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是人类饲养最普遍的家禽。家鸡源出于野生的原鸡,其驯化历史至少约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鸡肉和鸡蛋才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鸡的种类有火鸡、乌鸡、野鸡等。而且鸡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属。
介绍
鸡(名):(形声。繁体字从鸟,从奚,奚亦声。“奚”意为“世世代代”。“奚”与“鸟”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家养的鸟”。)
本义:世世代代家养的鸟。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说明:本字或体从奚从隹,“隹”本指“鸟儿”,特指“鸟头”,引申为“尖头”、“顶端”。“奚”与“隹”联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家养的鸟儿中最早驯养的一种”、“处于家禽品种序列顶端的禽类”。)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chicken] 鸡,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鸟。――《说文》鸡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汉书·五行志》食菽与鸡。――《礼记·月令》鸡曰翰音。――《礼记·曲礼》巽为鸡。――《易·说卦传》工商执鸡。――《周礼·大宗伯》鸡犬相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人具鸡黍。――唐·孟浩然《过故人庄》鸡栖于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又如:鸡男(雄鸡);鸡坊(养鸡场)。
鸡,家禽之一。头部有红色肉冠和肉髯。雄的善啼好斗,能报晓。品种很多。肉和蛋供食用:养~致富。
2.指醯鸡。按:著名词典学家王光汉《词典问题研究--此物非彼物考释四则》指出:《汉语大字典》“鸡﹝鸡﹞”之释文云:“同‘鸡’。《说文·隹部》:‘鸡,知时畜也。鸡,籀文鸡从鸟。’”书例有宋代刘过《独醒赋》:“譬犹醯酸出鸡,莲生于泥。”
“醯酸”何以会出作为“知时畜”的“鸡”呢?作为家禽的鸡与醯酸何以会有这“出”的关系呢?
醯,即今人所言之醋。《论语·公冶长》:“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邢昺疏:“醯,醋也。”古代酿醋、酿酒有所相类,故醋亦称之为醋酒。李时珍《本草纲目·谷四·醋》释名引陶弘景云:“醋酒……亦谓之醯,以有苦味,俗谓苦酒。”醯有时亦用指酒。《仪礼·聘礼》:“醯醢百瓮,夹碑十以为列,醯在东。”贾公彦疏:“醯是酿谷为之,酒之类。”醯酸要么是指醋,要么是指带有酸味的酒。无论它是指醋,还是指酒,显然都不会
产生出“知时畜”的家禽鸡来。
那么“醯酸出鸡”的“鸡”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明代袁宏道《醉叟传》云:“诸小虫浸渍杯中,如鸡在醯,与酒俱尽。”文中亦是以“鸡”与“醯”并提,而且还特别言及“与酒俱尽”,说明这鸡并非家禽。因为作为家禽的鸡放在醋酒中,时间再长都不当会“尽”。《列子·天瑞》云:“醯鸡生乎酒。”此与“醯酸出鸡”当是一个意思。所以上文所言的“鸡”自是指醯鸡。
《庄子·田子方》:“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郭象注:“醯鸡者,瓮中之蠛蠓。”《经典释文》引司马云:“若酒上蠛蠓也。”郭庆藩集释:《太平御览》三九五引司马云:“醯鸡,酒上飞蚋。”从以上注文可知,所谓醯鸡实际就是酒瓮醋坛中的一种小飞虫。所以《抱朴子·塞难》又有“蠛蠓之育于醯醋”的说法,“育”,就是“生”,就是“出”;而“蠛蠓”,亦即“飞蚋”,就是“醯鸡”,也就是所谓的“鸡”。
醯鸡非鸡,其与家禽毫无相干,故词典当为“鸡”另立“醯鸡”一义。《汉语大词典》“鸡”单字下亦无“醯鸡”一义,据上当补入。
酉的字形为酒器的象形。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中,发现《日书》两种。其中有一种载有生肖,并指出“酉,水也。”于豪亮解释说:“酉,水也。”水读为“雉”,“雉是野鸡,说酉属鸡,当是从酉属雉发展而来的。”可能在十二生肖出现之时,人们以鸡和雉同为酉的属相。到东汉时,酉与鸡相配成为定论。王充在《论衡》中明确地说:“酉,鸡也。”
英文翻译
鸡肉chicken、小鸡chick、母鸡hen、下蛋鸡fowl、鸡蛋egg、鸡冠(或鸡冠花) cockscomb、雄鸡cock 。
风俗
