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1500字
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常常会听到周边的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汉语?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在我看来,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母语有深刻的了解是我们的基本任务。外国语学院开设现代汉语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我们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学好现代汉语可以为我们学好外语起一个桥梁作用,因为各门语言之间是相通的。我们可以不用特意学习语音、语法就可以把汉语运用自如,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汉语的环境中,时刻都与汉语接触,可是,如果我们要学好一门外语,就需要我们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些规律,所以大学课程专门为外语学习者开设了语音、语法、词汇等各方面的相关课程,而现代汉语这本书也对汉语这几方面有了相关的详细讲解。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汉语的相应知识掌握好的话,那么对英语
1
的学习就会容易多了。比如说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我们对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很熟悉的话,如划分出主语、宾语、谓语、定语,那对外语同样,我们可以很快划分出句子结构。 从课程的性质来说,现代汉语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凡是基础课程,都与专业特点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我们所学的是翻译专业,因此学习掌握现代汉语有关知识是必然的、起码的要求。无庸讳言,作为基础课程,它的突出特点是理论性强,应用性弱,理解接受起来要困难一些。其实,作为基础课,它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学习整个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从这个角度说,基础课的“基础”就是体现了实用性,当然,这个实用性不像学习烹调、学习编织、学习汽车驾驶等课程体现得那样直接,学了马上就可以在实践中应用,见到效果,甚至获得经济利益。 在我们学习现代汉语时一定要在课堂上弄明白老师讲的所有知识,不能有半点含糊不清。首先我们要对这门课程真正的感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渴望熟悉、了解、研究、领会某种对象的一种心理指向性,它在人的需要和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们常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如果培养了对汉语的浓厚兴趣,那么,就会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
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2
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到“乐之”,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其次要加强记忆。知识的仓库要靠记忆来充实,记住的东西越多,人的知识越丰富,智力就越发达。记忆有两种: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机械记忆就是不管懂不懂,先背下来再说。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是充分理解、完全搞懂之后再去记忆的;有时恰恰相反,是在记住之后再去慢慢消化理解的。有许多知识,如一些重要的定义、规律、特点等,也需要我们一字不漏地死死记住。
一个学期的现代汉语课程我们充分认识到,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既能增强同学们对现代汉语系统的理论认识把握,又增强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同学们运用现代汉语的水平,让大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它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智慧的学科。我相信只要有属于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就一定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汉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篇二:现代汉语学习心得 汉语语言之我见
商务英语甲班 要谈对现代汉语言学习的心得,首先要知道自己学习的究竟是什么。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有广狭二义。广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它不仅包括现代汉民族
3
的共同语,而且包括现代汉语各方面;狭义的现代汉语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普通话。在我看来,我所学的就是传承中华汉语文化,利用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楚地认识语言,更好地使用语言。
