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5题,22分)
1.(1)中军置酒饮归客(1分)箫鼓追随春社近(1分)胡琴琵琶与羌笛(1分)衣冠简朴古风存(1分)(2)不义而富且贵(1分)于我如浮云(1分)(3)不以物喜(1分)不以已悲(1分)2.(1)wùǎi(2)裸露3.B(2分)4.D(2分)5.(1)图片正上方是一个大写的行楷“和”字,下面是“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的对联以及落款。中华民族一向“以和为贵”,对外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对内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分)(2)示例:①中国选手虽然获得大多数金牌,但却在礼节上输给外国小朋友。②中国选手只注重比赛成绩,却忽视了礼仪。③中国选手既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补上礼仪这一课。④外国小朋友不论比赛输赢,都会向竞争对手赠送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尊敬。⑤外国选手除了在乎比赛成绩,还看重人与人的交往。(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yōujìng(2分)鲜艳(2分)第二部分(6~22题,4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6分)6.B(2分)7.示例①:同意。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不定的内心感受。(2分)示例②:不同意。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2分)(任选其一,言之成理即可)8.这句诗写战争从白天持续到夜晚,晚霜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凝结在大地上的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诗人用胭脂色和紫红色渲染出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2题。(13分)9.(1)有才能(2)给(3)告诉(4)通“嘱”,嘱咐,嘱托(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九地市初三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10.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2分。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11.(1)(赵鼎)长到四岁丧父,由母亲樊氏教养长大。(2分)(2)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带到北方。(2分)12.《鱼我所欲也》中的主要观点是舍生取义。赵鼎反对割地求和,拒绝书写拥立新帝的议状;当他得知秦桧要置自已于死地时,为了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这些表明赵鼎坚持自己做人的准则,忠君、爱国、护家,是心中有“义”的人。(答出三层意思即可。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16题。(9分)13.人生应该有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才能从容地面对生活。(2分)14.借助生活中常见说法引出论题“粥如人品”,便于理解;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观点,使得文章具有说服力;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15.首先引用郑板桥给弟弟的书信中写他跟清寒做过斗争的事例,接着用范仲淹吃粥的事例来说明他过去的清贫,最后得出结论,中国文人与粥有着不一般的感情,都由他们自身的贫苦体验而来。(3分)16.举例论证。列举了欧阳修即使生活改善了也每日吃粥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吃粥意味着一种守得住清贫的淡定,一种不改其乐的从容的观点。(2分)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7~18题。(6分)17.选择①示例:当祥子在曹宅拉车时,有一次他拉曹先生回家,由于意外的事故栽了出去,车把摔断了,曹先生摔伤了,虽然祥子伤得比曹先生还重,但他却十分过意不去,想辞工,情愿不要工钱。祥子:诚实善良,表现出一个劳动者高度的责任心。(3分)选择②示例:保尔的《暴风雨所诞生的》前三章完成后,将它寄给科托夫斯基师的老同志征求意见,原稿在寄回来的途中不慎遗失,而原稿又没有备份,保尔强忍全身瘫痪和双目失明的痛苦,再次完成了创作。保尔:不屈服于命运的打击,永不放弃,表现出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3分)18.示例①:我不赞同这种看法。①《西游记》里多次写到猪八戒的“吃”,比如在取经路上吃人参果时“囫囵吞”,不知其味;在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猪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②这些情节虽同为写吃,看似重复,实则是以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率真可爱、不掩饰真性情的“吃货”形象,造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③作者极尽夸张地刻画取经路上好吃、贪嘴的猪八戒,为与取经后胃口变小的净坛使者形成对比反差,象征着八戒身上的世俗欲望被摒除的过程,隐含着《西游记》的主题,所以本书写到八戒饮食处,并不“都俗,且重复,可厌”。(3分)示例②:我赞同这种看法。①《西游记》写猪八戒吃人参果时“囫囵吞”,“却白着眼胡赖”问悟空和沙僧吃的是什么,什么味儿;三清观里“不论生熟,拿过烧果九地市初三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来,张口就啃”;通天河、陈家庄、女儿国等地,八戒放开喉咙,大吃特吃,还连呼“添饭,添饭”。②在重复的情节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粗鄙、嘴馋、贪婪的形象,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所以说凡写到八戒饮食处,确实“都俗,且重复,可厌”。(3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9~22题。(14分)19.(1)“我”一岁多时被拴在老槐树上,老槐树成了“我”的保姆;(2)“我”用老槐树的槐树荚做小球玩;(3)放学后,“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4)为了建新房子,老槐树被父亲锯倒了。(4分)20.用“拉”“走”“拾起”“交”“搬”等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我”对被拴在老槐树上的期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充满童真的幼儿的形象,也从侧面反映了老槐树在“我”幼年时给予“我”的保护及快乐。(答出两层意思即可。2分)21.示例:详写了“‘我’一岁多时,老槐树当‘我’的保姆”这件事,略写了“我”用槐树荚做小球、“我”在老槐树下写作业、老槐树被锯这三件事。好处是:从内容上讲,突出老槐树给予“我”的保护和快乐,能更好地凸显文章主旨;从结构上讲,与文章标题相照应;从表达效果上讲,作者对老槐树做保姆这一情节的描写细腻生动、画面感强,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分)22.(1)老槐树稳重、沉默、称职。通过母亲放心地将一岁多的“我”拴在老槐树上这一情节可以看出。(2)老槐树无私、宽厚。通过“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倒下的老槐树被做成新房的门等情节可以看出。(4分)第三部分(23题,50分)
23.参照2019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卷评分标准。
九地市初三联考(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第3页,共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