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结南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第12期
一节想象习作指导课,与其他习作课相比,无论是价值取向、课程理念、心理逻辑还是目标定位、策略选择、模式生成,都还显得相当稚嫩和单薄。因此,探求、实践想象习作课的教学,是在课标背景下习作课的教学的当务之急。
与一般的想象习作课相比,张祖庆老师执教的《亚马逊河探险》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包括教师的点拨和指导,都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而非缺乏生活阅历的支撑。上课伊始,张老师就了解了班上学生对探险类故事的关注程度,做到知己知彼。在课前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给予学生一定的知识储
备。张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
有关亚马逊河的风光图片和电影《冲出亚马逊》的片段剪辑。这些情境的创设,无疑为学生强烈的冒险欲望的满足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要想很好地运用想象这种表现方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仿照张老师的习作课教学中,我时时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积累。当前,学生所写的想象习作存在着想象贫乏的现象,这和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积累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教学看图习作时,我发现许多学生在经过了教师的指导后,篇章结构和用词造句都大同小异,没有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因此,我还让学生懂得想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以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知识见闻等为基础和依据的。我还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勤于观察的习惯,扩大自己的视野,热爱生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二是求新。想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在于它的新颖奇特、别出心裁,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求异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平常的生活中学生应该多动脑筋,遇到事情的时候要自己多想办法,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受别人思维方式的约束,要敢于推陈出新。教学中,在学生选择探险工具时,张老师鼓励学生不一定要按照教师提供的工具,可以另加选择;在学生诉说探险遭遇时,张老师关注学生爱惜野生动物、观察事物的多面性;在学生精心习作时,张老师提醒学生在文中要反映出相互合作齐心协力……
想象习作指导的关键不是表达,而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张老师通过借助电影片段以及音效手段,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亚马逊河。这也提醒我们,想象不是随便胡思乱想,它可以不是眼前存在的事物或此刻发生的事情,但一定要建立在生活逻辑之上,符合生活的情理,能够让其他学生在体验、感受等方面产生共鸣。比如,《西游记》能够让学生感觉像真的一样,但那些事情却不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当学生的想象被唤醒以后,教师不宜过多地代替学生思考。例如,在音效想象这个环节,张老师只用几句断断续续的启发性叙述语,而不是在旁边絮絮叨叨,打断学生的想象思路。
在教学中,张老师的重心不是放在习作方法与选材技巧的指导上,而是引导学生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大胆习作。学生紧紧围绕探险,按自己的思维逻辑向自己喜好的方向延伸,但终究没有脱离习作的本质要求。尤其是在习作交流时,由于课前张老师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设,所以在现场点评时,能够点在要害处、拨到关键时。而在课堂上,张老师当着学生的面与学生一起习作,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课堂信号——你写我也写。一种真实的示范尽在不言中,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无声胜有声。师生一起参与、一起构思、一起体验,让学生经验可资借鉴,教训可资吸取。
因此,教师只有紧扣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努力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大胆想象和自由表达,尽量让学生的想象呈现多样化,让想象插上翅膀在天空自由自在翱翔,才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这是我听张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所得到的。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刘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