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命题人:张瑞琴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曹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 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结果是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随的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扬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
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节选自2009年10月18日《光明日报》)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3分)
A. “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的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B. 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C. “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 “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们的道德评价。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经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B. 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 “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D. “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它在给观众带来审美震撼的同时,忽视了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美育的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进而促进整个人类文化的健康发展。
C. 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虽然仍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本身有不足之处,在冲击之下其作用显得有些弱化。
D. 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正是追求人的视觉刺激,因而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冉氏烹狗记 (清)崔 述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①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
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
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辫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今夫市井无赖之徒,平居使气,暴横里间,或窜名②县胥,或寄身营卒,侮文弱,凌良懦,行于市,人皆遥避之;怒则呼其群,持械圈斫之,一方莫敢谁何,若壮士然。一旦有小劫盗,使之持兵仗,入府廨,防守不下百数十人,忽厩马夜惊,以为贼至,手颤颤,拔刀不能出鞘;幸而出,犹震震相击有声;发火器,再四皆不然;闻将出戍地,去贼尚数百里,距京仅一二舍,辄号泣别父母妻子,恐.不复相见;其震惧如此,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嘻,过矣!
虽然,畜猫者,欲其捕鼠也;畜狗者,欲其防盗也,苟其职之不举,斯固无所用矣;况.益之以噬人,庸可留乎!石勒欲杀石虎③,其母曰:‚快牛为犊,多能破车,汝小忍之!‛其.后石氏之宗,卒灭于虎,贪牛之快而不顾车之破,尚不可,况徒破车而牛实不快乎!然而妇人之仁自古固然。由是言之,冉氏之智过人远矣。
【注】 ①刘位东:人名,崔述的朋友。②窜名:冒领空名。③石勒:人名,后赵人。石虎:石勒侄。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烛之则狗也 烛:名词活用为动词,“照”的意思。 .B.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 .
C.苟其职之不举 举:举起,这是“担当”的意思。 .D.庸可留乎 庸:怎么,哪里 .
5.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冉氏烹狗原因的一组是 ( ) (3分) ①遇行人,辄搏噬之,往往为所伤 ②恶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 ③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 ④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伤者数矣 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 ⑥县人冉氏,有狗而猛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刘位东因冉氏狗虽凶猛但可“防盗”而欲劝其勿杀。 B.作者对冉氏烹狗的行为虽然表示理解但并不赞赏。 C.作者借“冉氏烹狗”一事抨击了那些市井无赖之徒。 D.石勒听从母亲的劝告未杀石虎,结果石氏反受其害。 7.将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5分) (2)故曰:“勇于私斗而怯于公战。”又奚独怪于狗而烹之?(5分)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11分)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祖咏,唐代诗人。
此诗系祖咏游宦范阳所作。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
一带。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
8.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解说。(5分) 9.“客心”因何而“惊”?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持节云中,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2)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 (屈原《离骚》) (3)青泥何盘盘 ,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5)酿泉为酒,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6)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⑷
⑵
⑶
⑴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两题均答,则按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孤 城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嘟嘟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辫一辫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110、120、119,甚至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站住‛,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辫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2012年第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被扔在小城里”里的“扔”字和“陷入了迷宫”里的“陷”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失落感和恐慌心理。 B.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
C.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D.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E.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
(2)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回答。(6分)
(3)“孤城”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孤城”内涵的理解。
(6分)
(4)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
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王国维的忧郁
黄学祥
