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乙
《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
[注] ①组丽:华丽。
①
19.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2分) 20.分析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的不一致处。(3分)
21.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4分)
(五)9分
19. (2分)拙易(1分) 枯槁(1分)
20. (3分)甲文认为“平淡”是脱尽绚烂华美之后的境界;是浑然天成,无须雕琢的。乙文认为“平淡”是易于别人理解的;是需要反复修改的。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
21. (4分)甲文:引证,强调达到“平淡”很难;(2分)乙文:例证,作为反例,突出用意要精深,增强说服力。(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