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翔安区企业环评审批与“三同时”自查表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地 址 法定代表人 联系人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 移动手机 环境影响评① 未办理 □ 价审批手续② 已办理 □ 办理情况 (审批时间: 年 月 日,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环保验收手①未办理 □ 续办理情况 ②已于 年 月 日办理 □ 排污许可证①未办理 □ 办理情况 ②已于 年 月 日办理 □ 其他需要说 明的事项 (请在□选项中打√,并填写相关事项)
1
附件二:
第一部分:翔安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的同时,突发环境事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尤其突出。重大环境事件瞬时性的一次大量排污,其破坏性极大,影响一定区域内人群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成为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并影响我国环境安全和环境形象的重大隐患。如大连中石油13个月内连续发生4次爆炸,附近海域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今年浙江发生交通事故苯酚泄露流入新安江导致富阳停水20多个小时,同时影响到1000多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我省上杭紫金矿业污染事件,造成汀江水域生态严重破坏;龙岩华强公司铅污染使工厂附近民众血液铅超标、周围土壤铅严重超标。我市2009年1月19日九龙江水华事件导致北溪取水口无法取水,严重威胁到厦门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现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也是我市2012年再创环保模范城的硬性条件。
2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建成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环境应急预案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目前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发布、备案、修订、宣教、培训和演练等方面还缺乏统一的管理规定,影响了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主要表现为:一些应急预案质量低,操作性不强;预案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协调性差;应急预案动态管理滞后;应急预案中有些界定和标准难以把握;应急预案实施与现有投入不适应。因此,亟须尽早对预案进行相应的修订,对应急预案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首先,通过编制和修订应急预案,能促进环境风险排查监管工作,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速度和处置能力。通过预案的备案和宣教,还可以提升政府机关、环保部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环境应急意识,提高环保部门环境应急管理水平,推进环境应急全过程管理。
其次,预案编制和修订是规范和完善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各级各类应急预案之间的协调一致性。目前,应急预案编制缺乏相应的规范性规定,已有的应急预案存在要素不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差等问题。如下级机关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多数情况下照搬上级机关制定的预案,没有体现出本级别、本地区的特殊性。而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预案制定程序,有关行政机关发布的编制规范或者指南一类的文件虽有所涉及,但总体而言较为简单、原则。这就容易导致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冲突、矛盾。
再次,预案编制和修订是衔接突发环境事件与其他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内在需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由各类、各级突发环境事
3
件应急预案构成,同时也是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相互衔接。目前,由于应急预案编制缺少相应的规范性规定,预案之间相互不衔接,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翔安区分布有油库、垃圾处理中心、危险废物处理厂、天然气输气管道、光电产业、医院、食品厂等具有环境风险源的企事业单位;同时,翔安区处于闽南地区黄金地带为我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大量过境的化学品危险品运输车辆威胁着翔安的环境安全。因此,各企业编制和修订预案,规范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的建设,将能有效地避免和减轻突发环境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造成的危害,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创造更良好的社会环境,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崭新翔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厦门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编制指南(试行)
1 编制目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为全面提高各企业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各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企业编制“预案”,我局根据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和参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了《厦门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供企业编制预案参考。 2 适用范围
4
本指南适用于存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的企业单位,包括: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环境(或健康)影响的单位。本指南不适用于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的单位。
