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2023-11-22 来源:步旅网
如何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作者:李文红

来源:《黑河教育》2020年第06期

[摘 要]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美术教育被纳入素质教育范畴,更加受到重视。但我们要看到美术仍是学校教育教学十分薄弱的环节。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高效课堂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美术教师,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方向和學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美术技能;高效;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有其特殊性。美术课堂需要讲解、体验和反馈等环节,既重视学生外在的技能学习,又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科学有效的美术教育能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长时间以来,学校的美术教育却处在被人忽视的地位,往往被当作是写其他学科作业、练习或娱乐放松的课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就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构建高效的美术课堂。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尊敬教师是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尊师爱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要想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能水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其次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参与者,问题讨论的合作者,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课堂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心情很愉悦,对教师自然心存感激,自然就会更亲近教师,也一定会更加努力、更加有信心地去学习。 二、重视学生的美术体验

美术知识的传授离不开语言文字,但更离不开学生的亲眼观察和身心体验。打开美术教材,我们发现关于美术技法知识的表述往往很少,附加的是一大半的图例。简短的文字表述加上大量的技法图例演示是长期以来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主要方式,意在让美术作品“自己说

话”,关注学生的自身体验,这也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所以,在美术课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多利用形象来传递美术信息,少一些语言上的讲述和讲解,为学生提供视觉观察活动和具有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从对作品的观察体验出发,从对作品表现特定内容的感觉出发感知对象,从观赏中获得美术知识和创作的灵感。 三、通过演示练习内化知识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来看,技法演示是美术教学中重要又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最好方法。教师演示能使技法的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直接掌握操作方式、步骤,感受作品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演示经常被曲解为“完成作业的示范”,教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练习。这样的演示无益于学生美术水平的提高,还有可能成为约束学生创作的枷锁。教师要注意演示的科学性和示范性,把技法演示作为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切入点。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法,除了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外,还需要自身的勤学苦练去体验和领悟。在美术练习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互相学习、观摩和交流。有些美术知识可能用3分钟就可掌握,但在纸上画出来并形成技能则需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认知和技能,改变美术学习中眼高手低、技能低下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技法指导、技能训练,让技能获得的重要环节——练习成为知识内化的主旋律。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有针对性的辅导,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维,多想象,大胆表现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

四、以作业讲评提升信心

传统美术作业的讲评一般都是教师拿着几个学生的作业,讲讲画得好的好在哪里,画得不好的有哪些缺点。这样的讲评方式用得久了,学生渐渐麻木。学生的美术作业本来就是一种独特的创造性活动,具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他们希望自己的作业能获得他人的重视和肯定,因此评价也不能用同一个标准。面对这些“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期待心理,教师要好好设计讲评这一环节。首先,讲评的话题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因为每课的教学目标不同,所以讲评也应有不同的话可讲;其次,要注意提升全体学生的自信心,做到放大优点、缩小缺点,对于那些认真参与、积极表现自己真实感受的学生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尤其是那些美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讲评的方式还应重视美术的形象特点,尽量把全班学生的作品都展示一番,让学生在相互观赏作品中受到启发,获得收益,帮助全体学生建立学好美术的信心。 五、让生活成为美术课堂的源泉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

的能力。《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这成为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是将美术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美术活动的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用的知识,并真正陶冶情操。

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真实的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人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主体在活动中理解生活,逐步淡化知识的教化,张扬主体者的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才能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中并学会生活。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创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做到以情动人,加强学生的多种体验,发展感知能力,从而去捕捉美、创造美。首先,要做到以情动人。情感性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性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基本特征。通过美术学习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情境活动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对美术学习充满兴趣。其次,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感知体验。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多方面体验和感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去感知和体验,进而运用美术知识去表现自身的感知。最后,通过实践发展美术创造力。美术课要与实践紧密联系,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引向生活,让学生将所获得的认知服务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创造力。

六、与其他学科相联系

作为一种艺术,美术与其他学科存在着联系,融入其他学科的元素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音乐可以渲染人的情绪,美术课堂教学中音乐的融入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听觉伴随着视觉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再如,与数学学科相联系,在设计和制作艺术作品时,使用各种测量方法;认识和使用节奏、图形、排列以及其在空间中的关系。因此,一堂高效美术课的作用不仅可以体现在美术课堂之中,更可以将这种高效延伸到美术课堂之外,达到多门学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美术教育以美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教师应有所创新,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构建互动性的新式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带来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达到高效美术课堂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肖川.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3]孙小辉.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J].美术教学研究,2016,(1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