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2-01-05T09:26:26.010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10期供稿 作者: 卓 玛[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热门话题。卓 玛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教育局 四川 阿坝 624500)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10-034-0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校本教研逐步成为中小学教研热门话题。多年来,广大教研员积极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新课程校本教研中,教研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适应学校的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教育研究,不断提高校本教研指导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乃至学校的发展。教研员的指导关注个体差异,关注后续跟进,关注阵营建设,那么必将极大地提高日常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使教研指导真正服务于基层。 一、教研员指导须关注个体差异
教研员是教师的指导者,教改的引领者。长期以来,教材分析、听课评课、组织公开教学是教研员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方式。评课是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现代教学观,和对其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教研员通过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那么教研员如何准确、客观地评价一节课? 1、评价青年教师须循序渐进。对于新教师,特别是刚上任的教师,教研人员在指导过程中,应以挖掘其优点和鼓励为主,对新教师的指导要有所保留,一堂课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肯定很多,有些是新教师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些是新教师在当前无力改变的,那么在评课时就不一定把所有的不足都提出来,让新教师不知所措,要根据某新教师的实际情况,指出其眼前可以及可能改变的问题,把余下的问题留待半年、一年或若干年后再指出来促使其改进,这也体现了教研人员对新教师培养的计划性、时序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新教师应重在教法上的指导,尽量让其掌握教学的常规,要求其规范而入格,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创新,也不宜过早地要求他们去钻研考纲。尤其是要关注双基,即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正像以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双基一样,如课堂的导入一般有几种方式?课堂的问题应怎样设计?课堂的板书该如何处理?再比如某一文体的教学该遵循哪几个原则?课后的思考练习可以怎样安排?教学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把握?而不是一开始就要求他们研读考纲,抓住考点。
2、评价中年教师须扬长避短。中年教师正处在教学风格基本定型之时,经历了一轮甚至几轮的学段教学,大多任教过毕业班,经历过考前指导的磨练。我们的指导当然是要求他们努力把握整个教材体系,理清各个年段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与教学重点,并且把突破教学难点作为课堂教学衡量的基本要求。同时,尽量从他们的课堂教学发现其教学个性,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形成教学风格,而不应该在评课时或面面俱到或不着边际。 3、评价老年教师须因势利导。
对于有相当长教龄的老教师,他们本身上进意识退化,进取精神淡薄,许多教学行为已经积习难改,我们在评课时如果只是一味向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希望他们改头换面,这无异于痴人说梦话,因为事实上由于年龄的关系、生理的因素、心理的问题,他们不可能再痛苦地改变自己了。我们语重心长的指导终究是徒劳无功,因为他们对指导往往是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因此对于老教师我们只能量其力而导其行,尽量发现他们课堂教学中的细微亮点与优势,因势利导地进行大化、强化、深化,使他们再接再厉,正像一个年老的人我们不能在期望他返老还童,只能祝愿他永葆青春。 二、教研员指导须关注后续跟进
指导基层学校及教师是教研员的最主要的日常工作,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教研员中便流传下了这样一个不好的传统,即教研员指导学校或教师往往触景生导,人走茶凉,指导工作追求的只是一时之快,缺乏必要的后续跟进。而事实上,教学业务指导重在跟进,而跟进应具有极强的连续性,甚至要保持对同一个问题多次的指导,没有跟进这一环节,前面所有的工作都变得毫无意义。我们现在的业务指导,大都是一次性的,从而导致指导工作低效、无效甚至负效。为此教研员做好以下工作。
1、记录教研指导日志。为了及时总结教研指导工作的经验,反思教研指导工作的失误,教研员应该养成记录教研指导工作日志的习惯。鉴于教研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较多,不可能每天或每次把指导工作记下来,那也至少一周一次,将一周来几次具有典型意义的记录下来。当然如果能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方面稍加注意,就是一篇富有价值的教研案例了。每个学期一个教研员如果能认认真真写十篇左右的教研日志,我们的教研指导水平定会与日俱高且有质的飞跃。
2、建立教师培养档案。现在许多学校虽然纷纷为教师建立了业务工作档案或者电子成长档案,教研员一般也每个学期要求基层学校上报相应学科的任课教师名单,甚至也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学科教师档案,但这些档案相对侧重于教师各类业务信息的登记,而且各个学科各个学校登记的栏目可能比较统一,且一般由学校教务人员逐年进行填写补充更换,使用频率不高,灵活程度较低,业务色彩不强。为此,作为教研员应该对自己培养的教师单独建立培养档案。一是做到档案按培养人员分类,如按教师的荣誉称号,或者按教师的技术职称分类;二是重点记录培养过程,记录教师参加相关活动的表现,自己对他们的指导内容;三是经常进行动态使用,前后对比研究记录内容,分析教师的发展,进而调整指导对策。 三、教研员指导须关注阵营建设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教研人员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1、确立一个指导重点。制定计划是每个教研员的工作任务,结合自己本学科本县的实际,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各项活动的安排要有地点、时间、人员,要有操作要领的规范,工作成绩的预测,活动结果的反馈,组织一次教师业务竞赛,召开一次学科教学研讨,开展一次区域学科抽测,工作总结时,如实地汇报自己指导了哪几个教师?为什么要对这几个教师进行指导?是怎样开展具体指导?指导之后目前的情况如何?接下去又有什么指导的打算?
2、建立一个指导团队。教研员必须建立一个金字塔型的指导团队,把本县的特级教师、县名师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成为自己下属的第二梯队的指导人员,围绕本县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对策研讨等,提供决策方案和建议;着力培育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和亮点;协同教研员指导中小学教科研活动;撰写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调研报告等。同时再下伸组建由部分学科骨干组成的第三梯队的指导人员,深入研究区域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合力推进区域学科的强势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指导团队组建后,一是必须做到思想统一,真正让教研员自身成为指导团队的核心,不要让基层受指导的教师无所适从;
二是尽量做到领域明确,连同自己在内的三个指导团队任务明确,努力不出现指导的空白地带;三是努力做到导学同步,充分让指导人员在指导别人中与受指导者同步成长。教研员还要经常地对自己下属的两个指导梯队进行指导者的指导,从而使这个指导团队在既导又学中树立品牌。
教研指导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作为教研人员必须精心、细心、耐心地经营,才能使我们的指导工作事半功倍,惠及教师,提高教研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让我们的教研指导工作朝着高效的方向迈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