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朱玉:人物报道“一支笔”

2022-10-14 来源:步旅网
RENWUCHUANBO 中国当代人物传播100家 婚 勺lo 朱玉:人物报道“一支笔’’ 朱玉,女,新华社音视频部副主任。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义系,1986年 进入新华社,曾任新华社国内部政义 采访室主任记者,以调查性报道和人 物报道见长 曾报道塑造过任长霞、郑 培民、宋鱼水等多个重大典型人物,并 多次参与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她执 笔采写的长篇通讯《公仆本色——追 记湖南省委原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 副主任郑培民》,获第13届中国新闻 奖特别奖,2003年被推选为首届“中国 记者风云人物”。 朱玉被业内人十号称为新华社ff I央新闻采访中心典型人物报道的“第 一支笔”,她认为,人物报道不是笔法 过人,而是要观察仔细,读者看完这篇 稿子,认为写的就是这个人,就是一篇 成功的人物报道。 在所有对任长霞事迹的报道中, 新华社7000字的长篇通讯《警察任长 霞》最为独特:文字不露悲伤,可却能 让读的人几次落泪。朱玉说,记者们写 任长霞,几乎把所有自然界的植物都 比喻遍了,可她偏不这么写。她写仟长 霞,风格是站在旁边,不动声色地介 绍。就像旧时说大书,说的人语气平 静,听的人心情激昂。 “任长霞是什么样的人,我要把她 写成什么样的人。”朱玉说。 她想在“任长霞”3个字前加定语, 想过各种称呼,可到后来,“警察任长 霞”这几个字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怎 么绕都绕不过。朱玉知道,找到方向 了——仟长霞首先是个警察,就得把 警察味写出来。 “我们采访警察,任长霞的同事们 介绍她的事迹。我眯着眼睛听,其实是 在观察,那些警察,有什么样的警察 味。他们的眼睛都很亮。任长霞在录像 里也是这样,不笑的时候,眼神很凶。 这是个有男子气的女人。” 丁是,朱玉这样写出义章的开头: “任长霞5岁时就喜欢拈枪弄棒,精神 头大得很。 丌始读 ,任长霞喜欢读福尔摩斯 探案集之类的书籍,有空就抱着啃。当 时的警服上白下蓝,任长霞喜欢,大街 上一看到穿这类衣服的,就盯着看。 高中毕业,任长霞要报考警校。 可她1.58米的个头,根本达不到警 校女生1.60的最低录取线。这姑娘 有主意,她穿上高跟鞋,冉穿上能盖 上鞋跟的长筒裤,昂首挺胸去体检, 量身高时使劲往上拔着,恨不得把 头发丝都乍起来…… 她如愿变成了警察任长霞。” 不到200字的生平介绍,把“警察” 二字凸显 来,奠定了文章的基础。 《警察任长霞》这篇报道,多用短 句,少用彤容词,文句之中有浓郁的地 方色彩。有记者对朱玉说:你这报道像 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任长霞想i卜手下的民警们外练 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陈秀英一路哭着回家,不单是为 自己的事有人管,而是没想到‘恁大个 官对百姓恁好’。”…… 义章的语言,糅合了标准书面语 和河南方言。朱玉说,这是她调动了自 己对一方风俗和义化的积累。“燕赵之 地多慷慨任侠之十,任长霞这个警察, 就是这么一个有点粗、有点侠的女 性”,朱玉说。 这一位女性,生前把绝大部分时 间和精力献给了工作,献给了登封的 百姓。报道是这么结尾的:“从此,从警 21年的警察任长霞,与丈夫结发18年 的妻子任长霞,终于可以歇在家里,陪 陪丈夫了 空空的家里传出了一个男 人痛彻心腑的嚎啕声。” 朱玉说,这儿句话,她什么时候想 起来,什么时候就想哭。 采访任长霞的丈夫,朱玉第一句 话就是:首先向您表示慰问,希望您节 哀顺变。我知道,作为一个 年男人, 您为了家庭,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想象 的压力和痛苦。 对方长长叹口气,知道碰上一个 理解他的人,话匣子慢慢打开。 朱玉说,写任长霞,首先要从精神 上接近她——首先以一个同龄人、以 一个对事业有点追求的女性,去理解 任长霞。 这份精神上的理解,而不光是生 活上的了解,直接影响文章的内涵。文 章写成后,新华社河南分社一位同事 打电话给朱玉:“恭喜你,你写的任长 霞,就是我熟悉的那一位。” 他 2010.06 o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