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小学综合组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们是花园小学综合实践学科教师,非常感谢彭老师为我们搭建的学科教师交流展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每个学校的综合实践教师都能将教学的内容与成果在这里研究分享,今天我们就自己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向大家做以汇报,真诚的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探讨。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确立即设计活动选题。几年来,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等同于学科课程,它的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等原则就决定了我们一线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仅仅利用资源包中(教材中)的有限资源去上课。为了开展出丰富多彩具有地、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必须搅尽脑汁开发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活动主题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今天,我们就以我曾经开展的几个活动为例,说一说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第一大环节,主题活动的确立。
一、主题活动的生成主要有三种方式: 1.由教师提供
2.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 3.由学生自己选择确定
下面我就分别说一说这三种主题生成方式的特点:
第一种由教师提供主题,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学生刚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比如:三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对新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还没有感性认识。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资源包的内容选择适当的主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举手投票,选票较多的主题设为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一学期开展2—3个主题内容即可。因为学生年纪较小、知识水平较低、生活社会经验不足,自己难以确定有意义的活动主题,教师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主题,帮助他们打下自主选题的基础,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2)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也要由老师直接提出活动主题。如:在甲流时期、上海世博会、和重大节日等情形下。比如:《走进端午》这个主题的生成就是由教师开发出来提供给学生的。其中包括:端午的由来、端午的各地习俗、包粽子、做荷包、缠菱角等等相关内容。这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开发出来在端午节的前夕开展一定受到学生欢迎。
像这样教师统一提供选题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目标一致,可调动学生所学过的学科知识。强调综合运用,有助于学生的经验积累,提高能力,同时其活动的方式、方法有可对比性。便于学生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熟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和过程。(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种: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选题
这种方式是现实中较为常见的主题生成形式。这种方式能较好的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性。具体的操作大体为活动开始引起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某种情境或提出某个范围。由学生自己确定活动主题。那么用什么尺度来衡量主题是否适合我们的学生去调查研究呢?于是,我们研究后制订了“主题筛选原则”。 A感兴趣 B近、小、实 C亲历体验
D预知结论有价值
在学生自己筛选主题的时候,教师要对那些有创意的主题给予适当的肯定。有些不能亲历体验,不符合近小实的主题,虽然不适合全班同学集体参与,但也不能全盘否定,可以告诉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专门针对这些主题开展研究,利用网络、书籍、调查来完成。不能
一下挫败部分学生的自信心,打消他们积极性。
像这种由师生共同参与的选题特点是:活动范围比较广,自由度大,学生可以在一个宽泛的领域中选择一些主题。由教师提出参考的意见,师生共同商确。学生可以从中联系自己的兴趣倾向、经验、能力等确定主题,有扩大交流开阔视野的意义。比如:《指纹游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调查,分析出人体指纹的特点,并能够为指纹分类。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确人体所具有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主动交往的能力。《身高的奥秘》探索身体增高的奥秘,了解一些与身高增长有关的因素。培养学生关心自我的情感和追求健康的意识。
第三种: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主题
这种主题生成方式适合于高年级(或中学生)他们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在他们的选题中,教师只需要在目的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必要的提示,其他方面不用过多的限制。
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的特点:选题方式更接近于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小范围开展效果最好。
学生开展了《校园设施的设计》、还有《母亲河的水质研究》使学生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并激起学生对环保及建设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创新的意识,并使学生认识到要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爱护自己的家园。还有《快乐水果吧》通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水果的营养成份、食用疗效及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引导学生关心自身健康,关爱家人健康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二、主题确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可行性,在活动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以及资源的配置程度。 二是有效性,指活动对学生是否具有培养作用,有多大的培养作用。
三是时间性,是指完成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取得成果。
生活中可以开展的活动主题很多,但有一些主题与学生的年龄不符或缺乏资源支持的主题。比如:克隆技术、外星人探索、野人的行踪、梦境的研究等都属于科学探索的范围,尚无定论,如果学生选择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只不过是在各种资料之间徘徊,意义不大。 三、选择主题的方法
