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2021-12-14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抗战时期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作者:蔡若愚 王瑞旋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9期

【摘要】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我国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所产生的一场全国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一场音乐运动。重庆作为抗日战争的陪都,其在整个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运动中所做出贡献的不可磨灭的。本文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地区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进行阐述,以此彰显中国民族意识的崛起。

【关键词】社会音乐活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我国经受了一个残酷而漫长的道路。但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却没有一点的弱下去,而是变得异常高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中华民族国民意识的体现,同时又是推进国民意识发展的重要力量。抗日战争时期,音乐作品大多以抗日爱国为主要题材,以群众歌咏运动等社会音乐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其目的旨在唤起民众和追求民族理想中培养和反映了国民意识并使之理论化,使中国音乐运动在民族主义旗帜下发生了向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转型。同时研究抗战时期社会音乐活动对中国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庆作为中国的陪都,成为当时大后方的重要音乐运动的发展地,大量的爱国主义音乐战士集中在此,为推动当时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作出巨大的贡献。 一、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叩开了中国的大门,抗战前夕重庆音乐依然是在软性化的音乐控制之下,靡靡之音此起彼伏。随着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下发《中共中央关于组织抗日统一战线扩大救亡运动的指示》后,软性化的音乐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爱国的声音,这些声音响彻山城。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兴起的标志是“重庆市救亡歌咏协会”的产生,1937年9月29日《新蜀报》刊登了由青年民众歌咏会、暴风歌咏队、雪耻歌咏队、怒吼歌咏团、各职校歌咏队、巴女中歌咏队、重庆女师歌咏队等10个团体组成的“重庆市救亡歌咏协会”。该歌咏协会旨在发出时代的声音,让大众的声音传到大街小巷以及穷乡僻壤,并提出了“歌声在哪里,民族解放的战士就在哪里”的口号。1938年12月25日,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的成立,也标志着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重庆如火如荼地开展。这一时期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主要是以爱国歌咏的传唱、音乐团体组织音乐会的演出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1938年“七七”抗战周年纪念日,由重庆民众歌咏会、中华歌咏队为代表的14支团体的游行活动,在活动期间延长了麦新的《大刀进行曲》等一系列优秀的抗日救亡歌曲。不仅如此,同年年底在重庆市救亡歌咏协会的组织下,演出了劳军歌咏大会,劳军募捐歌咏大会等团体歌咏活动。这些团体的出现以及社会音乐活动的增多称为了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开端,同时也为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发展

随着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兴起,至1946年重庆地区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之所以重庆地区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开始兴盛首先体现在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1939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指示》中刊示必须经常注意对文化运动的领导的指示里提出了“应注意宣传鼓动工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力求各种宣传品的生动与活泼,特别注意戏剧、歌咏等等的活动。”,该指示的出台给予了歌咏运动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明确了歌咏运动作品中的“三个化”。1940年中共中央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以及1941年中宣部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党在文化运动上的任务等多个文件中明确表明了我党在文化工作中的核心思想以及任务,这样准确的指示给予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针对性,其中的社会音乐活动与当地各个阶层尤其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团结在一起,并且开展的社会音乐活动以普及性为目的向社会进行宣传。同时在思想、人员吸收、社会音乐活动的参与者等方面做出部署,使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创作内容以及演唱目的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其次体现在音乐机构的发展上,自1938年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成立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因此协会得以壮大,并致力于音乐会的演出以及歌咏运动的组织工作。与此同时,新音乐社的建立,1940年国立音乐院、中华交响乐团的相继建立以及1942年中国音乐学会的成立也为歌咏运动添砖加瓦。虽然这些音乐机构有些并不是音乐社团,但是其在社会音乐以及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与当时的社会音乐社团无异。其三体现在歌咏的传唱以及音乐会的开办上。1938年底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成立,1939年协会开始深入开展一系列社会音乐活动。其中包括2月举办的露天音乐会,其中演唱了多首抗日救亡歌曲。1940年12月在中国电影制片厂举办的演奏会,其中也演出如《嘉陵江上》在内的多首救亡歌曲。以及1946年为纪念冼星海举办的音乐会等多唱音乐会演出。除了中华全国音乐界抗敌协会以外,国立音乐院也组织了多唱音乐会,以宣传抗日救亡的理念,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等一批优秀的抗日救亡歌咏作品。另一方面,新音乐社在当时也通过《新音乐》《音乐艺术》等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歌曲,同时也出版了《三年歌选》《民主歌声》等歌曲集,极大地丰富和宣传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精神以及爱国思想。这些团体和机构的社会音乐活动不仅仅丰富了抗战时期救亡歌曲的演出,同时也很好地宣传了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让市民提升了民族意识,唤起民众和追求民族解放的理想。 参考文献

[1]苏光文.抗战时期重庆的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2]中共重庆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南方局领导下的重庆抗战文艺运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