古代汉族有“杀鸡”的岁时风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雄鸡,因为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土家族称踢毽子为“踢鸡”。春节时,男女青年一起踢“鸡”,一人将“鸡”踢起,众人都去争接,接到“鸡”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后“踢鸡”就成了谈情说爱的媒介。
农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杀鸡吓鬼。传说是阎王爷放鬼,至来年清明节收鬼。民间以为鬼怕鸡血,鸡血避邪,故于十月一日杀鸡吓鬼,以使小鬼不敢出来。俗语称:“十月一日,杀小鸡儿。”
山东一些地区有“抱鸡”的婚俗。娶亲时,女家选一男孩抱只母鸡,随花轿出发,前往
送亲。因鸡与“吉”谐音,抱鸡图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时有一种留“长命鸡”的习俗。临近娶新时,男方要准备大红公鸡一只,女方准备一只肥鸡,母鸡表示新娘为“吉人”。出嫁时,女方所备的公鸡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着,随花轿出发,并要在公鸡未鸣之前赶到男家。人们认为公鸡不睡觉,而母鸡不睡,寓以气势压倒公鸡。然后,男方将公鸡交给抱鸡人,将公鸡、母鸡一同拴在桌腿上,并不时打公鸡,直到公鸡有气无力,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征。之后,这两只鸡不得杀掉,故称长命鸡。而在浙江一带有流行“宰鸡”的婚姻风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则在地上铺一块白布,让新郎在上面宰鸡,鸡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则滴几滴就罚几杯酒。杀鸡时,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经验的新郎则能应付自如,不让女方得逞。
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流行“鸡米礼”的风俗。鸡米礼分鸡米单礼和约米双礼两种。单礼为一只公鸡和一坛米酒;双礼为两面三刀只大公鸡,一坛米酒,一坛谷种。这是嫡亲或姻亲之间在出生、结婚、盖房时互送的礼品。
旧时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流行饮鸡血酒的交际风俗。在结拜兄弟时,为了表示亲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人们宰一只雄鸡,在每碗酒里滴几滴鸡血,对天发誓,然后将血酒一饮而尽。
鸡与太阳
鸡形象已经被神化。鸡虽然不等于太阳,但是鸡是太阳的使者或传令者。于是,就有陶鸡、鸡形壶和青铜“金鸡”等,有的可能本身已经被神化,有的早被看作是神的使者或助手。这里说的“神”,首先是太阳神和火神。不是祭祀品而是祭祀对象的鸡,地位当然要高一些。可以说,此时的鸡已经步步登上了神坛。数千年来,鸡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文艺作品,也留下了不少与鸡有关的历史故事,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古代的社会生活中,鸡还是生殖崇拜的符号之一。而且,除了祭祀之外,鸡在盟诅活动中也必不可少。歃血为盟用鸡,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有时也采取“金鸡赦”的形式。以金鸡设于高午之上,表示赦宥。
鸡有司晨作用,又有礼仪功能,是鸡受到古人重视的重要原因。更为实际的是,养鸡为人们提供了重要的肉、蛋食源。鸡的个体虽小,但生产能力很大,它生长迅速,周期短,投入成本低。古人虽鲜有大规模经营的养鸡业,但作为家庭副业,三五成群养鸡的情况却十分普遍。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培养出了很多优良的鸡品种,其中肉用品种和肉卵兼用品种多产
于中国东部地区,如上海浦东鸡、江苏狼山鸡、辽宁大骨鸡、山东寿光鸡、浙江萧山鸡等。品种优良的鸡更是适于做佳肴的原料。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了美味中的地方名牌产品--符离鸡。在徐州狮子山汉代楚王墓里象征厨房的耳室中,出土了很多鸡骨,其间还有一方泥,上有“符离丞印”字样。看来当时符离县为这位汉代的楚王送来了不少符离鸡贡品。时至今日,符离烧鸡仍然是享有盛誉的地方特色食品。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汉代。
形态特征 雉鸡
