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华 2011211049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圆明园》观后感
看了《圆明园》之后颇有感受,引起我深深地思考! 《圆明园》讲诉了圆明园从兴起到繁盛到毁灭的过程。看康熙与弘历在圆明园的祖孙相遇,一家人其乐融融,欢笑不断。雍正帝为思亲情(但也有人说是因为满人不习惯北京的气候而修建的开始修筑圆明园,据说,因为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前是过着游牧生活,冬季那里是林海雪原,夏季则是气候凉爽。入关后,他们对北京的气候很不适应,紫禁城虽然金碧辉煌、宏伟壮丽,但是清朝皇帝感觉那里呆板憋闷,特别是在康熙初年,紫禁城发生了大火后,为了防火,也为了防止宫廷暴乱,砌了高高的宫墙。皇宫里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沟水流过于平缓 几乎成了死水,当时对皇城有“红墙,绿瓦,黑阴沟”之称。这使得皇帝们有些厌倦深囿高墙的宫廷生活,于是,从康熙年间开始修建园林,这种修建工程竟延续了两百多年。)雍正帝扩建圆明园达三百余亩,不过,康熙年间的圆明园还是比较朴素自然,不愧是一个养身的好地方。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帝开始大修圆明园,所有珍奇异宝都积聚于圆明园,各种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各具特色,就如意大利人传教士朗士宁间的西方建筑,充满了传奇色彩,而且应用了西方科学,具有很大的科学性(虽然后来机器运作的水泵被停用了,因为乾隆认为那只是一种玩具,小儿科),体现了当时圆明园的先进性。
从《圆明园》中可以看到,圆明园中积聚了各种宝贝,是当时的世界奇葩,是世界性的皇家园林。北京的西郊,有连绵不断的西山秀峰;玉泉山、万寿山、北海淀等多种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处汇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东顺势注入昆明湖,成为西郊最大的水面。古代劳动人民在这里生活,辛勤劳动,开垦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风景区。圆明园里面有前湖、后湖等水面,其内建“牡丹台”、“天然图画”等园林。当圆明园还是一座藩赐园的时候,它的规程不能超过皇帝的畅春园的,所以建的景不多,名声也不大,远远比不上畅春园。可后来随着主人的登基,清朝的太平盛世的到来,在其六十多年陆续扩建中,终于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看着圆明园中的珍奇异宝,不禁为中国曾经的辉煌而自豪。
但好景不长,终于,在列强的强势轰炸中毁于一旦,当我看着列强轰开中国的大门,闯进圆明园进行公开的抢劫时,心里很难过,因为中国的东西就要被侵略者劫走了,当我看见那些珍宝被大火无情的吞噬是,有说不出的感受,我们的东西啊,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终于还是逃不过“强盗”的魔爪,毁于一旦。难道我们不配拥有那惊世骇俗的宝?不是的,因为很多原因……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多反面探究这其中的缘故。
推究历史,我们发现,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像阿房宫,“楚人一炬,怜焦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看《圆明园》,我觉得可以从很多方面寻找原因了。首先,我们应该从内部看,首先应是她的经济吧,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发展,自足自给,男耕女织,没有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的市场,这样的经济必定衍生出一个专制的统治阶级,专制的政权;再就是那时的政策,闭关锁国,一味的排斥外来物品,包括它的先进科学技术,中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了解西方各国,夜郎自大,把它们当作蛮夷,,从来不愿学习西方的东西,看《圆明园》里的说,侵略者很奇怪,清朝有西方的弹药火炮,但是清朝的军事武器却很落后,为什么?其实很简单,
1 近代史纲要
张冠华 2011211049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中国不愿学习他们的东西,只是把它当玩具而已;再然后就是中国的儒文化影响,中庸、落后、思想不开放,觉得只要能运行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这竞争的激烈。
再从外部因素来看,西方传教士对中国的描述激起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向往,中国成为他们的目标,为了获得中国夺得中国的东西,各国争先恐后的向中国派遣使者、传教士,希望与中国建立关系,但被中国拒绝,各国很失望;其次就是西方各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工业革命后,各国工业发展很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机器化大生产代替了手工业,工厂代替了工场,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中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各国,西方各国终于开始制定侵略中国的计划,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圆明园灰飞烟灭,西方各国“功不可没”啊。
虽然中国的圆明园、世界园林毁灭了,但是我们都永远记住这座历史性的园林,我们把他看作我们历史的骄傲(因为在当时盛极一时);也把它看作是历史的耻辱,因为他经历了我国的历史的衰败,见证了中国落后挨打的事实,见证了中国的被西方侵略的历史;还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教训,告诉我们努力奋进,永远不要重步历史的后尘,只有发展了自己才会使自己强大,不会被别人欺负,中华民族的复兴就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强大……强大……
有时候就会幻想,如果圆明园没有被毁,现在会怎么样呢?也许会有好几个可能,第一,现在它是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园林,仍然是世人向往的地方,它会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区,世界各国的旅客都会前往中国,瞻仰她的神圣,中国也会是世界瞩目的焦点;第二,中国也许不会有历史的教训,也许会停滞不前,也许不会有现在的繁华、名声,也许这就是中国的劣根性吧,不懂了…….第三,也许,圆明园没有被侵略者毁掉会被国人毁掉,看着今天日益发展的经济,现代建筑都快完全取代古老建筑,为了修建现代的、有时代气息的建筑,圆明园会不会有被毁的命运,不过,如果是那样,真是可惜了!不过,因为没有如果,所以就不会想太多啦。
看了《圆明园》,自然又会想到前些日子备受关注的新闻,“圆明园该不该重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虽然圆明园是世界园林,但是如果重建,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第一,他是我们历史的记忆,它提醒我们要进步,用自己的的力量得到世界的尊重,伫立于民族之林;第二,圆明园的辉煌不可模仿,圆明园中的珍宝已经被当年的列强弄走,虽然有的已经找回来了,但是好多东西都已经丢失了,怎么可能由重建的可能;第三,舆论的压力,我们已经看到,重建的消息备受关注,所以,这一重建的想法,在我看来是不可行的。
“请您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放上神像,饰以琉璃,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这么个仙境就这样没了,我们该如何是好,是悲伤、悔恨、痛惜,我们现在不能做任何事,不能像有的人那样拍下中国的宝后却不付钱,在外面给世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不要那样吧,好好地回味历史,也许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伤的不那么深了,好吧,让时间的医生医治创伤 ,我相信,我们会从历史中成长,从教训中壮大。有机会去北京,去看看圆明园吧,看看历史的记忆,看看我们民族的的伤疤,虽然伤上撒盐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这是一件必要的事,没
2 近代史纲要
张冠华 2011211049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有痛,哪来的改以及成长,从痛中成长。圆明园,我们的记忆,“你的豪华彰显了封建王朝的奢侈,你的完美代表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你是园中之园,你是不朽的传奇,华夏之孙为你骄傲。”我会记住你的!
《圆明园》让我感触很多,就这样,让我记住了历史,祖国会成长,我也会成长的。
2011211049 张冠华 3
经济学院
经济学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