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玉梨魂

2020-07-20 来源:步旅网


浅析《玉梨魂》

摘要:小说中夹杂骈俪文字这种新颖的并行混合文本,是早期中国就有的文学现象。而大量的骈文小说的出现,就变成了1912--1919文学之间的特殊景观。首先应该提到徐忱亚《玉梨魂》,这部小说中的故事并不复杂,但它可以伸展成30章长,这是因为作者往往是用复杂的语言来阐述,在一种情一种景上耗上好长时间。徐忱亚的长篇爱情小说《玉梨魂》于1912年辛亥革命后发表在文学世界民权出版部印刷成单行本曾经风靡一时,10年销量达32版几十万册,销量在近代小说中创下最高的新纪录,香港,新加坡等地也有翻版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兴起后,则受到新作家的口诛笔伐。

关键词:骈文小说;玉梨魂;新旧交替;才子佳人

一、 新式的才子佳人小说

《玉梨魂》叙述一对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苏州才子何梦霞在家道中落后来到无锡蓉湖一所学校执教,寄居在一个远房亲戚崔家,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寡妇白梨影,两人在诗歌酬答、鸿雁往还中堕入情网。小说上半部写艳情,后半部分风波迭起。两人的私情不小心暴露后,被困在一个两难境地。白梨影欲以移花接木之计撮合梦霞和小姑筠倩订亲,梦霞勉强答应了,之后得知到筠倩追求自由的婚姻,拒绝李代桃僵,便写了一封信指责白梨影。梨影既磋“薄命孤花”,又悔“因情造孽”, 然后焚稿自杀身亡。梦霞在筠倩相继病残后, 飞渡扶桑,投笔从戎,于武昌起义中饮弹阵亡。

没有人会怀疑,这是一个文艺爱情片,但和旧式才子佳人小说又有不同的。旧式才子佳人小说的内容大概是:一个才子壁上题诗,一个佳人前来相和,他们彼此钦佩而私订终身,后历尽千辛万苦,“ 才子及第, 奉旨成婚”,并最终成为了一对佳偶。《玉梨魂》不写“大

团圆”结局, 而写有情人不能成为眷属的“终天之恨”,以大悲剧结局。这是一种新的才子佳人小说。伤春、悲秋、感时、怨别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往往极常表现的情绪,《玉梨魂》的作者将其集中地挪移于小说,使“陈词滥调”转化为抒情小说的因素,改变了小说的叙事是由传统因素为主的传统。随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前夕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青年男女鼓起了争取婚姻的自由的勇气,另一方面尽管封建礼教伦理道德虽然受到冲击,仍然顽固地盘踞思想文化阵地,严重毒害人们的心灵。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的才子佳人小说,无论是在爱情表现或人物描写上,都显示出了新的特点。

这类小说中的主人公大概受到的封建文化思想的熏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还受到西方文化知识的影响,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婚姻自主权的要求。他们认为爱情是第二生命,一旦爱上就没有挽回的余地,因此和旧有的礼法不得不已经背离,从而委婉的传达出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呼声。

二、新旧交替的时代印记

《玉梨魂》留下新旧交替的时代印记,它的思想相当复杂。一般来说,它在政治上大力倡导救国强种,反对清王朝,这在当时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的。但随着社会改革进程中较早参与的一些谴责社会黑暗的小说相比较,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是相当薄弱的。在伦理思想上,小说崇尚婚姻双方自由,家庭摆脱专制,并宣扬“发乎情止乎礼”。尽管作者有改进、修补传统伦理的愿望,但却没有自觉的反封建的勇气,这本书充满了浓厚的封建说教。当然,小说描述了青年男女在旧礼教束缚下的婉转哀啼,对于我们理解旧礼教压迫苛刻和旧社会不自由婚姻的严酷现实,或许还是有参考意义的。

