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蓝莓产业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
2021-03-25
来源:步旅网
第34卷第5期 2013年9月 中国农机化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kurM Mechanization Vo1.34 No.5 Sep.2013 DOI:10.3969 ̄.issn.2095-5553.2013.05.020 我国蓝莓产业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术 李丽敏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春市,1301 18) 摘要:蓝莓是国内新近发展起来的小浆果树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介绍了我国蓝莓产业的布局,并 对其生产、采收、加工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在借鉴北美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国内的蓝莓产业发 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蓝莓;产业布局;关键技术;研究 中途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2013)05—0084—05 李丽敏.我国蓝莓产业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5):84~88 Li Limin.Study Oil the industrial layout in China and key technology of blueberry【JJ.Joumal of Chinese A鲥cultural Mechaniza— tion,2013,34(5):84~88 0 引言 蓝莓(又名越橘)产于美洲.是20世纪初期在 美国发展起来的小浆果果树.其果实可用于鲜食、储 存和医药.叶子可以制成茶叶.加工后的果实和原汁 被用作食品原料、染色剂。根部可入药.用途广泛。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逐步增强.蓝莓的更多功能 产品研发、商业运作等环节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产 量和生产面积从无到有.已经增长到2012年的2万 余公顷。另外我国有着丰富的蓝莓野生资源,东北、 西南、华南各地均有野生种群的分布.其中大小兴安 岭、长白山地区产量最多。约占全国野生资源的 90%。据统计,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丰产期年产量可达 几十万吨。被誉为“蓝莓之乡”。 蓝莓产业规模虽然增长迅速.但也应该看到.蓝 莓生产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种 苗选育不良、生产企业过度重视眼前利益、区域布局 不尽合理、栽培技术粗糙、运输及加工环节技术落后 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蓝莓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加工 业质量.因此了解中国蓝莓生产现状.规范蓝莓生产 技术。解决产业起步阶段的种苗繁育、产业分布.果 实采收贮藏等问题.对企业及行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 实意义 被相继开发,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都证实.蓝莓和其 他40多种新鲜水果和蔬菜相比.其抗氧化功能排在 首位.神经学科的科学家也发现.蓝莓可以缓解由于 老化引起的各种神经能力的退化 另外.蓝莓对于改 善视力,防治泌尿系统疾病均有良好的功效。这些结 论为蓝莓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基础.使得这一产 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目前,北美仍是蓝莓的主要生 产和消费国,越来越多的国家投入到蓝莓的引种、生 产、经营活动中。我国从1981年开始引种、试栽蓝 莓。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波兰、德国等地引入优良 品种,在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浙江等地建立 引种及区域栽培研究基地 1 我国蓝莓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我国野生蓝莓生产 国内的蓝莓产业化种植开始于1999年.吉林农 业大学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在山东胶南合作建立了面 我国野生蓝莓品种主要为笃斯越橘.集中分布在 吉林省长白山和黑龙江大小兴安岭等地区.面积约为 积40hm 的国内第一块产业化种植生产基地。其后, 蓝莓产业化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至2010年.全国种 植面积超过3 300hm2.种植基地分布在国内17个省 100khm 和182khm .贮藏量分别为lOkt和300kt 出于对资源永续利用的考虑.黑龙江已经出台相关政 策.对果实进行定量采摘 我国的蓝莓加工品原料多 是野生品种.但目前存在问题较多 如野生果分布较 份。