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体育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年)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兴产业,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以从事各种休闲娱乐、身体锻炼、运动竞赛、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和手段,促使旅游者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休闲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和时尚追求。为加快长沙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结合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旅游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将长沙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复合型国际化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全市加快发展旅游业为契机,以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为导向,以功能强化、统筹兼顾、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主线,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通过明确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和产业布局,构建分工协作的体育旅游服务体系,力争将体育旅游发展成为推动长沙体育旅游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为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开发,突出体育与旅游及其他相关产业紧密结合的大旅游概念和体育产业格局。明确管理职能,加强规划引导,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与扶植体育旅游市场与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推动的可持续、健康有序的体育旅游市场体
系。
(二)坚持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相结合。在推动体育与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整合商贸、文化、娱乐、演艺、影视等相关行业资源,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和延伸,形成体育旅游与多行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和包容式、跨越式发展态势。
(三)坚持全面布局与重点推进相结合。按照“重点布局、多极发展、统筹协调”的思路,优先引导和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条件优越的区域和企业错位式发展,着重培育长沙都市区、新体育旅游主题园、重点体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辐射效应,形成“一心两核三带四板块”体育旅游产业格局,构建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体育旅游业发展体系。
(四)坚持自主培育与品牌引进相结合。充分发挥长沙的区位、产业、人才、政策和资源优势,自主创新,从体育旅游产业链的各环节加强要素培育,高效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和市场,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现代化的经营场馆、颇具竞争力的体育旅游公司与品牌项目以及高素质的体育旅游人才队伍。加强与发达国家及地区体育旅游机构、企业、项目和组织的合作,大力引进优质的体育旅游产业要素,推动长沙体育旅游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提升长沙体育旅游业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
(五)坚持传统体育旅游形式与新兴体育旅游业态相结合。深度开发湖湘文化,突出“山水洲城”生态优势,提升传统体育旅游业。注重发展高端体育旅游、体育旅游节事活动、网上虚拟体育旅游等新兴体育旅游业态,增加体育旅游业的文化、科技含量,彰显娱乐休闲的鲜明特色,打造“快乐之都”的长沙城市形象,做大做强具有长沙特色的体育旅游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长沙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体育休闲之都和体育旅游目的地,形成优势明显的体育健身娱乐产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重点打造以长沙都市区为中心的长沙体育旅游核心发展区,将灰汤温泉区域建设成为“知名康体疗养、体育康复胜地”,把湘江旅游带、浏阳河旅游带、沩水河风光带建设成为特色体育旅游区;初步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体育旅游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提升体育旅游活动品牌化和国际化程度,切实增强体育旅游企业实力,提高长沙体育旅游业竞争力,实现体育旅游总产值占全市旅游总产值20%以上。
(一)发展精品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精品休闲旅游项目,培育2-3个全国性或国际性赛事项目,成为1-2个全国性或国际性赛事永久性举办城市,搭建观赏性体育旅游平台。
(二)开发热点体育旅游线路。开辟8条以上长沙市体育旅游两日游精品线路,增加体育旅游的参与性。
(三)建设体育旅游场馆设施。新建1个以上大型体育旅游主题园区,体育旅游场馆实现规模化、现代化,达到国内一流水准。
(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实行体育旅游资源集约化,产业组织集团化,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打造中部地区最具体育特色、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配套服务体系最完善的体育旅游产业群。
四、主要任务
(一)培育和建设“一心两核三带四板块”体育旅游功能区。
“一心”:以长沙市区全域为中心,打造全国知名的体育旅游名城。依托体育新城、贺龙体育中心、省体育馆、橘子洲、岳麓山、梅溪湖、麓谷体育主题公园、月亮岛、青竹湖高尔夫、湘江
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湘江风光带、洋湖垸湿地公园等优质体育旅游景区,举行大型赛事、民俗体育、体育节事以及水上休闲运动等项目;依托完善的商业设施,做大做强体育旅游用品市场;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两核”:打造贺龙体育中心片区、岳麓山片区两大体育旅游核心功能区。依托城内体育专业展馆、设施和周边配套,引进和举办重大体育赛事和国际性体育演艺活动,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三带”:建设湘江体育旅游风光带,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修建为契机,重点开发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项目。建设浏阳河体育旅游风光带,依托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综合生态旅游区和峡谷生态漂流;依托柏加盆景花卉百里长廊,发展自行车骑行等体育休闲项目;依托黑麋峰、大围山、道吾山、天马山,发展户外探险、极限运动等项目。建设沩水河体育旅游风光带,依托千龙湖、青洋湖、黄材水库等水资源,重点发展水上运动、垂钓、漂流等项目。