石化行业按照环保部编制的《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指南》(环办[2010]10号)执行。 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厦门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厦门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与内容 4.1体系构成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包括市、区人民政府专项应急预案,市环保局、区环保分局应急预案,以及有关企业应急预案。
5
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综合环境应急预案、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对环境风险种类较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突发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综合环境应急预案。对某一种类的环境风险,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类型,编制相应的专项环境应急预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重点工作岗位的现场处置预案。 4.2主要内容
企业应急预案基本原则上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组织机构与职责、信息报告与发布、预防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附件等要素。 5名词解释 5.1突发环境事件
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主要类型有水污染突发性事件、大气污染突发性事件、固体废物污染突发性事件、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突发性事件等。 5.2预案
指分析本企业存在环境隐患、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并根据预测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企业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企业结合本企业的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5.3危险物质和危险废物
6
危险物质指《危险化学品名录》和《剧毒化学品名录》中的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5.4环境污染事故危险源
指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事故的污染源,以及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或产生、收集、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5.5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
指在环境污染事故应急中,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域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对象。如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源地等。 5.6应急响应
指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5.7事件分类与分级 5.7.1事件分类
分类指根据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类别。 5.7.2事件分级
分级指按照环境污染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对不同环境污染事故划分的级别。根据国家环保部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方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分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II级)、较大环境事件(III级)和一般环境事件(IV级)四个级别。 6 编制要求
6.1根据本指南及本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
7
6.2日常要遵循“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6.3要把防范、控制、处置单位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恶化及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作为重点;
6.4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隐患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处置。 7 编制步骤 7.1编制准备
7.1.1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7.1.2制定编制计划 7.1.3收集资料 7.1.4初始评估
7.1.5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7.1.6能力与资源评估 7.2编写预案 7.3审定、实施 7.4适时修订预案
8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8.1格式 8.1.1封面
标题、企业名称、预案编号、分布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8
8.1.2 目录 8.1.3 预案内容 8.1.4 附录
8.1.5 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 8.2基本要求
8.2.1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8.2.2正文采用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如仿宋4号字或宋体4号字 8.2.3打印文本
8.2.4预案除保留必要的存档、使用数量外,应向市环保局和所在地环保分局和有关部门报备打印文本和光盘(或电子文档)。 9 预案基本内容 见附件
9
附件: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 1.1企业基本情况
地址、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从业人数、班次、人数;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和能力、原材料名称和储量、产品、产量等内容。 1.2周边环境状况 1.2.1自然环境
企业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厂址的特殊状况(如上坡地)等;气候(气象)特征,降雨量及暴雨期等;水系、动植物分布等。 1.2.2社会环境
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口分布、道路等情况。周边区域50米、100米、500米,1公里、3公里、5公里等常住人口;居民点、自然村、学校、机关等社会关注区的名称、联系方式、与单位的距离和方位图;周边重要基础设施、企业基本情况;周边区域道路情况。 1.3环境标准
产生污水排放去向,排放到水体及执行标准、区域地下水执行标准、区域空气质量执行标准;其他周边环境敏感区情况及位置说明。 1.4危险源基本情况的调查
