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

2020-04-14 来源:步旅网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语文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列汉字。

溺:________ 故:________ 堙: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16

2. 古文阅读训练。

文徵(zhēnɡ)明习字

文徵明临①写《千字文》,日②以十本为率③(lǜ),书遂④大进。平生于⑤书,未尝⑥苟且⑦,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⑧精妙⑨。

(注释)①临:临摹。②日:每天。③率:标准。④遂:于是,就。⑤于:对,对于。⑥尝:曾经。⑦苟且:随便,马虎。⑧愈益:愈加,更加。⑨精妙:精致巧妙。

[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

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

[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

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2 / 16

[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

A.有兴趣,肯用功 B.练得多,人聪明

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

[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古诗文阅读。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精卫填海》选自_________________,文中的“少女”指__________。

[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______,化为________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________的故事。

4. 古文练习。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以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博览群书,擅长解说《诗经》。不逮:烛光照不到。逮,到,及。壁:墙壁。引:引来。

3 / 16

[1]根据古文内容,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衡乃穿壁以引其光。(___________)

[2]根据注释,说说划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我们能从中体会到匡衡_________的品质。

5. 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1]此句中“尝”的意思是( )

A.尝试 B.曾经

[2]请在此句中用“/”标出朗读停顿。

[3]《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通过本学期开展的历史人物故事会,你还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有《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凿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起光,以书映光以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数遍读之。”

4 / 16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西京杂记》)

[1]解释下列词语。

(1)逮__________ (2)愿___________

(3)给__________ (4)大学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解释。

(1)主人怪问衡_______________

[3]用过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舍有烛而不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5 / 16

(1)文段中写了那几件事来表现匡衡勤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向匡衡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①,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②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筑:修补。 ②父:指老人。

[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智其子(________)

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

(2)大亡其财(________)

A.丢失 B.死亡 C.没有

6 / 16

[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_____代著名诗人_______,被人们称为_______。

[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16

9. 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解释下列词。

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8 /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 ) ( )——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10.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郑人买履(lǚ)

郑人有欲买履①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②。至之③市,而忘操④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⑤归取之。及⑥反,市罢,遂⑦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⑧信度,无⑨自信也。”

注释:

①履:鞋。②坐:同“座”,座位。③之:到……去。④操:拿,携带。⑤反:同

9 / 16

“返”,返回。⑥及:到,等到。⑦遂:终于。⑧宁:宁可。⑨无:不。

[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

(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

(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_________)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

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10 / 16

(选文有删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纵百姓观之 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无恐色 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戎却安然沉稳,一动不动,毫无害怕的表情。”文中哪句话说的是这个意思?请用“_____”画出来。

[3]从当时情景看,为什么听到虎吼王戎并不害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

炎帝之少女:____ 以堙于东海:__

11 / 16

[2]这则神话选自______,精卫是神话中___的名字,传说是__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3]神话拥有无穷魅力就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读了这个故事,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阅读平台: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有一位国王 , 性情暴烈 , 冷酷无情 , 对他的子民从来都不会施以温情和关爱 . 说来也奇怪 , 他的国家所在的地方都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 寒风凛冽 , 冰天冻地 , 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姹紫嫣红的春色和美丽清新的绿意 . 他十分渴望春天光临他的国家 , 于是他花了很多钱财祭祀拜神 , 请求春天的到来 , 但都没能如愿 .

有一天 , 一位穿着破烂 , 疲惫不堪的少女来到皇宫门前 . 她找到国王 , 恳求他给她一些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 , 她实在太饿太累了 . 但冷漠的国王 , 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 , 他请求春天的到来也不是为了他的臣民 , 而是为了他自己能更好地到处游山玩水 . 他面无表情地叫卫兵把少女从门前赶走 .

可怜的少女冒着肆虐的严寒走进了一片森林 , 森林中除了积雪之外 , 就是凛冽的寒风 . 就在少女绝望之时 , 她看见一座小屋 , 她用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敲开了小屋的门 . 门开了 , 一位厚道的守林老人急忙把她扶了进去 , 让她躺在暖和的火炉边 , 给她盖上厚厚的毛皮毯子 , 然后用仅剩下的面粉为少女做了面包还有热汤 . 然而当老人把面包和热汤端到少女面前 , 却发现她已经死去了 . 老人一阵难过 , 为一个年轻美丽的生命 . 他在森

12 / 16

林中挖开积雪 , 把少女埋进去 , 并把没吃的面包 . 热汤和盖过的毯子也一起放进去 . 老人想 , 但愿那位姑娘在地底下能得到温暖和食物 . 第二天早晨 , 奇迹出现了 , 尽管其它地方还是寒冷和冰雪 , 但在少女的坟墓上及周围 , 却开放出了各色各样美丽的鲜花 , 长出了绿意盎然的小草 , 飘扬着温暖 , 弥漫着清新 .

原来 , 那少女便是春天 .

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里 , 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她种植 , 施肥 . 耕耘和护理 , 只要我们善待生活 , 珍惜生命 , 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 那么春天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 幸福也期待着我们去收获 . 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 , 或者多么晚 .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着我们的 , 不仅仅是春天!

(1)读了这个童话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看法 , 用自己的话给他们各写一句话。

国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姑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予是快乐的 , 给予别人自己才能有收获 , 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吗?想一想 , 并合小伙伴们一起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 16

14. 阅读理解。

陪 客

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父适他往。( )

A.合适 B.恰好 C.舒适

[2]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15. 课内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4 / 16

(1)过是溪(____)

A.这 B.正确 C.名字叫“是”

(2)太白感其意(____)

A.被她的意志感动

B.明白了她的意思

C.感谢她的语意

(3)还卒业(____)

A.还是结束了学习

B.回去完成了学业

C.还是完成了学业

[2]用原文填空回答问题。

(1)李太白刚开始在磨针溪读书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太白“过是溪”看到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 / 16

(3)李太白还卒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