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特征分析——基于2010-2014年间网络谣言的研究

2022-12-29 来源:步旅网
本刊特稿 NEWS RESEARCH 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特征分析 ——基于2010—2014年间网络谣言的研究 童玲 要】日常生活中虽有谣言传播,但其对社会秩序的干扰远不敌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本文探讨突发事件中 口汪青云【摘的网络谣言特征,有利于提出相应对策,通过详细的内容分析,发现突发事件中的谣言与事件类型密切相关,与冲 突的范围、对象密切相关,谣言内容与民众现有知识体系呈现明显相关关系。 【关键词】网络谣言;突发事件;政府公信力;谣言治理 的因素。此外,也有学者致力于探讨突 谣言自古就有,早期人们多对谣 发事件各阶段谣言传播规律;分析群体 一、研究背景 三、研究发现 (一)网络谣言类型 言内容及人们的反应进行描述,奥尔波 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传播与控制策 特则从心理动因的视角探讨谣言。2003 略。还有学者聚焦于微博辟谣的途径, 本研究借鉴社会心理学的利他动 机研究,同时综合谣言传播者的分类方 年,“非典”肆虐,谣言风行,国内学 探讨出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的 式,将网络谣言分为利他性谣言、利己 者开始大规模关注谣言,不过关注点主 新模式。 性谣言和无利性谣言。这些无利性谣言 要集中于谣言传播过程、接受及传播心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多以 的传播实际上对个人、组织和政府将会 理研究。黄爱萍 关注了谣言传播的社 思辨性文章为主,虽有少部分成果运用 造成利益、名誉的损失,甚至造成社会 会基础,提出了谣言的基本应对策略。 实证研究方式,对个案进行较为详细的 的恐慌。除细分之外的谣言,均被归为 巢乃鹏和黄娴②针对网络谣言的特性和 分析,但多是聚焦于突发事件中网络谣 “其它”,包括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对 传播过程进行探讨。其后学者们借助不 言的传播规律或是突发事件各阶段的谣 动物的缅怀等等。 同学科理论,对网络谣言进行深入研 言特征和策略等。目前尚无较为系统和 自然灾害中无利性谣言最多,共有 究。匡文波和郭育丰④借鉴奥尔波特模 完整的研究对四种类型突发事件的谣言 32则(见图1),占1:t47%。社会安全 型,提出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特征进行分析。 事件中利己性谣言最多,共有43 ̄.J1,占 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构成谣言传播法则 的观点,并根据此建立网络谣言传播、 合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等理论, 提出构建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 律、预警和治理机制。 近年来,国内关于突发事件中网 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二、研究设计 tL57%,占谣言的一半以上。公共卫生 本研究以2010—2014年社会影响较 事件中利他性谣言最少,共有7则,占 信息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灾害 关,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企业出面 事件中的1O个案例共有68则谣言,事故 澄清有利于减少谣言的产生。 在对谣言的分类整理过程中发现, 扩散及消解模型。谭九生和杨建武④综 大的40个突发事件中出现的257 ̄U谣言 比不到15%。公共卫生事件多与企业相 此外,也有学者讨论网络谣言的传播规 灾难事件有67则,公共卫生事件中有47 则,社会安全事件中有75则谣言,分析 利己性谣言大多表现为对政府、社会组 四类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特征,有针 织的不满,也有部分谣言表现为个人为 牟取私利而作出结论,如“@杨秀宇吉 研究所用材料均以公开报道或发布 林长春盗婴儿案是一则假新闻”这则谣 络谣言的研究逐渐丰富,孙燕⑨认为新 对性地提出谣言预防和治理方式。 而网络谣言则折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 的资料为主,通过对微博、论坛、博客 言,造谣者承认造谣,目的是为了获得 群体行为。兰月新 利用MATALB数值 等平台中谣言的收集,制定量化指标, 仿真和相轨线分析,研究突发事件网络 对谣言类型、谣言指涉对象及其态度、 谣言的传播机理,探讨控制谣言传播 谣言可证伪性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注以获得利益。而类似无利性谣言中 假借媒体、权威人士发声以针对政府行 为的案例数见不鲜,如“在地震发生 6 期闻知饵2015 ̄第06期 本刊特稿 N 8鼗ESEARC 构的期许,一些谣言在否定公职人员的 同时,也会肯定政府处理违规人员的态 度和行为。 (三)网络谣言的可证伪性 本文主要以辟谣率来呈现谣言的 可证伪性。以官方、网友、当事人和造 谣者为辟谣主体来分析辟谣情况。需要 注明的是,官方是指政府机构、公职人 员、权威机构和人士、社会组织和企业 等;网友是指非事件相关者的网民;当 事人是指和事件具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 员;造谣者是指主动承认造谣的人。 1.