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动物营养的基础知识

2020-04-22 来源:步旅网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 动物营养的基础知识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 目的要求: 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以及各种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和相应的缺乏症。 教学内容: 一、概 述 (一)维生素概念 (二)维生素分类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比较 (四)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五)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六)维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 (七)维生素的需要特点 (八)生产中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及添加量 (九)维生素的来源 二、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 (二)维生素D (三)维生素E (四)维生素K 1、 结构与性质 2、类型与存在形式 3、功能与缺乏症 4、需要特点 5、来源 三、水溶性维生素 (一)B族(B1-B12) (二)维生素C 1、 结构与性质 2、类型与存在形式 3、功能与缺乏症 4、需要特点 5、来源 第六节 维生素营养 一、概 述 (一)维生素的概念 1.概念 V是一类动物代谢所必需而需要量极少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体内一般不能合成,而必须由饲粮提供,或者提供其先体物。 维生素不是动物体能量的来源,也不是构成动物组织器官的物质,但它是动物体新陈代谢的必需参加者。它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在代谢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与其他养分相比,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微(通常以毫克计),而且可直接被动物完整的吸收。它作为养分利用的调节剂,可促进能量、蛋白质及矿物质等营养的高效利用。维生素的作用是特定的,不能被其他养分所替代,而且每种维生素又有各自特殊的作用,相互间不能替代。 • 动物缺乏维生素将导致特异性缺乏症。现代养殖中,添加维生素并不只是按传统作用来预防或治疗某种维生素缺乏症,而是作为饲料中必需营养成分来保证动物的健康,促进其生长和繁殖,增强动物抗病或抗应激能力,提高动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特点 • 需要量少,通常以μg、mg计。 • 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 主要以辅酶形式广泛参与体内代谢调节。不参与机体构成,也不供给热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其中有些V是辅酶的组成部分。 • 缺乏时产生缺乏症——危害很大 • 过量——中毒症 (二) 维生素的分类 有14种V在动物营养中有重要作用。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 A、D、E、K 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 B1、B2、泛酸(B3)、烟酸(PP)、B6、叶酸(B9)、 B12、生物素(H)、胆碱、VC 类V物质:肌酸、肉毒碱、硫辛酸、Co、乳清酸、芦丁、对氨基苯甲酸、黄蝶呤、潘安酸 【表】维生素符号与名称对应表 (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的比较 1.吸收:  脂溶性V(FV)与脂肪的微粒一起经消化道吸收,脂肪吸收量增加促进FV的吸收。  水溶性V(WV)大多通过扩散方式吸收,但B12需内因子(糖蛋白)。 2.体内储存的数量和能力: • 脂溶性Vit——肝脏和脂肪组织中,储量多,尤其是VA贮存量可满足6个月的需要 ; • 水溶性Vit——几乎不在体内储存,每天随大量水排出; 3.排泄路径 脂溶性Vit—— 经胆汁从粪便中排出 水溶性Vit—— 尿中排泄 某些来自于微生物合成的B族维生素也经粪便排出。 4.过量的脂溶性Vit(超过推荐量的500倍)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水溶性Vit却不会(随尿排出大量的水溶性Vit)。 5.饲料中含量不足时,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均会产生缺乏症状。 2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6.体内微生物可合成水溶性维生素和VK,而不同合成A、D、E。 (四)维生素的营养生理功能 1、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作为调节因子或辅酶或辅基的成分。 2、抗应激作用:  营养不良、疾病、冷热、接种疫苗、惊吓、运输、转群、换料、鸡断喙、仔猪断奶、有害气体的侵袭及饲养管理不当、抗营养因子及高产等,高密度饲养造成肉鸡的高温应激尤为突出→ → →致使生产性能下降,自身免疫机能降低,(维生素摄入量相对减少),发病率上升,甚至大群死亡。 添加维生素A、D、E、C及烟酸。如添加烟酸可缓和奶牛泌乳早期能量负平衡的应激危害;仔猪断奶时,补充维生素C,可使仔猪尽快适应环境,正常生长发育;高温条件下,蛋鸡饲粮中添加0.01%~0.04%的维生素C,不仅能消除高温对蛋鸡的不适,而且提高产蛋率5%,并改善蛋壳质量。 3、激发和强化机体免疫机能:  几乎所有的维生素都可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其中以维生素A、D、K、B6、B12和C的免疫功能最为明显。  饲粮中高水平维生素A(6×104IU/kg)或维生素E(300 IU/kg)均能增强机体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而用维生素E强化免疫系统可能更有效。目前,超量添加维生素是替代抗生素的有效办法之一。 4、提高繁殖性能:  提高种鸡日粮中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即可增加鸡蛋中相应营养素的含量有助于提高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  与动物繁殖性能有关的维生素有A、E、B2、泛酸、烟酸、B12、叶酸及生物素等,其需要量高于同等体重的商品动物。 • 【表】姚军虎 P58 猪、鸡日粮中维生素含量标准 5、改善动物产品品质:  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防止肉品中脂肪酸氧化酸败,阻止产生醛、酮及醇类等气味很差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致畸等危害。  应激敏感型猪遇到各种应激原,常会发生“应激综合征”,易产生“PSE”肉。饲粮中添加高水平维生素E,可防止或减少“PSE”肉的产生。  猪日粮中添加200mg/kg α-生育酚,可显著提高猪肉贮存稳定性,熟猪肉的货架寿命延长2d,明显降低冻猪肉在4℃条件下贮存解冻时的滴水损失;肉牛每天补充50mg维生素E,可延长牛肉货架寿命,减少肉的折价损失。 蛋鸡饲粮中添加维生素A、D3与C有助于改善蛋壳强度和色泽。产蛋鸡饲粮中添加高水品维生素,生产“营养强化蛋”已被生产所采用。适当维生素组合,还可调节蛋鸡体内生化反应,从而实现降低胆固醇鸡蛋的生产。 6、预防集约化饲养条件下的疫病:  集约化生产使家禽生产性能不断提高,由于新陈代谢加剧,肉鸡生产中常发生代谢异常疾病,如猝 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死综合征、腹水症、脂肪肝和腿病等,一般首先发生的是生长最快的鸡,目前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具有一定的预防代谢疾病的作用。  例如,日粮中添加20mg/kg烟酸,可防止因烟酸缺乏所致的产蛋鸡脂肪肝的发生。快速生长肉鸡的腿病,可通过日粮中加入高水平生物素、叶酸、烟酸和胆碱,部分得到纠正。 7、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 超量添加维生素是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 (五)维生素的一般缺乏症 • 维生素缺乏,通常都会使动物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食欲下降,外观发育不良,生长受阻及饲料利用效率下降、生产力下降等,但也因不同的维生素而异。 • 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同时导致特异性缺乏症,如: 干眼病(VA)、脚气病(B1)、糙皮症(烟酸)、坏血病(VC)、佝偻病(VD)。 • 补足V时,缺乏症将逐渐消除。 (六)维生素在医疗上的应用 • 简单的V缺乏症可由于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生长、妊娠、泌乳、感染、胃肠病症导致的吸收障碍,抗菌素破坏肠道微生物区系,体力消耗过度等,使需要量超过正常,这些情况下可用V来治疗。 • VA:治疗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皮肤和粘膜损害,黑暗适应力障碍及肝功紊乱。 • VD: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并在骨折后骨萎缩时促进骨痂形成,增加牙齿硬度。 (七)维生素的需要特点[影响V需要量的因素 ] 1、动物因素:种类、年龄、生理时期、健康与营养状况及生产水平等。  例如,高产奶牛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干奶期奶牛和产奶少的奶牛要高;为保证种蛋孵化率,种母鸡日粮中维生素A、D3和E的水平比快速生长的肉仔鸡还高。 