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生产布局、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修回日期:2013年1月4日 基金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201103037);吉林农业大学博士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47) 作者简介:李丽敏,女,1974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产品经营及蓝莓产业。E-mail:11m2005@126.eom 第5期 李丽敏:我国蓝莓产业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 为分散,采摘困难(目前全部为人工采摘),采收量 不稳定.成本高.每年的最高采收量仅为14kt。且果 实偏酸、果粒小、杂质多,品质较差,一定程度上影 响了加工产品的质量。另外,山区由于条件有限、地 理位置偏远.果实的储运成为制约瓶颈,黑龙江等地 多选择就地加工的方式.与一些规模较小的加工企业 合作.或者生产企业自行加工,产品主要有冷冻果、 果汁、果酱、酒类等,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品质等方 面均无法与规模企业抗衡【l I1.2我国栽培种蓝莓生产 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致力于蓝莓研究.于 1989年在长白山等地建立了栽培试验基地。并选育 出优良品种 采取校企联合的方式在我国开展了蓝莓 的产业化生产运作.从2000年开始.陆续在北方等 地开始大规模的引种栽培工作,2004年第一批栽培 种蓝莓达到盛果期。2009年产量达到1 459t.2000~ 2010年间是我国蓝莓的高速增长期.规模化种植从 原来的黑龙江、吉林扩展到17个省份,根据地理位 置大致划分为5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适宜品种. 如表1所示[21 1.2.1黑龙江、吉林地区 这个地区是我国的野生蓝莓主产区.约占全国总 资源的90%.目前的人工栽培也多分布在长白山和大 小兴安岭。气候特征适宜蓝莓生产,四季分明。冬季 降雪量大.可将植株掩埋覆盖,防止抽条,土壤偏 酸,草炭充足,适于天然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栽 培品种为半高丛及矮丛耐寒品种.果实小.不利于鲜 食,适于加工。因此这个区域加工企业较多,政府也 配合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目前生产的蓝莓系列加工 品可达140余种 但应该看到.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 小。初加工企业较多。产品附加值低。生产意识小而 全.缺乏有效地专业分工 吉林省兼具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吉林农业大学 小浆果研究所,拥有国内先进的科研队伍.是国内第 一家为企业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的科研单位 先后 选育推出了“美登”、“芬蒂”、“北村”等一批适于 本地区栽培的优良蓝莓品种.总结出了一整套有关蓝 莓种苗繁育、生产栽培、果实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要点 和技术规程,并与美国、波兰、智利等国的国际性蓝 莓组织建立了广泛的学术、技术交流关系。在生产方 面,基地建设分布较广,白山地区的长白县、抚松 县、靖宇县、临江市、白山市和江源县拥有栽培面积 7khm/,延边地区的敦化市、延吉市和安图县栽培面 积为1.5lkhm2.通化地区的通化县和柳河县栽培面积 为1.1khmz,长春地区的长春市、九台市和双阳区栽 培面积为12.55khm2.总栽培面积22.16khm ,年总产 量约为408t。其中长春市和抚松县是最早栽植蓝莓的 地区.而九台是目前吉林省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拥 有栽培面积约12khmz.。分布在9个乡镇15个村。 其首创的“公司+蓝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 推进蓝莓产业化种植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临 江市和延边地区则侧重于野生资源开发利用。目前省 内从事蓝莓生产的较大规模企业约为l5家.主营产 品加工和销售的企业约为10家左右 1.2.2:辽东半岛地区 辽东半岛的蓝莓生产集中在大连、丹东和庄河等 地。气候稍暖。降雨量较大。土壤偏酸。冬季降雪量 有限.容易引起植株的抽条和次年坐果。丹东市是连 接欧亚大陆与朝鲜半岛的主要陆路通道。从2007年 开始就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外向型创汇农业作为城 市发展的主要战略.重点扶持加工企业,具有较大规 模的深加工龙头企业队伍.农副产品加工年增加值保 持了30.8%的高增速 加工业的优势也推动了蓝莓种 植和加工的发展.2010年约333hm2蓝莓进入丰产 期,较2006年的26.7hm2增长了12.8倍。但从长远 战略发展来看.丹东的上亿元大规模加工型企业仍然 较少.加工能力和市场能力的匮乏会限制产业的进一 步升级13]。 大连市的设施农业发展较为迅速.2009年全市 标准设施农业小区发展到l 384个.面积达 7.553kh m2。涵盖蔬菜、花卉、菌类和瓜果等诸多产 业.并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布局 政府 也相继出台关于蓝莓产业和果树栽植方面的补贴政 策,实施蓝莓的设施农业生产,主推鲜食品种.