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知识点

2023-09-06 来源:步旅网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简单说就是指课业及其进程而言。用在教育上,指学校的课程,市直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2、学科: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但有时也会和狭义的课程混用。

3、教材:是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

4、课程论:是研究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

5、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6、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7、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8、学科课程论、活动课程论、形势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优点和缺点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课教学。它的特点为: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缺点:是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特点和缺点:形式教育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这种主张看到了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性和学科的智力训练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曲解了智力发展与知识掌握的关系,使学校脱离生活,因而是片面的。实质教育论正相反,主张学校应开设现代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天文、化学、商业、法律等具有实用意义的所谓实质学科,这种理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主义性质,忽视了发展智力,因而也是片面的。

总之,学科课程论注重课程教材的逻辑组织,可以保证学生掌握各门学科的系统知识,较好的认识客观世界,但是活动课程论也不能完全否定,课程的编订也必须注意儿童的需要,兴趣与心理规律,重视课程教材的心理组织,考虑知识的综合性。我国长期以来是采用学科课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不妨使用一些活动课程,形势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必须把二者统一于系统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

9、当代国外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课程改革究其实质来说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总的趋势就是课程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

①、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②、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③、重视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④、重视个别差异。

10、我国课程编定的原则:

①、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②、适合各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③、适合教学的认知规律。

④、要有统一性、相对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11、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2、我国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改革过程

①、建国时期,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改革了旧的课程与教材,制订了新的中小学教学计划,改编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而改变了旧的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更新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科学性。

②、在1958年的“教育革命”中,由于片面强调劳动和参加社会实践,消弱了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导致教学计划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③、1961年后,中央对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强调学校以教学为主,明确的规定了教学与劳动的时间。

④、在1996年开始的“文化革命”中,学校教育遭到践踏,标榜阶级斗争是主课,并以生产劳动和狭隘的实际知识取代各科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贻误了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⑤、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教育工作中的拨乱反正的进行,教学改革又重新蓬勃开展起来。

⑥、1981年,我国又公布了一套新的教学计划,修正了过去的缺点,并陆续发布了一些适当降低要求的灵活性措施。

13、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教学计划的制订所表现的特点。

①、整体性

②、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③、全面性

14、教学大纲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15、教科书的意义和作用:

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本、习题、实难、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教科书是学

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

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6、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①、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实用性的统一。

②、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方法要求的内在统一。

③、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