2、维生素颉抗物  饲料中含有某种维生素颉抗物时,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 如脂肪氧化酶破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 生鱼,尤其是淡水鱼和某些细菌含有硫胺素酶,可破坏维生素B1。  豆科牧草中双香豆素可颉抗维生素K 。 3、应激因素→ →增加需要量  例如动物患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其原因有,传染病菌和寄生虫本身存活需要维生素,肠道寄生虫侵害黏膜,影响维生素的吸收,病菌和细菌在动物体内产生毒素,分解和排除这些毒素也增加了对维生素的需要。  采食高水平维生素日粮,会降低雏鸡伤寒病的死亡率。 4、饲养方式(如集约化与传统散养) 4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集约化饲养→ →增加需要量 集约化饲养易产生维生素不足的原因:  (1)笼养动物,接触粪便机会减少,从粪中获取维生素B族的量降低;动物接触阳光少,体内合成维生素D3的量下降。  (2)饲喂动物的配合饲粮中,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少,如青饲料、苜蓿草、酵母、奶制品、肉制品等,造成了天然维生素的缺乏。  (3)动物免疫力下降,应激因素增多,肠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数量减少。  (4)动物疾病增多,长期或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破坏了肠道微生物区系,减少了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的数量。  (5)动物生产兴农那嘎提高,市场对动物产品品质要求高,这就加剧了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5、日粮营养成分  日粮中脂肪含量不足时,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受到影响,其需要量增加;  蛋白质的供给量增加时,维生素B6的需要量随之增加。  蛋氨酸不足时,胆碱需要量增加;色氨酸不足时,烟酸需要量增加。  CHO大量供应时,会增加维生素B1的需要量。  日粮中使用小麦代替部分玉米时,应增加生物素的补充量。  日粮中钙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时,维生素D6的需要量增加。  维生素E有保护维生素A、C的作用;硒的供给可节省维生素E。 6、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 7、体内储备 (八)生产中需要补充的维生素及添加量 1、需要补充的维生素种类 (1)反刍动物:放牧常需VA(或胡萝卜素),可能还需VE。限制饲养,VA、D 、E ;应激和高产时加B1和烟酸,舍饲中补充B族降低死亡率;犊牛代乳料补充A、D3、E、B族、C ,甚至补充所有维生素。 (2)草食动物: 最可能缺乏VA和E。 (3)禽: 集约化生产对V缺乏敏感,玉米-豆饼日粮常需A、D、E、K、B2、烟酸、B12、胆碱(该日粮几乎不含D和B12),而B1、B6、生物素和叶酸一般可满足需要,VK的需要量比家畜高。笼养比平养、种鸡比商品鸡需要更多的维生素。 (4)猪: 玉米-豆粕日粮容易缺乏A、D、E、B2、烟酸、泛酸、B12,有时需添加Vk和胆碱。所有猪的日粮都应添加A、D、B12、B2、烟酸、泛酸、胆碱,一些厂家添加VE、K、生物素和B6、后4种是为了抗应激,防止亚临床缺乏和应付其他可能引起增加的情况。 • 【姚 P66 表2-17 与不同性能有关的维生素】 2、维生素的添加量  ARC和NRC标准中使用的是“最低需要量”,它是在试验条件下测定的,以不发生特定的缺乏 5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症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拟定维生素的实际需要量时需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表 姚 P60】。  超量添加维生素已成为国内外获得动物最佳生产性能和最大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 (九)维生素的来源 维生素的来源主要有饲料、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合成和动物某些组织器官合成。 1.饲料 ——维生素或其前体物 (外源性维生素) 2.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瘤胃、大肠 (内源性维生素) 3.体内转化——种类有限 (内源性维生素) • 饲料中的V有些是以无活性的前体物形式存在的,叫V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V。 • 大多数饲料均含有V,精料主要含B族V,青绿料主要含胡萝卜素,饲料V含量因种类、部位、条件、收割期、加工等因素的影响。 • 商品V:单一的,复合的。 • 不同动物体内合成维生素的能力不同,动物一般能合成维生素C和烟酸,反刍动物能利用瘤胃和肠道微生物合成机体所需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单胃动物也能利用肠道微生物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但由于合成的数量和利用率有限,故常不能满足需要。家禽消化道短,合成量有限,吸收的可能性也小。必须由日粮供给,或提供其前体物(vitamin precursors)或维生素原(provitamins)。 二、脂溶性维生素 特 点: 1.溶于脂溶性物质 ——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 2. 容易在体内积累; 3. 排泄—— 胆汁; 4. 容易产生中毒。 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A、D、E、K。它们只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可从食物及饲料中提取。  在消化道内随脂肪一同被吸收,吸收的机制与脂肪相同,凡有利于脂肪吸收的条件,均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 脂溶性维生素以被动扩散方式穿过细胞膜的脂相,主要经胆囊从粪中排出,易在体内蓄积,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引起中毒,代谢和生长产生障碍。 (一)维生素A(抗干眼病维生素、视黄醇) 1、 结构与性质 (1) 结构:含有β─白芷酮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图】 (2) 性质:黄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易被氧化。VA在无氧时对热稳定,热至120-130℃基本不变,有氧时易氧化,尤其是在湿热和有微量元素及酸败脂肪存在时,易氧化失效,在无氧黑暗处稳定。 2、类型与存在形式 (1) 类型 VA有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三种衍生物。每种都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以反式视黄醇效价最高。 (2) 存在形式 6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V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 植物饲料不含VA,含有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物),包括β-胡萝卜素、α-、γ-胡萝卜素和玉米黄素等。 (3) 单位 国际单位(IU) 、视黄醇当量(RE) 1IU维生素A = 0.3微克视黄醇 = 0.55微克维生素A棕榈酸盐 = 0.6微克β-胡萝卜素 1RE = 1微克视黄醇 (4) 维生素A原 即胡萝卜素,有多种类似物,其中以β-胡萝卜素活性最强. 转化: 一分子β-胡萝卜素经酶作用可生成两分子视黄醇,可提供动物2/3的维生素A的需要. 转化部位: 肠道 转化能力:动物不同而异 家禽100%;猪、牛、羊、马30%左右;猫和貂缺乏这种能力。 【表】不同动物将β─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的效价 3、功能与缺乏症 (1)、维持正常视觉  促进视紫质形成,使动物对弱光产生视觉。  缺乏时, 对弱光的敏感度降低,产生-夜盲症。 视紫红质 感光视紫质 (顺视黄醛-视蛋白) 暗 视蛋白 11-顺视黄醇 视黄醛(全反) 异构酶 (2)、 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粘多糖 缺乏症: A. 一般症状 上皮组织细胞生长和分化受损出现角质化 B. 特异症——部位不同而异 a. 眼部 角膜脱落、增厚、角质化,流泪、角膜软化、溃疡、脓性分泌物,以后角膜由透明成不透明;泪腺分泌停止,产生干眼病,严重时失明.【图】 b. 呼吸道和消化道 生长动物下痢、肺炎【图】 c. 尿道 产生结石 d. 生殖道 母畜子宫黏膜病变,常导致流产、胎儿畸形、死胎及产后胎盘滞留. 【图】 (3)、 繁殖 变7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与性激素形成,缺乏时引起繁殖成绩下降,受胎率下降、流产、难产、产生弱胎、死胎或瞎眼仔畜。 维生素A缺乏,鸡和其它动物可发生胎儿吸收、畸形、死胎、产蛋率下降、睾丸退化等症状。 目前研究发现,维生素A酸(视黄酸)在胚胎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 图 姚《》P61 妊娠母猪缺乏胡萝卜素所产瞎眼仔猪】 (4)、促进骨骼和中枢系统发育 牛、羊、猪缺乏时骨畸形,运动不协调、步态蹒跚、痉挛等。 (5)、增强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 • 免疫器官和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粘膜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受损,如胸腺(鸡为法氏囊)萎缩,鸡法氏囊过早消失;动物的抗原抗体的应答下降,粘膜免疫系统机能减弱,病原体易于入侵等. • 给妊娠母猪补充VA,免疫力显著增强,产仔数和仔猪成活率提高。