1.4.1主、副产品及生产过程的中间体等名称及日产量,原材料、燃料名称及日用量,列出危险物质的明细表等。
1.4.2生产工艺流程说明,主要生产装置说明,危险物质储存方式(槽、罐、池、堆放等)、最大容量及日常储量,生产装置及储存设备的平面布置图,雨水或污水收集管网图等。
10
1.4.3工艺流程说明及主要设备、构筑物说明;污染物的产生量、污染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口等,企业其他环境保护措施等。
1.4.4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转移、处置情况,危险废物处理单位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资质、处理场所的位置等。
1.4.5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等运输单位、运输方式、日运量、运地、运输路线、“跑、冒、滴、漏”的防护措施等。 2 环境风险评价
主要阐述企业存在的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以及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波及范围。
2.1环境污染危险源的确定
2.1.1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2.1.2环境影响报告所确定的污染源及区域环境资料等; 2.1.3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资料等事故报告;
2.1.4如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提供来源、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根据综合分析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确定环境危险源名称、地点、数量、性质、强度等及分布图,并按照危害程度依次排为1号危害源、2号危害源、3号危害源……等。 2.2 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数量、距离、现状等及分布图,可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保护级别,如1号保护目标、2号保护目标、3号保护目标……等。
2.3突发环境事件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11
对每个确定的危险目标要作出风险评价。即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范围和持续时间,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的短期、中长期影响,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危害,包括危害的类型和空间、时间范围。在预测中需给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泄漏等。 3 应急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依据环境污染隐患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组织机构。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指挥、各组成人员的相应职责。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如救援指挥机构、抢险抢修队伍、通讯保障、治安队等。特别是抢险抢修救援队是处置环境污染事故的骨干力量,应重点予以充实。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
明确本企业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对已确定的环境隐患,根据其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污染事故的发生。预防措施主要包括:
⑴危险品储运安全防范措施:对危险源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等;
⑵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自动监测、报警、紧急切断及紧急停车系统;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应急救援设施及通道;应急疏散通道及避难所等;
12
⑶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有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监测报警系统和在线分析系统等;
⑷电气电讯安全防范措施:爆炸危险区域、腐蚀区域划分及方案等; ⑸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⑹应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等防范措施; ⑺污染物治理设施防事故排放缓冲系统。
各种预防措施必须建立责任制,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4.2预警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突发环境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5 报告与通报 5.1企业内部报告程序
明确信息报告发布的程序、内容和方式;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故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趋向等情况。 5.2信息上报时限要求及程序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13
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5.3通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
明确可能受影响的区域的通报方式、联络方式、内容及防护措施。 5.4被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的清单
确定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6 应急响应 6.1响应分级
针对环境污染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企业内部控制事态的能力以及可以调动的应急资源,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行动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确定不同级别的现场负责人,指挥调度应急救援工作和开展事故应急响应。
在企业自身能力可以应对污染控制时,可以设置车间应急和场区应急。企业自身能力无法应对污染控制时,可以设置场外应急,请求当地政府或相关单位支援。
按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6.2响应程序
根据所编制预案的类型和特点,明确应急响应的流程和步骤,明确不同级别预案的启动条件,并以流程图表示。 6.3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6.3.1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及物质保障供应程序。
14
6.3.2切断污染源的基本方案;减轻与消除污染物的技术方案。 6.3.3应急过程中采用的工程技术说明。
