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叙事
论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教师的介入指导策略研究
■沈阳师范大学
杨文雅
薛聪
【摘要】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主开展的游戏。由于其游戏是幼儿自发开展的,且操作行
较强,因此深受幼儿的喜爱。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经验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
本文旨在研究教师介入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必要性及其介入指导游戏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幼儿园实际,探讨出适宜的介入指导策略,以推动幼儿园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建构游戏;介入时机;策略
建构游戏,亦称结构游戏,是幼儿运用积木、插塑等较小的材料通过搭建、接插等动作组合成较大的物体的游戏活动。是以儿童的想象和创造为基础对周围物质世界的表征。而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当前幼儿园建构游戏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游戏形式,即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自主地进行游戏。然而在当前却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开展有效的指导措施,保证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从而推动建构游戏的发展。
一、教师介入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必要性
自主性建构游戏是幼儿在建构游戏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可利用的建构游戏材料,自主开展的游戏活动。尽管幼儿在自主性建构游戏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并获得愉快和满足。但由于幼儿年龄、认知水平的限制,以及已有经验的制约,在游戏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对其进行指导,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从而实现自主性建构游戏的实际价值。
二、教师介入自主性建构游戏中的问题(1.一)介入时机的不恰当有些教师在介入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时,随意介入
只是看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片段表现,或是没有完整的了解幼儿的游戏过程,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对本班幼儿日常表现的了解,且没有考虑介入的时机是否恰当,就随意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幼儿进行游戏的原有意图发生了改变,并不能达到开展自主性建构游戏的真正的目的。
2.当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过早介入
教师就马上介入幼儿的游戏,缺乏引导幼儿探索和发展的信心和耐心,过早地给予幼儿答案。且忽略幼儿本身所具有的游戏能力,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利于幼儿想象力、3.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频繁介入
创造力以及自主性对发展。
有些教师不断地在与幼儿进行交流,即使在幼儿没有需要时,也与幼儿进行无意义的交流等。即在幼儿开展游戏时,教师多次与幼儿进行语言与非语言的交流。这种频繁的介入也会打扰幼儿的游戏,阻碍幼儿游戏的发展。
(1.二)有些教师对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存在着误解,忽略式介入
介入方式的不恰当认为既
1249/2020
然是幼儿的自主游戏,教师便是旁观者的角色,甚至在一旁
完成其他的教学任务,唯一的目的就是保证幼儿的安全,提供建构游戏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维持游戏的秩序。在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教师走马观花式的指导,参与少甚至是无参与,即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消极旁观现象的普遍存在,2.使幼儿的自主游戏失去了实际意义。
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控制式介入
最主要的是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学习。幼儿玩什么游戏、和谁一起玩游戏、怎么去玩游戏,都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教师的完全控制式介入,即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教师在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时,缺乏对幼儿的引导,没有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而是过多地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3.从而忽视了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性。
自主游戏的主体是幼儿,中断式介入
而不是教师。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适时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实际上,教师经常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一方面,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遇到困难或是出现问题时,教师便剥夺幼儿的游戏权利、收回幼儿的游戏材料,中断幼儿所进行的游戏。另一方面,由于游戏的时间不足而中断幼儿的游戏。不论什么原因,随意中断幼儿的自主游戏,都阻碍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三、教师介入自主性建构游戏的策略(一)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
在自主游戏中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参与者。首先教师要正确地理解幼儿自主游戏的内涵,明确自身在自主游戏中的角色定位,真正发挥自身的介入指导作用;其次教师要对幼儿的自主游戏进行深入系统地观察。全面、持久地了解幼儿自主游戏的全部过程,从幼儿对材料的建构与探索,到同伴之间的合作交往,再到在游戏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细致观察;最后,教师要在观察中捕捉教育的契机,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提升幼儿游戏的经验,从而实现自主游戏的价值。
(1.二)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
幼儿的思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想象、生活经验等方面还不够丰富,缺乏对周围事物的充分感知,缺乏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此时教师要对其进行帮助,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丰富幼儿的经验,2.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园中有的幼儿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时
缺乏良好的意
幼教叙事
志品质与合作精神,不会与同伴进行良好的分享、合作与交往。那么这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同伴间争执、打闹等现象的出现。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化解矛盾,这对于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与精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幼儿难以升华游戏时
