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
习2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A 课程跟踪训练
〔分值:40分 时量:45分钟〕
一、基础训练〔8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氾〔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chuì〕而出 ... B.越国以鄙〔bǐ〕远 君之薄〔bó〕也 共〔gōng〕其乏困 ... C.朝济〔jì〕而夕设版 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 ... D.若不阙〔quē〕秦 逢〔páng〕孙 郑以陪〔bèi〕邻 ... 2.下面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候、秦伯围郑,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秦、晋围郑,郑即知亡矣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板焉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且贰于楚也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4.下列各句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君知其难也 B.吾其还也
C.以其无礼 D.失其所与,不知
5.选出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
6.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必欲急臣 .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C.瑜等率精锐断其后 . D.诸人计议,甚失孤望 .
7.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 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夜缒而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 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C.共其乏困〔供给〕 . D.夫晋,何厌之有〔厌烦〕 .
9.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 A.缓不济急 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10.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 ①吴广以为然
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②⑤ 1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用法.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 〕 .②敢以烦执事 〔 〕 .③越国以鄙远 〔 〕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 〕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 〕 .②夜缒而出 〔 〕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 〕 .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 〕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 .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 .④且焉置土石 〔 〕 .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 〕 .
1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行李之往来 ..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4〕亦去之 .
13.指出下列文言语句的句式特点
〔1〕以其无礼于晋。 〔 〕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 〕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3〕夫晋,何厌之有? 〔 〕 〔4〕是寡人之过也。 〔 〕 14.对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
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信赖,秦不应与之共事 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 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
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 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⑥
15.烛之武的话中表现外交辞令中婉曲表达方式的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6.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筑墙拒守。 D.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实不足取
1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门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18.翻译下列句子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邻之厚,君之薄也.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阅读部分〔20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1.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 . B.公从〔听从,同意〕之 .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 . D.许〔答应〕之 .
2.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察纳雅言 C.广故数言欲亡
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3.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②公从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⑤投诸渤海之尾 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⑦水陆草木之花 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①⑥⑧ B.①③⑦ C.④⑥⑧ D.④⑤⑧ 4.“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矣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是我的过错。 B.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找您,这是我的过错。 C.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D.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救您,是我的过错。
B拓展探究训练
〔分值:30分 时量:45分钟〕
阅读理解〔3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卫鞅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鞍,姓公孙氏。鞍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既死,公孙鞍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鞍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同“悒悒〞,不舒畅〕
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鞍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鞍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数日不厌 . 厌:讨厌、厌恶 B.军既相距 . 距:通“拒〞,相拒对峙 C.吾始与公子欢 . 欢:友好,交好 D.民怪之,莫敢徙 .
怪:感到奇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攻其军 .
B.①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
②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 .C.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②能徙者予五十金 . D.①尽破之以归秦 .
②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 .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商鞍“刻薄〞的一组是〔 〕 ①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②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③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④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⑥卫鞍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鞍年轻时就研究刑名之学,后来他从魏国到秦国求见孝公,希望一展才能。他在劝说孝公效仿帝王之道无效后,转而劝孝公富国强兵以成霸业,迎合了孝公迫不及待地想显名天下的心理,因而被重用
B.为使法令顺利推行,商鞍采取了不少措施先是设法表明法令绝不虚言,继而又在推行受阻后,将阻挠变法的权贵们严加惩处,从而城得了百姓们的拥护.
C.商鞍率军攻打魏国,遇公子卬抵抗。他在信中似言和平,暗中却埋伏下武士,在宴饮之时袭击并俘虏了公子卬,趁机打败了魏军。
D.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鞍想造反,派差役捕捉他。秦惠王对他施以车裂的酷刑,并灭了他的全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2人教必修2
〔1〕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2〕秦惠王车裂商君以询,曰:“莫如商君反者!〞
答案:
A卷
一、基础训练
1。 A〔缒:zhuì〕 2.B〔A候-侯 理-礼 C即-既 D板-版〕 3。 A
4. B〔A,C,D中的“其〞都作代词用,B句中的“其〞作语气词用,表示婉商的语气〕 5。 A 6。B
7。 C〔A句中的“鄙〞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意为把……当作边疆。B句中的“东〞是方位名词,在这里作状语,意为向东面。D句中的“敝〞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损害。C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现象〕 8. D〔厌:满足〕 9. B 10. D 11.〔1〕①因为,连词②拿,用,介词③表顺承,连词④表顺承,连词 ⑤把,介词
〔2〕①才,连词,表顺承。②表修饰,连词。③表顺承,连词。④表转折,连词
〔3〕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副词,怎么能。④疑问代词,哪里。
⑤代词,之。⑥兼词,于此。
12。〔1〕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3〕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4〕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13.〔1〕介词结构后置
〔2〕介词结构后置 〔3〕宾语前置,“有何厌〞。 〔4〕判断句.
14.C 15.B 16.A 17.A 18.略
二、阅读部分1.C 2.B 3.C 4。 B
B卷
阅读理解
1.A〔厌:满足〕
2. 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的作用。A项前一个“因〞是介词,作“通过〞讲;后一个“因〞是副词,作“趁机〞讲.C项前一个“者〞是助词,起提顿语气的作用;后一个“者〞是代词,译为“……的人〞。D项前一个“以〞是连词,表顺承,不译;后一个“以〞也是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3。 C〔①句说明商秧善于揣摩君王的心理,进而迎合,为人圆滑 ④句说明商鞍言而有信〕 4.B〔“阻挠变法的权贵们〞错,“刑公子虔,殊公孙贾〞实是商君的权术之举,借以恐吓他人“百姓们的拥护〞错,“秦人皆趋令〞实是威权之下的保身之举〕
5.〔1〕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 〔2〕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示众于市,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