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学习她是无可厚非的,不是简简单单的只是会说说出话来,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其背后的历史发源,理论知识等基本素养也是理当要具备的。学习了《现代汉语上册》我了解到语言的三个性质:社会性,体系性,全民性。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来自:WWw.Zaidian.Com 在点网:谈谈对现代汉语的认识1500字)结合的符号系统。这里的内容颠覆了我对语言的认识,我以为语言就是含有一定意义的交流工具,但它其实是一种符号,一种载体,人们交流中的意思是通过词汇,语法,语音相结合而交换成功的。这些从专业知识角度解释的现象让我觉得语言是无比神奇的。中国人用中文交流,英国人用英语,冰岛人用冰岛语,我相信着动物也是有自己的交流语言的。因此,在动物看来人类就是“动物”,他们这样张嘴,发出这样的声音传达给了同伴所想的。关于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区域,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社会,历史,地理,人口迁徙,山川阻隔等因素都会导致形成多种多样的汉语言社会变体--方言。方言
4
的不通性让我意识到普通话普及的重要性。借助学习方言的机会也对家乡方言进行了浅层学习,体会到不同地区间方言的趣味性。比如,我的家乡是温州,温州话属于闽方言区,是汉藏语系,属吴语中的瓯语。是正统古汉语的化石,保留大量的古语古音。(例;二十 nie 廿;风筝 jiyu 纸鸢;早上tiguo天光;中午 neijiu 日昼;玩xi嬉)方言是我最感兴趣学习的地方,并不只是它是平常的又是有新鲜感的,方言背后的各个地方习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让我痴迷。 我们常说汉语念起来朗朗上口,这是因为汉语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音节整齐简洁,有声调的特点,元音是乐音,是汉语赋有乐感,音乐性极强。汉语在国际上有着很高的地位,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中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日渐增强,汉语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学习和研究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特别是2004年起,我国在海外设立的以教授汉语,转播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全球学习汉语的热潮正在不断升温,这让我感到十分的自豪!让我感到学习最困难的是语音部分,特别是陌生的理论知识,描述语音的各种方式。语音的物理性质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他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
来的,音素又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什么声母,韵母,
5
声调,音位,音节,韵腹。。。光是概念认清楚就不容易,还要在各个分支中进行描述,脑子一下子就一团麻。还有辅音的发音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描述声母发音(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更困难,在对各个字母还不透彻了解的前提下,是死记硬背的,希望以后能在了解的情况下理解记忆这样才能正真的学习到。
语文一直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我认为数学,物理,化学都是在快速行走着的,理性尖刻的存在着的。而语文,漫步在这人世间,看花看树看水,度着生命欣赏着生命,没有催促,没有急速的思考,没有精确无比,满满的都是人情味。不是说语文没有理性,而是那份理性是橘色的是暖的。现代汉语就是语文学科的理性所在。本来以为现代汉语嘛,就是语文,结果翻开书只有音标,词语,理论,委实惊讶,一片一片的单字。原来学习到的第一声,第二声,在课本中用专业术语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可能以前有不经意的听到过,翻开这本课本也算一个全新的开始。我的“真才实学”还是远远不够啊。
虽然有时光是课本和理论有些无聊,但涉及到文化背景,传统溯源却是吸引我的。我对这门课也有些期望,单单照本宣科肯定不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希望能结合一些有意思的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乐学。对于第一次作业——我家乡的方言,我觉得不仅是对方言知识的拓展学习也很有趣。希望以
6
后的作业也能这么有趣~
学习现代汉语这门课最最神奇的就是,汉语我们每天都在说,每天都在写,一出生就在听着,死去也依然记着。这与生命融合在一起的事物被这样剖析,框架起来,变成一个我不认识的她,再重新与她相知相守。
学好语文是大学生的义务,也是中国人的义务。在这门课上我也会尽力拓展自己的语文素养,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虽然现在有很多不足与未知,但相信熟能生巧,有朝一日我也能合上书说出汉语的美丽之处。 2014年11月10日 现代汉语第二次作业 篇三:对现代汉语词义的新认识 浅谈词义的主观性 —对词义定义的再认识
摘要:“词义”的概念历来都让人难以把握,在中国,对现代汉语词义的研究可以说是很成熟了,古今中外,无数的学者定义过词义,让人遗憾的却是没有任何一个定义是让人完全信服的。词义的定义中通常只体现了词义的“客观性”,忽视了“主观性”这一性质。然而主观性在词义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综合利用现代汉语词义研究的成果,借鉴中外语言学界的意义理论,主要从词义的内容和性质出发谈及主观性及其在词义中的地位,进一步分析词义和思维的关系,对词义的定义进行思考。
7
