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及答案)

2024-09-15 来源:步旅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B.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C.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D.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2.小巷传来戏文“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梁兄可喜爱?”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此戏最有可能( )

A. 京剧 B. 秦腔 C. 越剧 D. 昆曲 【答案】 C

【解析】【分析】京剧,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秦腔:表演朴实、粗犷、细腻、深刻,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越剧:长于抒情,唱腔俏丽多变,跌宕婉转,富有表现力,表演充沛,细腻有神,有感人以形、动之以情的魅力。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结合“唱腔醇厚柔美,婉转细腻”分析得出是“越剧”。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丰富的民族,例如戏曲、节气歌、传统节日、经典文学、中华礼仪等都是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

3.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新编霞客行】秋冬之交,阳光明媚,华南山区群峰叠翠,来自扬子江畔的徐霞客不禁心花怒放,扶木攀岩、探幽寻胜间,不觉一路登临山颠。此时,他却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山腰种着荔枝等热带果木,山脚却栽满苹果等温带果树。他大惑不解:难道此地的果农不懂得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吗?请你用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蕴含的玄机。 (2)【古诗寻节气】请指出下列古诗句中暗含的节气,并说说该节气的含义。 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唐,杜甫) 节气:________。含义:________。

②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夏夜追凉》宋,杨万里) 节气:________。含义:________。

【答案】(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

(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1)影响物候因素有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2)杜甫《春夜喜雨》写的是春天,俗语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植物急需雨水的滋润,所以节气的雨水,在这个节气里降雨开始,雨水增多。

杨万里《夏夜追凉》写的是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写的是节气是大暑,指的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故答案为:(1)①这是因高下差异影响物候的特殊情况,属于逆温层现象。②秋冬之交,晴朗无风的夜晚,山区便会形成逆温层的条件。③由于冷空气比较重,从空中向低处流,山脚的暖空气被抬升,便出现了山脚有霜(或气温低)而山腰无霜(或气温较高)这种特殊现象。④所以热带作物种在山腰成活率高,种在山脚反而不适宜。这充分体现了当地人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度的智慧。(2)雨水;降雨开始,雨水增多;大暑;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24节气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4.(2017·苏州)名著阅读。

(1)鲁智深原是经略府的提辖,他被逼上粱山与林冲有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2)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曾三次离开。其中哪一次是他主动离开的?后来又是怎样回到唐僧身边的?请简述。

【答案】(1)鲁智深得知林冲被高俅所害,在野猪林救了林冲,将他护送到沧州。为此遭高俅追杀,只得在二龙山落草,最后投奔梁山。

(2)取经初期,路上闯出六个贼匪欲抢劫唐僧师徒的马匹、行李,却反被悟空打死。因受了唐僧的责骂,“受不得人气”的悟空一气之下纵身走了。后来悟空在东海龙王和观音的劝说下,回来保唐僧取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水浒》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答题时要回忆学过的文章,结合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提示作出正确的回答。做好此类题,平时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有意识地积累教材中的名家名篇。(2)本题考查对《西游记》中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关键是对小说内容要熟悉。抓住提问中的信息点回顾小说相关情节作

答。

【点评 】对于“课标”推荐初中生必读名著,平时要认真阅读,识记文学常识,掌握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等。

5.学习完《马说》一文后,你所在的班级拟开展一次有关“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假如你也是参赛选手之一,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马和人类同生死、共荣辱,经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成为我们忠实的朋友。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关于“马”的成语、谚语以及古诗各两个。

(2)自古英雄乘骏马,在中国历史上及古典文学作品中,有诸多英雄豪杰,也有许多宝马良驹。请写出下面名马的乘骑者。 ①赤兔马:________ ②乌骓马:________ ③的卢马:________ ④黄骠马:________ (3)“马”字演变的历程是( )

A.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 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 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 甲骨文—金文—篆书—楷书—行书 【答案】 (1)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 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

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吕布;项羽;刘备;秦琼 (3)A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如下,成语:①马到成功;②一马当先。谚语:①牛头不对马嘴。②人奔家乡马奔草。古诗句: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根据平时对名著的了解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首先,理清中国汉字演变的顺序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再仔细观察“马”字的字体,也符合这一顺序;因此本题选A。

