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洪志明
看到阿明、阿善、阿立、阿忠四个人拿着风筝的背影,消失在常常放风筝的小山上,他心里有一点点说不出的难过。
一学期以来,他寄住在舅舅家,和他们四个人混得比亲兄弟还要熟,每天一起读书,一起玩,一起到小山上放风筝,几乎没有一天不聚在一起。
现在爸爸跑船回来了,他要回自己的家,和爸爸住在一起。虽然很高兴,可是一想到要和他们拆伙,心里就有些酸酸的痛苦。
他相信无论如何他们一定会来送他的,所以请爸爸先走,他一个人在舅舅家等,没想到等了很久还是没看到他们的人影,更没想到他们竟还有心情到山上放风筝。他含着眼泪,沿着山下的小路往前走,强(qiǎnɡ qiánɡ)迫自己尽(jǐn ..jìn)量不要往小山上看。
“阿万——”忽然他听到背后呼叫的声音。他转头一看,只见他们四个人站在小山上向他挥手,四只风筝在他们身后,高高地升起。风筝上面写着四个斗(duǒ .duò)大的字——阿万再见。
阿善从后面跑过来,气喘吁吁地说:“我们把风筝系(xì jì)在高高的树.上,要让你走很远了,还看得见。”
好 好 保 重
他紧紧握着四个人的手,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阿万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家会用这种方式跟自己道别。 走了很远了,风筝还在天上飘着。
他频频地回头,看那高高飞起的风筝,泪水沿着脸颊往下滑落,模糊了风筝上的字迹。
泪眼中,四只风筝变成了四张友善的脸,在空中飘着。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根据文章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文中的“他”指的是阿万。( )
(2)“他”很在乎四个小伙伴是否来为自己送行。( ) (3)文章运用了倒叙的顺序来写。( )
(4)应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这样的标点符号:“好——好——保——
重!”( )
3.给下面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并说说文章中为什么这样表达。(4分)
几乎没有一天不聚在一起。
换一种说法: 文章中这样表达是因为 4.用“ ”画出文中两处描写“他”流泪的句子,并说说这两次流泪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分)
5.文章以“风筝”为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分)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客流高峰期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五块。”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嘴里含着一块萝卜泡菜,一边慢慢咀嚼一边回答道。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店里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把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一个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把第九十九个小石子放进了圈圈里。
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
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也送一碗给那小男孩吧。”老板娘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一念善心助长一棵幼苗,棵棵幼苗可以成林,人人有爱,社会有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热气腾腾: (2)津津有味: 2.故事中有两处善意的谎言,一处是奶奶带孙子吃汤饭时,奶奶说 目的是 ;一处是老板看到奶奶带孙子吃汤饭的景象时说
,目的
是 。 3.根据对短文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中。(多选)
勤劳 机智 勇敢 善良 关爱 他人 讲义气 老板是一个( )的人。
4.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一句中“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是什么呢?
5. 短文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一个人?请说说理由。
留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事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虽经百事,但留有印痕的并不多。现在想起来,只有一件小事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
1996年,我在泰国。那时,我住在一栋带花园的房子里,养着一条很漂亮的德国纯种狼狗。一天午后,我正在客厅看报纸,忽然听到狼狗拼命地狂吠。我猜想一定有不速之客来了。于是,我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隔着白色铁门向外看去。先是看到一位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后又看到一个十六七岁的小男
孩。我下意识地想他们是来讨钱的,于是心生厌恶地挥挥手。正要转身的时候,那位中年妇女用泰语轻轻地问我:“夫人,我是收废品的,有旧报纸卖吗?”
我这才想起书房里堆着一地的旧报纸,便喝住狼狗,打开院门,让母子俩进来搬报纸。这时我注意到中年妇女的腿有些跛,而她身边的小男孩似乎很体谅她,抢着搬报纸。我顺口问:“这是你儿子吗?……我们一起生活,就算是吧!”我明白了,他们并没有血缘关系,却能够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望着脸色蜡黄的小男孩,我有意多给了30泰币,并摆出一副慈善家的面孔送母子俩出了院门。
过了一会儿,我再次听到狼狗狂吠的声音。当我又站在白色铁门前面时,看到的是刚刚走不多时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没等她开口,我便不耐烦地说:“报纸卖完了,钱也多给了,你们还来干什么?”
那妇女没有说话,缓缓地摊开双手举起来,掌心里托着一条项链。我一怔,细细看去,正是我遗失了的那条金项链。我忙接过来,托在手上,沉甸甸的,像捧回了我的心一样。要知道,这是我和我先生结婚12周年的纪念品。
这时中年妇女轻轻地说:“项链是裹在报纸堆里的,小孩发现了,央我快快地送回来。”
我点点头,急忙从口袋里掏出100泰币送给小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表达我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 ..........