关键词:主观性;词义;现代汉语;意义;思维; 要准确地定义词义,我们首先得深入的了解词义和思维的关系、词义的内容、词义的性质以及词义的功用。只有掌握了这几个部分以后,我们才能对词义有完整真实的概念,目前中国的学者对词义的定义主要还是体现了词义与思维的关系,很少涉及到其他的内容,甚至忽视了一些很重要的内容,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来词义的全部面貌。比如,王德春在《普通语言学》中认为:语义是语言的意义内容,他把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所有内容包括在内,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义涉及到的词义的内容,主要还是和概念相关的词汇意义,更多的还是强调了词义和思维的关系。正如张先亮、聂志平在《语言学概论》中谈到:语义是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群体对现实事物现象的认识和反映。这个定义实则也是强调的思维关系。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各种词汇学理论的著作中,“词义”的定义似乎都如出一辙,几乎“词的意义内容就是词义”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精练,实则并不完善界定就这样被我们义无反顾地接受了。葛本仪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学》(2000)中说到“可以说词的意义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词义”,然后进一步解释了词的意义内容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色彩意义。不同的学者对这个意义内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苏新春在《汉语词义学》(2008)
8
中,把词的意义内容分为了表层义、深层义、语法义、文化义。符淮青先生对词义的界定几乎和葛本仪先生一致。王军在《汉语词义系统研究》中认为词义的内容主要包括表层规 约意义和深层规约意义,两种意义中又有细分,但是不难看出,他的观点其实也和上述学者差不多。刘叔新在《汉语描写词汇学》中谈及词义和固定语义的相通之处时说到:“两种意义都代表一定对象的意识现象,都是词汇单位的内容而被稳定的音流形式所装载和巩固”。他主要把词义分成了理性意义和感性意义。但是他并没有把词汇色彩算作是意义的一部分,他认为词汇的色彩是和表达有关系的,不是词义本质上具有的,这是他和众家学说的不同之处。
综上,我们发现,不管是表层意义还是理性意义或者是词汇意义都是属于和概念发生直接关系的意义,至于深层意义、感性意义还有文化意义都可以看作是色彩意义,而且都可以用色彩意义去解答(承认色彩意义属于词义内容的条件下),在这里笔者是赞成词义中有色彩意义的。所以,词义的内容,笔者还是比较赞同葛本仪先生的观点。对于语法意义,虽然它更多的是属于语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词汇学里面,它依然不能被忽视,仍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词义、概念和思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词义和思维的关系基本上等于概念和思维的关系,都是一张纸的两面,彼此不能分割。从词义和思
9
维的关系来给词义下定义是中西方学者一以贯之的做法,给词义的定义中,这方面可以说在定义中占了主要的地位。这也是支持关系说和反映说学者力挺的学说。关系说认为词义是中介,是纽带,连接了思维与所指物,反映了其中的关系。而反映说认为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这样的认识是的到社会支持的,可信度也很高,就算是后来新生的三因素说、七因素说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反映说的影响,在这几类值得信赖的学说的身上都能看到词义和思维关系的印记。 我们就拿“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来说,这个我们烂熟于心的定义完全就体现了词义和思维之间的关系,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这就是思维,将这一个过程在大脑中反映出来,甚至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词义。某种程度上说,思维和词义是同步的,我们不能果断的说有了思维过程完成以后才产生了词义,这个过程好比桂树开花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等到花开后才能闻到香味,而是有了花苞,香味就逐渐散发,等到花开的越大,香气就越浓。词义也是这样,思维过程越全面,词义也就越完善,对事物或者关系的认识也就更加 完善。
然而仅仅说“词义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是对词义狭隘的理解,而且这个定义似乎和“概念”的定义类似,只体现出了词义的客观性。然而,词义和概念是不一样的,葛本仪
10
先生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把概念和词义的联系和区别介绍的很清楚,甚至可以说他在这方面的认识在中国词汇学界是一次较大的飞跃。这里不详细介绍概念与思维的关系,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词义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并无太大的出入。沙夫认为意义和概念都是心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界限,概念和意义是那种通过指号对认识过程进行抽象的产物。所谓意义和概念之间的差别是内容上的差别,事实上存在于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之间。笔者是赞同这个观点的,正如上文说到“思维过程越全面,词义也就越完善”,所以在这个“思维越全面”地过程中,每个人的思维和认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词义越完善”这个结果也不可能一样。可能我们平常谈到的词义就等同于沙夫眼中的“日常概念”。这是思维过程中主观性的体现,这种体现必然会反映到词义上。然而我们并不能否认有时候概念和词义是相等的,比如说在一个物电学家眼中对“电”的认识,可以说是高度准确的,如果让他说“电”的词义,我想和他对“电”的概念也没有太大的差距。或者说等人类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更加全面,所有人都能畅游科学的殿堂,我们也可能会重新审视词义和概念的关系。 二、词义的主观性问题
