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人:黄健 审核人:李琴)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3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常温下,下列物质形状不固定而体积固定的是
A.玻璃 B.空气 C.煤油 D.铝块 2.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
A.方向性好的特点 B.穿透力强的特点 C.遇到障碍物能发射的特点 D.能传递能量的特点 3.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地勤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安装噪声检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4.下列选项中温度值最接近于23℃的是
A.正常人的体温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C.冷热正合适的洗澡水的温度 D.令人舒适的房间温度 5.大钟停止敲击后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大钟仍在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了“延时” C.钟声遇到周围众多的障碍物,被多次反射 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学校上课的铃声在校园传播的过程中,铃声的
A.音色会逐渐改变 B.响度会逐渐变小
C.音调会逐渐降低 D.传播的速度会逐渐变小 7.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8.如图2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图1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比0℃的水冷 B.-6℃读作“摄氏零下6度” C.水蒸气是水汽化后形成的,所以不可能存在低于0℃的水蒸气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10.图2中,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C.发声的音叉将乒 A.发声扬声器旁的
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乓球弹开,说明发声 烛焰晃动,说明声波
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传递能量 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图2 的物体在振动
11.学校升旗仪式中经常出现声音含混不清的情况,小明思
考后认为既可能与话筒、功放的设施有关,也可能与喇叭音箱设立的位置有关.如图4学校操场围成一个150m×70m大小的矩形,在操场两端架起两个音箱S1图3 和S2,小明绕场一周试听了一番,发现在甲、乙、丙、
丁四处(它们分别是各边的中点)有两处声音含混不清,则这两处是 A.乙和丁 B.甲和乙 C.丙和丁 D.甲和丙
12.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没有甩,仅仅简单消毒后就用它去测量体温37.5℃39℃
的病人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分别是
A.37.5℃和39℃ B.37.5℃和38℃ C.38℃和39℃ D.38℃和38℃ 1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甲正确计时,计得小华的成绩是15.29s.如果计时员乙听到枪声
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计得的时间是(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A.15s B.15.29s C.15.58s D.15.87s
14.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
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从人体吸收了大量的热.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取出温度计读出其示数为t1=29℃;测量手的温度示数为t2=36.5℃;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酒精中,示数稳定后示数为t3=27℃;将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发现示数降低,最低达t4=21℃.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t3>t4.由此,他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15.许多房间都有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
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是在玻璃窗的哪一表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房间,小水珠都在玻璃的外表面 B.甲、乙两房间,小水珠都在玻璃的内表面
C.甲房间小水珠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房间小水珠在玻璃的内表面 D.甲房间小水珠在玻璃的内表面,乙房间小水珠在玻璃的外表面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6.如图4甲所示,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如图4乙所示,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声音可以在 ▲ 和 ▲ 中传播. 17.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 ▲ 的性质制成的,如图5所示,A温度计示
数为 ▲ ;B温度计的示数是 ▲ .从分度值角度来看,可能是体温计的是 ▲ (A/B)温度计. 图4 图5
18.如图6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时的情况,请你指出他操作过程中的错误之处: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 ▲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 ▲ ;并且读数时视线没有和温度计 ▲ 相平.
图8 图7
图6
19.如图7,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部吹气,使其发声,这是由于管内 ▲ 正在振动.增加试管中的水量,吹气时声音的音调变 ▲ (高/低).
20.如图8所示,敲响乙音叉发声时,左侧的甲音叉也会发声,挂在甲音叉旁的乒乓球会一次次被弹起.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声音可以在 ▲ 中传播,声波具有 ▲ .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乒乓球 ▲ (会/不会)被弹起,理由是 ▲ .活动中乒乓球所起的作用是 ▲ .
21.一只蝴蝶飞行时,翅膀每分钟能振动480次,它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 ,属于 ▲ (超声波/次声波),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 (能/不能)被人耳听到. 22.人从游泳池的水中爬上岸后,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水的 ▲ ,
从 ▲ 吸收了更多的热的缘故.打火机里的丙烷气体是用 ▲ 的办法变成液体的. 23.“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 ▲ 好,“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 ▲ 大,“小
孩尖叫声刺耳”是指声音的 ▲ 高.
24.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嘴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门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
冲出“白气”.这些“白气”的形成都是 ▲ (汽化/液化)现象,前者物态变化前的物质来自 ▲ (嘴里/空气中),后者物态变化前的物质来自 ▲ (冰箱里/空气中).