有效 地提高产品质量,实行反季节销售和差异化营销 1.2.3胶东半岛地区 这个地区生产蓝莓的城市有青岛、烟台、连云 港、威海等,气候温暖,湿度较大,是典型的海洋气 候,果实成熟期早于其他地区。5、6月就能采收, 可以在J陆地栽植产果的空档期上市.有效弥补市场空 缺。其优势在于地理位置交通发达。有较为成熟的铁 路、航空、内河运、海运交织的网络体系.对外出口 贸易发达,且有着丰富的蔬菜、水果产业化发展经 验.对蓝莓的发展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推动作用 1.2.4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江流域的江渐、华东一带。以广东、广西、福 建沿海为主,夏季高温,湿润多雨。兔眼蓝莓和南高 丛蓝莓:具有耐湿热特点,适宜此区发展。果实成熟期 较早,品种果实较大,可以鲜食为主。由于其地理位 置,产品可以供应东南亚,中国香港及台湾地区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年 1.2.5云贵高原地区 蓝莓栽培对品种的要求较高.不同品种适应的差 异性较大。我国产业化种植时间较短,在一些新的种 这个地区蓝莓种植较晚,分布在贵州、云南等 地 土壤条件适宜 但气候复杂。目前国内引进的品 种几乎都可以在这个区域找到适宜的空间.但弱势是 植区域.往往过分注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仅凭经验 判断就开始大面积种植,导致产量低、规模效益低下 地形多变,蓝莓鲜果需要较为先进的冷藏、包装、运 输技术设备,这给运输造成很大的压力.可以就地加 工,发展保质期较长的冷冻果、干果和其他加工品. 便于运输和储藏 等时有发生。另外.我国没有苗木繁殖的准入制度. 蓝莓种苗回报率较高,一些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以小 充大、以次充好.有时自己尚未明确品种分类就盲目 投放市场.造成生产企业较大的经济损失 表1 我国蓝莓主要品种类型特点及适宜区域 Tab.1 The main product variety and its favorable planting region of blueberry in China 2主要栽培技术及存在问题 蓝莓的生产技术主要分为生产前期准备、中期维 护和后期的采收加工,如图1所示。 施以石灰和S粉改良土壤结构。调节pH值。蓝莓定 植可以选择春、秋两季,以已经生根的2~3年生苗 木,根据不同品种确定植株间行距、定植穴大小和授 粉树配置。我国多数的基地都需要进行土壤改良.有 些地区忽视这一问题.未进行科学化的测试就开始自 行调节.或降低土壤改良的投入.使得植株生长发育 不良.无法达到预期产量[8-91 2.2生产中期维护 中期维护技术主要涉及土壤水肥调节、修剪、授 粉和除草技术 蓝莓生产对水分灌溉要求较高.水分 失衡会严重影响最终产果量.甚至会导致死亡 在植 株萌芽到落叶期.每周水量需求平均为25mm.坐果 期到果实成熟期水量需求增加到40mm 另外应该注 图l蓝莓栽培技术示范图 Fig.1 The planting technology of blueberry 意.由于土壤中沙性土和有机质含量较高,观察缺水 误差较大.有时看似湿润实际已经缺水,需要在生产 中积累经验.在植株萎蔫现象发生之前及时补水.主 2.1 生产前期技术 蓝莓生产前期技术主要包括苗木的繁育、土壤调 节和定植 繁育技术有传统的扦插和发展迅速的组织 培养技术.后者优势明显,具有快速繁殖、成活率高 的特点.适合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属于工厂化育 苗.目前已经被多数生产企业采纳.每年通过这项技 术可以育苗1 000万株以上。另外,也有些地区采用 根插、分株等手段对矮丛蓝莓进行繁育『5 ̄71。 蓝莓生长的土壤条件为,pH最好在4.3 4.8区 间.有机质含量最少不低于5%,最优为8% 12%, 土质疏松。湿润但不要积水,因此需要充足的灌水 量。对于不适宜的土壤条件.可以进行土壤改良,在 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结构评估基础上.掺入有机质,并 要的灌溉方式可以采用喷灌和滴灌等【姗 蓝莓生长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强.但过多的钙的投 放又可能造成缺铁.磷肥、钾肥可以增产,氮肥促进 生长效果明显 土壤施肥可以分两次施行.一般在初 春.应根据地区土壤特点.在有效测量评估下加以实 施.还应注意及时观察植株的营养缺乏现象,防止过 犹不及 另外.有效地园地除草可以增产1倍以上, 不可忽视。目前多采用化学除草的方法,但要注意除 草剂对植株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要先进行小范围的 试验论证.选择损伤率较小的除草剂类型.实际生产 中就出现过未经试验导致植株大面积死亡的案例。蓝 莓修剪采用较多的有平茬和疏剪等.不同方法对各种 第5期 李丽敏:我国蓝莓产业布局及关键技术研究 品种修剪效果有所差别.如矮丛蓝莓修剪要维持壮枝 和壮树.高丛要抑制幼树的开花结果,成年树主要目 的是控制树高等 因此修剪前要目标明确。最终要使 植株达到适宜的产量.而不是最高产量.保证植株稳 定、长期的座果率。 我国对于蓝莓生产技术的研究基础有限.科研单 位数量较少.缺乏对技术推广体系的监控机制.一些 种植企业对技术的认知也较为落后.相关技术使用率 较低.多数种植基地田间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发育问 题明显.产量较小 2.3生产后期采收加工 蓝莓品种不同采收方式差异较大.如7月份矮丛 蓝莓成熟,采收时间较为一致,可以集体采收,由于 果实小.人工采收较为困难。通常采用机械采收(小 型辅助机械)。而高丛蓝莓成熟期不一致,采收期往 往要持续数周.难以集中操作.需要对采收频率加以 控制.合理分配间 有时可以精确到4 8d.国 内也有企业控制在c d。我国由于人工成本较低. 基地规模不大.栽培呆人工手采较多,根据果实的生 理分解、腐烂程度、机械损伤、水分流失等加以分级 和包装.