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析国家间结盟意在何为

2020-06-22 来源:步旅网


试析国家间结盟意在何为

结盟,即结为联盟或是同盟。曾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没有一个国家的行为可以完全超脱。所有国家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不断变化着的联盟的一员。”如果以一种温和地思维来理解这句话,我觉得它大体上是不错的。虽然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主权国家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强了彼此间合作互利,相互依存的关系,世界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因而由于战争需要而组建大规模的军事对抗集团的可能性也随之下降。但是与此同时,正是由于国家间对进行合作互补等的种种需要,即使是奉行不结盟政策或者永久保持中立的国家,虽然没有明确宣布结盟以及签订盟约,但是为了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创造更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在制定内政外交政策和采取行动时产生某种倾向——与自己有更多共同利益的国家靠近。这当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结盟,但是这种相互靠近的举动以及随之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具有“结盟”的某种实质,或许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准结盟”——能够较为准确的概括这种国际关系和行为。

这篇文章主要尝试着分析近代史上国家间结盟的目的,但基于上述分析,我认为类似的思路同样可以用来探讨当今世界舞台上类似的国际关系,或许如此以史为鉴,能够启发思考,深化认识。

根据一定历史阶段中,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可以大致抽象出2种基本结盟类型:强弱结盟和平等(弱弱、强强)结盟。不同的同盟中,促使结盟成功的主动者、积极者往往不同;不同的同盟,其结盟的原因虽然一定是复杂的综合体,但是通过对主次矛盾和主支流的分析,必定会有所侧重。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重点论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主体将分别从弱国和强国结盟的需要出发分析其意图,并选取在某些意图上具有代表性或明显侧重的结盟事件作为佐证。

一. 从弱国角度分析其结盟意图

第一, 相对的弱小国家往往会争取与相对强大的国家结盟。

第二, 弱小的国家之间也会联合起来,共同对抗与其根本对立的大国集团。

首先,弱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而寻求盟友。当两个及以上弱小国家拥有对国家安全共同的外在威胁时,他们往往自发地相互支持或结为盟友,共同针对施加威胁的第三方。这一点在近代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表现得很明显。因为产生这些需要的国家往往是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受到欧美列强渗透控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的弱小一方,他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个整体间的国家利益根本对立,因而无法在他们这个群体中寻找到可靠的盟友,于是弱小国家由于同命相连,结为同盟或是客观上相互配合,以达到拉长战线,牵制强势一方力量的目的。例如1912年9月为了反对土耳其,巴尔干同盟成立。奥斯曼帝国的统治给巴尔干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争取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那时,土耳其刚刚在土意战争中惨败,为反土联盟的建立提供了契机。于是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主动接近,并最终成功使得希腊和门的内哥罗加入,成立了巴尔干同盟。虽然由于具体国家利益的不同,同盟针对的主要目标国和如何瓜分土耳其遗产以及同俄国的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矛盾和分歧,但是民族解放这一首要目的把他们紧紧绑在了一条船上。近代亚非拉美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各国虽然没有公开缔结同盟关系,但是也在客观上互相配合着彼此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斗争,形成了一条看不见的统一战线,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更为普遍的情况下,当一国担心另一国对其怀有侵略意图,而它感到自己实力相对弱小或不够强大,不足以单独抗衡,那么它就会寻求与更为强大的第三方结盟,以达到威慑对方,并在战争爆发时援助保护自身的目的。美国在其独立战争中,面对装备精良,训

练有素的英军,美国自知无法单独对抗,于是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争取广泛国际援助,并促成了法美同盟的形成,有力支援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面对阻碍撒丁王国主导统一运动最强大的敌人——奥地利,加富尔首相积极寻找国外支持者,并促成了法撒同盟成立,最终借助法国的力量摆脱维也纳体系的束缚,为意大利统一运动争取到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其缔结的普隆比耶尔协定也被视为弱国外交的成功典范。冷战时期,由于苏联对土耳其安全产生的威胁,土耳其于1952年加入北约,成为美国的同盟者,意在利用美苏对抗的压力,迫使苏联不敢轻举妄动,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第二,弱小国家为了满足内部的需求而结盟。

为了完成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计划,弱小国家需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于是选择加入他们所创立的军事政治同盟。如二战后战胜国西欧国家百废待兴,战败国日本更是生灵涂炭,为了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在美苏两级格局中他们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

为了满足提高国际国内地位的政治需要,弱小国家的政府常常借助强大国家的声望。中东可以说是多事之地,教派纷争、领土矛盾、政权更迭等问题的持续存在使得国家内部的稳定得不到保障,于是这一地区的国家纷纷向发达国家寻求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支持,以帮助维护国内稳定,掩盖政策上的失误,提高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维护政权;同时,利用盟国在国际上受尊重、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参与国际事务的筹码,提高弱小国家的国际地位,至少获得一些发言权。