雉鸡是鸡形目雉科雉属的1种。又名野鸡,山鸡,雉,环颈雉,项圈野鸡。在中国,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于全国。体长90~100厘米米。雄鸟羽色华丽。在华东所见的雉鸡,头顶黄铜色,两侧有白色眉纹。颏、喉、后颈均黑,有金属反光。颈下有一显着的白圈,所以通称为环颈雉。背部前为金黄色,向后转栗红,再后为橄榄绿,均具斑杂。尾羽甚长,主为黄褐色,而横贯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属带紫的铜红色,羽端具锚状黑斑;下体余部亦多斑杂。平时栖息于有草丛和树木的丘陵,严冬迁至田野间,觅食昆虫、植物种子、浆果和谷物。脚强善走,翅短,不能高飞和久飞。叫声单调而低沉。繁殖时期,在丘陵的草丛间随地营巢,把枯草、落叶等铺在地面凹处。每窝产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窝。雉鸡在中国有19个亚种。
虫子鸡
所谓的虫子鸡,是在生态环境下,采用蛆虫饲养而得名,这些鸡或在杂草丛生,或在依山傍水,或在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下享受着天然生态大自然赐予的虫子美食,自然生长。虫子鸡食用的蝇蛆等昆虫活性蛋白被誉为21世纪人类全营养食品.蝇蛆蛋白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还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据介绍:虫子鸡终生以高蛋白蝇蛆为主食,富集了昆虫的“能量”,成为昆虫蛋白最理想的载体。所以这种鸡肉鲜味美,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天然的清香,有补气益血,善补虚弱,滋肾益脾的作用。
用途
鸡毛分家鸡毛和野鸡毛,露在体外的称外羽,贴皮遮没部分称绒羽。羽毛的产量为鸡活爪的7. 6%-8. 6%,如能广泛收集、加工利用,可制出大肚的枕芯、被垫、背心、军用睡袋等,大羽毛还可制羽毛扇、羽毛球等。
三杯鸡
凡到台湾菜馆,总能点到三杯鸡,大家自然认为它是台湾菜。其实,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江西菜。
起源与文天祥有关
三杯鸡是江西特色菜,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而得名。您可别小看这道菜,它的来源可与大英雄文天祥有关。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将被杀,就带了一只鸡和一壶酒来狱中探望他。
在一位江西狱卒的帮助下,老婆婆见到了文天祥。这位狱卒把老婆婆带的鸡收拾好切成块,在瓦钵中倒上三杯米酒,用小火煨制。一个时辰后,两人把鸡肉端到文天祥面前,他心怀亡国之恨吃完了最后这顿饭。
这个狱卒回到老家江西后,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这道菜祭奠他。后来,厨师将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酿、一杯酱油、一杯猪油,而且用江西宁都特产的三黄鸡做原料,这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江西三杯鸡了。这道菜还入选了奥运主菜单。
台式三杯鸡独特调料
后来,三杯鸡传到了台湾。台湾人对它进行了小改造,将油腻的猪油换成了清淡的食用油,而且加入了一种独特的香料——九层塔。
这种名字有些神秘的调料其实就是西餐中常用的罗勒,广泛生长在热带地区,有种特别浓烈的香味儿。在台湾,九层塔是广泛使用的香料,台湾乡下就有这么句俗语:九层塔,十里香。
据说台湾以前有一位女主人,因为家里穷,只能杀了家里的老母鸡招待客人。因为怕鸡不够香,她就采来院里长的九层塔当作料,九层塔果然让三杯鸡更加香浓好吃了。
其实,这九层塔不但是制作台式三杯鸡不可缺少的材料,还能用于烹调文蛤等海鲜,台湾家常菜里还有一道简单又美味的九层塔炒鸡蛋呢。
1.整鸡宰杀煺毛后,清水洗净(保持鸡皮不破),剔骨时,先在鸡头颈处两翅肩的中间地方,沿着颈骨直划一刀,将颈部的皮划开一个7厘米长的口,用手把皮肉拨开,将颈骨拉出,并用刀尖在靠近鸡头处将颈骨折断(刀尖不能碰破鸡皮),从开口处掏出来,用钩勾住(或用绳绑住)吊起来。
2.从颈头刀口处将鸡皮翻开,将鸡头以下连皮带肉缓缓向下翻剥,剥至两膀的关节露出,用刀尖将关节的筋割断,使翅膀骨与鸡身骨脱离,将翅膀骨抽出。
3.翅膀骨取出后,一手抓住鸡颈,一手按住鸡胸部的尖骨,将其往里按(避免向下翻剥时骨头将鸡皮划破),将皮肉继续向下翻剥(剥时要注意:鸡的背部因肉少、皮紧,贴脊部分容易被划破),用刀将皮与骨轻轻割离。剥到腿部时,将两腿和背部翻开,使大腿关节露出,用刀将关节的筋割断(不能割破尾部的皮),鸡尖连在鸡身上,冲洗干净。这时鸡身骨骼已与肉分离,可将骨骼(包括内脏)全部取出。
4.剔腿骨。先将小腿近上关节部位和近下关节部位腿皮割开,抽出小腿骨,然后再把小腿上关节开口处的皮肉向大腿上翻,使大腿骨露出肉外,将大腿骨筋切断,右手用刀刮骨,左手用力拉出。
5.鸡的骨骼全脱出后,将鸡皮翻转朝内,用清水冲洗干净,形体上保持完整。鸭、鸽、鹌鹑的剔骨方法与整鸡的剔骨方法基本相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