所以在定义“词义”的时候不能仅仅考虑到客观性问题,还得涉及到思维的主观性。其实上文在谈词义和思维的关系
11
时,也涉及到了一定的主观性问题,由于每个人的思主维和认知是不同的,所以词义在产生的时候是带有主观性的。葛本仪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谈及词义的性质的时候,就说到了词义虽有其社会性,但在具体的使用中,他又往往具有主观性的特征。又说道:“词义的主观性是指人们在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可因年龄、生活条件、文化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影响到人们对词义在认识和理解上有所差异。”词义具有主观性,不完全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因素。
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方方面面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我们在认识事物
的同时也会学着去研究事物,利用事物。在认识事物的时候,由于自身因素所限制,我们会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理解,那么我们对其研究的程度或者说开发的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在使用事物的时候也会形成区别,也就是说对同一个事物的功能的把握会不同。词义的产生通常就是伴随着这个认知,理解,利用过程而产生的,所以必然会带上一定的主观性。沙夫在《语义学引论》中说:“当我们经验一个概念时,我们也就同时经验到语词的意义,因而语词的意义与概念是重合的,在内容上语词的意义与概念是同一的”。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会进行驳斥,认为他将意义和概念混淆而谈,实则,我们仔细思考,这个观点隐约之中其实透露出了当外在
12
的某事某物作用于我们的思维时,无论概念还是词义,都是属于我们的认知。一个人对一个事物的认识仅仅是属于个人的,不是集体共有的,集体共有的是对外在物本质的认同。所以,他在这里其实也是承认了词义是具有主观性的。 无可否认,就在新词产生异常频繁的今天,不同的人群对不同的词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些在老一辈眼中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词,具有根本无可猜度的意义的时候,年轻的一辈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又有一个例子非常的典型,如今网络语言异常丰富,有很多不好的词语出现,甚至从词的本义出发我们都可以认为是污言秽语的东西,却在年轻人一代广受欢迎,甚至还发展为高频词汇。许多语言学家是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的。但是很多年轻人对这些词的理解往往不是从本义出发,而是在接受这个词的时候就放弃了本来的意义,使用的是适应这个时代的意义,其实他们也不知道那些词本来的意义是多么不堪入耳。由于对词义的理解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通常会产生矛盾的。所以词义的主观性不是他产生以后附加上去的,而是在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带有了一定的主观性。 三、色彩意义与主观性
词义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在这里讨论,因为词汇意义是任何一个学者在定义词义时候都会考虑到的。语法意义
13
在这里也不做详细的讨论,因为这个更多的研究是属于语法学的,从词义学来看语法意义,主要还是就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词的语法范畴,一个是词的语法功能,这也是得到大部分学者认同的。但是色彩意义,笔者
认为在定义词义方面是有必要讨论的,至少目前所有关于词义的定义里面没有体现出来这个我们已经接受的方面,而且现代汉语词汇中带有色彩意义的词不在少数,况且,在交流过程中,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意义。言语色彩意义通常在广泛使用和接受之后又会发展成语言色彩意义,这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学者谈及色彩意义的时候,都很容易不坚定地被人带到另一个世界,然后纠结色彩意义是否属于词义的范畴。刘叔新认为词义中不包括色彩意义,词的色彩是在交流和表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词的色彩不是词义方面研究的,应该是语用学的范畴。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观点和那些认为语法意义不属于词义范畴的立场是一样的,不承认学科中的交叉性。葛本仪先生认为在词义类聚的划分中,词的语法意义是必要条件,词的词汇意义是决定条件,词的色彩意义虽然既不是必要条件,也不是决定条件,但是因为他有一定的作用,所以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这是从词义类聚的角度来看色彩意义的地位。然而词义主要功用不是进行类聚,而是用来解释事物现象以及反应一定
14
关系的。所以从词义的主要功用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色彩意义在这里是不可缺少的。不同的词具有不同的色彩,有时候,相同的词也会有不同的色彩。客观事物现象如果带有一定的情感元素、时代元素、地域元素等等,他会自然而然在作用于我们思维的同时,带进来一些色彩。所以,词的色彩意义决定于人类思维的主观性,因为不同情感态度、生活环境、认知条件,词义也就伴随了不同的色彩,反过来说,在释义的时候如果也涉及到词的色彩意义,对于我们掌握客观事物,现象、关系也是有积极影响的。所以当前没有出版一门专门解释词色彩意义的工具书还是给广大学者留下了一些遗憾。