VA对传染病的抗感染能力是通过保持细胞膜的强度,而使病毒不能穿透细胞,则避免了病毒进入细胞利用细胞的繁殖机制来复制自己。 (6)促进动物生长,缺乏时生长受阻,活力下降。【图】 【 图 姚《》P61 缺少VA生长停滞的仔猪】 (7)、促进激素如肾上腺皮质酮分泌 目前认为,维生素A酸有与类固醇激素相似的作用。 (8)抗癌 给动物口服或局部注射维生素A类物质,发现乳腺、肺、膀胱等组织上皮细胞癌前病变发生逆转,(其机理可能是VA改变了细胞中内质网的结构及致癌物质的代谢) 4、需要特点 (1)需要量: 取决于饲料种类、添加情况、环境条件、 饲养管理、贮备情况等, 需要量一般为1000~5000IU/kg饲料。 (2)中毒症: 易产生,急性或累积性中毒 (3)症 状: 骨畸形、器官退化、生长缓慢、 失重、皮肤受损以及先天畸形。 (4)剂 量: 非反刍动物 需要量的4-10倍以上 鱼类 需要量的4-10倍以上 反刍动物 需要量的30倍 人 一次服用50-100万IU的VA可致死 5、VA营养水平的鉴定方法 VA的营养状况可根据肝脏中VA含量判断;直测肝脏中VA浓度较难,可用如下公式推算: Y = 513+0.808(X-646) 8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式中:Y--肝脏VA含量(IU/g);X--血清VA含量(g/ml) 动物VA营养判断标准(肝脏含量): 奶牛 > 500 IU 新生仔猪 > 50 IU 2月龄仔猪 > 60IU 生长肥育猪 > 100 IU 6、来源 • 维生素A —— 动物产品如鱼粉、血粉、肝、鱼肝油、乳、蛋黄等,主要是鱼肝油;猫无法由胡萝卜素形成维生素 A。各种饼粕、秸秆、淀粉渣及大多数的块根块茎类饲料均缺少VA及胡萝卜素(胡萝卜例外)。 • 胡萝卜素 —— 植物性饲料:在饲料和青绿饲料中含量多。 • 青绿饲料 —— 含量较多;幼嫩的比老的多;干燥、加工和贮藏使之易破坏大;绿色程度--含量标志。 • 饲料中胡萝卜素或维生素A的含量因加工调制技术、贮藏方式及其它条件而变化。如青干草在调制过程中胡萝卜素损失30~90%。 • 商品VA :维生素A醋酸酯和棕榈酸酯。 (二)维生素D 1、结构与性质 (1)结构: 为固醇类衍生物 【图】 (2) 性质 无色结晶,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遇酸碱时性质稳定,但遇酸败脂肪和碳酸钙等无机盐时易被破坏。 2、存在形式与活性 (1) 存在形式 维生素D有D2、D3、D4、D5、D6和D7等多种形式,主要是侧链结构的不同,这些差异影响V.D抗佝偻病活性。天然的V.D主要 : D2 --麦角钙化醇(植物); D3 --胆钙化醇(7-脱氢胆固醇)(皮肤、 肠壁、血液、胆汁、神经和脂肪组织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变成的 )。  7-脱氢胆固醇主要分布于皮下、胆汁、血液及许多组织中,在波长290-320nm下转变为VD3,达到地面的日光中,紫外线波长为290-410nm,  麦角固醇存在于植物中,在波长280-330nm时,一部分麦角固醇转变为D2。 (2) 活性 1IU VD = 0.025ug VD3 猪:维生素D3的效价可能高于维生素D2。 奶牛:维生素D2的效价可能只有维生素D3 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的1/2-1/4,用维生素D2满足鱼对 维生素D的需要至少3倍于维生素D3。 家禽:维生素D3的效价比维生素D2约高30倍。 (3)VD的活性形式 【转化图】 2、功能与缺乏症 (1) 功能 • 维生素D在动物体内必须先转变为具有活性的物质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 • VD被吸收后,在肝内羟化为25-羟胆钙化醇,再运至肾脏进一步羟化成1,25-双羟胆钙化醇(活性VD),此物质进入肠粘膜细胞后促进特异mRNA的生成,此mRNA指导合成一种与Ca结合的蛋白质,起主动吸收钙的作用。 A、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提高血液钙、磷水平,促进骨的钙化;同时还可调节肾脏对钙和磷的排泄,控制骨骼中钙与磷的贮存,改善骨骼中钙磷的活动状态。从而影响动物骨骼与牙齿的正常发育。 B、 与肠粘膜细胞的分化有关; VD缺乏的大鼠和雏鸡的肠粘膜微绒毛长度仅为采食正常饲粮的70-80% 。 C、 促进肠道中Be、Co、Fe、Mg、Sr、 Zn以及其它元素的吸收。 (2)缺乏症 • VD缺乏,Ca、P吸收减少,血Ca、P浓度降低,向骨骼沉积的能力也降低,幼龄动物出现佝偻病,常见行动困难甚至不能站立。成年动物骨质变脆变软、骨质疏松、四肢关节变形、肋骨发生变形、鸡胸等,骨软病,另外牙齿发育不良,缺乏釉质;泌乳动物缺乏V.D,则泌乳期缩短。在高产乳牛常常出现钙的负平衡;母鸡产软壳蛋,蛋壳变薄,种蛋孵化率下降,这种情况对笼养蛋鸡尤应注意。 VD缺乏,Ca、P吸收减少,血Ca、P浓度降低,向骨骼沉积的能力也降低,幼龄动物出现佝偻病,成年动物骨软病,母鸡产软壳蛋,蛋壳变薄,种蛋孵化率下降。 1) 佝偻病—生长动物 【图】 2)骨软症、骨质疏松症—成年动物 【图】 3)产蛋禽----产蛋量和孵化率,使蛋壳薄而脆 (3)VD的过量  特征: VD过量可使大量Ca从骨中转移出来,沉积于动脉管壁、关节、肾小管、心脏等处。 V.D过多有可能引起动物中毒。血液钙过多,动脉中钙盐及组织和器官广泛沉积,引起软组织钙化,骨损伤。V.D中毒严重程度,取决于V.D的类型、剂量、途径、肾功能及日粮组成等。  剂量: 连续饲喂超过需要量4-10倍以上的VD3可出现中毒症状。 VD3比D2毒性高10~20倍(Harrison和Page,1983)。日粮中Ca、P水平高时,V.D中毒症状加剧。但由于中毒剂量很大,在实际生产中很少见到。 • 猪: 每天摄入超过25万IU,持续30天 • 鸡: 每kg饲粮超过400万IU 10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婴儿: 每天摄入3000-4000IU 3、需要特点 (1)繁殖母畜需要较多。 孕期食入丰富的VD,可使新生幼畜有较多的贮备。 (2)工厂化封闭饲养:增加VD。 长期封闭饲养,无青干草时及种母畜需提高VD添加量,一般需要量1000-2000IU/kg。 4、来源 (1)、植物性饲料:青干草。维生素D2 (2)、动物性饲料: 维生素D3 ——肝(粉)、禽蛋蛋黃、鱼肝油、血粉、酵母 (3)、阳光照射动物产生 牛:放牧时每天合成3000~10000IU VD3 禽及被毛较厚动物:光照获得VD3的能力较差 猪:每天可合成1000~4000IU VD3 在集约生产条件下,动物不能接触阳光,日粮中必须添加V.D。 (4)、合成产品 (三)维生素E  1922年Evans和Bishop发现一种当时叫“大因子”的物质,1925年Evans提出这种脂溶性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因子是一种新的维生素,被命名为维生素E。  VE又称生育酚,自然界存在α、β、γ、δ、δ1、δ2、ε和ε八种具有VE活性的生育酚.以d-α-生育酚活性最高.通常所说的VE是指-生育酚。 1、 结构与性质: (1)结构: 是一组化学结构近似的酚类化合物 【图】 VE是具有相当于d-α-生育酚活性的所有生育酚和所有生育三烯酚的总称,天然的VE是d-生育酚和d-生育三烯酚,其生物活性见下表。 自然界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的VE活性 种类 生物学活性 种类 生物学活性 d-α-生育酚 100% d-α-生育三烯酚 15-30% d-β-生育酚 15-40% d-β-生育三烯酚 1-5% d-γ-生育酚 1-20% d-γ-生育三烯酚 1% d-δ-生育酚 1% d-δ-生育三烯酚 1% (2)性质 淡黄色油状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脂溶性溶剂,不易被酸,碱及热所破坏,但易被氧化。 (3) 特性和效价 1IU = 1mg dl-α-生育酚乙酸酯 1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mg dl-α-生育酚 = 1.1IU维生素E 1mgd-α生育酚 = 1.49IU维生素E 1mgd-α-生育酚乙酸酯 = 1.36IU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A、生物抗氧化作用: 与Se协同,维持细胞膜正常脂质结构; 防止过氧化产物形成;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抗氧化的第一道防线。 VE发挥抗氧化剂作用的机制与酚上的羟基有关,它给自由基提供一个H+与游离中子发生作用,抑制自由基,制止链的反应,在耗用VC情况下,生育酚又被形成。 B、免疫: 影响前列腺素、类廿烷的合成等.VE通过影响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的增殖,影响B-细胞、T-细胞的免疫反应,影响糖皮质素、前列腺素的合成,促进抗体的形成,而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和抵抗力抗应激能力。 C. 其他功能:  VE与组织呼吸(影响泛醌形成)、激素(前叶H、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合成,、羟基化作用、核酸代谢、VC合成、血红素合成等有关。  维持毛细血管结构的完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健全,V.E是维持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及外周血管系统的构造与功能所必需。  VE的添加作用包括抗毒、抗肿瘤、抗癌和抑制亚硝基化合物形成。  动物摄入的VE可储存于脂肪、内脏、肌肉、蛋、奶中,故VE对食物的保鲜、色、香、味等有有益作用。 • 适当增加维生素E可使动物增重加快、并减少肉的腐败。 (2)、缺乏症 有些与Se有关,叫Se-VE缺乏综合症。 A. 原发性: 饲料中缺少VE引起 B. 继发性: 其他因素引起VE失活而导致,如食入过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或已酸败的脂肪。 各种动物都可能发生V.E缺乏,其中幼年动物发病较多。 