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2023-08-29 来源:步旅网
第32卷 第S1期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12月 V0I.32 N0.S1 Journal of Zhaotong Teacher’s College DeC.2Ol0 ●有效性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张兴丽 (昭通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组, 云南 昭通657000) 摘要: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 素周期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质;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关键词:元素; 周期律; 原子结构;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322(2010)S卜O1 67一O3 一、教材内容 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 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化学》必修 规律。 2;设计内容:元素周期律。 (3)、熟悉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 (4)、指出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元素的 位置。 (一)学习目标 (5)、推测未知元素的位置及性质。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原认知能力、 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 学习氛围、认知的临近区) 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元 在本节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钠、铝、铁、 素周期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预测物质的有关性 硅、氯等元素及相应化合物的知识。还初步从原 质;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 子结构的角度学习了同主族元素碱金属、卤素的 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 相似性和递变性;初步接触了原子结构的理论知 素周期律的实质。 识,这些为学好本节创造了必要条件。但本节教 过程与方法: 材内容较抽象,理论性强,为使学生真正理解及灵 通过数据分析、实验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 活运用,须重视理论推理,借助实验和事实分析, 题、总结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 应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四、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 (一)知识点的划分与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的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确定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元素周期律: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其原 前2O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知道) 子结构和性质,反过来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推测 元素周期律;(理解) 收稿日期:2010—10—27 基金项目: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课题“高中课堂实效性研究”(CTF060248) 作者简介:张兴丽(1979一 ),女,云南鲁甸人,中学一级教师,学士,主要从事中学化学教育及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 167 ・ 第32卷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 陵学报 2010年(第S1期)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应用) (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表格1—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n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提出思考 问题。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 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五、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一)学习环境选择 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实验,通过课件展示前 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主要 化合价。学生动手做钠、镁、铝分别与水、酸反应 的实验。充分发挥教学媒体展示事实;创设情景; 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的作用。采用设疑…一播 放——概括的媒体使用方式进行教学。 六、学习情境创设 (一)学习情境类型 问题性情境和虚拟情境。 (二)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化学史实,前18号元素原子结构 特点。 情境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随元素 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情境3: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化学性质的 比较。 情境4: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事实。 七、学习活动组织 (一)自主学习设计方式选择问题讨论式 1、情景引入 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资源:俄国化学家门捷列 夫在前人基础上,继续探索化学元素之间最根本 的规律。1868年门捷列夫写下了一张表格,即 《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及其相似的化学性质 所制定的元素系统表》,并总结出元素性质的变化 规律。 教师活动:讲述并展示当时的元素周期表及 门捷列夫纪念邮票。 2、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资源:教材科学探究部分 ・ 】68 ・ 学生活动:体会变化规律;讨论回答问题。 3、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资源:硅、磷、硫、氯元素的 性质事实。 教师活动:归纳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学生活动:体会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4、学生完成作品、实验等 教学内容及使用的资源:钠、镁、铝的性质 实验。 教师活动:总结最佳方案。 学生活动: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全班进 行交流评价。 (二)协作学习设计选择:伙伴 钠、镁、铝的性质实验 使用资源:化学实验试剂、仪器。 分组情况:全班分为8个小组。 学生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然后 进行交流评价。 教师活动:综合总结最佳方案。 八、教学评价设计 (一)测试形式与工具选择 课堂上提问。 (二)测试内容 ①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随原子序数 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②指出金属性最强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 周期表中的位置。 ③推测未知元素的位置和性质。 九、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分析教材表格数据一学生归纳前18号元素 的原子结构特点一思考与交流一得出原子核外电 子排布的规律一提出新问题(元素的金属性、非金 属性是否随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而呈现周期性变 化?)一实验探究(钠、镁、铝元素化学性质的比较) 一得出结论一资料卡片(硅、磷、硫、氯元素的性质 事实)一思考与交流一概括出元素周期律一结合 周期表总结出元素性质、原子结构与周期表中元 张兴丽 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 第S1期 素位置的关系一应用。 程和方法,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因为学生要完 成的任务较多,所以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 十、教学反思 组。然后小组共同交流,资源共享,新课程强调学 本节课以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史料为 生的自主学习、强调感受、体验,但在规定的教学 背景,通过探究元素周期律的过程和对化学史的 时间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课堂训练习题时 回眸,让学生辨证的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 间减小,因此探究要适度,注意控制探究活动的数 正确理解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元素周期律属于 量,使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同时 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应具有严密 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因为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教学, 的逻辑性,所以在本节课的组织过程中,我重视引 所以主动性不够高,有时甚至会出现置身事外的 导学生进行理论推理,借助实验事实和数据分析, 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得调动这部 应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 分同学的积极性。 归纳、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体会科学探究的过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IM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 16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