6.3.4应急过程中,在生产环节所采用应急方案及操作程序;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应急时紧急停车停产的基本程序;控险、排险、堵漏、输转的基本方法。
6.3.5污染治理设施的应急方案。
6.3.6危险区、安全区的设定;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6.3.7处置事故可能产生二次污染的处理措施。 6.4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6.4.1救援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6.4.2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6.4.3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6.4.4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6.4.5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6.4.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6.4.7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控制。 6.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救助措施
依据对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受事故影响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性应急剂量控制规定的分析结果,确定组织计划及救护、医疗救护等内容。
6.5.1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15
6.5.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6.5.3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
6.5.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6.5.5受污染毒害人员的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包括现场紧急抢救方案、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和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等。 6.6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 6.6.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6.6.2确定现场净化方式、方法;
6.6.3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 6.6.4洗消后的二次污染的防治方案。 7应急程序关闭与恢复措施
7.1规定环境污染应急状态的终止程序,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7.2通知本企业相关部门、周边环境相关单位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7.3可能受污染区域事故警戒的解除;
7.4应急处置结束后,降低污染对环境的中长期和累计影响而采取的清除措施,包括污染事故现场的善后处理、恢复措施和临近及可能受污染区域善后恢复措施。
7.5事故原因的调查、责任认定和应急评价。 8应急保障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16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药剂及工具、消防和车辆等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技术保障、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9应急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9.1.1应急救援人员培训 9.1.2员工基本培训
9.1.3运输司机、监测人员等特别培训 9.1.4外部公众环境应急知识的宣传及培训 9.1.5应急培训内容、方式、记录表 9.2 演练
17
9.2.1演练准备 9.2.2演练范围与频次 9.2.3演练组织
9.2.4应急演习的评价、总结与追踪 10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10.1内部评审; 10.2外部评审;
10.3发布的时间和生效时间、抄报(送)部门、企业、居民区等。 11附件
11.1环境风险评价文件;
11.2内部应急人员的职责、姓名、电话清单;
11.3外部(政府有关部门、救援单位、专家、环境保护目标等)联系单位、人员、电话;
11.4单位所处位置图、区域位置及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位置关系图; 11.5单位重大危险源(生产及储存装置等)分布位置图; 11.6应急设施(备)布置图; 11.7本单位及周边区域人员撤离路线; 11.8危险废物登记文件;
11.9危险物质运输(输送)路线及环境保护目标位置图;
11.10企业(或事业)单位雨水、清净下水和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
18
11.11各种制度、程序、方案等; 11.12其他。
19
第三部分:应急演练安排
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各企业须每年组织一次应急演练,要求各企业自行组织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还必须将演练通知、时间、地点、演练内容、演练参加人员签到名单、演练照片、照片说明及演练总结情况,上报我局备案。
20
附件三:
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
(格式文本)
编制单位 (盖章)
编制日期
21
1.基本信息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通信地址 单位联系人 环保管理部门名称 联系电话 传真 法人代码 环保主管领导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负责人 手机 E-mail 2.生产情况
2.1概况
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设规模、职工人数等(附厂区平面图)
主要生产装置情况、主要生产设备情况 主要产品及产量计划 主要原材料及消耗计划 2.2生产工艺及危险废物产生的工序
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明产生危险废物的工序)
产生危险废物的工序简要说明 生产工艺重大调整计划
22
3.危险废物产生情况预测
3.1危险废物产生量预测
废物名称 类别 产生量 (吨/年) 产生工序 形态 特性 含主要有害物质名称及含量 名称 含量(%) 注:特性是指危险废物的急性毒性、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易燃易爆性。
3.2危险废物减量化目标及措施 3.2.1总量削减
产生量(t/a) 序号 废物名称 类别 数量(t/a) 浓度(%) 数量(t/a) 消减目标 百分比(%) 3.2.2拟采取的减量化措施
4.企业内部危险废物防治设施情况
4.1贮存
贮存计划
23