总体概况: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辟 图1四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类别统计图(单位:则) 谣率分别为88%、64%、5l%和49%。 自然灾难中的谣言可证伪性最高,社会 时,网友假借地震局工作人员进行地震 40%。相对于其他三类突发事件,企业 安全事件最低。 作为指涉对象的谣言在公共卫生事件中 预测”等谣言,极易造成社会的恐慌。 2 分布情况:官方辟谣是最主要 (二)网络谣言指涉对象及态度 占比最高,约占26%。以社会组织为针 的证伪方式(见图2)。在公共卫生事 件中,官方辟谣率最高,占比79%。其 本文将网络谣言的指涉主体分为政 对主体的谣言最高占比约为12%。 府机构、公职人员、社会组织、企业、 2.针对指涉对象的态度:持否定态 次是网友,平均辟谣率为23%,尤其在 事件本身、个人、受害者、其它④。针 度的谣言占大多数 社会安全事件中,网友辟谣率最高,约 对各指涉主体,持否定态度的谣言占大 在四类突发事件中,对政府机构持 为30%。在四类突发事件中当事人的辟  谣率最低,均不超过1多数。因以事件本身为主体的谣言和其 否定态度的谣言最多,占比约为86%、0%。这主要与当 他谣言是对突发事件的阐述,未有明显 100%、67%、86%。对公职人员持否定 事人碍于自身形象、或者是“不在乎” 态度的谣言分别占比约为100%、83%、 的态度倾向,所以未对其进行分析。 “息事宁人”和惧怕的心理有关。造谣 1.谣言指涉对象:以事件本身为主 94%,公共卫生事件除外。在自然灾 者主动辟谣仅在社会安全事件中出现, 体的谣言最多 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中,虽然 辟谣率为14%。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对 四类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中,针对 对企业的谣言较少,但对其持否定态度 于证伪方式的改进和辟谣效果具有很大 事件本身的谣言最多,分别占比约为 的谣言占比均为100%。而针对社会组 的作用。 35%、40%、45%和33%。政府机构和 织的态度,持否定态度的谣言占比分别 四、讨论与分析 公职人员作为指涉主体的谣言在自然 约为88%、67%、100%、100%。值得 (一)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冲突的范 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事件中也 注意的是,对公职人员持否定态度的谣 围、对象密切相关 占有很重的比例,分别占22%、37%和 言中,有不少谣言折射出公众对政府机 在四类突发事件中,公共安全事件 的网络谣言数量最多,利已性谣言所占 比例最高。这主要是因为公共安全事件 的发生和民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谣言作 各类突发事件中各主体辟谣比例统计图 100% 54 为社会集体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民众 由于事件与自身的相关性、相似性,大 量制造和传播谣言,以宣泄对该事件的 共鸣情绪,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不满。 其次是自然灾害事件,无利性谣言所占 50% 23% 0% 3o/.■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比例最高。自然灾害事件波及的范围广 泛,涉及的人数众多。灾害发生时,事 件相关者和非相关者均希望通过官方渠 口官方口当事人■网友■造谣者 道来获取有利信息。因此政府的信息发 布方式、发布速度、信息内容、危机应 图2各类突发事件中各主体辟谣比例统计图 对策略都极其容易成为谣言制造和传播 奢I闻知讯201 5 ̄第06期 7 本刊特稿 WS RESEA敬CH 的源头。 识范围的谣言较少 事件中,无利性谣言所占比例最多。所 息,民众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形成 “政府包庇此事,隐瞒真相”的固定解 读模式,从而阻碍事件的解决,影响政 对性的谣言预警和治理机制。一方面, (二)明显超越民众自身知识与常 以应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建立有针 如前文分析所得,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应利用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 府形象。因此,政府要想修复自身形 中的网络谣言最少,利他性谣言占比最 媒体与民众互通有无,积极了解民众对 象,必须主动厘清政府与企业、个人的 少,官方辟谣率最高。民众由于缺乏相 于哪些方面存在不满,建立了解公众情 关系,改变民众的解读模式。对公职人 关的生理、卫生、医学等知识,而且谣 绪的有效机制,及时检测,及时调整, 员、企业犯错实行严惩,确定政府的刚 言因无足够的证据支撑容易被拆穿,所 及时解决,这样有利于在社会安全事件 正不阿形象。例如,在社会安全事件 以民众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动机与行为相 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将谣言扼杀在摇篮 中,经常出现“某某部门领导被‘双 应减少,如在“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黑 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利他性、利 规’”“凶手和当地公安局局长有勾 幕事件”中并未找到相关谣言可以证明 己性、无利性谣言的分类标准,同时要 结”等谣言;在公共卫生事件中, “某 该现象。