并根据运输的远近控制果实的成熟周期。蓝 莓鲜果采收后对储存和运输的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保 持适宜的温度(10℃以下)。冷冻果更需要直接速冻, 才能延长储存期 我国蓝莓果实的采收贮运相对较差.如科学制定 合理的采收期、采收期合理的田间管理、依据储运时 间确定采收果实的成熟度、快速预冷与冷链运输等环 节.多数企业无法达到各项技术指标.抑制了商品性 能的提高【Il】 3北美经验借鉴 北美等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系统.能够较大 限度的提高产品生产和销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了蓝莓农产品特性在储存和运输方面的弱势,延长了 产品生命周期 种植技术方面.北美经过70多年的产业化生产. 在品种选择与搭配、栽植密度、有机质使用及土壤覆 盖、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形成了稳定的技术体 系。北美蓝莓约有10%采用有机化种植,其余为常规 生产。 采收技术方面.美国由于人工采收的成本较高. 加工用蓝莓大多数采用机械采收.但作为鲜果销售的 果实仍以人工采收为主 蓝莓在田间是成排直线种 植。并定期进行修剪成型。便于采收。蓝莓采收机有 若干种类型.均操作简单.机器的机械杆通过摇动植 株.果:实脱落到桶里或者传送带上。在不同品种蓝莓 成熟期。收割机穿梭于田间。效率很高。采收的果实 通过分:选机进行分选,剔除树叶、枯枝等杂质,分离 未成熟、过成熟和损伤果实.必要时按规格要求将果 实分级.在第一时间被运送到附近的加工厂,再根据 需要进:行加工 初加工技术方面.蓝莓有许多不同的加工保存 方法.不仅可以延长鲜果的产品链.把鲜果制作成 食品加工业的配料.也保证了蓝莓产品的全年供 应。如成熟的蓝莓有多种冷冻方法。可以采取单体 快速冰冻法(IQF).将采摘后的鲜果立即在超低温 下冷冻.这种产品可以直接销售或者投放食品业。 另一种方法是整箱整体冷冻.比较适合不需要其水 果原型的加工品。另外。美国的蓝莓果干加工方法 也较为先进,以冰冻、热风及渗透等方法。将蓝莓 和糖浆混合脱水。便于保存。且能保证它的形状、 色泽和柔韧性.并增重。或者用鼓风烘干。制成粉 状原料。 储运技术方面.北美蓝莓不仅在产果的旺季.而 且在全年都有供应,鲜果从采收、就地包装,再送往 世界各:也.只需要几小时。科学的采收标准、采后的 及时预冷处理.加上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是保证鲜 果品质的重要基础 4对策建议 4.1 借鉴北美经验引进先进技术 北美蓝莓发展在技术、种苗、市场等方面较为成 熟.科研单位和企业可以加强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可 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方式,如会议、论坛、讲座、访 问、留学等。引进国外适应性强、座果率高的的优 良品种,和生产、采收、分装、运输及加工等方面 的先进工艺 如美国已经开发出适宜蓝莓专用的生 长调节剂,除提高坐果率之外.还可以生产无种果 实.并促进早熟.能够更好的调整果实供应期和满 足需求。此外,国外学术界目前对蓝莓营养价值及 提取物的技术研发较多.也代表了未来蓝莓产品的 发展趋势,国内企业应该敏锐的预测到市场信息.对 于缓解国内蓝莓产量较小.无法和大型果汁类加工企 业合作的现状.开发蓝莓的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 附加值 4.2加强技术研发合理化产业布局 由:于蓝莓生产经营对科技的要求较高.相关企业 首先要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关注蓝莓技术的研发与 应用.: 能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 企业除与科研单位 要保持紧密的合作之外.有条件的应该建立自己的研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3年 发部门。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不能将其单纯的视 为成本支出.要将企业创新战略作为提升企业竞争战 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要加强生产技术、产品技术 和市场技术的研发力度 从宏观角度,要合理化产业布局.各栽植区域要 根据自身特色确定发展的规模和方向.如野生蓝莓带 除了保护资源外.还要推行野生蓝莓的扩繁工程.利 用人工的力量增加植株的密度和产量.便于机械化采 收.降低成本。人工栽植区域要选择适宜的蓝莓品 种.建立有机食品的生态园区,提高产品品质.培育 高端消费和需求 4.3规范种苗市场加强监管力度 针对目前国内蓝莓种苗市场的混乱.政府和相关 dustrial of Danton[J】.Agricultural Sciences Commu nication, 201 1,(4):219 ̄220. 【4]王荣琦.反季蓝莓撑起设施农业【M.辽宁日报,2009~1~22, 第l2版. [5】乌风章,等.蓝莓嫩枝扦插繁殖技术【J1.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35(1 1):44—46. Wu Fengzhang,et a1.Propagation technique of blueberry by softwood cuttings【J】.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2007,l1(35):44-46. 【6]王慧亮,等.蓝莓育种研究概况【JJ.浙江农业科学,2010,(3): 474~481. Wang Huiliang,et a1.Research situation of blueberry breeding fJ1. 