表1-6-1 动物种类与维E缺乏症的表现 缺乏症 动物种类 受损组织 为防止饲料中应添加 VE Se 抗氧化剂 桑椹心 猪 心肌 + + 肌肉营养不良 所有动物 肌肉有白条斑 + ± 羔羊僵直症 新生羔羊 肌肉僵硬 + 黄脂病 猪、马、鸡 脂肪组织 + + 肝坏死、锯屑肝 犊牛、牛、猪 肝 + + + 渗出性素质 鸡、猪 血管壁 ++ + + 贫血 猪、鸡 骨髓 + ± 12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溶血 鸡、羔羊 红血球 ++ + 脑软化 鸡 小脑 + 睾丸退化、卵巢萎猪、牛、鸡、火鸡、马 生发层上皮 + + 胚胎组织、死胎、猪、鸡、火鸡 胎儿血管系统 + + 肾退化 羔羊、猪 纡曲的细管 ++ + 肌酸尿 猪 血浆 + 膝关节肿大 鸡 膝 + ± 胃溃疡 猪 胃 + + 肌胃浸蚀 鸡、火鸡 肌胃 + + 胰纤维化 鸡 胰脏 + 动物产品酸败 所有动物 肉、脂肪 + ? ? A. 肌肉损伤---犊牛、羔羊、仔猪、仔兔、禽 表现: 肌肉营养不良---白肌病,常突然死亡. 骨骼肌变性,后躯运动障碍;严重时,不能站立. 【图】幼鸭VE缺乏症:典型的“海豹”姿势---肌肉营养不良 【图】幼鸭VE缺乏症---肌肉瘦弱,发育受阻 【图】羔羊VE缺乏---肌肉营养不良 B. 血管和神经系统病变 渗出性素质病 ——雏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致使大量渗出液在皮下积蓄 脑软化——肉鸡饲喂高能量饲料又缺少维生素E,患“脑软化”。小脑出血或水肿,动动失调,伏地不起甚至麻痹,死亡率高。 【图】小脑软化(狂鸡病) 【图】小脑出血(左为健康对照) C. 肝坏死:禽 【图】 D. 繁殖障碍---睾丸退化、胚胎退化和死亡 公畜尤为明显,精细胞的形成受阻,精液品质不佳,易发生不育。母畜缺V.E时,受胎率下降,即使受胎,很可能胚胎中途死亡或产弱仔或胎儿被吸收。在鸡则表现为产蛋率下降,孵化率下降。 【图】患病大鼠睾丸退化情况 正常老鼠的睾丸切片 【图】VE缺乏引起胚胎畸形,软组织出血 E. 免疫及其他---免疫力下降、体脂变黄等 【图】水貂VE缺乏症“黄脂病” 3、需要特点 (1)分布广泛, 一般不需额外补充。 (2)受日粮平衡、动物生理状态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 需要量随饲粮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剂、 维生素A、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的增加而增加,随 1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脂溶性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和硒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 不饱和FA增加,VE需要量增加,猪摄食多不饱和脂肪酸每增加1g,VE需要量增加0.25g。  过高VA促使VE氧化分解,增加VE需要量,VE对VA有保护作用。  VC使被氧化的VE还原,VE促进VC的合成。  Se:GSH-Px可催化被氧化了的VE转变成还原形式。  Cu、Fe:日粮中Cu、Fe加速VE的损失。高Cu降低GSH-Px活性;但Cu是SOD的成分,可把过氧化物基转化为过氧化氢,防止高活性羟基的形成,对VE的作用有利,Fe是过氧化氢酶成分,可使过氧化氢分解。  应激、疾病等提高VE需要量,新生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最易发生VE缺乏。 (3)为了提高肉质和延长贮藏时间,推荐的维生素E的需要量已有所提高。 猪、禽:由5-10mg/Kg 10-20mg/Kg 鱼类:50-100mg/Kg。 4、来源 • 青饲料和优质干草、谷类(胚芽)、小麦胚、玉米、植物油(小麦胚油、豆油、花生油和棉籽油)和动物饲料中含量丰富。 • 籽实饲料和副产物中含量较少。 • 谷实类在一般条件下贮存6个月后,维生素E可损失30%-50%。 • 维生素E添加剂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 (四)维生素K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VK以多种形式存在,都是萘醌衍生物。VK1为叶绿醌,存在于植物中;VK2为甲萘醌,来自于微生物和动物合成;VK3为人工合成。 【图】 (2) 性质 VK1为金黄色黏稠油状物,VK2为黄色结晶。 不溶于水,耐热(对热稳定),但在氧化、碱性、强酸、光照(对光敏感)以及辐射等环境下易被破坏。 (3) 特性和效价 • 维生素K1 : 叶绿醌,植物合成 • 维生素K2 : 微生物合成 • 维生素K3 : 甲基萘醌,合成 • VK的生物活性单位的国际际标准尚未完全确定,VK1、K2、K3生物活性的比例关系为:2∶1∶4。 2、功能与缺乏症 (1) 功能 14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参与凝血活动:VK参与前凝血酶原(因子Ⅱ)和凝轿因子 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Ⅶ)、转变加速因子前体(因子Ⅶ) 、斯图尔特因子(因子X)的形成,这四种凝血因子蛋白在肝中以无活性前体合成,之后在VK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蛋白。在肝脏中促进凝血酶原和凝血活素合成;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保证机体凝血功能正常。 • 与钙结合蛋白的形成有关。 • 还具有利尿、强化肝脏解毒功能及降低血压等作用。 VK与血凝示意图: 因子V 因子ⅩI 因子Ⅶ 因子ⅩⅡ 依赖VK形成 因子Ⅷ 血小板因子 因子Ⅸ 因子Ⅹ 钙离子 活化血浆及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 凝血酶原 凝血酶 血纤维蛋白原 血纤维蛋白 VK与血凝示意图 (2)缺乏症 家畜缺乏VK的较少,而家禽易发生VK缺乏症。因为家畜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可以合成VK2,且量足够。家禽合成差,特别是笼养鸡不能从粪中获得VK。 主要缺乏临床症状是血液凝固机能失调,血液凝血酶原含量下降,鸡胚出血而死,禽肉躯体各部位出现出血点;初生仔猪去势后血凝时间延长和体内出血,严重时导致动物死亡。 【图】贫血、皮下出血、羽毛蓬乱,并有带血的渗出液 3、需要特点 • 需要量受诸多因素影响,肠道合成数量不足,肠道吸收紊乱,肝脏利用能力下降,服抗菌素,日粮中含有双香豆素,球虫病,网上饲养减少动物食粪机会,动物选育使增重速度提高。 • 一般需要量为1-2mg/kg料。 (1)除家禽外,一般不需补充维生素K。 畜、禽:每千克饲料0.5-1mg 15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鱼类: VK需要还未确定 (2)饲料中维生素K的拮抗物 放牧反刍动物——VK拮抗物(双香豆素) (3)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的使用 (4)动物感染疾病 (5)中毒症: 维生素K1和K2几乎无毒大剂量维生素K3可引起溶血、正铁血红蛋白尿和卟啉尿症。 4、来源 • 青绿饲料: VK含量丰富 • 动物性饲料: 富含VK2 • 家畜粪便: 富含VK • 籽实、饼粕及块根块茎类饲料含量较少 • (1)柑橘类水果、蕃茄、绿色蔬菜、马铃薯和以及大多数的水果。 • (2)牛奶中含维生素C也较多,加热消毒易大量损失。 苜蓿干草(晒制) 19.4ppm 菠菜 6.0 大麦 0.2 西红柿 4.0 白菜(绿色) 4.0 土豆 0.8 鱼粉 2.2 牛奶 0.02 猪肝 4-8 瘦肉 1-2 玉米 0.2 三、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B组及维生素C。目前已确定的水溶性维生素共有10种,另有几种还没有完全确定,常称为类维生素或假维生素。 特 点:  溶于水---- 吸收、运输、代谢、沉积;  除含有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有硫或钴。  作用方式----- 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于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其共同的缺乏症状。  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在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维生素B12的吸收较特殊,需要胃分泌的一种内因子帮助。  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容易产生缺乏症;  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毒性相对较小。 维生素B组(族)包括20多种,它们在化学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均不相同,但分布及溶解性相似或相同。在养殖业中比较重要的有B1、B2、B3、B4、B5、B6、B7、B11、B12等。现就其中主要的几种作简 16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要介绍。 【 姚 P65 表2-16 B族维生素概况表(理化特性、主要生理功能、主要缺乏症、易受影响的动物) 】 (一)硫胺素(维生素B1) 含S和NH2,故叫硫胺素,常用盐酸盐。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图】 (2) 性质 常见的商品为硫胺素盐酸盐、硫胺素硝酸盐.极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不溶于其他有机溶剂,对碱特别敏感,pH在7以上时,室温下噻唑环被打开,对热稳定,干热至100℃不易分解。湿热不稳定。微苦味,具有特殊香气。 (3) 存在形式 体内硫胺素存在形式有4种:游离的硫胺素、硫胺素-磷酸(TMP)、硫胺素二磷酸(TDP)又叫焦磷酸硫胺素(TPP)和硫胺素三磷酸(TTP),N组织中TTP十分丰富。 2、营养作用  是转酮酶的辅酶,对维持磷酸戊糖途径的正常进行,对脑组织的氧化供能、合成戊糖和NADPH有重要意义。参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的代谢  以TPP的形式参与糖代谢过程中α-酮酸(丙酸酸、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是α-酮酸脱氢酶的辅酶。  