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西周建国以后开分封诸侯国,共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到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诸侯国国君谥号都称“公”甚至称“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政治分封等级制度森严 B.社会嫡庶差异明显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D.礼崩乐坏有助社会转型
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号为参知机务、参议得失等,也是宰相。此时决定政事之权已不全由三省长官,其后又有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的他官参政。这表明( )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3.有人说:“帝王们也是‘经济人’,„„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据此,材料观点认为“重农抑商”政策( ) A.实现了其效用的最大化 B.始终是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 D.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4.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5.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市民文学开始兴起 C.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
6.明神宗万历皇帝在位48年,他酷爱木匠工艺,在位期间长达28年不上朝,然而明朝国
政依然运行如故。这反映出( )
A.君主专制制度在明朝已臻成熟 B.万历皇帝开明治国驭人有道 C.明朝的行政运行机制比较完善 D.丞相居中协调政务运转顺畅
7.在鸦片战争后10年里,各属国依旧来北京朝贡(朝鲜10次,琉球7次,越南和暹罗各3次)曼彻斯特商会当时声称:“我们同中国的贸易直到买卖权扩展到我们现在所局限的港口以外的地方,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 )
A.鸦片战争后清王朝极力维持华夷藩篱 B.鸦片战争改变了东亚的政治格局 C.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的经济入侵 D.鸦片战争没有打开中国的大门 8.下表是1866—1868年国外棉布在中国的售价变化情况。据此表格信息可推出( )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 B.中国小农经济模式加速解体 C.中国民间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D.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激烈
9.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 )
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 B.民主共和成为大趋势 C.辛亥革命并非革命党一己之功 D.辛亥革命群众基础好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
A.正确分析认识了中国国情 B.准确实践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1.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 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12.“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
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材料说明(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13.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①“早期启蒙”模式②“冲击——反应”模式③“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明中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C.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
14.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为战争作准备 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15.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 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
16.1958年6月12月,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的很!„„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么稻麦每年的亩产就不仅仅是现在的2000多斤或3000多斤,而是2000斤的20多倍!”这反映出( )
A.大众传媒传播信息推动社会发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科学家的工作热情
C.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D.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正潜滋暗长
17.古代罗马法规定: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这反映出罗马法( )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18.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B.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 C.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 D.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
19.19世纪中期,休闲生活日益受到英国市民的推崇,据1841年《泰晤士报》报道,当伦敦摄政公园开放时,许多市民涌进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感受大自然。材料现象侧面反映出( )
A.工业化提高了市民的文化水平 B.城市化推动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C.便利的交通促使休闲生活盛行 D.经济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
20.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B.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21.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针对过去过分注重需求而忽视供给的政策倾向,强调运用刺激生产的方法来解决经济发展停留的问题,这一理论的实践有利于( )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需求 B.扩大工程建设,增加就业 C.降低企业税率,刺激投资与生产的积极性 D.扩大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 22.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 )
A.冲击了美苏两极世界 B.遏制了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C.促进了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 D.体现了二战后大国间的利益角逐
23.基辛格认为,冷战结束,制造出了观察家称之为“单极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面问题。这一认识说明( ) A.美国的综合国力开始衰退 B.世界权力中心更加分散化 C.“一超多强”局面尚未出现 D.美国需加强单方面独断能力