综上所述,实际上词义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阔的,目前,相关学者们对现代汉语词义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定深度,为什么还要在这里讨论“词义”的定义呢。笔者还是坚持认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先人们的意识形态中。所以尽管“词义”的定义似乎看起来好像很完善的样子,实则并不能完全涉及到词义的领域,甚至可以说目前对词义的定义涉及到的只是部分主体,还有许多还有待我们去挖掘。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这里,笔者在 篇四:我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我对现代汉语的认识
打开《现代汉语》这本书,里面有关汉语的各方面的知
15
识,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等。说真的,虽然我们从小就学的是汉语,可却从未这么详细地对它进行过了解。很多人会说,“这些东西不用学,我照样会说会用,且用得很好。”是的,没错,随便找一个人,要他说出什么是声母和韵母,哪是主语和宾语,他很可能说不知道,但他会用汉语交流。通过对现代汉语几节课的认真学习,说实在的,我也有一些感受,原本普通话说得好好的,跟同学交流没任何问题,可通过这样一学,反而觉得说某些汉语有些别扭,觉得把一些东西复杂化了的感觉。
在此,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工作学习跟这门课程的学习没有很大的关系的话,比如说你是学物理数学的,那没学好没关系,只要你平时跟别人能正常交流。但对播音员、主持人、语言学习者等,学好这门课程是必须的。就我而言,我是学外语专业的,把《现代汉语》这门课程学好是必须的也是关键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学好现代汉语可以为我学好外语起一个桥梁作用,因为各门语言之间是想通的。我们可以不用特意学习语音、语法就可以把汉语运用自如,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汉语的环境中,时刻都与汉语接触,可是,如果我们要学好一门外语,总不可能也跑到外国去特意生活几年吧,那该如何去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掌握这门语言的一些规律,所以大学课程专门为外语学习者开设了语音、语法、词
16
汇等各方面的相关课程,而现代汉语这本书呢也对汉语这几方面有了相关的详细讲解。所以,如果我们能把汉语的相应知识掌握好的话,那么对英语的学习就会容易多了。比如说分析句子结构,如果我们对汉语的句子结构分析很熟悉的话,如划分出主语、宾语、谓语、定语,那对外语同样,我们可以很快划分出句子结构。
第二,为了考教师资格证,但首先必须拿到普通话证书。虽然我们都会说普通话,但我们说的都不是标准的、地地道道的普通话,总是会带有一些地方色彩,这对普通话的考试是有一定影响的,所以考普通话之前,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举个例子吧,我们南方人不读儿化音的,如花儿,这是一个音节,可我们南方人会把它读成两个音节。 且不论这门课程对我们有用与否,但最起码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汉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汉语毕竟是我们的国语,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把它发扬光大。
最后说两句吧,这门课程的学习确实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我们的老师课件做得很好,上课很有趣,所以为这门课的学习增加了一些色彩。
篇五:学习现代汉语的感受和体会
学习这门课程,首先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汉语是我国语言交际最重要的工具,现代汉语专题是从语音、词汇、
17
语法、方言四个部分讲述现代汉语的。在现代社会,我们天天都要交流,使用语言,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语言,既要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语言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社会交际,更需要通过语言来相互交流。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和交流,但是人们还是离不开口语的交流,还要依靠语言。而且学习了现代汉语更能拉近我们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人们的方言统一,是交流更加方便,减少因交流不便而造成的语言不通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好汉语,充实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通过当代汉语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学到更多的研究汉语的方法。在这一课程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语法,方言。汉语,词汇多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构词法是合成法为主,还有附加法,轻声儿化法,重叠法,派生法等等。汉字还有许多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等等。随着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汉语词汇也不断发展,增多,词义越来越丰富,都让我收获颇多。总之,学了《现代汉语》,明白不少,兴趣大增。