参与乙酰胆碱(神经介质)的合成,与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有关。  为神经组织中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的必需,这是细胞膜的必需组成成分。  对维持神经组织及心肌的正常功能、维持正常的肠蠕动及消化道内脂肪吸收均起一定作用。 3、缺乏症  厌食(特别明显),可能与5-羟胺增加有关。生长受阻,体弱,体温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羽毛蓬乱  神经系统病变,多发性神经炎,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抽搐(绵羊、犊牛、貂),头向后仰(鸽、鸡、毛皮动物、犊牛、羔羊)。  心血管系统变化 心力衰竭、水肿。  消化系统症状,腹泻、下痢、胃酸缺乏(大鼠、小鼠),胃肠壁出血(猪)。  繁殖器官变化,鸡生殖器官发育受阻萎缩,仔猪早产、死亡率增加。  猪缺乏V.B1,表现为痉挛及共济运动失调,并伴有消化紊乱、呕吐、腹泻。 【图】 • 母猪: 导致仔猪软弱,畸形率增加  鸡和火鸡: 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及外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如多发性神经炎、角弓反张、强直和频繁的痉挛.羽毛无光泽、肌胃变性 【图】 17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马: 运动不协调  反刍动物:消化道中微生物能合成VB1,一般不会产生维生素B1缺乏症。  鱼: 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地运动、 扭曲、痉挛、常碰撞池壁、体表和鳍褪色、肝苍白。 4、需要特点 需要量受动物种类、饲粮组成、生理状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 反刍动物的后肠发达动物可合成足量的B1  高CH2O增加VB1需要,脂肪和高剂量VC可“节约”B1 。单胃动物VB1处于临界水平时,低蛋白饲料加剧VB1缺乏。  代谢率增强时(快速生长、发烧、甲亢、妊娠、泌乳)VB1需要量增加。随年龄增长,B1需要量增加,可能是利用率降低之故。  寄生虫感染、呕吐、腹泻、吸收不良及应激均增加VB1需要量。  VB1拮抗物,生鱼及霉变饲料中硫胺素酶破坏VB1  动物VB1需要量一般为1-2mg/kg料。一般猪日粮可满足需要,不需添加,禽需添加。  对于大多数动物,硫胺素的中毒剂量是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 5、来源  酵母、禾谷籽实及副产物(糠麸类饲料)、饼粕料及动物性饲料中含量丰富。只有块根块茎饲料中很少。  瘦肉、肝、肾和蛋等动物产品含量丰富  蕨类植物中含有V.B1的拮抗物质,动物误食后引起V.B1缺乏症——蕨病。  新鲜软体动物的内脏中含有VB1酶,能破坏VB1。 表1-6-2 各种饲料中V.Bl含量(mg/kg) 饲 料 含 量 饲 料 含 量 饲 料 含量 干酵母 30-200 野 草 2 大 豆 11 青刈玉米 3 米 糠 10-20 甘 薯 大 麦 6 干 草 1-5 青玉米 O.3 甜 菜 O.3 麦 麸 5 4 (二)核黄素 (维生素B2) • 1933年Kuhn等首次发现,并于1935年人工合成,因其结构中含有核糖且呈黄色,故又名核黄素。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由核酸与二甲基异咯嗪组成 【图】 (2) 性质 • 桔(橙)黄色晶体,味苦,在水、醇中的溶解性中等,易溶于稀酸、强碱中,对热稳定,遇光(特别 18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是紫外光)易分解而形成荧光色素,这是荧光分析的基础。 对碱及重金属很敏感,易破坏。 • 核黄素存在三种形式:游离的核黄素、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 2、营养作用  以FAD和FMN的形式,与酶蛋白一起形成黄素蛋白,即多种氧化酶和脱氢酶,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已知的黄素酶有100多种。  参与脂肪代谢,黄素酶为脂肪酸氧化和不饱和脂肪酸代谢所必需。  FAD为GSH-Px的活性所必需,因此B2与生物膜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 参与VB6、Try(色 )、VC、Fe的代谢。  其他功能:解毒作用,维持红细胞功能与寿命,参与核酸代谢。 3、缺乏症  一般症状 : 眼、皮肤和神经系统变化。口鼻粘膜,口角和眼睑出现皮脂溢性皮炎,鳞状皮炎;食欲减退、被毛粗,脱毛,运动失调,胃肠粘膜炎。有腹泻,繁殖与泌乳性能降低。骨骼异常。有关酶(红细胞、谷胱甘肽还原酶、FAD合成酶、过氧化氯酶等)活性下降。  典型症状  鸡: 皮肤炎症----曲爪麻痹症.表现为:  雏鸡对VB2极敏感,经2~3周后开始出现膝关节软弱、跗关节着地,爪内曲(脚趾麻痹并卷曲呈拳状) ,低头,垂尾,垂翼。幼雏缺V.B2虽可逐渐恢复,但会严重影响其后的生长发育。  母鸡缺乏V.B2,则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极低,胚胎发育不全,羽毛发育受损,鸡胚在孵化至12天左右死亡或20天时往往不出壳;马也可缺乏V.B2,主要表现为厌食、腹泻、生长受阻、多泪及脱毛等;犊牛易患口腔粘膜出血、口角唇边溃烂、流涎等。 【图】  猪: 繁殖障碍,生长缓慢,白内障,足弯曲,步态僵硬,呕吐,脱毛。【图】 4、需要的特点 (1)一般需要量1-4mg/kg料,随年龄增长,需要量减少(与VB6相反)。  繁殖动物需要量增加。  随日粮蛋白质,脂肪水平增加而增加。  低温下需要量增加。 (2)药物的影响: 使用抗菌素时需要量减少,抗胆碱能药增加VB2吸收;氯丙嗪抑制VB2向FAD转化。 (3)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增加VB2需要;甲亢时,VB2需要降低。 (4)二价离子:Cu2+、Zn2+、Co2+、Fe2+、Mn2+、Cd2+与VB2形成螯合物,增加VB2需要。 (5)应激与疾病,糖尿病、心脏病、应激均增加需要量。 5、来源  常用的猪、鸡饲料中V.B2含量有限。  绿色植物、酵母和某些细菌能合成核黄素,快速生长的绿色植物、牧草(特别是青绿饲料中的苜蓿 1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和三叶草)中富含B2(中等),叶片中最丰富;动物性饲料含量较高,乳品加工副产品中含量丰富.  饼粕饲料中等。  禾谷籽实及副产物含量低,均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 在笼养鸡配合饲料中要注意添加人工合成的V.B2,特别是种鸡尤为重要。 乳、脏器、蔬菜 (三)泛酸(遍多酸) 1、结构与性质 (1)结构 由β-丙氨酸通过肽键与α,γ-二羟-β,β-二甲基丁酸缩合而成的一种酰胺类物质。【图】 (2) 性质 • 黄色粘性油状,溶于水;对氧化还原剂均稳定;水溶液中加热稳定,但在干热及酸性或碱性介质中加热极易破坏,分裂为丙氨酸及其它产物。 • 饲料中以泛酸钙形式使用,是无色粉状结晶。 (3)形式 有右旋(d-)和消旋(dl)两种形式.dl-的活性只有d-的一半. 2、功能和缺乏症 (1) 功能  辅酶A—三大养分代谢、乙酰胆碱合成、氨基糖合成、脱毒等。对脂肪的合成与代谢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为生长家畜所必需。  酰基载体蛋白质(ACP)—脂肪酸代谢 (2) 缺乏症  泛酸对猪、禽、狗、鼠较为敏感。牛、羊、马等可以由消化道中微生物合成。  生长减慢或体重减轻,饲料转化率低  皮肤、粘膜及羽毛损伤  神经系统紊乱  胃肠道功能失调  免疫功能受损等:抗体形成障碍,对感染的抵抗力降低  猪:生长猪表现为生长缓慢增重缓慢、食欲差,引起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粘膜疾病,眼周围有棕色的分泌物,皮肤皮屑增多,皮肤症主要发生在肩部和耳后,毛细,脱毛;运动失调,初期后腿僵直,痉挛,站立时后躯发抖,时间较长时,上述症状更明显,而形成“鹅步症” 。种畜缺乏时影响生殖机能、新生仔猪畸形。 【图:鹅步症】  禽:主要是N系统,肾上腺皮质和皮肤受损。雏鸡羽毛粗糙卷曲,质脆易落,喙角最易患皮炎,有时脚趾也有皮炎,爪的肉垫部有疣状突出物,饲喂缺乏日粮12-14天时,眼睛的边缘有粘性分泌物充塞。 20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雏鸡: 眼分泌物增加与眼睑粘合,喙角及趾部形成痂皮,生长受阻,羽毛粗糙。【图】  母鸡:产蛋率、种蛋孵化率均下降,鸡胚胎死亡,严重时影响卵的形成。 3、需要特点 大多数动物5-15mg/kg可满足生长和生殖需要。畜禽一般为每千克饲料7-12mg; 鱼类10-30mg。 • 饲粮能量浓度增加,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增加。 • 饲粮脂肪含量高,可促使猪出现泛酸缺乏症,动物对泛酸的需要量增加。  高蛋白含量,降低泛酸需要:高蛋白质也可节约大鼠对泛酸的需要。  高纤维饲粮可使瘤胃微生物的泛酸合成减少,而高水平的易溶性碳水化合物可促进泛酸的合成。  泛酸B12、VC、P生物素间有密切关系(协同):维生素B12能节约家禽对泛酸的需要。  不同品种的生长猪对泛酸的需要也存在差异,相差可达40%。 • 抗生素能节约鸡和猪对泛酸的需要。 4、来源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副料中,但许多猪禽日粮泛酸含量低,玉米-豆饼日粮容易缺乏,苜蓿干草、花生饼、糖蜜、酵母、米糠和小麦麸含量丰富(米糠及麦麸是良好来源,泛酸含量比相应谷物高2-3倍);谷物的种子及其副产物和其它饲料中含量也较多。  常用饲粮一般不会发生泛酸的缺乏。  普通颗粒饲料在室温下保存3个月泛酸活性为80-100%。 注意:  动物只能利用d-型泛酸,故,dl-型泛酸应用时应减半考虑。  饲料中的泛酸为结合型,其利用率差异较大。  种鸡和雏鸡日粮必须添加。 (四)尼克酸(VB5 、烟酸、维生素PP) 包括:尼克酸和尼克酰胺 (1) 结构 【图】 (2) 性质  VPP在V中是结构最简单,性质最稳定的一种,  维生素B5作为一种维生素并非直接在体内起作用,而是以其衍生物—“尼克酰胺”作为活性形式参与代谢过程。  