从形式上看,《玉梨魂》继承章回体小说的叙事和描述方法,按时间顺序讲述的故事从

开始到结束,书中提到的每个人物最后都有了一个交代。但旧章回体小说回目中的对子,到开始时的人物出场时的“怎见得,有诗为证”,的程式,以及每回末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等等套话,所有的陈词滥调的结束全部废去。全书共30章,每章以“葬花”,“诗媒”,“赠兰”,“题影”等等为题,是一种不分章回的旧式的小说。有时也有点外国小说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或叙述自然景观来衬托人物的心情,或以梦境昭示主角的命运,告诫情天恨海中的“误用其情”的痴男怨女等等。文章体式是骈四骊六的骈体文,讲究对偶,装饰和典故,大量使用丰富的颜色、金玉、鲜花之类的词汇,叠床架屋,堆砌成宝塔。这起源于汉末盛行于南北朝的浮艳文风,当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时,就受到严厉批评并逐渐衰落。在清代中叶曾经“骈文中兴”的情况下,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文学革命”、“小说界革命”之际,并再次受到打击。《玉梨魂》采用骈体文,再加上“有词皆艳,无字不香”的感伤诗,它的风格和乐趣非常相似于以前的改革派押邪小说,这当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现象。

《玉梨魂》出现在民国初年,销售通畅,声名鹊起,一刹那掀起文坛“新才子佳人小说”的狂潮。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热心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理想的知识分子,看到社会腐败黑暗,局势动荡不宁,渐渐失去了政治信心。他们还失去了不满于现状的拼搏精神,于是一窝蜂涌上文坛争写言情文学作品来赚钱。这些作者其中不乏大都是名士派出身,虽然受新学濡染,但是更多是被封建文化和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其中很多人只能用诗古文辞和四六骈文写作。而这些婉转曲折、伤时怨世的悲伤的故事,也颇能投合当时一般议者尤其是普通百姓相当不错的趣味和心理,因此能够风靡全国。

三、在爱情上的描写

作者把男女主人公写成多愁多病之身,都有缠绵悱恻,恨阔情长的品性,一个自叹穷途命赛,一个自怜自艾恨红颜命薄,“同是天涯沦落人”遂由相互同情而产生“两心相印”

的爱情。作者一再强调,“两人之相感,出于至情,而非根于肉欲”,大力歌颂那种“发乎情止乎礼义, 感以心不以形迹”的爱情。虽然这两个人看见花落泪,对着月亮伤心,爱得死去活来,心中却高筑一道礼教堤防,小心翼翼地把爱的洪涛拦截住,不要让它流向平川旷野。他们都不肯放弃自由和幸福,也不敢亵渎礼教的尊严,陷入十分焦虑而感到很害怕,万难忍受的情况。所谓“誓须携手入黄泉,到死相从愿已坚”,这辈子不能鸳鸯相随,那么追求自我解放离开礼教这条道路的只剩殉情了。

在作者笔下,两位主人公并不是沉迷于儿女私情的平庸之辈,而是胸怀时局、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士。何梦霞痴迷白梨影之日,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内外奔走呼号,聚集革命力量,准备武装起义之时。他和他的朋友石痴经常纵谈分析天下大势,劝朋友们“发奋自励”,“救此黄种”,“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此人却徒作空言而实为懦夫,沉迷于爱情颓丧志气,充其量不过革命的大潮中的一个落伍名士,作者却把他美化成为国效死的“真英雄。”何梦霞是在“二花”陨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怀揣着他的妻子筠倩的日记慷慨赴死的,与其说是“殉国”,不如说它是“殉情”。白梨影也非寻常的女子,第一次见到梦霞即力劝东行,以图进取,还愿资助游学费用。在作者看来,只有这样心地光明,识见高卓的佳人才能和梦霞这样的才子相匹配。

《玉梨魂》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不是在于它有多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是在内容和形式、有趣的气氛和情调上开了新的才子佳人这种第一新浪漫主义小说模式的先河。它在描述主人公的悲剧故事时,让我们看到并确切的感受到在旧中国没有光明没有温暖的黑暗现实,留下一部分在面对专制监狱中辗转哀鸣的青年男女的愁惨面影,唱出一首落魄名士的哀情之歌。

参考文献:

[1] 鲁迅.二心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32.

[2] 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32.

[3] 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

[4] 贾植芳等.文学研究会资料[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