【点评】(1)本题考查成语、谚语及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的能力。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属于应用性默写,只要按照识记默写出相应的成语、句子,不出错字即可。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阅读主要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从考查角度讲,名著阅读主要是从作家、作品、阅读体验与评价

等方面进行考查。要做好这样的题就要做到以下三点:①要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文学原著;②要学会对相关知识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等进行梳理,然后认真记忆;③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和训练。

(3)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学习的知识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运用,这样知识才是活的知识,活学活用才是我们所提倡的。

6

(1)下列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笔画清劲优雅,节奏和谐。 B. 字体干净匀称,温润如玉。 C. 楷行两书并用,墨色浓淡相宜。 D. 作品柔美不足,刚劲有余。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作品内容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1)D (2)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仔细观察书法作品,可以确定其为行楷。它的特点是行笔轻盈,点画灵动,字体匀称,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 D项“柔美不足”的分析是错误的,从“黄”“空”“江”等字可以看出字体的柔美。

(2)汉字的书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但现在的许多中小学生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连笔画的先后顺序都没掌握。笔划要清楚,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此题要注意“鹤”“碧”“惟”的结构要安排合理。 故答案为:(1)D;(2)略

【点评】(1)本题考查书法作品的赏析。欣赏书法作品,一般先观其气势和神采如何,然后欣赏章法与结构,最后是意境。

(2)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书写汉字要做到规范、工整和美观。书写时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避免写错别字。

7.鲁迅不但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先生说:“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半个多世纪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却都没有忘记先

生。怀念鲁迅,研究鲁迅,书报、杂志、网络都时有相关的文章发表。让我们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纪念鲁迅先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看图写文】以下是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请根据画面内容写出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鲁迅的文章篇名。

(2)【挽联赏析】鲁迅先生逝世后,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写了下面这副挽联,请你将这副挽联填写完整,并作简要赏析。

上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 下联: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3)【观点争鸣】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大变脸,鲁迅的《风筝》被删去。网友纷纷热议此事,部分网友赞成此举,认为中小学生读鲁迅作品确实太难;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表示鲁迅的经典作品不应从语文课本中撤掉。对此,你有何看法?(80字左右) 【答案】(1)《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呐喊,以鲁迅译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成一副挽联,构思独特。上联表达对鲁迅一生功绩的赞美;下联抒发对他逝世的哀悼惋惜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掌握能力。题目中给出了丰子恺先生为鲁迅的一些作品画的插图,根据图画的内容判断作品名称。第一幅画画的是一个喝酒的老者给孩子们分食吃食,是《孔乙己》中的插图;第二幅画画的是一个少年在月下瓜地里刺猹,是《故乡》中的插图;第三幅画画的是一个孩子在捕捉鸟雀,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插图。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和作品特色,根据下联的内容来分析,“一生”后面应填写动词,构成主谓短语,应填“呐喊”。

(3)这类开放性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表达要准确。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

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不管观点如何,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孔乙己》;《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呐喊,以鲁迅译著书名及所主编之刊名缀成一副挽联,构思独特。上联表达对鲁迅一生功绩的赞美;下联抒发对他逝世的哀悼惋惜;(3)略。

【点评】补写对联。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8.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1)《水浒传》中有些人物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例如,________ 的性格起初主要表现为委曲求全,而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中,他爆发出了________的特点。

(2)________是红军撤退时留下的老水手,保尔在发电厂工作时结识了他,正是在他的教育

下,保尔才逐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这一形象也是作者________ 生活的真实写照。 【答案】 (1)林冲;反抗 (2)朱赫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解析】【分析】(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的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刺配后,几经周折后被分到看守草料场的工作。因大雪压塌住处,无奈来到一个破旧的山神庙暂住一宿。正因此才凑巧听见门外陆谦、富安和差拨的谈话,得知自己已被陷害,而且差点被害死。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三人,并将陆谦剖腹剜心。可以说,正是这次事件,才使得林冲对官场的仅存的美好愿景化为泡影,不得已只得投靠梁山。

(2)根据对《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这部小说的人物及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故答案为:⑴林冲;反抗 ⑵朱赫来;奥斯特洛夫斯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名著,熟练掌握名著中的重要内容,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情节、人物等,对主要内容深入理解。只要认真、仔细识记,理解透彻,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内容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

⑵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用心读必读篇目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9.填空。

(1)《无言之美》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安徽桐城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西方美学史》等。

