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2022-11-21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如何提高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

作者:李俊国

来源:《管理观察》2012年第27期

摘 要:近些年来,志愿服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可度仍有待提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支持和改善志愿服务本身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完善对策。 关键词:志愿精神 志愿服务 社会认可度 1.志愿服务及提高其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性 1.1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出于自愿意志,秉承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与财富等贡献社会的宗旨,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而以提高公共事务效能和增进社会事业为己任,所从事的各项活动。

1.2提高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性

对于志愿服务而言,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直接关乎到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1)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追求的是社会公共利益而非个体的私利,崇尚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而非物质利益的获取,社会公众的赞同和认可是对志愿者最大的精神勉励和支持,如果这一条件得以实现,那么志愿者的心理收益和精神需求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满足,他们践行志愿精神、提供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2)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如果能在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股以“弘扬志愿精神,提供志愿服务”为荣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认识志愿服务,就能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其中,从而不断扩大志愿服务的社会影响力,有力地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地进一步发展。 2.我国当前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现状

志愿服务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上个世纪受到广泛认可的“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但社会公众的这种高度认可却因“学雷锋”活动未能及时和现代志愿服务相融合而中断了。1993年,共青团十三届二中全会决定开始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带动了志愿者组织的发展,“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等相继成立,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始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2008年,广大志愿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实际行动和感人事迹,更是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极大的关注,博得了国人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可以说,当前志愿服务在我国的认可度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不容忽视的是,部分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水平仍然不高,加之当前的志愿服务确实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导致社会上形成了一些消极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 3.提高志愿服务社会认可度的对策

3.1政府要在宣传教育、法律以及活动资金等方面为志愿服务提供支持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理解。政府有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各种媒介资源的传速度播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进行志愿服务普及教育,并大力报道和宣传典型志愿服务活动,表彰优秀志愿者,以此来为社会公众树立起良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一股“弘扬志愿精神,参与志愿服务”的社会热潮。

其次,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加强志愿者组织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明确志愿者组织等权利和义务等,是对志愿服务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重要认可,能够有效地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志愿服务的认可程度。近些年我国颁布了一批有关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如《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等,但由于均属于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层次性不高,实际可操作性有待增强。因此,政府部门应大力推进志愿服务立法工作进程,尽快出台一部针对针对志愿服务的全国性法律,以此来从整体上统筹和协调地方性法律的制定。同时,细化法律条款,以增加对志愿服务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减少盲目性、无序性。

再次,政府应增加对志愿服务的资金投入,促使志愿服务事业做大做强,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志愿服务是一种不计报酬的利他行为,但志愿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却会发生成本和费用,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很多志愿服务活动举步维艰、难以为继,更谈不上形成有效的社会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有必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经费支持力度,可以设立“优秀志愿服务基金”等形式的专项活动基金,用以支持管理运行以社会反响良好的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志愿者组织力争做品牌活动,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档次。此外,除了政府部门直接的资金投入,还要扩展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鼓励社会企业积极捐款等。 3.2改善志愿服务,切实发挥其实际效果

志愿服务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中,从志愿服务的计划,到志愿活动的组织,再到志愿服务的实施,从志愿者自身角度出发的多,而站在受助者角度的考虑较少,未认识到真正的践行志愿精神不仅仅是要“提供志愿服务”,更要思考如何“根据受助者的实际需求提供志愿服务”。所以,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不能说出发点不好,但却由于没有将志愿服务与社会现实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有机结合,使其自身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社会反响不强甚至与因千篇一律而产生消极影响。长此以往,志愿者和受助者之间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无形的隔阂,从而导致志愿服务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志愿精神也就无法深入人心,这无疑将会对志愿精神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志愿服务需要摒弃以往脱离现实生活的做法,引导和鼓励志愿者立足于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以解决实际困难为指导方向,采取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的志愿服务活动方式,切实做到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问题得到解决了,需求得到满足了,社会公众自然而然地会对志愿服务予以认同。

增强志愿者素质和能力,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当前,我国志愿者组织数量众多,人员充足,但志愿者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不高,志愿者组织队伍结构不够稳定,所提供的志愿服务还处于较低的层次,缺乏技术含量。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为数众多的志愿者自发的组织起来赶赴灾区参与救援,他们心系灾区同胞、不畏艰险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部分志愿者却因缺乏必要的志愿服务能力,致使一些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志愿行动也未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涉及的服务会更加具体,这就对志愿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要求。因此,志愿者组织应当以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志愿服务为目标,对其成员开展必要的培训工作。首先,要组织志愿服务基础理论与实务培训,使志愿者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志愿服务技能,其次,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所要求的技能会千差万别,因而还要针对具体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专项培训。这样,才能提供可以令受助者满意的志愿服务,从而获得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人民出版社.2009.5(1) [2]张耀灿.关于弘扬志愿精神的几个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