“四组团”:结合红色教育、休闲度假、健身等体育旅游项目,打造文家市红色观光旅游组团,利用文家市——井冈山红色旅游线建设的契机,重点发展红色军体旅游项目;打造花明楼——灰汤红色观光度假旅游组团,以红色文化为核心,以温泉度假为重点,将灰汤温泉打造成为体育康体疗养、康复等著名体育旅游度假区;打造黑麋峰生态旅游组团,重点发展登山探险等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开慧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组团,以红色女性文化为核心,以休闲为重点,发展体育休闲旅游项目。
(二)开发培育体育旅游品牌。
着力培育体育旅游市场主体。鼓励国际国内知名体育旅游企业来长设立企业或分公司,支持本地龙头体育旅游企业发展壮大,重点培育2-4家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全国知名体育旅游企业(集团),形成一支涵盖体育旅游策划、咨询、组织、营销、场馆经营等领域的专业型企业,形成
完善的体育旅游产业链。
着力培育带动性强的体育旅游品牌项目。整合提升现有体育旅游项目,着力支持五大品牌体育旅游项目,高标准做好恢复“贺龙杯”足球赛、环湘江自行车赛、国际沙滩排球赛等重要赛事活动的筹备和举办工作,培育和建成2-3个全国性或国际性赛事项目。依托体育健身休闲市场优势,培育与旅游者需求密切关联、主题鲜明、影响力强的特色体育旅游休闲项目,如马王堆导引操健身旅游等。鼓励各地自主策划、创办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针对体育旅游市场需求,强化主题引导,加强交流合作,鼓励专业旅游公司打造集自然景观、体育旅游、民俗体验等相结合的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加强各体育组织和体育游乐机构的联系,鼓励参与、承办如“城市之间”之类的大型体育游乐项目。
(三)建设完善现代化体育旅游设施。
新建大型体育旅游主题园区。结合长沙“两型社会”建设,采取政府先期投入和主导、后期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长沙南部或西部地区规划建设集体育休闲、度假、现代传媒拍摄基地,以及居住、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主题园,以体育休闲为主体,整合长沙已有的多档娱乐与体育类电视节目,以产业集群方式带动相关服务业互动发展,打造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诞生地、特色体育竞赛的比赛场,建成长沙体育旅游“航母”。
完善体育旅游配套设施。加强专业体育场馆周边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创新服务业态发展。结合先导区、长株潭“绿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一批高端体育旅游设施与场所。按照体育商务区或体育旅游产业集聚区的要求配套宾馆、商务楼、餐饮及相关休闲娱乐业态,吸引体育旅游配套企业入驻,推动体育旅游发展。
(四)加大体育旅游研究与人才建设力度。
加强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支持在长高校设立体育旅游研究机构,鼓励支持体育旅游发展研究,取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加强转化,为长沙体育旅游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完善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支持在长高校增设体育旅游专业方向,定向培养体育休闲旅游高级人才,倡导校企合作、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体育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构建由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立体式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营销和推广力度。
加强推介长沙体育旅游。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专门的体育旅游频道、体育旅游专栏节目,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主题节目。举办、参加旅游博览会或体育博览会,通过驻外使节或商务参赞推介、邀请外国友人或友好城市访问团来长交流考察、湘籍奥运冠军形象代言等方式加强对长沙体育旅游的宣传。
提升“星城新动力”服务功能。增加体育旅游景区(景点)和企业信息,建立体育场馆管理信息平台、体育旅游诚信服务管理系统等,将其打造成为体育旅游的信息咨询平台、体育商贸的交易平台、体育旅游爱好者的沟通平台。
创新体育旅游宣传载体。结合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打造数字智能型的长沙体育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体育动漫平台,打造一个动漫与体育结合的顶尖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有效整合各级各部门力量,营造良好的体育旅游业发展氛围。将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由市体育局、市旅游局牵头,各景区管委会及市直相关
职能部门参加的长沙市体育旅游产业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体育旅游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沟通与协商。在市体育局增设“长沙市体育旅游产业促进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全市体育旅游产业的管理、协调和服务,全市体育旅游品牌培育、引进与营销等。
(二)加强政策扶持。体育旅游企业项目的开发,参照旅游企业项目开发税收信贷、土地等的相关扶持政策执行,并制订《长沙市体育旅游发展奖励政策》,对大型赛事进行奖励,依法减免相关税费,推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市财政从相关专项中对体育旅游发展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育和引进大型品牌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推介体育旅游活动、扶持从事体育旅游的企业、培育非政府主导型体育旅游活动、培养体育旅游人才、奖励体育旅游投资企业的绩效考核补贴等,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
(三)加强行业指导。成立长沙市体育旅游行业协会,支持协会按照章程和国家有关规定有序开展各类体育旅游联谊、服务工作。理顺体育行业协会与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等之间的关系,积极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化管理。建立与完善内联外引、内延外拓的体育旅游业合作机制。
(四)加强运营服务。建立集短信、视频、博客、拍客、微博等多媒体综合运作的体育旅游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体育旅游产业信息化水平;完善政府、企业和活动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安全责任体系,把保险机制引入体育旅游安全处理体系,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体育旅游风险预警机制,对体育旅游活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及预先控制,及时排除各种风险及安全隐患。建立体育旅游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和诚信管理服务系统,整治虚假广告等欺诈行为,对政府、协会、企业和旅游者进行制度规范、行为约束和社会监督。
(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全市体育休闲旅游项目、重大赛事的营销策划,政府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联合目标市场的相关部门、企业开展联合促销,向客源地旅游消费者传递与渗透旅游信息,提高长沙体育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对长沙体育旅游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不断提高长沙体育旅游的市场认知度与竞争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