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整体布局研究

2024-06-06 来源:步旅网
岩山寺式殊殿而禮禮禹整钵碲局所究

李秉婧

(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五台山岩山寺壁画是宋金绘画的重要例证。以岩山寺文殊殿西壁壁画构图为研究对 象,从整体到局部,对壁画构图中的视点、结构关系、各榜题间的位置关系等进行分析。画家巧妙 构图布局,精制一组宏大城池平衡11米长、3米5高的画面,具象描绘的丰富大千世界使人身临其 境。用极富隐喻色彩的宗教形象,再现、表现、象征、暗示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内容,深远达前世、 今生、西方极乐,很好地传达了因果圆满时空轮转的思想。

关键词:岩山寺;金代;壁画;构图中图分类号:B9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19)02-0061-04

岩山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山 北台山麓。岩山寺文殊殿壁画宏大、内容生动, 是我国现存的金代壁画中水平最高的作品。⑴ 自20世纪上半叶至今,专家们从壁画的绘画艺 术价值、题材内容、画家身份考订、壁画中建筑 时代特征、壁画中反映宋金时期社会生活面貌 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笔者 作为绘画的实践者,通过近十次的实地考察、 测量,从整体到局部尽力贴近画家绘制壁画的 思路,对文殊殿西壁壁画的整体布局构图特点 进行了综合研究分析。

―、岩山寺文殊殿现状及壁画的整体分布岩山寺文殊殿为歇山式,宽五间深三间六 椽,前后当心间设门,殿内中间为佛坛,约占殿 内面积的二分之一;佛坛中央原来南向塑文殊 骑獅像,文革中文殊塑像和扇面墙被砸毁,狮 子头部已毁;两侧胁侍菩萨、童子和金刚塑像 尚存;在扇面墙(现仅剩木架)背面残存水月观 音一尊,像下泥塑,可辨水纹和龙身。

岩山寺文殊殿内满绘壁画,虽穿越千年,但 翠山彩云缭绕,中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金碧辉 煌,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年代久远,世事沧桑, 墙壁下部近地面和门窗处,剥落残损严重。其中 南壁东西稍间窗下、北壁窗下全部剥落。画面中 的银朱铅粉大部分氧化变黑,沥粉堆金剥落较 多。西壁据题记可知所绘为佛传故事,其余各壁 题记模糊难辨,内容只能看图像考据。

壁画的面积据柴泽俊先生实地勘察测量 (在修复前)为134.42平方米,现存壁画面积统 计见表格。

东壁壁画面积宏大,异时异地同图描绘佛 “本生”故事;南壁仅东梢间存有壁画,壁画最上 部远山叠嶂,稍下为宫殿楼台,中间大部分为一 组释迦牟尼说法图;北壁西梢间和窗下壁画模 糊,剥落相当严重。内容依稀可辨为一大型船只 在风波激荡中遇难的场面,空中云端佛祖隐约 可辨。在靠近门框处有一组用白描手法,轻松描 绘的亭台楼阁图,相当吸引人。北壁东稍间顶天 立地画一八角七级浮屠,门窗勾栏细致到位,窗

基金项目:《非物质文化遣产传承及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析州市五台山佛教壁画遣存图片数据库建设(20180402-1 )。 收稿日期= 2018-02-10

作者简介:李秉婧,女,忻州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佛教美术。

五台山叫究

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面积统计表n

(单位:米)

<总 壁画面积 第位置画面高度上边宽度下边宽度/平方米13 3.4511.2538.579东壁11.11期 >3.4511.311.138.572

西壁

01南壁东稍间3.451.341.264.499.2北壁东稍间3.451.551.455.18北壁西稍间3.451.231.174.14北壁两次间

窗栏下方

1.88

3.79

3.77

6.96合计

97.98

户里的人物清晰可辨。靠近地面处剥落模糊, 依稀可辨一座庭院,环绕佛塔。

-^

1

文殊殿西壁壁画为佛传故事连环画,表现 释迦牟尼现变前的传记,现存97.98平米。画面 ^

在树木、云气、流水、山石环绕点缀下绘制释迦 牟尼生活的宏伟宫城建筑,在错落有致的建筑 —

和山水中,描绘了入胎降生(乘象人胎、佛人还 家、树下降生、唯我独尊、九龙灌浴)、诠名占相 (擂鼓报喜、太子回城、群臣朝觐、阿斯陀占

©

相)、试艺出游(算应维论、隔墙掷象、比试射 艺、出游四门)、离宫出家(逾城出家、车匿还 宫)授记(青衣卖莲、君臣应佛、布发掩泥、贫人 扫道)、苦修成佛(五人寻觅、山中苦修、斗法成 佛)等内容,包罗万象,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扑面 而来。131

