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分三级
一类方掌握方剂的组成(方歌)、功用、主治、配伍意义、组方原理、以及加减运用、使用注意事项。
二类方熟悉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及其主要配伍意义。 三类方了解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 **一类方 *二类方 三类方 解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止嗽散;参苏饮; 大青龙汤;柴葛解肌汤;表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升麻葛根汤;再造散;剂 麻杏石甘汤;败毒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泻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济川煎;黄龙汤; 大陷胸汤;大黄附子汤;下汤;麻子仁丸;十枣汤; 增液承气汤; 三物备急丸;五仁丸;剂 禹功散; 和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蒿芩清胆汤;痛泻要 解半夏泻心汤; 方; 剂 清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竹叶石膏汤;凉膈散;清瘟败毒饮;左金丸;热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苇茎汤;玉女煎; 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剂 方活命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祛香薷散;清暑益气汤; 六一散; 桂苓甘露散; 暑剂 温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暖大建中汤;回阳救急汤; 里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肝煎; 剂 表葛根芩连汤;大柴胡汤; 防风通圣散; 五积散;疏凿饮子; 里双解剂 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玉屏风散;当归补血八珍汤;益胃汤;龟鹿益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汤;泰山磐石散;左二仙胶;七宝美髯丹; 剂 脾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归丸;右归丸; 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地黄饮子;炙甘草汤; 固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 金锁固金丸;桑螵蛸牡蛎散;九仙散;桃花涩散;缩泉丸; 汤;易黄汤; 剂 安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 酸枣仁汤; 磁朱丸;甘麦大枣汤;神养心汤; 剂 开安宫牛黄丸; 窍剂 理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 剂 苏合香丸; 紫雪;至宝丹; 理血剂 治风剂 治燥剂 祛湿剂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 川芎茶调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 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桑杏汤;玉液汤; 汤;养阴清肺汤; 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消痞丸;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加味乌药汤;橘皮竹茹汤; 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黄土汤; 大秦艽汤;消风散;牵正散; 金铃子散;四磨汤;丁香柿蒂汤; 失笑散;大黄蛰虫丸; 小活络丹;玉真散; 琼玉膏;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甘露消毒丹;连朴饮;五皮散;甘草干姜茯苓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 当归拈痛散;二妙散; 白术汤 猪苓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防己黄芪汤; 实脾散; 祛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茯苓丸;小陷胸汤;滚痰丸;苓甘五味姜辛痰半夏白术天麻汤; 贝母瓜蒌散; 汤;定痫丸; 剂 消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健脾丸; 木香槟榔丸; 食剂 驱乌梅丸; 虫剂 涌 瓜蒂散; 吐剂 * 有的方在表格中没有,是老师当时就没有讲,这些大家看看,了解一下就OK了
总论内容:
1、 方剂:是辩证审因,确定治法后,遵循组方原则,选择适宜的药物,并明
确其用量、用法的药物配伍组合。
2、 《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皇帝内经》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是现存医籍中最早的中医学理论经典著作。
《伤寒杂病论》全书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经方之祖”。
《太平圣惠方》是我国历史上,由政府组织编写地第一部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颁行的成药药典。 《伤寒明理药方论》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之著。 《普济方》是我国现存古籍中载方量最多的方书。 3、 方剂和治法的关系:
“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治法是用方或组方的依据,方剂是体现治法的主要手段,方与法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4、 八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5、 汤剂/煎剂的优势:
1) 在中医临床上运用最广泛、最古老、最经典 2) 吸收快、发挥药效快 3) 最能体现中医特色
4) 可根据病情变化而随证加减 6、 药力=药性+用量+配伍
7、 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药、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
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制约君、臣药的峻烈之性或减轻或消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某些病症之需,配伍少量与君药性味或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其在方中药力小于臣药,一般用量较轻。 论述题(30分)