苏珊•桑塔格认为本雅明是个深具‚深刻的忧郁‛气质的人,她极细腻地分析了这种气质:身体孱弱、性喜沉思、敏感孤僻、行为古板、隐藏的激情等等,并与本雅明的作品及生平对证,文字透出一种让人感伤的宿命色彩。我眼前出现的影像,却是我国一代宿学王国维。 两人的确有一定的可比性,都生在国运飘摇、战火连绵的时代。本雅明身为犹太人,纳粹横行时,仍苦留在他认为是文化阵地的欧洲,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发生后,本雅明自杀在逃亡的路上。而王国维,沿着这气质一路行来,其悲剧的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
忧郁沉潜的气质决定了王国维选择研究的方向。
1898年,王国维再次乡试落第后到上海谋生,利用工余学习新学。‚体素赢弱,性复忧郁,人生之问题日往复于吾前,自是始决从事于哲学。‛王氏忧郁的禀性与叔本华的悲观哲学一拍即合,但是最后收获却是‚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理智上虽接受了西方思
想,感情上却与中国旧文化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人生方向反而更加彷徨。接下来填词成功使他在文学中找到了乐趣,遂转向文学研究;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欲为哲学家,则苦于感情多而知力寡;欲为诗人,则又苦于感情寡而理性多,所以愈加苦闷,在文学、哲学之间徘徊不定,不能决定专攻方向。1909年,转向戏曲研究。然而,辛亥革命的爆发打破了他怡情弄性的生活。跟随罗振玉流亡日本京都之后,处在漂泊异乡、家国无望的时期,内心之苦闷显而易见。罗振玉此时起到了精神导师的作用,他坚定地告诉王国维:‚士生今日,万事无可为,欲拯此横流,舍返经信古未由也,期与子共勉之。‛王国维如闻雷击,觉得自己从多年的蒙昧中苏醒。以前觉得济世无门,才灰心于文学戏曲研究。现在罗振玉指出道路,让王国维看到了他一直苦苦追索的人生价值所在,为了道统(儒家传道系统),他毅然抛弃哲学、文学、戏曲,坚定地转向经史考证。
性格忧郁的人喜好译解神秘的事物。王国维沉入甲骨残片的破译中后,著《殷周制度论》,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流露出怅望周孔的感伤。他努力在断瓦残片之中辨认着中国文化的昔日身影。在上海时,曾与学生庄敬严肃地演习古礼,亲自设计搭盖‚芦殿‛,叹之为‚极美之事‛。‚五四‛以后,王国维面对文化无法挽救的陨落,蓄起了辪子,摆出世人皆废我独特的悲壮姿势,这与他最后走向死亡已不远了。
忧郁的人行事刻板,他们是自剖的大师,毫不宽容、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惩罚。 王国维遗书云:‚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他用自己迷恋的悲剧形式遽尔撒手,让后世之人去深哀痛惜和费心猜度其由。1923年,王国维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由一个秀才荣升为‚帝师‛。他深感溥仪的知遇之恩,寄望于溥仪励精图治、重振朝纲,但天下共和大势浩浩汤汤,溥仪自己也旦夕不保,这使得王国维思想上陷于绝望。1924年,冯玉祥率军‚逼宫‛,溥仪先藏于日本公馆,后又移居天津张园,苟安一时。此时王国维作为溥仪册封的命臣,将革命军撕毁民国优待皇室条约的行为引为奇耻大辱,便约罗振玉等同沉神武门御河,后因家人极力阻拦、严密看守未果。中国士大夫自古名节观念极重,王朝更替时,必有一批士人眷恋旧朝,甚至以死相抗,传统价值观往往使这样的士人青史留名。既然没有死成,王国维在心理上便觉得名节有亏,遗书中说‚只欠一死‛,应当是指此次自杀行动。后来北伐军一路成功,天将变色,王国维眼看溥仪不保,猜测北伐军一旦进京,自己的一场大辱在所难免,自杀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苏珊•桑塔格说:‚他带着所有残篇断简、他的抗议态度、他的沉思和梦想、他的无尽的忧郁,和他向下望的双眼,将在最后审判面前,对他所占据的全部位置和一直到死对精神生活的捍卫,作出辩护。‛这同样适用于王国维。这些忧郁的天才总是过分敏感,莫名地痛苦,最终为他们的忧郁气质和天才的某种偏蔽所累,走着一条近乎宿命的长道,直至上苍收走了他们。而这也是注定了的。
(节选自《书屋》1997年第0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王国维和本雅明生在同一时代。本雅明宁愿成为欧洲最后一个知识分子,大战爆发
后在逃亡中自杀;王国维自杀,跟传统中国士大夫极为重视的名节观念有关。
B.罗振玉认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想要救世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重返经典古籍研
究。这对于王国维触动极大,于是他决定为了继承儒家道统而考证经史。
C.王国维选择研究西方哲学是由他的气质决定的。然而,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法
割舍,理智与感情形
成激烈冲突,最终无法接受西方思想,人生方向更为迷茫。
D.作者认为王国维不能认清共和大势,只是单纯捍卫自己的精神生活,又因为性格中
的忧郁气质,过分敏
感与天才的某种偏执,进而导致了他的自杀。
E.王国维沉迷于甲骨残片的破译,实际上是沉醉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的
衰落和无法挽救的现实,他蓄起辫子,以这样一副悲壮姿势反抗新文化。
(2)文章主要写王国维,却又从苏珊•桑塔格对本雅明的评价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
简要分析。(6分)
(3)请简要概括作者对王国维遗书“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理解。
(6分)
(4)王国维治学方向经历了哪几次转变?结合实际,谈谈王国维治学道路的变化给你怎样的
启示。(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父亲最不放心的是家庭和谐问题,尽管他临终谆谆嘱咐,长子也“承涕自任”,但最后仍不免兄弟阋墙,家庭失和,落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结局。 ....
B.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谁料倏忽之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吉光片羽,无处寻觅,,....令人唏嘘不已。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不名一钱的瓦片。 ....
D.有些同学为了在平时多挤出一些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于是拼命地开夜车,不运动,不交往„„真是想尽了办法,无所不为。这样是不行的,学习要讲科学。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让他们在买房、贷款、子女上学、计生、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双公民”待遇,并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供了方便。 B.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C. 作为“无厘头”电影的始祖和很有“头脑”的导演,周星驰能否胜任新一届广东政
协委员,还在于认真履行委员的社会责任。
D.一年一度的“艺考热”凸显了当今高考报名过程中,考生及家长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热点专业,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收效甚微。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 , , ,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 , 。 ①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 ③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 书《东巴经》
⑤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 握,故称东巴文
A.②①③⑤④⑥ B.③①②⑤④⑥ C.④⑥③①②⑤ D.②⑤③①④⑥
16.下面这段文字中划线的这句结论是从哪些方面推导出来的?请简要概括,总字数(含标
点)不要超过15个字。(5分)
钓鱼岛在日本染指之前并非‚无主地‛,中国早在明朝就发现和命名了钓鱼岛,发现意味着先占,先占即取得领土主权,这就是国际法则的‚先占‛原则。专家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明朝已经将钓鱼岛纳入国家版图,一些使臣的笔记里还辬明了中国渔民在钓鱼岛周围海域的航线。明以后的历代政府更是采取了开发、利用、管辖和保卫等措施,对钓鱼岛行使主权以有效统治。可以肯定,日本关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是站不住脚的。 17.仔细观察漫画《迫降》,完成(1)(2)题。(6分)
(1)用简洁的文字阐释这幅漫画反映的社会现象。(含标点不超过30字)(3分) (2)赏析这幅漫画的构思妙处。(含标点不超过30字)(3分)
⑥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
②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 ④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
六、写作(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北师大教授董藩微博之语立刻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少于80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