同时,鉴于科技知识的缺乏, 惑的行为减少,如类似“蒸沸蒸发法, 细化谣言处罚标准,有针对性地对谣言 企业是某政府机构的下属企业”等谣言 恐慌的谣言制造者进行重罚,对纯属娱 能一味地否认谣言,应立即成立调查小 网民欲通过发布信息以帮助他人解决困 制造者进行相应的处罚。如对社会造成 层出不穷。针对此类谣言,政府机构不 可蒸发苯,水即可饮用”“冷冻结晶 乐而无伤大雅的谣言制造者采取轻罚或 组,对谣言中的公职人员、企业进行调 法,可冻住苯”等利他性谣言甚少传 者不罚,体现法律严肃性的同时满足受 查,实行信息发布和核查过程透明化, 播。而且,在网络谣言的可证伪性分析 众的发言权。 充分表明政府立场,厘清政府机构与公 中,网友的辟谣率最低,这主要是因为 辨析率不高,从而只能依靠官方证伪。 (二)辟谣主体单一化,应鼓励多 职人员、企业的关系,从而修复政府公 正形象。政府欲提高公信力,应严惩利 民众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导致对谣言的 元证伪 证伪是治理谣言的主要手段。在 用政府权力来牟取私利的个人与企业, 的证伪方式。但是官方作为被负面评价 政府毫无关系”的认知模式,从而改变 良影响。因此,要想实现谣言的治理, 谐统一。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 因此,提升公民素质,普及科技和卫生 四类突发事件中,官方辟谣均是最主要 树立“公职人员个人行为、企业行为与 知识、生活常识尤为必要。 证伪能力有待商榷 (三)被负面评价的主体能否具有 的主体,对证伪效果可能产生一定的不 民众的解读模式,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和 谣言的可证伪性对谣言的治理至 进行良好的舆情引导,必须打破官方辟 关重要。四类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可 谣的单一模式,融人其它公正元素。首 规划重点项目“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与 证伪性虽然较高,但是证伪主体却受到 先,对第三方力量,如网络舆论领袖赋 舆情引导研究”(项目编号:11TWO1)的 质疑。以政府机构、公职人员、社会组 权,支持其核查谣言、证实谣言的行 研究成果之一: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 织、企业为指涉对象的网络谣言中,对 为,充分尊重其发布信息包括政务信息 项目“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整 它们持否定态度的谣言占绝大多数。而 的权利,这样才能发挥理智网络人士的 合传播研究”(项目编号:YC2014-¥1 73) 由这些指涉主体构成的官方辟谣是谣言 力量,遏制谣言传播。第二,通过维护 资助 证伪的最主要方式。网络谣言中被负面 当事人的名誉、财产、人身安全,来鼓 评价的主体若承担着主要的证伪工作, 注释 励当事人出面辟谣,从而提高信息的可 ①黄爱萍.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与传播形态初探[EB/ OL].紫金网,http://www.zijin net,2003一I一1 容易使民众形成谣言是事实、事实不可 信度。第三,对造谣者主动进行辟谣的 ②巢乃鹏,黄娴网络传播中的“谣言”现象研究IJ].情报 理论与实践.2004(6):586—589。575 ③匡文波部育丰微博时代下谣言的传播与消解——以 信的认知偏差,这不仅不利于谣言的治 行为予以鼓励,并对其造谣行为从轻处 理,而且容易陷人官方自圆其说、自毁 罚,通过造谣者亲自证伪的方式,实现 形象的怪圈之中,从而导致公信力的流 谣言的有效治理。最后,通过提高民众 失。同时,大量谣言用信息公开、证明 素质,普及安全知识、卫生常识,丰富 或者证伪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要想治 民众的生活常识,为网友对谣言进行证 理谣言,必须改变民众思维方式,适当 伪提供支撑。 地对第三方赋权,通过利用舆论领袖等 (三)民众解读模式固定化,应厘 “7・23”甬温线高铁事故为例U】.国际新闻界,2012(2):64—69 ④谭九生,杨建武.网络谣言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构建及 实现『J1甘肃社会科学,2013(6):221—225 ⑤孙燕.网络谣言的传播学分析——以“日本地震”和 “温州动车事故”为例Ⅳ】.新闻界,2012(2):47—52 ⑥兰月新.突发事件网络谣言传播规律模型研究『J1_图书 情报工作,2012(14):57—61 ⑦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以及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上 第三方的力量,来提高信息的可信度, 从而促使谣言得到治理。 五、结论与建议 件类型对谣言进行预警和治理 清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关系 按照英国文化研究学派霍尔的观 班的外聘人员等;社会组织是除政务机关以外具有较强社 会交往能力以及话语权的组织,如红十字会,基金会等; 点,可以将民众对突发事件信息的解读 解读。而谣言的产生与协商式解读、对 而个人指非组织的普通公众;受害者指和事件有直接关系 的当事人;其它指动物、生活常识等。 (一)谣言类别不同,应按突发事 分为优先式解读、协商式解读和对抗式 (作者简介:汪青云,江西师范大  如前文分析可知,在社会安全事件 抗式解读这两种解读模式密不可分,即 学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童玲,gL ̄士研究生) 中,利己性谣言占比最多;在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发生时,针对政府发布的信 江西师范大学2013.8 奢l闻知饵2015 ̄第06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