(2)________,好风与之俱。(陶渊明《读(山海经)》) (3)落日照大旗,________。 (作者________《后出塞》) (4)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答案】 (1)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 (2)微雨从东来 (3)马鸣风萧萧;杜甫 (4)别有幽愁暗恨生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朱光潜是美学家, 翻译家,注意“ 鸣、风、萧、幽、暗”等字的字形,要正确书写。

故答案为:(1)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美学家;翻译家;文艺心理学;谈美。(2)微雨从东来;(3)马鸣风萧萧;杜甫;(4) 别有幽愁暗恨生 。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默写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常见的方法有理解积累,归类积累,联想积累,回环积累,抄读积累。默写的总体要求是书写准确,理解到位。

10.山山同学复习古诗文时,按照一定的知识点,以表格的形式归类整理并进行拓展。现请你和他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1)任务一:古诗文理解的整理

表现手法 A 对比 古诗文例句 ①身不得,男儿列,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②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 用典 ③相顾无相识,________。(王绩《野望》) ④________,干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C 视觉听觉相结⑤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合 D 托物言志 ⑥________,猿鸟乱鸣。(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⑦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⑧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E 以动(声)衬⑨万籁此都寂,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静 F 白描 ⑩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⑪________,燕儿舞,________。(秦观《行香子》) ⑫湖上影子,________、湖心亭一点、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请为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表现手法。(填写字母) ⑬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王安石《孤桐》)________ 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________ ⑮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裴迪《送崔九》)________ 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________ ⑰诗人在诗歌创作时,运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能更好地达成“诗言志蹭的目的。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达了自己坚信理想抱负定会实现的乐观;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抒发自己悠然自得和超脱物外的自在旷达;《赠从弟》(其二)中的“________,________”借松柏少刚劲,寄寓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2)任务二:文言文字词句的整理 实词 文言现象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例句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 ②便要还家________ ③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________ 今义:芳香 ④去国怀乡 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 ⑤互相轩邈 ________(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⑥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 (名词活用为状语) ⑦绝:哀转久绝 ________ 佛印绝类弥勒________ ⑧诚:帝感其诚________ 岂不诚大丈夫哉________ 虚词 ⑨下列各句中画线“以”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 A.以其境过清 B.以顺为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徒以有先生也 特殊句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翻译: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⑩________ 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省略句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________ 【答案】 (1)心却比 ;男儿烈 ;沉舟侧畔千帆过 ;长歌怀采薇 ;出师一表真名世 ;塞上燕脂凝夜紫

;晓雾将歇 ;缥缈孤鸿影 ;零落成泥碾作尘 ;但余钟磬音 ;鸡声茅店月 ;正莺儿啼 ;蝶儿忙 ;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D

;C;B;A;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岂不罹凝寒? ;松柏本有性。

(2)通“缺”,空缺 ;通“邀”,邀请 ;芳香的草 ;国都 ;比高 ;像狗牙一样 ;消失;极;诚心 ;真正、确实

;B;倒装句;(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积累答题,注意“畔、薇、燕、缥、碾、磬、惟、芥、罹”的书写。⑬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这首诗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孤桐天生枝繁叶茂,古都却干直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露越是茁壮的特点,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意志越顽强,甘愿为百姓解除疾苦而献身。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有视觉和听觉的描写,属于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手法。⑮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运用桃源人的典故。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有钱人和穷人进行对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故答案为:(1)A.心却比,男儿烈;沉舟侧畔千帆过。B.长歌怀采薇;出师一表真名世。C.塞上燕脂凝夜紫;晓雾将歇。D.缥缈孤鸿影;零落成泥碾作尘。E.但余钟磬音;鸡声茅店月。F.正莺儿啼;蝶儿忙;惟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⑬D。⑭C。⑮B。⑯A。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2)①通“缺”,空缺;②通“邀”,邀请;③芳香的草;④国都;⑤比高;⑥像狗牙一样;⑦消失;极;⑧诚心;真正、确实。⑨B。⑩倒装句;(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积累能力以及探究古诗文表现手法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本题考查探究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象征、侧面描写、联想想象、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寄情于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等。做这样的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然后再根据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的能力以及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另外还考察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能力。文言文词语包括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答题时要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分析词语意思。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平时学习时要注意掌握这句中句子的特点并能准确判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