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0,(3):474~48 1. 【7]茨韦特科夫・约旦,等.引进国外蓝莓品种的组织培养及快繁 技术研究IJ1.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6 ̄8. Tsvetkov Yordan,et a1.Study on the techniques of tissue cul— 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of introduced foreign blueberry vari— 部门应出台标准规范 首先要严格审核种苗扩繁企业 资质和实力.设定合理的准入机制.对那些信誉不 佳、设备条件落后、品质低下的种苗企业要进行严 查.防止不合格种苗扰乱市场.造成大面积的经济损 失,生产企业也要认真鉴别,不能急功近利.要加强 eties[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 1,(6):6 ̄8. 【8]刘淑华,石少英.浅论长白山地区蓝莓栽培生产管理及采 技术【JJ.农业与技术,2011,4(31):45~48. Liu Shuhua,Shi Shaoying.Discussing on production control and storage technology of blueberry cultivation in changbai 对品种、种龄的专业认知。另外.要组建由行业协 会、政府部门发起的权威检测机构,负责对苗木的检 验评估.建立苗木的送检制度和抽查制度.保证苗木 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喜平,等.我国蓝莓研究[J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2,3(38): 55-58. mountains【J].Agricuhural Science&Technology,2011,4(31): 45~48. [9】逄增玲,等.蓝莓的栽培技术【Jj.人参研究,2010,(1):44~45. Pang Zengling,et a1.Blueber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J】.Gin— seng Research,2010,(1):44-45. Yang Xiping,et a1.Study on the blueberry of China[J].Inner Mon— 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 2,308):55 ̄58. 【2]修英涛,等.我国蓝莓(越桔)栽培研究现状及发展措施[J】.辽 宁农业科学,2003,(3):21~23. Xiu Yingtao,et a1.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blueberry cultivation 【1O】郐作真,等.鸡西地区蓝莓高产高效栽培技术fJ].北方园艺, 2012,(4):58-59. Kuai Zuozhen.Blueberry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Jixi Northern Horticulture,2012,(4):58-59. of China[]J.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3,(3):21-23. 【11】安伟,等.吉林省蓝莓生产中的关键技术【JJ.蔬菜科技, 2012,(5):20-21. An Wei,et a1.Key technology of blueberry production in Jilin [ ]邓贵以.论丹东小浆果产业的发展【JJ.农业科技通讯,2011, (4):2 19 ̄220. Deng Guiyi.Discus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berry in- province【J】.Vegetable Technology,2012,(5):20-21.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layout in China and key technology of blueberry Li Limin (7ilin Agricuhur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1 18,China) Abstract:Blueberry is one kind of the development Small berries in China,which has high nutritional value and economic value.This pa— per introduces blueberry industry layout in our country,and discusses its production,harvest,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processing.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in North America,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ed,and it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in China. Keywords:blueberry;industiral layout;key technology;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