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老子》四章优质课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
2.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文章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识记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的含义、重要虚词的用法,积累文化常识和文言句式。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文中老子的思想和道家的观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引导学生把握《老子》当中的人生智慧及其启示意义。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二、写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不断发动战争。残酷的战争让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老子》一书所述的内容便反映了他的思想和主张。
三、作者介绍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聘,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四、题目解说
《四章》选取了《老子》第十一章、第二十四章、第三十三章和第六十四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思想。
五、层次结构
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六、全文分析
1.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自矜者不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明确:
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
2.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富”与“志”各有什么含义?
明确:
“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只有将志向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竭力实行,才是“有志”。
3.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
明确:
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
“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用。
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
明确:
“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已、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5.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
明确:
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
观点二: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
七、中心思想
《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八、写作特点
(1)说理形象。
说理形象除了体现在老子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抽象的哲理,善于用辩证法来说理。比如,连举生活中的三个例子,用车子、器皿和屋室说明世间万物无不存在“有”和“无”的对立与统一。“有”与“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善用逆向思维。
善用逆向思维是指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领悟的效果,比如,老子所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逆向思维的体现。
(3)语言准确。
本文行文简洁,警句居多,如歌如诗,显示出独特的魅力。语言上,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非常出色,使得文章说理准确严谨,层层推进,气势如虹。
九、补充资料
《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通广博。
十、总结全文
《四章》阐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和“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布置作业
《四章》中,老子关于“有”与“无”的论述,闪烁着深邃的辩证思想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在一些人看来,没有能够立马见效的,就是无用功,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这是盛行的功利主义在作祟,表现为做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只要能够奔向目标,过程并不重要。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有用”与“无用”呢?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道德经》一开始,老子用大部分篇章带着读者认识天地、刍狗、器皿、车子、屋室等具体的东西,去发现抽象的道理。他的学说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而并非总在______________。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一般人只注意______________的东西及其作用,而忽略了虚空的东西及其作用。对此,老子论述了“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举例说明“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相互为用的;无形的东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容易被一般人所______________。他特别把“无”的作用向人们______________出来。老子举了三个例子:车子的作用在于载人运货;器皿的作用在于盛装物品;屋室的作用在于供人居住,这是车、器、室带给人的便利。车子是由辐和毂等部件构成的,这些部件是“有”,毂中空虚的部分是“无”,(),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器皿如果没有虛空的部分,即无“无”,就不能起到盛装东西的作用,其外壁的“有”也无法发挥作用。同理,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弄虚作假实有觉察显现
B.弄虚作假实用观察展示
C.故弄玄虚实有觉察展示
D.故弄玄虚实用观察显现
2.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有’与‘无’——实在之物与虚空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阿然——”他对着在海里冲浪的女朋友大喊道。
B.“人生中总有些事悔不当初——你看微博上那个热搜没有?”她对着同学悄声说道。
C.迷雾散开,一个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人——苏伏跳了进来。
D.“亲爱的罗曼罗兰,你不知道我多么爱你。——还有你笔下的人物,约翰克利斯朵夫!”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车子无法载人运货,就是因为车子没有“无”,无法行驶
B.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载人运货,根源在于无法行驶
C.车子无法行驶就是因为没有“无”,载人运货也就没法实现
D.没有“无”车子就无法行驶,当然也就无法载人运货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B.如果房屋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
C.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房屋中的空的地方发挥了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D.房屋如果没有四壁门窗之中空的地方,人们就没法出入、采光、使空气流通,可见
房屋中的空的地方显而易见地发挥了作用。
答案:
1.C
2.C
3.D
4.B
解析:
1.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弄虚作假:耍花招儿,欺骗人。根据语境,老子的学说不应该是“假”,应用“故弄玄虚”。实有:实际拥有。实用:①实际使用。②有实际使用价值的。根据后文“虚空的东西”可知,应用“实有”。观察:仔细察看(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前者侧重强调过程,后者侧重强调结果。根据语境,应用“觉察”。显现:呈现;显露。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后者更具有主动性。从前文的“他特别把……”来看,应用“展示”。
2.C项与题干中的破折号均标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A项,标示声音的延长。B项,标示话题的转换。D项,标示话题的中断或间隔。
3.根据括号后“其‘有’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了”可知,括号里的内容应该从反面论证“无”的作用。由此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D项体现了“无法行驶”与“无法载人运货”之间的逻辑关系,且其表述与后文的“……也就……”衔接紧密。因此选D。
4.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该放在主语之前,应将“如果”调至“房屋”前;二是结构混乱,可删除“是显而易见的”。只有B项完全修改
正确。
nù;D项,“景”应读jǐnɡ。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阿拉丁神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