环视殿内,壁画、佛台、塑像虽然穿越千 年、满目沧桑,但还是会被营造的整体氛围震 撼:四壁壁画最上部均为高远的彩云远山,将 殿内空间推向远方;西壁中间整座城池徐徐平 铺开来,即平衡11米长的画面,又连接统一近 50个不同的故事场景,同时营造纷繁世俗生活 气氛;东、西、北壁的下部分都绘流水和殿内水 月观音相呼应。方位上,西壁西方极乐净土,东 壁龙宫,北壁东稍间绘七级浮屠,这些均与现 实中西方极乐、东海龙宫、七级浮屠的方位吻 合。想象一下人殿的情景:佛台文殊仙众端严 如面,环视四壁一帧桢栩栩如生的画面映入眼 帘,好一个佛国众生、包罗大千的婆娑世界, “这是一整套设计。这一设计不止反映了思想 体系的完整性,也表现出艺术构思的完整”。141

二、文殊殿西壁壁画的宋金时代整体布局特点

我国寺观壁画的构图布局除了受建筑物 本身的结构影响,在长期实践中,师徒手口相 授也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程式化的构图布 局方法。比如唐代形成的“吴家样”“曹家样” 等,现存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道子墨宝”、 宋代的“八十七神仙卷”、“朝元仙仗图”等都是 这类粉本中的杰作。关于岩山寺壁画构图金维 诺先生讲到“东西二壁经变均作鸟瞰式构图, 打破以往以说法为中心的经变形式,创造了以 金碧界画山水为统一构图的经变。佛经的故事 图像,不是零星分割的,而是统一组合在殿阁 楼台、山林苑囿,风景宜人的景秀河山中。”[5)这 概括了岩山寺壁画的整体构图特点:i.鸟瞰式 全景构图;2.异时异地同图;3.缩小经变图说法 场面的面积。这些特点在西壁上体现的更为清 晰。

1. 鸟瞰式全景布局

鸟瞰式全景布局,又称“大山大水”,大俯 视提高视点,在纵深空间上体现“三远”的中国 传统山水画空间视觉法则。敦煌61窟五代《五 台山图》、长沙马王堆汉代帛画均是如此。文殊 殿西壁壁画在大俯视效果里将多重现实空间 组合在一起,散点与焦点相结合自由安排透视 关系|6]。在高3.5米、宽11米中全景构图将40多个 榜题内容巧妙地展现在重山叠峦、迥廊曲栏 中,画中人无论在哪个角度,举手投足生动自 然不受视角的局限。这正是宋代沈括“以远观 近、以大观小”171的体现。

2. 异时异地同图,有序布局不同时空纷繁

故事情节

“异时异地同图”是叙事性绘画布局、表现 故事情节的一种经典手法,我国传统绘画尤其 叙事性壁画中经常采用。画家根据描绘主题内 容,将完整故事中不同时间、地点出现的人物、 景物,不同的空间发生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在同 一画面描绘,同时再现不同时间发生的故事, 将各个局部空间并置在同一大的画面中,创造 了一种整体空间。如壁画“酒楼市井图”中同时 表现了“青衣卖莲”、“车匿还宫”这两个佛传故 事情节。

岩山寺西壁壁画整体更加宏大,发展了异 时同图单幅画,“除了犍陀罗常用的树木外,又 另外借助了山岳和建筑,运用了中国式的构 思,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连环画式的佛传表现” 181。西壁中整个佛传故事的各个情节(现存42个 榜题故事)以一座宏伟的宫城为主体,把释迦 牟尼降生后和出家前的种种活动安置在城内 相应的位置,又把其降生前和出家后的活动安 置在宫城之外山间林旁、村舍之中。这是“异时 同图单幅场景画的发展

3.说法图相对缩小的构图

文殊殿壁画主要内容为佛传、本生故事,其间穿插许多说法图。前人在描绘类似题材中 “说法图”是画 面主体,而岩山 寺壁画把经变 画中间的说法 图缩小,留出更 多的空间来表 现故事情节。现 存宋金时期卷 轴人物、山水和 界画呈现的时 代面貌中,在岩 山寺壁画中也 有充分的体现。这种缩小说法 图面积的构图

使庞杂的画面秩序化,使画面更接近实际,也 更有说服力。

三、文殊殿西壁壁画构图中的独特性岩山寺西壁壁画继承前人在整体构图外, 又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和非凡价值。绘制整座 宫城界画精工是画面构图的主要平衡力量;巧 妙安排故事情节的位置和面积,主动控制视觉 观看顺序;岩山寺西壁壁画内容位置从视觉心 理学出发安排,独具匠心。

1.绘制整座宫城界画精工是画面构图的 主要平衡力量

的一幅建筑画,可以看到北宋以来以表现建筑 物宏伟壮丽、气势压人的建筑画传统在金代仍

延续下来”M。在构图上这组建筑也是平衡画面 的主要元素,首先,岩山寺西壁壁画中的整座 宫城横贯南北,起到了重要的贯穿、统一繁多 内容的作用,它与四周点缀的一些小院落,使 画面整体气势磅礴,层次丰富。其次,宫城、楼 阁形式上是一组错落有致密实的直线,稳定、 沉静,与穿插期间的人物云气的曲线形成鲜明 的对比,加强了画面中线面、疏密、方圆的节 奏,将如此大的面积中如此多的内容谱成一首 丰富的交响。再次,画中的宫城将佛传故事内容的人世和出世区分开来,体现了佛教中的因