尼克酸与尼克酰胺二者均系吡啶衍生物,此两种物质均为无色结晶,性质稳定,不易被酸、碱、热所破坏,亦不易被氧化。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 烟酸在体内转化为烟酰胺,然后合成辅酶Ⅰ (NAD)和辅酶 Ⅱ (NADP),这二种辅酶是体内许多脱氢酶的辅酶,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传递氢的作用,因而烟酸在体内参与有机物(脂肪、蛋白质和碳 2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水化合物)和能量的代谢。 • 烟酸对人类有降血脂作用,对精神症有一定疗效。 (2) 缺乏症 • 当动物体内缺乏尼克酸或尼克酰胺时,上述酶的合成受阻,则影响体内生物氧化,从而使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过程发生障碍。 • 皮肤损伤: 癞皮病 • 口腔、舌、胃肠道粘膜损伤 • 神经功能紊乱:癫痫性发作  猪:生长不良、失重,贫血,消化紊乱,腹泻、下痢、呕吐、癞皮病(鳞状皮炎),结肠与盲肠伤害坏死,粪便恶臭和正常红细胞贫血。  禽:生长缓慢,火头舌,羽毛不满,呈鳞状脱皮。  产蛋鸡: 产蛋率与孵化率下降,脱毛;可发生歇斯底里症(hysteria)。  雏鸡: 口腔炎(口腔症状类似狗的黑舌病)生长缓慢,羽毛不丰满、偶尔也见鳞状皮炎。 雏火鸡可发生跗关节扩张。 【图】猪--- 癞皮病(耳部、颈部、背部产生皮炎) 【图】仔鸡-- “镜圈眼”,眼周脱毛 皮炎  产生缺乏症的原因: • 饲料烟酸含量低、色氨酸含量低对于猪,50mg色氨酸可转化为1mg尼克酸(转化效率在猪体内为50~60:1 ),但猫和貂以及大多数鱼类缺乏这种能力. • 微生物合成减少 • 利用率低 3、需要特点 • 成年牛、羊可不补充,其余动物均需补充 • 高产奶牛和饲喂高营养浓度饲粮的肉 牛,饲粮中亮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过量、色氨酸不足、能量浓度高以及含有腐败的脂肪等,增加对尼克酸的需要。  添加量与中毒  每千克饲粮添加10-50mg  过量烟酸具有毒性(超过18g/kg活重),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的尼克酸超过 350mg可能引起中毒。表现为心博增加,呼吸加快,呼吸麻痹,脂肪肝,生长抑制,严重时死亡,正常情况下很少发生,过量烟酸一般能被迅速排泄,正常情况下24小时便可排泄摄入量的1/3。 4、来源 • 广泛分布于谷类籽实及其副产品和蛋白质饲料中,肉、豆科植物,糠麸、干草、蛋白质饲料中含量丰富;禾本科籽实及乳品加工副产品含量极微,而且呈结合状态,利用率较低 。 • 植物中主要以烟酸形式存在,动物中主要以烟酸胺形式存在。谷物饲料中的烟酸大部分以结合型存 22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在,利用率低,如玉米烟酸利用率约30-35%。 • 色氨酸可转化为烟酸,其转化效率与动物种类有关,人:60mg,Try→1mg烟酸,实验动物:35-50mg→1mg,雏鸡45∶1,种母鸡187∶1,猪50∶1,有些动物(猪、貂、鱼类)可能缺乏转化能力。所以,过量Try时,烟酸需要量减少,但Try∶Vpp需B6和B2参加。因此,以玉米为主要成分配制的日粮(因色氨酸较少)应注意补加。 (五)维生素B6 维生素B6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三种活性相同的化合物。均为吡啶衍生物。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商品形式为吡哆醇盐酸盐 【图】 (2) 性质 • 三种衍生物对动物的生物活性相同(对微生物不同)。 • VB6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耐酸不耐碱,光敏(特别是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 ,空气中稳定。 • 商品形式为: 吡哆醇盐酸盐。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动物体内吡哆醇可以转化为吡哆胺和吡哆醛,最后以活性较强为5-磷酸吡哆醛和5-磷酸吡哆胺的活性形式存在于组织中,并以许多酶的辅酶形式参与多种代谢,如:氨基酸脱羧;转氨基作用;色氨酸代谢;含硫氨基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还是磷酸化酶的辅助因子。  参与蛋白质AA代谢。转氨酶中含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很多AA脱羧酶中含有PLP,小肠AA吸收也需PLP,此外,消旋酶,醛缩酶,脱水酶,胱硫醚酶(S-AA代谢所必需)等需要PLP。  参与C·H2O代谢,PLP是转氨酶和糖原磷酸化酶的辅酶,对维持血糖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影响V代谢,B6与泛酸、VC、B12等V代谢有关。  与无机盐的代谢也有关。  维持N系统功能正常,许多神经递质的合成需要PLP依赖酶。  参与免疫功能。 (2) 缺乏症  食欲不好,食物的消化率下降,生长受阻,增重慢。  皮炎:耳部皮肤鳞片状、变厚,眼、鼻、爪和尾部严重皮炎、结痂,被毛粗糙。  神经紊乱:运动失调、应激性增强、癫痫性惊厥、癫痫样抽搐、轻瘫等。  贫血及色氨酸代谢受阻  猪: 眼周围有褐色分泌物及流泪,并视力减退,直至失明。被毛粗糙、脱毛,皮肤结痂。食欲差、腹泻,呕吐生长缓慢.耳朵、爪、鼻、尾等末稍部位出现癞皮病为特征的“肢端病”,皮下水肿后肢麻痹、外周神经发生进行性病变,神经退化,导致运动失调,共济失调,心肌变性、神经系统病变,癫痫样抽搐,最后发生不规则间隔的惊厥,类似癫痫的阵发性抽搐或痉挛,直至死亡。由于红细胞异常的 2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引起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尸检可见有规律性的黑黄色色素沉着,脂肪肝. 【图:生长停滞、皮炎】  鸡: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羽毛发育不良,头下垂,肢散开,异常的兴奋、癫狂、无目的运动和倒退、痉挛.产蛋率、种蛋孵化率降低。 【图】小鸡---神经错乱,腿部僵硬站不起来 【图】羽毛粗糙运动失调 【图】眼睑水肿  成年反刍动物在前胃中微生物能合成,因而很少出现缺乏症,但对前胃尚不完全的犊牛、羔羊也会像猪一样发生缺乏症。  猴子缺乏V.B6,则引起与人类相似的动脉硬化症、胃溃疡。 3、需要特点 需要量一般为1-5ppm,典型日粮一般能满足需要。畜禽一般为每千克饲粮1-3mg;鱼类为3-6mg  杂交鸡对维生素B6的需要较纯种鸡多。  高温增加大鼠对维生素B6的需要。33℃时的需要是19℃的二倍。  需要量随日粮蛋白水平增加而增加,AA不平衡(如色、蛋AA或其它AA过高)或拮抗剂均会增加需要量。 4、来源  各种禾本科子实及其加工副产品,谷物及其副产物、小麦胚和蔬菜都是维生素B6的丰富来源。  动物性饲料(鱼、酵母、 脏器(肝)、肌肉、乳清)及块根块茎类中含量 也较丰富。  植物饲料主要是PLP和磷酸吡哆胺,动物饲料主要是磷酸吡哆醛(PCP)。饲料加工贮藏,精练、蒸煮等均会破坏B6,利用率降低10-50%不等。  饲料中V.B6易被动物吸收,一般能满足需要。但在日粮能量与蛋白质水平高时,V.B6需要量随之增高,这对生长动物尤为重要。 (六)生物素(维生素B7 ) • 生物素是一种含硫的维生素,近年来研究工作证明,营养学家已抛开传统对它的概念,已成为最受重视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八种异构体.D-生物素才有活性 【图】 (2) 性质  合成的生物素是白色针状结晶,可溶于水,能溶于稀碱和热水中,不溶于有机溶剂,在常规条件下很稳定,酸败的脂和胆碱能使它失去活性,紫外线照射可使之缓慢破坏。  饲料中常和赖氨酸结合。  在动物细胞中以游离状态或和蛋白质结合,常温下比较稳定。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 辅酶 ---- 羧化反应 24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乙酰CoA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β-甲基丁烯酰CoA羧化酶等。 以辅酶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例如丙酮酸的羧化、氨基酸的脱氨基、嘌呤和必需脂肪酸的合成等。 (2)缺乏症  动物很少发生生物素的缺乏,只有家禽可能出现生物素不足。  一般表现 --- 生长不良,皮炎,被毛与被毛脱落。  猪: 后腿痉挛、足裂缝;皮炎(皮肤干燥、粗糙,并有棕色渗出物)。 【图:猪蹄裂】【图:猪皮炎症---注意从肩部沿背及两侧蔓延的干燥鳞片状剥落的皮肤和形成的皮痂】  雏鸡:生长缓慢、羽毛干燥、变脆、易患皮炎或骨短粗症,脚、喙以及眼周围发生皮炎,类似泛酸缺乏症。  种禽: 孵化率降低;胚胎骨畸形 【图:脚趾皮肤角化】 【图:喙周结痂,眼睑肿胀】  典型症状 ---- 胫骨粗短症 【图:火鸡-- 脱腱症】【图:火鸡-- 腓关节肿大】  毛皮动物可能患湿疹、角化过度症(脱毛症)以及搔痒病,影响皮毛质量。  对雄性动物可能出现被称为“湿腹”的症状。 产生缺乏症的原因: • 含量低 • 利用率低:家禽 燕麦 >玉米 和高粱 >小麦 >大麦 • 抗生物素因子 鸡蛋—抗生物素蛋白(加热破坏) 3、需要特点 • 畜禽对生物素的需要量一般在每千克风干料50-300μg之间(ppb),某些鱼类为150-1000μg。在相当于需要量4-10倍的剂量范围内,生物素对于猪和家禽都是安全的。 • 影响需要量因素主要有:饲养方式,限制饲养减少食粪机会;日粮类型:玉米-豆饼日粮大量使用时,其含量和利用率较低;饲料加工及拮抗物:加工可使生物素破坏,生鸡蛋中有抗生物素蛋白,霉变饲料中有链霉菌抗生素蛋白,其他因素如疾病与应激,抗生素的使用,日粮养分与不平衡等均影响生物素需要量。 4、来源 •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蛋白饲料,青饲料中富含;块根块茎类饲料中含量极少。饲料中一般不缺乏。 • 但利用率不等,苜蓿、油粕及干酵母中生物素利用率最好,肉粉、血粉次之,谷物一般都较差,其中小麦、大麦最差。家禽对不同饲料中生物素的利用率不同.如:燕麦>玉米和高粱>小麦>大麦。大麦中生物素仅被家禽利用1/3左右。 (七)叶酸(维生素B11 ) 1. 结构与性质 25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1) 结构 【图】 叶酸主要存在于植物叶部,故而得名,是V中已知生物学活性形式最多的一种,理论上讲可达150种。 叶酸又称蝶酰谷氨酸。由蝶啶环、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组成。Glu可为1-9个,通常为3-7个。 (2) 性质  鲜(橙)黄色的结晶粉末,无臭无味,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易被光破坏。人工合成的为黄色至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稀酸、稀碱,不溶于乙醇、丙酮、乙醚及氯仿。对空气和热稳定,可被可见光和紫外光辐射分解。  叶酸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 即5,6,7,8-四氢叶酸 叶酸进入机体后为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γ-L谷氨酸一羧基肽酶水解,成为谷氨酸与游离叶酸,并在小肠上部被主动吸收。在辅酶Ⅱ(还原型)、维生素C与叶酸还原酶的协同作用下,叶酸变为四氢叶酸(FH4)才具有生物活性。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 叶酸以辅酶形式作为各种碳水化合物或残基(如甲醛、甲基等)的载体。叶酸辅酶为红细胞和白细胞合成,中枢N系统功能的整合,胃肠道功能和胎儿或幼年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叶酸的大多数功能都与其在嘌呤和嘧啶合成中的作用有关。  作为一碳单位的载体 :参与嘌呤、嘧啶、胆碱的合成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叶酸参与嘌呤的合成,而嘌呤又是核酸的结构物质,故叶酸对血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对于某些氨基酸如组氨酸、丝氨酸、蛋氨酸等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可缺少的。  叶酸可能是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可能原因是嘌呤嘧啶合成少,DNA合成受阻,影响免疫细胞的分裂或增殖。 (2)缺乏症 实验条件下易发生,共同特征是血红细胞性贫血(嘌呤和嘧啶合成受阻,核酸形成不足,使红细胞的生长停留在巨红细胞阶段),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主要影响细胞生长或组织增生快的组织,如胃肠道的上皮,表皮,骨髓和胚胎等。  禽对日粮中叶酸缺乏比家畜更为敏感,生长家禽典型的叶酸缺乏症为贫血、生长缓慢、羽毛脱色、脊柱麻痹。肉鸡采食玉米-豆饼日粮,添加B12,但不加胆碱和Met,在18日龄会出现叶酸缺乏。  猪的叶酸缺乏症仅在饲喂磺胺药的情况下出现。叶酸不足表现为皮炎、脱毛以及消化、呼吸、泌尿器官的粘膜损害;使母猪繁殖成绩下降,如早、中期血清叶酸浓度的急剧下降可能与胚胎死亡有关。  在长期饲喂抗生素治疗剂量和磺胺类药物或长期患消化道慢性疾病,有可能出现叶酸缺乏症。磺胺类药物是叶酸的拮抗物。 3、需要特点  一般需要量为0.2-1ppm,各种动物中,禽易发生叶酸缺乏。  动物合成叶酸的能力与日粮组成有关:木聚糖、小麦麸和豆类能刺激大鼠合成叶酸;抗菌素和叶酸 26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拮抗物抑制合成;高蛋白提高禽的叶酸需要量。此外,日粮胆碱、B12、VC与Fe的状况均影响叶酸需要量。  快速生长动物叶酸需要量高,种禽及种母猪叶酸需要量高于相应的生长动物。 家禽需饲粮提供叶酸(因肠道合成很有限,利用也难)。妊娠期母畜、瘤胃功能不全的幼年反刍动物和生长快的小动物应考虑适当补充叶酸。  需要量:  畜禽 每千克饲料0.3-0.55mg  繁殖母猪 从0.3mg提高到了1.3mg  鱼 5mg(鳟鱼和鲑鱼)  叶酸可认为是一种无毒性的维生素 4、来源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 动植物产品中富含,肝脏、肾脏、谷物、大豆、绿叶蔬菜等是叶酸的良好来源;但奶中的含量不多  植物性饲料中除块根块茎类饲料之外,所有饲料均有较多的叶酸,但不能被动物很好利用,只能利用20~30%,因为饲料中叶酸为束缚形式。  动物肠道中微生物合成  常规日粮一般不需要添加叶酸,但大量使用抗生素,饲料霉变,饲料在不良环境贮存过久,以及种畜禽均需提高叶酸添加量。 (八)维生素B12(氰钴素) • B12是迄今为止最晚发现的一种V(1948)。56年才确定其结构,61年才报道B12辅酶结构。 • 在V中,它的需要量最低,作用最强,自然界中只有微生物才能合成,且是唯一的分子中含金属元素的V。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结构最复杂,是一类含金属的类咕啉,有多种形式,如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硝钴胺素、甲钴胺素,5’-去氧核苷钴胺素等。通常所说的B12指氰钴胺素,目前已知二种钴胺素——甲基钴胺素和5’——脱氧腺苷钴胺素在动物体代谢中具有类似辅酶的活性。是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故又称钴胺素. (2) 性质  有多种生物活性形式,如氰钴胺素、羟钴胺素、硝钴胺素、甲钴胺素、5-脱氧腺苷钴胺素等,统称为V.B12。一般情况V.B12是指钴胺素(氰钴素)。  呈暗红色结晶,可溶于水,但溶解度较差。易吸湿。易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丙酮、氯仿和乙醚,它的结晶体或弱酸性水溶液均甚稳定,但在强酸、强碱溶液(p<3或.8)中极易破坏。日光、氧化剂、还原剂、醛类、抗坏血酸、二价铁盐亦易被破坏。 27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只有微生物能合成,植物性饲料不含.  V.B12在动物体内吸收是有条件的,要有内在因子和钙、镁离子。内在因子是指胃及十二指肠前端粘膜细胞分泌的一种粘蛋白,其分子上具有两个接受点。V.B12首先与其中一个接受点结合,而后进入回肠,并进一步与钙、镁离子结合;另一个接受点则可与回肠粘膜上的微绒毛结合,使内在因子吸附于回肠粘膜表面。其后,肠道分泌的酶可使所结合的钙、镁离子分离,V.B12因此被吸收。内在因子除可促进V.B12吸收外,还可保护V.B12不受消化道微生物分解破坏的作用。 2、功能与缺乏症 (1) 功能  B12辅酶(泛指三种钴胺素的辅酶)在体内参与许多代谢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与叶酸协同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能促使叶酸转变为活性形式(四氢叶酸),提高叶酸的利用率。  以二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钴胺素两种辅酶的形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如:甲基移换反应—嘌呤、嘧啶、核酸、蛋氨酸、胆碱、磷脂等合成.  能促进动物上皮,包括胃肠上皮的正常新生  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发育与成熟, 维持造血机能的正常运转,保护神经系统髓磷脂的正常功能等。  B12对反刍动物丙酸的利用十分重要。 (2)缺乏症 • V.B12缺乏主要发生在缺钴地区,因为动物消化道内微生物没有条件合成维生素B12。  人: 细胞贫血(恶性贫血),智力减退。  猪:食欲下降甚至丧失,体蛋白沉积缓慢,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出现典型的小细胞性贫血,皮肤粗糙,毛粗乱、皮炎及后肢运动失调,后肢软弱,神经过敏,对应激敏感等。此外,母猪缺乏V.B12时,繁殖障碍,产仔数明显下降,且仔猪成活率低,泌乳力下降。  雏鸡:表现羽毛不丰满、肾脏损害、血浆蛋白降低、血中非蛋白氮及葡萄糖量升高,生长停滞,脂肪肝,贫血,死亡率高;产蛋母鸡则表现为产蛋率低、种蛋孵化率下降,胚胎在孵化至17天左右因畸形而死亡,新孵出的鸡骨异常,类似骨粗短症,母鸡肌胃炎症、体况下降。  鸡、大鼠及其它动物: 生长受阻、步态的不协调和不稳定、可产生正常红细胞或小红细胞贫血。  犊牛:厌食、营养不良、生长停滞、肌肉软弱等,饲料转化率高 ;有时也表现为动作不协调。  产生缺乏症的原因: • 饲粮缺乏 • 微生物合成受影响 • 吸收不良: • 缺乏内因子— 胃、十二指肠粘膜分泌 3、需要特点  反刍动物: 由饲粮提供钴 28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单胃动物: 植物性饲料、含钴不足的饲粮、胃肠道疾患、先天缺陷而不能产生内源因子等情况下,需补给维生素B12。  鲤鱼、罗非鱼: 不需要饲粮提供维生素B12,其它鱼类还未确定。  添加量: 猪、禽为每千克饲粮加3-20μg。禽需要量一般3-9ppb,仔猪、种猪、鱼20-40ppm,幼龄动物需要量高,食粪动物及垫草饲养需要量低,全植物饲料、肠道疾病时需要量增加。 4、来源  天然B12只有微生物才能合成,这些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粪便及动物消化道中。反刍动物瘤胃及所有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合成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来源。  植物性饲料基本不含维生素B12  动物性饲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鱼粉、肝脏、肉粉含量最多(以肝脏含量最高 ),且易被动物吸收。  集约饲养的猪、鸡必需从饲料中获得,特别是全植物性饲料时,一定要以添加剂方式补给。集约化饲养动物B12需要来源是动物性饲料和人工合成B12。  影响家禽V.B12需要量的因素有:动物年龄、吸收率及与其它维生素的关系。 (九)胆碱 • 胆碱(维生素B4)是否属于维生素,尚有不同意见。按V的严格意义,将胆碱看作V类是不确切的, 有人认为是类脂肪的成分之一尽管如此,根据多数人的看法,列为维生素作以介绍。 • 胆碱不同于其他B族V,它可以在肝中合成,机体对胆碱的需要量也较高,就其机能而言,与其说它是辅酶,不如说它是机体结构组分更确切, 还在代谢过程中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它不参与任何酶系统,不是V特有的催化作用。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β-羟乙基三甲胺羟化物 (2) 性质 纯胆碱为常温下为液体、无色、粘滞、微鱼腥味,有粘滞性。由于分子中含有羟基,故具有(强 )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稳定的结晶盐,具有极强的吸湿性,吸收二氧化碳后,发出胺的臭味。胆碱溶于水、甲醛和乙醇,难溶于丙酮、氯仿,不溶于石油醚、苯。对热稳定,但在强碱条件下不稳定。 饲料工业上常用的是氯化胆碱,为吸湿性极强的的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和乙醇,水溶液pH近中性(6.5-8)。 2、功能与缺乏症 (1)功能 • 组成细胞成分 --- 卵磷脂和神经磷脂的组分 • 防止脂肪肝 --- 可促进肝脏脂肪以卵磷脂形式被输送或加速脂肪在肝脏中被氧化利用,从而防止脂肪在肝脏里的反常积聚。 • 神经突触前到突触后纤维间递质-乙酰胆碱的组分:神经冲动的传导,乙酰胆碱是敏感和副敏感N系统的神经递质。 2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活性甲基供体:指在体内从一种化合物转移到另一种化合物的甲基,亦称不稳定甲基供体。 (2)缺乏症 胆碱缺乏首先是脂肪代谢障碍,易发生肝脏和肾脏脂肪浸润。 生长迟缓,脂肪肝,肾小球因脂肪大量浸润而堵塞,骨软症,组织出血和高血压。  家禽: 肝脏脂肪浸润(肝脏脂肪) (胫 )骨短粗病,关节变形(滑腱症) ,贫血,生长缓慢,产蛋下降,死淘率增高; 【图:滑腱导致骨短粗的典型症状】  仔猪: 生长猪易发生胆碱缺乏症,后腿叉开站立,行动不协调,发生坐姿症状。 动物缺乏胆碱的临床症状还受日粮中其它因素,包括蛋氨酸、V.B12、叶酸、日粮营养水平等的影响。对高能日粮一定要考虑添加胆碱。事实上目前养禽业中普遍使用。 3、需要特点 • 一般需要量0.05-0.2%。 • 日粮脂肪、Ser、C·H2O、蛋白质含量及动物年龄、性别、能量进食量、生长速度、应激都影响动物对胆碱的需要量。  玉米—豆饼型饲粮的母猪补充胆碱可提高产活仔数;  小鸡和产蛋鸡饲粮需补充胆碱 ;  叶酸、B12缺乏时,胆碱需要增加;  Met可节约胆碱,4.3mg是Met同1mg胆碱可提供等量的甲基;  过量蛋白质增加胆碱需要量;  高剂量日粮加重胆碱的缺乏症,增加对胆碱的需要量。 • 多数动物都可合成足够量的胆碱,合成需Ser。 过量易中毒  中毒症:胆碱中毒表现为流涎、颤抖、痉挛、发绀和呼吸麻痹(Chan,1984),对增重及饲料报酬均降低 。 鸡: 耐受量为需要量的2倍 猪:耐受力比鸡强 需要量: 畜禽每千克饲料400-1300mg,鱼可达4g。 • Southern等(1986)在玉米一豆饼型基础日粮(胆碱含量O.8~1.O%)中补加0~6.Og胆碱,结果2.Og时降低增重,6g时更明显,认为不宜超过3g。有人在肉仔鸡方面试验也得到类似的结果。NRC 1987年的结论认为按需要的一倍添加胆碱对成年鸡来说是安全的。猪对胆碱有较强的忍受力。 表1-6-2 几种饲料中胆碱的含量(ppm/干物质) 饲 料 含 量 饲 料 含 量 饲 料 含 量 30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 麦 1177 大豆粕 2916 青玉米 567 啤酒糟 1757 小 麦 1053 高 粱 737 血 粉 848 鱼 粉 4036 苜蓿粉 1037 小麦麸 1797 燕 麦 1116 花生粕 2120 棉仁饼 2965 4、来源 饲料提供 :含脂肪的饲料都可提供胆碱。蛋黄(1.7%)、腺体组织粉(0.6%)、脑髓和血(0.2%)、脏器、乳制品是最丰富的来源,绿色植物、醇母、谷实幼芽、豆科植物籽实、油料作物籽实、饼粕含量丰富,玉米含胆碱少,麦类其比玉米高一倍。 动物合成 :多数动物能由甲基合成足够量的胆碱,合成的量和速度与饲粮含硫氨基酸、甜菜碱、叶酸、维生素B12及脂肪的水平有关。 • 各饲料中胆碱,动物对其利用率是有区别的。天然饲料中胆碱生物学利用性研究尚少,但已知豆粕中胆碱利用率较高,大约为60~75%。 • 常用作添加剂的胆碱是氯化胆碱,固体状态的氯化胆碱其胆碱含量一般为50%。 (十)维生素C(抗坏血酸) 1、结构与性质 (1) 结构 【图】 V.C为六碳糖的衍生物,有L型与d型两种异构体。 从存在形式看,有两种类型,即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氧化型脱氢抗坏血酸。二者的L型异构体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2) 性质  V.C是白色或微黄色或无色粉状结晶粉末,晶体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微溶于丙酮和乙醇,0.5%的抗坏血酸水溶液是强酸性,pH为3 。  易受氧化破坏,特别是高温光照或加热条件下。由于它极易被氧化,因而可以保护其它化合物不被氧化。是维生素中最易氧化的一种。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蒸煮极易破坏V.C,特别在碱性条件下低浓度的金属离子可加速其的破坏。 2、功能与缺乏症 (1) 功能 --- 氧化和还原  VC在体内的作用是特异性的,主要是保护参加羟化作用的酶类免受Fe离子和疏基氧化,羟辅氨酸占骨胶原成分的14%,来源于辅氨酸的羟化作用。  参与骨胶原的合成—保护羟化酶的活性:骨胶原是一种韧性的纤维状的细胞内蛋白质,它是皮肤、结缔组织、骨骼和牙齿的有机组分以及细胞间质等基本组成成分。  传递电子 31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参与某些氨基酸的氧化反应  促进肠道铁离子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转运  减轻体内转运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  解毒(亚硝基胺的天然抑制剂)  参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合成  促进机体的防御机构(白细胞、抗体等)  使叶酸还原为具有活性的四氢叶酸,  减轻V.A、E、B1、B2、B12及B3等不足产生的症状。 (2)缺乏症: • 普通采食条件下,日粮缺VC时,只有人类、灵长类、豚类和鱼会出现缺乏症,家畜可利用葡糖在脾脏和肾脏合成VC,通常不会出现缺乏症。经典的坏血病试验是用豚鼠做的。缺VC的豚鼠最初表现为采食量降低,体重减轻,接着是贫血和大面积出血,其他症状有肋骨软骨关节增大,齿质变性及牙龈炎等。 非特异的精子凝集,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利用不力而导致贫血、坏血病、齿龈肿胀、出血、溃疡、牙齿松动、骨软弱、抗病力、生产力下降。  鱼类:食欲下降、生长受阻、骨骼畸形、脊柱弯曲、表皮及鳍出血等症状 【图:豚鼠—俯伏姿态,腿部肌肉萎缩】 3、需要特点 • 由于动物(人类、灵长类、豚鼠、蝙蝠、一些鸟类、鼠类、鱼类等不能合成)可合成抗坏血酸,因此,NRC没有推荐需要量。 • Marks(1975)建议,家禽50-60ppm,开食仔猪300ppm,育肥猪150ppm,在多种应激病症条件下,提高VC可增加动物的抵抗力,Pauling(1971)建议每人每天应服2-3g VC,疾病情况下应服9-10g。 • 摄入超生理剂量的VC具有以下有益作用。 (1)预防和减轻感冒。 (2)防癌并可延长癌症患者的寿命。 (3)降低血清胆固醇,减轻动脉硬化。 (4)缩短创伤修复及普通伤口愈合时间。 (5)增强免疫反应,预防和治疗感染。 (6)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7)杀灭病毒。 (8)预防人工饲喂早产婴儿的巨幼红细胞贫血。  需要量增加:  妊娠、泌乳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维生素C的吸收减少,排泄增加;  高温、寒冷、运输等逆境和应激状态下; 32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饲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E、硒和铁等不足时。  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一般没有规定。  人 (RDA, 1980):推荐量是35~100mg/d。  鱼 (NRC,1994):每千克饲料50mg左右。  维生素C的毒性很低,动物一般可耐受需要量的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剂量。  添加效应: 抗应激 4、来源  各种青绿饲料、块根块茎类及瓜类饲料中含量丰富,故生产中不易发生缺乏问题。但是在高温、应激等条件下,畜禽体内合成V.C能力下降,而消耗又多,则必须考虑人为补充V.C。  柑橘类水果、蕃茄、枣、西红柿、绿色蔬菜、马铃薯和以及大多数的水果。  牛奶中含维生素C也较多,加热消毒易大量损失。 复习思考题 • 1.维生素的分类? • 2.维生素A、D、E(与Se比较)的主要营养生理功能和主要缺乏症? • 3.维生素C有那些生理功能?缺少时会发生什么缺乏症? • 4.B1、B2、B5(尼克酸)的特异性缺乏症? 归纳小结: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以及各种维生素的营养作用和相应的缺乏症 布置作业: •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各有那些?简述各种维生素的主要营养作用及缺乏症? 33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4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5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6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7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8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9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