在实际的幼儿自主性建构游戏中,由于幼儿认知水平的局限或建构游戏材料的限制,使游戏的内容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且停滞不前。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介入幼儿的游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增强游戏的趣味性,使游戏能够顺利进行,推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成长与发展。
(三)采取适宜的介入方式1.以自身为媒介介入
教师以自身为媒介介入幼儿的自主游戏,主要包括以语言为指导介入和以行为为指导介入两种方式,来帮助儿童解决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游戏顺利地推进。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由于幼儿缺乏经验,对周围事物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幼儿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很难自己去解决。即要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或行为去引导幼儿、鼓励幼儿、支持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适时、适当地指导。培养幼儿进行自主游戏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指导尤为重要。
NarrativeOfPreschoolEducation
2.以角色为媒介介入
幼儿的自主性建构游戏虽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开展的游戏,但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诸多问题。教师以合作者或配合者的角色介入游戏比以教师自身的语言、行为介入游戏的效果更好。通过这种方式介入也可以帮助儿童和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保障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3.以材料为媒介介入
游戏材料是幼儿建构游戏的物质基础,幼儿园的游戏材料不仅要丰富多样,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更要注重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以及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教师要细致地观察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根据幼儿游戏的需要,适时适当地投放相关的游戏材料,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参考文献:
[1]刘焱,潘月娟.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陈亮华,阳学文.幼儿教师介入区域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大众文艺,2015(09).
[3]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介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5).
[4]杨红.浅谈自主性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作者简介:杨文雅(1997.06-),女,汉族,辽宁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政策、儿童网络心理学。
上接第123页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回抛给班级幼儿,让
能够解答这些问题的幼儿进行答复,既能够增加同伴间的交流,无形中也为幼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寻求同伴帮助;对于一些幼儿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幼儿的反馈,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到本次活动中的突出优势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全面给出相应的改善方案,进而对后期的户外混龄活动进行优化。同时,为了加深幼儿的记忆,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游戏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做一个整理,这个整理就是以图画的形式把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画出来,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这本图画记录看到幼儿的发展轨迹,分享给其他幼儿和家长。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进行下一次的户外混龄活动,教师可以制作一份彩色的打分表,将其分发给幼儿,让幼儿结合自己对活动的真实体验进行打分,并在打分表后画上自己的建议。当幼儿填写完毕后,教师需要对打分表进行回收,并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去除其中的一些无效打分表,然后对本次活动的幼儿评价得分进行统计,并对幼儿的建议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为下一次的户外混龄互动创造有利条件。每周还可以进行一次户外混龄活动的研讨活动,教师回顾这一周以来在户外混龄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各个年龄段的老师也能更快速地了解到本年龄段大部分幼儿的实际水平,再分享一下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大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这就相当于一次关于户外混龄活动的头脑风暴,能推进户外混龄活动
更快的完善和发展。
四、结语综上所述,户外混龄活动作为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幼儿的个人成长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教师一定要从活动前、活动中以及活动后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给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户外混龄活动在发展幼儿肢体运动水平的同时还促进了幼儿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幼儿在户外游戏的过程中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不可避免地发生社会性交往,能激发大班幼儿爱护中小班幼儿的情感,又调动起中小班幼儿想要沟通、模仿的热情,对各年龄段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同时,户外混龄活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熟悉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肢体发展水平标准,又不能刻板的根据年龄段生搬硬套,既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做到因地制宜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进行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让户外混龄活动成为幼儿成长、探索、发展的舞台。参考文献:
[1]江瑜.浅谈户外活动材料在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中的价值——以常州市钟楼区五星幼儿园为例[J].好家长,2017(56).[2]沟伟伟.幼儿园开放式户外活动的问题与对策——以西安远东保育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6).
[3]梁杏好.优化户外区域活动,促幼儿社会性发展——开展户外混龄活动后之所思[J].好家长,2018(66).
FAMILYPARENTING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