贮存设施情况(贮存装置位置图及照片、贮存能力、防泄露和防渗措施等) 危险废物标识设置情况 贮存设施整改计划 4.2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计划
综合利用设施情况(附照片) 综合利用工艺流程 综合利用设施整改计划 4.3处置
处置计划
处置设施情况(附照片) 处置工艺流程 处置设施整改计划
5.危险废物转移计划
序号 名称 类别 转移 次数 数量 (吨) 接收单位 6.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建设计划
24
6.1环保管理部门情况(职责、岗位设置、人员编制、人员专业背景等)
6.2管理制度制定计划
7.危险废物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附件四:
翔安区环境危险源申报登记表
一、基本情况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地理位置 中心经度 法人代码 企业类别 负责人 第二联系 人 联系电话 ° ′ ″ 营业执照 行业代码 联系电话 成立时间 邮政编码 中心纬度 ° ′ ″ 职工总数 行业类别 传真 25
声明:本表所填内容属实,无虚报、瞒报现象。 负责人签名: 审核: 填表人:
26
二、单位周边敏感目标基本情况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序号 自然村/居民点/单位名称 方位 距离(m) 人口数(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 2 3 27
注:本表填写离本单位1000 m半径内环境敏感目标的信息。
28
三、危险品使用情况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序危险品名称 号 1 2 CAS号 物编号 危险货CN号 别和项别 类别 状态 危险源类危险源危险品主要危险性质 用量(t) (t) 方式 日产量或使最大储量储存 备注* 注:备注栏填报危险品用途、属性信息。
29
四、危险废物产生情况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年产生量序号 类别编号 废物名称 形态 主要危险成分 特性 产生工序 (t) 1 2 3 4 (t) 年处置量处理处置单位 方式 应急处理 30
五、危险品运输情况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序号 1 2 3 危险品名称 运输量(t) 运输方式 运输路线(主要途径的地点) 应急处置方式 备注 六、危险废物转运情况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序号 危险废物名称 年转运数量(t) 运输方式 运输路线(主要途径的地点) 接纳单位 31
1 七、应急物质贮存情况表
单位名称(盖章): 填报时间:201 年 月 日
序号 1 2 3 4 5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应急物资名称 用途 数量 数量单位 存放位置 32
附件五:
第一部分:厦门市翔安区重点工业企业环保工作情况报告
(PPT材料整理提纲)
第一部分 企业概况及环保建制情况
一、企业基本信息
33
1.单位名称、详细地址(须标明经纬度)、注册类型、企业投资规模及投资总额、产品及产量、产值、税利、工厂建设时序及环保投资总额;
2.注明是否属于国控、省控或市控或区控污染源企业; 3.工商营业执照及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历年环保投资情况; 5.厂区地理位置图。
二、企业环保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1.企业环保管理组织机构架构图;
2.环保岗位设置情况及人员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3.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规章制度、人员培训情况、培训内容及人次、考评情况资料等); 4.环保档案建档情况(用照片表示);
5.适用于本企业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及相关政策文件备用情况。
第二部分 环境管理工作情况
34
一、环保“三同时”情况
1.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报告表或登记表)及环评批复(含新、改、扩建项目); 2.环保设施(装置)设计、施工资料及现场照片等;
3.环保“三同时”验收资料(验收监测报告及环保部门的验收表);
4.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必须注明废气污染源位置、污水排放口位置、噪声源位置); 5.污水管网线路图;
6.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结论和建议; 7.环保行政管理部门的验收意见;
8.环保行政管理部门下达的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及实际排放监控监测数据记录;二、产排污情况 1.主要生产设备
2.每条生产线投建、生产情况;
3.工艺流程、产品及原料使用记录(原辅材料明细、化学品种类、性状和使用情况)、污染物产生环节分析、重点危险源辨认;
35
4.近三年的产排污情况;
5.排污申报考核登记表、变更申报登记表; 6.排污许可证(总量和浓度)正本、副本、年检;
7.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及缴费收据(按季度、按年度收集整理)
8.环境保护设施及运行情况(含运行台账、维护情况记录、监测计划记录) 9.环保部门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督性监测结果(废水、废气、厂界噪声) 三、污染治理情况
1.废气、废水、噪声、废物废渣、危险废物、放射性源等治理措施及管理方法;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及委外处理协议或合同; 3.危险废物分类、安全处置五联单据。
4,分析监测仪器和设备日常维护和计量记录(有建立实验室的企业提供)
5.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情况及自动监控系统(含排污口规范化情况、标志登记证、自动监控系统现场照片、排污口经纬度数据等);
6.环保行政处罚记录情况(如无,则注明没有);
7.环境信息公开情况(企业网站或厂区内外宣传栏上公开本企业环境工作情况照片);
36
8.用水、用电费用登记。 四、应急管理情况
1.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须说明危险源(主要指化学品、放射源、辐射源等)种类、危害性或毒性及其应急防范措施; 3.应急物资和人员储备情况、紧急报警电话和24小时值班电话;
4.事故应急演练组织实施方案、演练照片、记录等(须注明具体演练时间); 5.如有发生过环境风险事故,则需提供环境风险事故总结材料。
第三部分 环保工作成效及“十二五”环保工作目标
一、历年污染减排情况
1.环保部门核定的污染排放量和减排量;
2.排污量核算比对、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等统计图表; 二、主要成效
1.环境体系认证、实施清洁生产情况(包括何时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进展、验收等)等情况;
37
2.历年所获环保奖励情况。 三、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及对策措施 四、“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目标 五、企业信息公开情况
备注:各企业可参照以上提纲的内容要求,认真做好独具特色的PPT汇报材料。
第二部分:友达光电公司PPT汇报材料参考样版
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