母子俩按照泰国人的礼节,双手合十,谢绝了。夕阳下,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1)文中有三处画线的语句,其中前两处是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_________
描
写
,
它
的
作
用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处是对中年妇女的___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一半歉意和一半谢意”应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说:“我望着她一跛一跛的步履,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认为“我”此时内心的感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段通顺的话说说“我”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态度的转变过程。 ①当“我”看到穿着破旧衣裳的中年妇女和小男孩到来时,“我”认为他们是来讨钱的,便心生厌恶; ②
当
“
我
”
得
知
他
们
是
来
收
废
品
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我”再次看到他们到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当得知他们是来送还项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当他们母子俩对“我”所给的100泰币表示谢绝时,“我”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草房子(节选)
眼看着就要会演了,油麻地小学上上下下就为这么一个必需的秃头而苦恼不堪。柳三下用双手抱住自己的头:“不行,我不能做秃鹤【注】。”仿佛不是要剃他的发,而是要割他的头。很快,油麻地小学的学生们都传开了:“《屠桥》不演了。”都很遗憾。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当他看到桑桑从家里走出来时,连忙过去: “桑桑,你给我送个纸条给蒋老师好吗?” “好吧。”桑桑接过纸条。秃鹤转身离开了校园,不一会工夫就消失在苍茫的暮色里。
蒋一轮打开了秃鹤的纸条,那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蒋老师,我可以试一试吗?——陆鹤
蒋一轮先是觉得有点好笑,但抓纸条的双手立即微微颤抖起来。当校长桑乔看到这个纸条时,也半天没有说话,然后说:“一定让他试一试。”
秃鹤从未演过戏。但秃鹤决心演好这个戏。他用出人意料的速度,就将所有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不知是因为秃鹤天生就有演出的才能,还是这个戏在排练时秃鹤也看过,他居然只花一个上午就承担起了角色。
在参加汇演的前两天,所有参加汇演的节目,先给油麻地小学的全体师生演了一遍。当秃鹤上场时,全场掌声雷动,孩子们全无一丝恶意。
秃鹤决定要把戏演得更好。他把这个角色要用的服装与道具全都带回家中。晚上,他把自己打扮成那个伪军连长,到院子里,借着月光,反反复复地练着:小姑娘,快快长,长大了,跟连长,有得吃有得穿,还有花不完的现大洋……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的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秃鹤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秃鹤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秃鹤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秃鹤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秃鹤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秃鹤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秃鹤时,秃鹤早已不见了。
桑桑第一个找到了秃鹤。那时,秃鹤正坐在小镇的水码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桑桑听到了秃鹤的啜泣声。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注】秃鹤:陆鹤的外号,因为陆鹤是秃头。 1.围绕着《屠桥》的演与不演,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请摘录文中表示人物心情变化的词语,填入下列的表格中。
情节发展 传闻《屠桥》不演时 《屠桥》预演时 《屠桥》演出结束后
2. 读第②段,联系上下文,补写秃鹤的心理变化。
人物心情变化 遗憾 激动 秃鹤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不说话,但心里在说:
“ 。”3.比较阅读第⑨、⑩两段,完成练习。(5分) (1)从内容上看,第⑨段写的是 ,第⑪段写的是 。
(2)从写法上看,第⑨段侧重把 和 , 和
作对比,而第⑩段则着重进行了 、 、
等描写。这两段,尽管描写的内容及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写出了秃鹤 特点。
4.短文第①段描写了大家都不愿意演“秃头”的情节,这对于之后写秃鹤主动承演这个角色,有什么作用?下列各项中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表现大家都讨厌“秃头”这个角色。 B.为秃鹤出场做好铺垫,突出其形象。 C.表现出秃鹤与其他人物的不同。
5.短文最后一句中“最英俊的少年”所表达的含义是 ( )
A.秃鹤是战胜自我的勇者,让人尊敬。 B.舞台上秃鹤的表演很精彩,很帅气 C.在月光的映照下,秃鹤的相貌很英俊。 (一)答:1.
2.(1)✔(2)✔(3)✔(4)✔ 3.天天聚在一起。 强调他们关系很好。
4.他含著眼泪,沿着山下的小路往前走,强迫自己尽量不要往小山上看。他频频地回头,看那高高飞起的风筝,泪水沿著脸颊往下滑落,模糊了风筝上的字迹。
第一次是因为,他要走了,可是没见到朋友来送别,他很伤心难过。 第二次是因为,他没想到朋友们用这种方式来送他,他很感动。
5. 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谊。风筝虽然飞得高,但是线却牵着它的心,无论主人公离家多远,兄弟情谊就像那根连着风筝的先,朋友永远地牵挂他。
(二)1.(1)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2)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本文指奶奶吃得很有滋味。
2.自己吃过午饭了让孙子放心地吃饭奶奶是第一百个客人,可以免费既顾及奶奶和小男孩的自尊,又能帮助他们
3.机智、善良、关爱他人 4.怎样去关爱别人。
5.示例:最感动我的是那个小男孩,他是多么懂事啊! 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那么有孝心,真了不起。
(三)答案:
(1)外貌;交代了他们的生活很贫困;语言,表现了中年妇女和小男孩诚实、 拾金不昧的品质.
(2)“我”既为刚才对母子俩 的再次到来而感到“不耐烦”表示歉意,又对他们送还项链的行为表示谢意.
(3)既有对中年妇女和小男孩的感激与尊敬,又有为自己行为而感到的愧疚. (4)“我”有意多给了他们30泰币;以为他们又来麻烦自己,便显得“不耐烦”; “我”掏出100泰币表达歉意与谢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