第一,参考教材。很多时候,由于时间、学情、校情、学生安全、课程的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可选择的主题非常有限,自主开发教材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教学才能完成。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借助教材来选择合适的主题内容。目前我们常用的教材是上科教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根据里面的主题,我们教研组的3个人进行了研究与筛选,确定了适合我们自己学年的主题内容,我们将它们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欢乐卡通地带》、《危险我知晓》、《衣服的学问》 四年级:《放风筝》、《小商品大学问》、《五月初五话端午》 五年级:《方寸天地我来游》、《玩纸》、《月圆中秋节》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陈树杰教授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里面有一些主题也可以用: 三年级:《夹玻璃秋比赛》、《站报纸游戏》、《直生机为什么能垂直升降》 四年级: 《早餐与健康》、《记忆大赢家》、《家庭消费知多少》 五年级:《包装的学问》、《餐桌上的学问》、《中国茶文化》
第二,自主开发。针对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如:手工制作、游戏、以及重大节日开发主题。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陆续开发了 三年级:《七巧板》、《油泥画》、《蛋蛋宝贝》、《吹泡泡》 四年级:《生活中的标志》、《指纹游戏》、《跳蚤市场》、《纸圈大变身》 五年级:《难忘重阳节》、《京剧脸谱》、《我做多高的椅子合适》
第三,共享公共主题。即将一个相同的主题,制订适合不同学年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环节,在不同学年讲授,这就使得一个主题3—5年共享,这样不但使教学主题共享,其开发主题的难度也得到减轻。我们学校的共享主题有: 《玩转泡泡》、《小小绳儿手中翻》、《七巧板探秘》、《蛋蛋宝贝》、《彩色图钉版画》、《欢乐卡通地带》等。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我们就结合《七巧板》一课,说说怎样在不同学年开展公共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年级学情分析: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都是8、9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不细致、不丰富,学习方法与技能正在形成过程。对游戏有较强的好奇心与兴趣,喜欢动手做,喜欢创新求异,喜欢完成稍微有一点难度的事情。所以,他们会乐于动手动脑拼装组合各种图形。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三年的主题定为《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是:
1、通过玩七巧板的拼图游戏,使学生学会摸、拼、搭、摆等多种七巧板玩法,并能进行创意拼图,充分体会中国传统游戏的乐趣。
2、在自主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让学生初步了解七巧板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我们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七巧板的不同玩法上,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玩,进而体会玩中的学问,感受其中的道理。
四年级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四年级的学生能根据教师提供的具体情境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但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和方法的指导。思维还不够开阔,也不知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去挖掘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去系统的开发与指导。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将四年级七巧板的主题定为《七巧板探秘》
具体教学目标是:
1、通过拼、摆、凑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七巧板中图形的特点及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探究意识。
3、深入了解七巧板的发展历史,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史的一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年级的这节课,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七巧板各图形之间的关系上。
五年级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初步具备了与同伴合作以及在实践过程中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已经掌握了剪、折、刻、划、贴等一系列技能,初步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但缺乏全面细致的思考问题,对一些问题了解的较为片面。针对这一特征,我们将五年级的活动主题定为《自制七巧板》 其教学目标是:
1、通过画、折、剪、拼、割等方法,让学生自己制作七巧板,并进行验证。
2、在七巧板的制作过程中,对所做图形进行合理的判断、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七巧板制作、验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五年级七巧板主题的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制作的方法上。 四、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框架
原有的主题生成课教学模式是:情境式导入---教师与学生发现问题----引出主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归纳筛选问题----自由分组选择研究主题----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教师指导一份活动方案。
我们学科的集体备课,彭老师多次深入指导,不断的与我们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磨课,经过多次教学实践,我们在原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形成了新的教
学模式: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引导分析------作出假设------探究验证-----检验结果-----联系实际(动手改造)------总结感悟。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还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即:问题性、开放性、实践性、自主性、过程性和生成性。在《吹泡泡》一课中,我们的主题生成课的教学模式优势尽显,课堂教学获得了成功。
五、随机的活动方案。
针对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形式化这一问题,我们学科组,经过交流研究,采用了制定随机的活动方案的方式。即:以研究性为内容的课,如《小小风车学问大》、《我坐多高的椅子合适》,我们的活动方案采用说的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在屏幕上出示的活动表,按照自己小组活动所研究的内容,说出活动的过程及结论;以设计制作为主题的操作性较强的课,如《我是小小邮票设计师》、《京剧脸谱》,我们的活动方案则采取写、画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将设计样稿及设计意图在方案中体现,以手工编制动手性较强的课,如《中国结》、《小小绳儿手中翻》,则无需活动方案。这样因不同课型而形成的随机的活动方案,不但解决了学生填写难,还突破了老师指导难的问题,不再是师生心中的包袱,而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催化剂。
以上这些是我们花园小学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粗浅的经验,如果说能给各位同行们一点启发,亦或是些参考,那将是我们最欣慰的事。感谢大家为时半个小时的倾听,也恳请彭老师和大家批评指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