1、 试述逍遥散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病机和配伍意义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临床表现]两胁作痛,头晕目弦,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
[病机]情志不畅,肝木不能条达,肝体失于柔和,肝木为病,易于传脾。 [配伍意义]君药:柴胡苦平,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
臣药: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 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揉肝缓急;
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
佐药: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非但实木以御木乘,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烧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使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兼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全方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健脾之名方。
2、 试述归脾汤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病机和配伍意义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及临床表现]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气短乏力,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便血,皮下紫癜,舌淡,脉细者。 [病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
[配伍意义]君药:黄芪甘温,补脾益气;龙眼肉甘平,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臣药:人参、白术皆为补脾益气之要药,与黄芪相伍,其补脾益气
之功益著;当归补血养心,酸枣仁宁心安神,二药与龙眼肉相伍,补心血,安神志之力更强;
佐药:茯神养心安神、远志宁神益智;木香理气醒脾,与诸补气养
血药相伍,可使其补而不滞;
使药:炙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调和诸药;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脾
胃,以资化源;
诸药配伍,心脾得补,气血得养,诸病自除。
3、 试述黄土汤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病机和配伍意义 [功用]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大便下血,先便后血,或吐血,衄血,及妇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病机]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配伍意义]君药:灶心黄土,辛温而涩,温中收涩止血;
臣药:白术、附子温阳健脾,以复脾土统血之权
佐药:辛温之术、附易耗血动血,且出血者,阴血亦亏耗,故以生
地、阿胶滋阴养血止血;与苦寒之黄芩合用,又能制术、附温燥伤血之弊;而生地、阿胶得术、附则滋而不腻,避免呆滞碍胃;
使药:甘草调药和中;
诸药合用,共成温阳健脾、益阴止血之剂。 4、 试述归脾汤和黄土汤的鉴别:
黄土汤与归脾汤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以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5、 试述越鞠丸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病机和配伍意义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六郁证
[临床表现]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病机]以气郁为主,气郁则诸郁随之而起 [配伍意义]君药:香附行气解郁以治气郁;
臣佐药: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功善行气活血,以解血郁;苍术燥湿
运脾,以解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解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解食郁;
诸药合用,行气解郁,气行血活,湿祛热清,食化脾健,气、血、湿、火、食五郁自解。至于痰郁,或因气滞湿聚而生,或因饮食积滞而致,或因火邪炼液而成,今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
6、 试述柴胡疏肝散的功用、主治、临床表现、病机和配伍意义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临床表现]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或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病机]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肝气郁滞
[配伍意义]君药: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擅条达肝气而疏郁结;
臣药:香附微苦辛平,入肝经,长于疏肝行气止痛;川芎味辛气温,
入肝胆经,能行气活血、开郁止痛;二药共助柴胡疏肝解郁,且有行气止痛之效;
佐药:陈皮理气行滞而和胃,醋炒以入肝行气;枳壳行气止痛以疏
理肝脾;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与柴胡相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且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
使药:甘草调和药性,与白芍相合,则增缓急止痛之功;
诸药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本方以四逆散易枳实为枳壳,加川芎、香附、陈皮而成,其疏肝理气作用较强。 7、 *五逐瘀汤鉴别 血府逐瘀汤 通窍活血汤 膈下逐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瘀汤 基础药 川芎、桃仁、红花、当归、赤芍 全有 无当归 全有 无桃红 无赤芍 特征药 柴胡、枳壳、麝香、老葱、香附、枳壳、官桂、干姜、羌活、秦艽、桔梗、牛膝 生姜 乌药、元胡 小茴香 地龙 特点 宣通胸胁气辛香通窍作行气止痛作温经散寒止通络宣弊止滞、引血下行用好,重在活用好,偏于痛作用好,痛力强,重力强,重在活血通窍 通瘀破结 偏于温经止在祛瘀通络 血祛瘀 痛 病位 胸中 头面 上腹 少腹 躯干四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