24.24)英国学者罗德里克曾说:“全球化提出了这样一个难题:它增加了对国家提供社会保险的要求,同时也减少了国家有效地实现这一作用的能力”。这反映出全球化下( ) A.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减弱 B.社会福利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C.各国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D.全球化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败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将范围扩大到不仅包括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公共机构本身„„?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司法机关可以通过普通法院的判决对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和英国反腐败的方式。(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近代监察制度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的进步之处,并谈谈你对廉政反腐的认识。(13分)
26.(12分)阅读下列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材料对美国宪法评价所用的主要史观各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12分)
27.(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材料二
中国盐业总公司创立于1950年,1964年由国务院授权集中统一管理盐行业。1995年国家对工业盐改计划调拨为合同订货。2014年10月,中国盐业协会披露:盐业改革方案的核心为废止盐业专营。
——据人民网等有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特点(2分)及意义。(6分)
(2)材料二中的盐业改革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当前我国盐业改革的看法。(7分)
28.(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株式会社扶桑社(市版本)对中日战争起因的描述: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1)根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日本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起因的记述,谈谈你对中日战争责任问题的看法。(7分)
29.(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苟欲兴工,必先兴学。”至此,张謇已经确立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思想,并且有本有方有序地付诸实践。 张謇指出:„„救亡之策,莫急于教育,谋一国之强,基于教育,窃惟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而其根本之根本之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健全的国民是张謇素质教育的崇高目标。谋体育德育智育之本,基于蒙养,而尤在就儿童所已知,振起其受教育之兴味,使之易晓而直觉。首重道德,次则学术,学术不可不精,而道德尤不可不讲。中国教育之为道,使人知伦纪和德行艺三者而已„„。面向世界,更新教育内容,用全人类的优秀文化科技成果培养塑造学生。实行三个结合、知行并进,在实践中陶冶学生的素质。中外并举,集纳贤才,以优良的师资保障素质教育。广辟财源,以实业辅助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张謇教育语录
材料二
张謇曾多次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将中国和德、日等列强进行比较,他认为中国和列强的差距,最重要的也在于人的素质差距。他指出:“且制度之优劣,犹外物也,根本仍在人之立志”,“非人民有知识,必不足以自强”。“环顾五洲,彼所称强大文明之国,犹是人也”。并且他还断言“有礼教有学问之国,即亡亦必能复兴”。他提醒人们:“人皆知外洋之强由于
兵,而不知外洋之强由于学。夫立国由于人才,人才出于立学”。
——来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教育思想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7分)
驻马店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三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分×24=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D B AC A B C D C D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B D D C D D CD B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29题15分。
25.(1)特点:减员增俸;增加额外津贴;高薪养廉;经济手段;行政手段;(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方式:立法反腐;制度反腐;舆论反腐。(6分)
(2)进步之处: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体现皇帝的意志,以加强皇权为目的(人治);而英国的监察体制则是在近代资本主义政体下,较充分地体现民意,以法律来规范监察过程和结果(法治)。(8分)
认识:反腐要加强立法建设;反腐要加强体制建设;反腐要注重舆论监督。(两点4分,三点5分,立意正确,言之有理,可酌情得分)
26. 材料一:革命史观。(2分)
说明: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敌视政策;国内“左倾”思想的出现;中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对立;史学界盛行革命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有失偏颇。(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
材料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2分)
说明:21世纪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文明成果;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等因素促进两国联系全面加强;思想解放,能更理性地看待美国;史学界盛行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用这种史观评价美国宪法相对客观。(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4分)
27. (1)特点:运用行政、财政和商业手段把食盐的专利权收归朝廷。(2分)
意义: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商人进行扶植和保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加大了对商业和市场的规范管理。(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3分)
看法:盐业改革应引入市场机制,发挥市场作用;盐业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加强对盐业的监管。(4分)
28.(1)中国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地位,并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日本失去国际政治大国地位,沦为美国的附庸;西欧殖民体系在亚洲解体;美国逐渐确立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8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2)看法:日本教科书中的记述是掩盖真实历史的做法,其真实目的就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开脱战争责任,将战争责任推给中国。(3分)日本发动战争的现实原因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根本原因则是为了实现其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4分)
29.(1)特点:坚持教育服务于实业,服务于民生为宗旨;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极力倡导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中西结合,取长补短,融会贯通。(8分)
(2)评价:张謇的教育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严重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冲破了传统教育的禁锢,培养了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没有突破传统的道德体系,是“中体西用”在教育上的一大体现。(7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