果观和出世入 世观。

2.从西壁 壁画故事情节 观看路径,看 故事内容的构 图布局

西壁内容 为佛传故事, 在异时异地同 图构图中故事 的时空顺序被 彻底打破,笔

五台山岩山寺金代壁画局部图

者从图画本质 的视直觉出

发,就故事观看路径的布局对壁画构图作如下 分析:

立于画前首先可见中间部分“此是护明菩 萨/夜半托生之处”和下部“释迦牟尼佛为梵王 现神变处”。画面正上方护明菩萨白毫射向香 阁的光芒由上而下、由细变粗形成距离的渐进 和速度感,非常夺目,香阁周围环绕的巨大光 芒,占画面八分之一面积还多,加之下部“释迦 牟尼佛为/梵王现神变处”的重要场面,画家设 此处为视觉中心无疑。这样的构图布局在佛教 题材壁画中有很多:如各时期的《礼佛图》,主 佛居画面中心,正面观众,其余仙众向中心聚 拢。又如敦煌莫高窟257窟中北魏的“九色鹿本 生”故事,情节中矛盾发展的高峰“申诉”也在

岩山寺文殊殿西壁一座宏伟的宫城布满 画面,正如傅熹年先生所说,“这是现存最巨大

五台山蚵究

< 总第 期

画面中心,“救溺”“告密”对比在左右两端作为 正邪、善恶两极,因果报应的主题异常鲜明。文 殊殿西壁高大,画家在中间上下两层安排主要 情节,“授记” “求子”等前世内容由左下向中间 “投胎”的中上发展,右上的“斗法”“苦修”内容 向中间的“现变”发展,由此情节形成向中间聚 拢S形结构曲线。所以岩山寺壁画也是此种构 图的发展。

孟嗣徽先生依据主要说法图认为“主要事 迹由授记一人胎一成道一现变四部分组成”。 根据考察首先画面四周剥落严重残缺不全;其 次,南边虽已模糊,仍有榜题字迹“鹿皮仙人得 七只金莲花”(此处有重绘痕迹),可辨一组盛

垂和深度的缩进。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 到壁画榜题位置安排完全符合视觉心理。

综上所述,画家王逵在岩山寺文殊殿壁画 中运用高超画技,在有限空间内通过一组宏大 城池内外的大千世界,再现、表现、象征、暗示 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内容,深远达前世、今生、 西方极乐。又表达了因果轮回时空轮转的思 想。画家通过巧妙构图布局,突破了壁画艺术 表现的局限性,使壁画呈现出立体纵深的运动 变化和空间无限的真实自然。岩山寺壁画是宋 金绘画的重要例证。

参考文献:

[1] 柴泽俊,张丑良.繁峙岩山寺[M].北京,文物出版 社,1990.

[2] 柴泽俊.山西寺观壁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3] 崔玉卿.五台山学探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5.

[4] 孟嗣徽.岩山寺佛传壁画图象内容考释——

兼及金

代宫廷画家王逵的创作活动tJ].故宫学刊,2005(2).[5] 金维诺.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13寺观壁画[M].台北: 台北锦绣出版社,1989.

[6]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丨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 版社,2001.

[7]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1.

[8] (日)宫治昭著,李苹译.犍陀罗美术寻踪[M].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135.

[9] 潘潔兹、丁明夷.岩山寺金代壁画[J].文物,1983(1).[10] 傅熹年.中国古代的建筑画[J].文物,1998(3).

*翁©

一13912019.2大的说法图;在壁画的北面偏下“乌头门”旁也 有佛的项光可辨,有说法图痕迹。而据经文释 迦牟尼本生故事也确有其它内容,据此笔者认 为整铺壁画主要事迹应不止四组。

3.岩山寺西壁壁画内容整体安排独具匠

心,完全符合视觉心理学

我们按传统壁画粉本上墙的经讳辅助线法, 分析西壁壁画榜题位置分布关系。西壁壁画是 长11米、宽3.5米。壁画上下四等分,壁画上四分 之一a区,有榜题12处,离地3米左右,此处描绘 远山突显有高深之感;上半部分的下二分之一 b区,画面中现在可变17处榜题,这两部分是宫 城外辽阔平远的田野。在离地1米2至2米之间 的c区,现存榜题19处,为人观看最佳位置,画家 将最后功德圆满的现神变处、以及大部分重要 故事内容安排至此。画面的左上角和右上角有 向上的飞升和向外的挤出感,画面的左上方是 徐徐而来的仙众,右上方是斗法的场面。最下 面的d区,描绘近景湖石和树,视觉心理偏于下

(责任编辑:王国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