元音如ɑ、o、e、i、u;辅音如b、p、d、t、ɡ、k、s、r。元音和辅音的区别主要是:
1.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阻碍。
18
2.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辅音发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元音发音时,气流较弱;辅音发音时,气流较强。 4.元音发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辅音发音时,有的声带颤动,声音响亮,如m、n、l、r,有的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如b、t、z、c。
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例如dā(搭)的声母是d,韵母是ā;jiǎ(甲)的声母是j,韵母是iǎ;rǎnɡ(嚷)的声母是r,韵母是 ǎnɡ。 元音、辅音和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语音得出来的概念。元音、辅音是音素的分类,适用于一切语言;声母、韵母是对汉语的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概念,只适用于汉语和与汉语有相同的音节结构的语言。在普通话中,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韵母主要由元音来充当,有的韵母中也有辅音,但只限于n和nɡ。换一个角度说,元音只用在韵母中,辅音主要用在声母中(只有nɡ不作声母)。辅音n既用在声母中,也用在韵母中。如音节niān(蔫)里的前一个n 是声母,后一个n是韵尾。辅音 nɡ 不用在声母中,只用在韵母中,如ɡānɡ(钢)里的nɡ。 声母和辅音的关系如何?
声母和辅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母是从分析音节结构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辅音是从分析音素性质的角度提出来的。与元音比较,辅音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在发音器官中受
19
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或阻塞,气流较强,发音器官参与节制气流的部分肌肉紧张。声母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并不都是声母。如“光”(guāng)这个音节中的“ng”,它是辅音,但它处在音节里后面的部位,因此它不是声母。又如
“难”(nán)这个音节,前后都有“n”,它是辅音,处在音节开头的是声母,处在音节末尾的是韵母,并不是声母。 韵母和元音的关系如何?
韵母和元音不是同一个概念。韵母是就音素在音节中的位置讲的,元音是就音素的性质而言的。元音的主要特征是: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气流较弱,发音器官肌肉均衡紧张,正常发音时声带振动。元音可以单独作韵母,如: a、o、e、i、u、ü等,这些韵母是由复合元音充当的,又如:an、en、in、ün等,这些韵母是由元音带上鼻辅音韵尾构成的。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凡是元音都可以做韵母或作为韵母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韵母不全是元音,辅音n、ng也可以和元音结合起来做韵母。可见韵母的范围比元音大。 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的关系
声母是处在音节开头的辅音,声母的开头若没有辅音就是零声母音节,如爱ai欧ou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成分。韵母可以只是一个元音,如姑gu里的u,也可以是元音的组合或元音和辅音的组合, 如瓜gua里的ua和关guan里的uan。
20
从以上概念可知,辅音和元音是就音素的发音特点划分的,而声母和韵母是就汉语音节内部的结构和位置分析出来的,两者并不一致。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辅音和声母的区别在于:
1. 总数不同:辅音有22个,声母只有21个。辅音ng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充当声母;
2. 出现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声母的位置一定在音节的开头,而辅音除了在声母位置出现,n和ng还可以出现在韵尾。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在于: 1. 总数不同:元音只有10个,而韵母则有39个。 2. 韵母可以分为三类:单韵母10个,由单元音充当;复韵母13个,由元音和元音构成;鼻韵母16个,由元音和鼻辅音共同构成。
3. 结构成分不同:韵母不仅包含有元音,有的还包含有辅音,即以辅音作韵尾。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交叉关系的关键是在n和ng上。n既可充当声母,又可以充当韵母的韵尾部分;ng在普通话中永远不作声母,只作韵尾。10个单元音都可以作韵母,而大部分韵母的构造比较复杂,范围也大大超过这10个,共有39个。 声母与辅音的关系
21
1.分析的角度不同 声母是从分析音节结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辅音是从分析音素的性质方面得来的,即从音色中划分出来的。
2.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声母的一定是辅音,而辅音不一定都能做声母。 韵母同元音的关系
1.分析的角度不同 韵母是从分析音节的结构得出的,元音是从音素的性质分析得出的;
2.概念范围大小不同 韵母主要由元音构成,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元音。
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