类似的,为了尽快满足军事需要,弱小国家常常选择与强者为伍。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发展尖端武器以及阻止外部威胁所必需的防御系统,那么它则可能选择加入一个联盟,从而轻易举地获得武器,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短期内实现相关军事目标。

二. 从强国角度分析其结盟意图

弱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处于整体的劣势,他们结盟迫切的、首要的意图应该是维护国家独立安全;强大国家往往不必为生存问题忧心,他们更关注的是如何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这一更高层次的发展问题。因而,其结盟的意图重点在维护和获得利益。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利益的召唤下,强国变脸的速度令人咋舌,其结盟的意图也更加复杂。

第一,为了获得弱国的允诺的利益或者防止弱国向对手靠拢或是利用弱国削弱对手,以增加自身的砝码,强国可能会接受或争取与弱国结盟,并占据主导地位。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法国对于撒丁提供的报酬——让出萨伏依,支持法国恢复自然疆界以及王室联姻——感到满意,最终决定与撒丁结盟。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为了尽量消耗英国,选择与美结为同盟,通过帮助美国达到削弱对手,获取霸权的目的。1902年英日同盟的结成则更为仓促,原本英国对于日本的呼吁仍是不冷不热的态度,不慌不忙的考虑着结盟的条件,这时,日本与俄国的接近使英国感到恐慌,并迅速做出与日本结盟的决定。

第二,利益关系的复杂使得强国间结盟的原因更加多变。

为了维护共同的既得利益和维持某种实力对比,强国间会结成同盟以针对有潜力有倾向损害这种共同利益和挑战他们希望维持的现存秩序体系的第三方。最具代表性的即是法国大革命时期,反法同盟的结成。欧洲各国的封建君主为了防止法国的革命烈火蔓延到本土,危及整个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于是暂时抛开分歧矛盾,一致反法以维护根本利益。后来的神圣同盟、四国同盟、三皇同盟和新三皇同盟都是维护君主间的协作原则,维护以维也纳体系为代表的封建秩序,敌视民主力量,镇压革命的反动联盟。一战和二战时期均结成了的两大军事集团,其目的不言自明。

为了防止对手与其他国家结盟从而产生对自己的威胁,强国可能会选择与“敌人”结盟,以利用同盟条约牵制对方。俄土战争和柏林会议之后,俾斯麦同奥匈缔结了反俄的德奥同盟,但并未打算真正反俄,主要的战略目的是利用同盟条约控制奥匈;紧接着德国推动俄国加入德奥,以防俄法靠近,形成了新的三皇同盟——典型表里不一。

为了牵制对手,强国常常试图与对手的敌人结为同盟。这一点最容易理解适用范围也最广。一战中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的组建就是根据这一原则。简单的说,对手的挑战者就是我们的天然盟友。

在这个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国际社会里,结盟是国际关系中的常态,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对于国家的崛起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任何结盟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好事,在某些情况下,结盟对国家力量而言是一种损害而不是一种补充,而且,任何未来提供援助的承诺都具有不确定性。国家有可能被盟国拖入不利于本国的冲突之中。1由于国家利益纷争的复杂性,结盟的国家往往同床异梦,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结盟的国家在实现自己利益的同时必定也在被同盟国利用,这样就有可能反过来带来新的不利环境。

乔治·利斯卡认为:结盟带来的利与弊是相对应的。结盟国必须平衡结盟的负担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在可能得到的地位改善与可能丧失的独立行动能力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这就是提醒我们,对于结盟,一定要审慎。当今奉行不结盟政策的国家应该就有这方面的考虑。例如,结盟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好处是提供了保护,弊端则是发出了挑衅。“前者是指可以从结盟中得到的保护,后者是指结盟会促使其他国家采取对抗行动或组建对抗同盟。”从而带来新的安全威胁。“Insecurity has often resulted from the search for

1

张景全《结盟对国家崛起、发展的影响——以日本为例的历史分析》

security.”2 这句话也许可以为这种反应机制做一个很好的注解。

对于弱小国家而言,虽然为了改变若是地位,需要寻求外部支持,但是很多历史教训表明,“弱国最好不要与一个很强大的国家结盟”。3玛基雅维利写道:“一个君主决不应该与一个比他更为强大的君主联合,除非迫不得已。”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将这种思想形象地表达如下:“一个强国和一个弱国结盟就好比是狼和羊结盟,必定以狼吞掉羊而告终”。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战略,然而,冷战后,特别是科索沃战争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这一战略面临严峻的挑战。在“中国不能不结盟也不

4的情况下,能马上结盟”准结盟战略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如何选择实施这种战略的对象,

如何建立,维护和发展这种更高层次的国家合作关系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或许通过尝试对近代历史上国家间结盟意图的分析,能够为我们做出未来的决策提供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

2

《Seeking Security in an Insecure World》Dan Caldwell and Robert E.Williams JR 3 闫云丽《简析土耳其与美国结盟的原因》 4 张竹云《论中国应该实行准结盟战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