三、实验探究题(共40分)
25.(6分)如图9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广口瓶中,塞紧瓶塞,再用抽气
图9
机抽出瓶内的空气.在在抽气的过程中,手机扬声器 ▲ (振动/不振动),听到的声音的 ▲ (音调/响度)在变 ▲ (强/弱/高/低).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空气越稀薄,其传声效果越 ▲ .运用 ▲ 法,人们可以得到的结论: ▲ .
26.(4分)小明和同学们用军乐鼓来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他
们在鼓面上撒了一些泡沫颗粒,先用鼓槌轻轻敲击,发现泡沫颗粒跳起的高度比较 ▲ (高/低),同时听到的鼓声比较弱;接着重重敲击鼓面,听到的鼓声变强了,如图10.这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 ▲ 有关,该因素越大,响图10 度 ▲ ,接着他们又换用锣、音叉、橡皮筋等声源重复实
验,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换用不同的声源多次实验的好处是 ▲ .
27.(6分)如图11,小华和同学们用钢制刻度尺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
的因素,她们
(1)把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
尺,耳朵聆听 ▲ (钢尺/桌面)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图11 眼睛观察声源振动的 ▲ (快慢/幅度).
(2)保持钢尺振动的 ▲ 相同,改变钢尺 ▲ ,再做几次实验,
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3)根据看到和听到的现象,可以发现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 ▲ 有关, ▲ 越
高,音调越高.
28.(6分)小红所在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
声性能,进行了如下实践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此次活动.
(1)准备的器材里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刻度尺等.活动中
适合做声源的是 ▲ ,这是因为它能持续发声且 ▲ .
(2)小红她们将选好的声源鞋盒中,在其四周塞满待检测的材料.为了准确反映不同材料
的隔声性能,她们设计了以下两种活动方案.
方案A: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
方案B: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到听不到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方案A记录活动结果的表格为: 检测材料 响度 检测材料 距离 衣服 较强 衣服 很长 锡箔纸 较强 锡箔纸 长 泡沫塑料 弱 泡沫塑料 短 方案B记录活动结果的表格为: 你认为最佳的是方案 ▲ ,原因是方案A中 ▲ 难以准确分辨差别不大的声音.根据以上活动结果,待测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 ▲ .
(3)对于以上方案A,如果改成“站在距离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听不
到声音时 ▲ ”也是可行的.
29.(4分)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
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如图12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它的主要结构是两个并列的相同的温度计,其中一支用于测量气温,称为干泡温度计;另一支在玻璃泡处用湿纱布包起来,纱布的下端浸入蒸馏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0℃,表示当时的气温 ▲ (>/</=)
20℃.
(2)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 ▲ (>/</=)干泡温度计
的示数,原因是水汽化时从温度计 ▲ . 图12 (3)干泡、湿泡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差越大,说明空气湿度(空气中
水蒸气的含量)越 ▲ (大/小).
30.(14分)小明用如图13所示的器材观察水的沸腾,他们在水温升到90℃后,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水的温度/℃ 0 90 1 92 2 94 3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1)对于实验的装置,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 ▲ (选填“先A
后B”或“先B后A”),实验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器材是 ▲ .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3所示,表格内数据应该是 ▲ .根温度/℃ 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请在图14所示坐标系中作出“温度-100 时间”图像. A 95
90 B 8 10 时间/min 0 2 4 6 图14
图15 图13
(3)如图15a、b所示的两种情景,图 ▲ (a/b))是沸腾时的情景.
(4)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 ▲ ,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
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5)小明实验完毕,撤去酒精灯,发现烧杯中的水还会继续沸腾一会儿然后停止沸腾.水
继续沸腾一会儿的原因是石棉网的 ▲ 较高,还在继续对水加热;水最终停止沸腾说明液体的沸腾过程 ▲ (需要/不需要)吸热.
(6)小刚和小丽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将两组同学绘制的“温度-时间”
图像画在同一张坐标纸上,如图16所示.从图像可知两组同学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原因可能是水的 ▲ 不同.为了缩短加热时间,下列改进措施不可行的有 ▲ .
A.用酒精灯火焰的的外焰加热 B.提高水的初温
C.给烧杯加盖子 D.增大酒精灯的火力 图17
图16
(7)小华同学记录了冷水加热至沸腾全过程的温度,并绘出“温度-时间”图像如图17所
示,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水开始汽化较慢,带走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8)若小红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无论加热多长时间,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
能是 ▲ (写出一条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