些基因型Gg个体的背部也会长出白色羽毛,产生这种变异的原因可能是某些细胞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发生了基因中_______序列的改变;也可能是染色体结构发生__________的变异.
(3)现有一只浅紫色雄企鹅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企鹅,如何利用杂交方法在一个繁殖季节里检测出该雄企鹅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实验结果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定向性 (2). 10 (3). 碱基序列(核苷酸序列或脱氧核苷酸序列) (4). (片段)缺失 (5). 选用多只白色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观察子代性状表现。若子代均为浅紫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是ghgh。若子代出现了白色企鹅,则该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是ghg 【解析】 【分析】
已知企鹅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羽毛颜色的复等位基因:G、geh、gb 、g,显性效应为G> geh > gb >g,由于企鹅是二倍体生物,所以每一种基因型只有2个基因,据此写出企鹅的全部基因型。
【详解】(1)复等位基因体现了基因能向不同的方向进化,即不定向性。企鹅羽毛颜色的基因型共有
10种(G +g +g +gg=4+3+2+1=10)。
(2)Gg个体背部表现为白色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Gg突变为gg,即基因中碱基对(或脱氧核苷酸或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或发生了G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的变异。
(3)鉴定浅紫色雄企鹅的基因型,最好用测交方法,为保证子代数量足够多,母本数量应足够多,所以最好选用多只白色雌企鹅与该浅紫色雄企鹅交配。
【点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中复等位基因的应用,属于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1.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来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等食品的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作传统发酵技术。根据传统发酵技术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______;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______。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所需的微生物来源于________;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________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
(3)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______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在________时将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
(4)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果酒时,最常选用_______作载体包埋酵母细胞。
【答案】 (1). 食盐的用量 (2). 先增加后减少 (3). 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4). 无菌 (5). 醋酸菌 (6). 氧气充足,糖源不足 (7). 海藻酸钠 【解析】 【分析】
1、果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因此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控制在18~25℃,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因此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
2、果醋制作的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将葡萄糖或酒精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好氧菌,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 30-35℃,因此醋酸发酵时应该持续通入氧气并将温度控制在 30-35℃; 3、腐乳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转化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转化成甘油和脂肪酸;酸奶制作的原理是乳酸发酵。
【详解】(1)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用量,以保证口感和亚硝酸盐含量在较低水平;泡菜腌制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多后减少。
chh
(2)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原始制作所需的微生物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包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以使产品品质优良一致。
(3) 醋酸菌在氧气充足,糖源不足可以把乙醇变为乙醛,然后变为醋酸,从而在变酸的酒的表面形成一层菌膜。
(4)包埋酵母细胞最常用的载体是海藻酸钠。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酸奶的制作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果酒、果醋、腐乳和酸奶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推动了免疫学、畜牧业和生态工程的发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高校研发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基因工程疫苗,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效果更好,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产生的______细胞数量增多,该类细胞在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_____导致获得的免疫预防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2)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利用自身健康皮肤细胞借助______技术可获取大量用于移植的皮肤,培养细胞时的条件为:_________的环境、合适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通入含有95%空气和5%CO2混合气体。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繁育良种牛的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前需要对供体和受体牛进行_______处理,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_______,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依据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考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答案】 (1). 记忆 (2). 抗体 (3). 动物细胞培养 (4). 无菌、无毒 (5). 维持培养液的pH (6). 同期发情 (7). 免疫排斥反应 (8). 整体性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
(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 (3)温度和PH:36.5℃±0.5℃;适宜的pH:7.2~7.4。
(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
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新植体.
3、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a.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b.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c.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 4、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1)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疫苗3次,能使体内记忆细胞数目增加,增强免疫效果。记忆细胞在病原体再次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进而产生更多的抗体。
(2)对大面积烧伤病人,借助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获取大量自身健康皮肤用于移植。培养的条件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合适的营养、适宜的温度、通入含有95%空气和5% CO2混合气体(维持培养液的pH)。
(3)用细胞核移植技术繁育良种牛的过程需要进行胚胎移植,移植前需要对受体牛进行同期发情技术处理,使它们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4)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考虑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
【点睛】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生态工程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