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
2023-11-24
来源:步旅网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第27卷第5期 2011年9月 Journal of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Vo1.27 No.5 Sep. 201 1 口作家作品rdt:究 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 任 毅 (漳州帅池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杨骚是“左联”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20世纪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 在新诗的拓展和普及深化阶段,杨骚新诗创作对现代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杨骚早期诗作注 重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性和思想}生见长。杨骚诗歌表现时代主题,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 感悟社会、关注民生,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 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丰富的诗歌想象力是杨 骚诗歌创作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左翼诗歌;杨骚;诗歌题材;意象营造 (中图分类号1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52(201 1)05-0106-06 杨骚(1900-1957),原名古锡,字维铨,笔 特别是1923年9月的东京大地震更使他“觉得自 名杨骚,祖籍福建漳州华安,早年就读于福建汀 然的威力非常伟大可怕,人类非常渺小丑恶,陷入 漳龙道师范和省立第八中学,1918-1925年赴日 半虚无主义半悲观主义的泥潭里”【1 I。因此他认 本东京求学,受西方文化熏陶,对他的文学创作 为, “诗,应该在较小的客观现实上找题材,譬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辍学后到上海结识鲁迅, 如:如人生经验的一段片,社会动态的一角落,或 成为“左联”创会会员和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 一个时事问题,甚至一条牛,一根草……正是诗人 1924一l94O年,他创作发表了大量的现代诗、话 最好用武之地。”I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阅历的 剧和散文,并翻译绥拉菲摩维支、歌德、马拉西 丰富,杨骚诗歌表现的题材不断拓展。民族矛盾和 金、小泉八云及托尔斯泰等人作品,对左翼文坛 阶级斗争的深化使他很快意识到: “在这个苦难的 产生较大影响。1941年受周恩来委派赴新加坡、 动乱的时代,特别是在目前正在生死关头挣扎着的 印尼,协助爱国华侨陈嘉庚,与巴人、郁达夫等 我们社会的要求(必要)已经不许一切的诗人再躲 主编侨报《生活报》组织抗日爱国宣传。1952年 在象牙塔里喝梦幻的墨水了;它(社会)要求诗人 回国后曾任广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杨骚30余年的 在充满矛盾和丑恶的现实里生活,要求诗人知道社 文学生涯,最主要的成就表现在新诗创作方面。 会的黑暗面和光明面,要求诗人注意政治问题及时 以1931年为界他的诗作可分为前后两期,早期诗 事问题,要求诗人认识人类的仇敌和救星,要求诗 歌致力于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后期创作 人在做诗人之前先做一个具有时代的代表的精神而 则以现实主义叙事诗篇见长。 且在那推动历史前进的实践中斗争着的人,要求诗 人站在进步的正确的观点上,来深刻地把握极复杂 一广泛多样的表现题材 的客观现实,然后以一种比小说戏曲等的文学样式 更能够直接摇撼读者的情绪的紧缩的样式(即诗), 杨骚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创作积累了丰赡的诗 把这极复杂的客观现实的精华或自己对它(客观现 歌素材。杨骚的早期诗歌,集中体现为浪漫抒情 实)所起的感情反映出来,登在杂志上,报纸的副 风格,宣泄个人情感体验。他负笈东瀛漂泊异乡, 刊上,使读者能够朗读它或甚至能够被谱成歌使大 【收稿日期1201 1-07-30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项目(JA09166S);漳州师范学院社科项目(SS08004)。 者简介】任毅(1972- ),男,湖北十堰人,福建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学研究。 第27卷第5期 任毅: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口 107 众唱它而得到应有的效果。” ’他的诗歌写作也开 始由早期的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风格向后期叙事写 实的长诗风格演变,表现题材也逐渐与民族抗战和 人民解放的时代主题紧密相连。这样,杨骚诗歌创 上形成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晦涩感,影响诗歌的 诗性表达。他在《我与文学》中说: “至于自己的 创作过程,更加无意义,尽是那些呀呀哟哟,恋爱 故事和痰迷或发小牢骚之类,无足道者。” 畅骚 早期的一些诗属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感伤 作总体上就呈现出个人心声与时代情感的交相辉映。 (一)感伤情愫的抒写 早期创作中,杨骚写了许多反省自我、剖析内 心情感的优秀诗作。《流浪儿》写于1927年1月, 是杨骚到新加坡道南小学教书的第二年。远离家乡 的诗人倍感孤独, “我流浪,我浪流,/我心悠 悠;/我不知所之,/我不知所留”④,短短几行诗 句便道出了弱国子民的茫然心境,也正是杨骚多年 情绪”的模式,而这种类型的新诗在1940年代不 但不被看好,而且很多人对这种诗作感到反感。九 叶诗派袁可嘉在《论现代诗中的政治感伤性》一文 中提出,诗的情绪的感伤有两种形式, “一是富有 敏锐而不深厚的感性的人们常常有意地造成一种情 绪的气氛,让自己沉浸透,从假想的自我怜悯及对 于旁观者同情的预期取得满足,觉得过瘾。有些是 外在环境给予了方便或可有可无的刺激而引起,更 颠沛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常年的流浪使诗人对世 俗的人生追求感到十分不屑,在《流浪儿》中,诗 人把名誉和真理看作“欺人自欺的军令旗”,视艺 术和美人为“陈旧腐烂的古神秘”,强烈抒发了身 为“现代流浪儿”的落寞心境。杨骚从自我的角度 洞察了时代零余者和忏悔者的内心体验,在诗作中 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这正是这些作品不落 窠臼卓然当世的重要原因。 杨骚早期的许多诗歌都带有浓重的感伤情绪。 多的则是自身决然的陶醉。旧日才子型的文人更容 易落于这个自制的圈套。见落叶而叹身世就是标准 的一型。”l6 杨骚等人前期诗歌过多地表现虚无、 悲观情绪对诗歌精神的传达的确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时代情感的书写 1930年代中期开始,杨骚以现实主义为旗, 投身抗战,诗歌表现出较强的现实书写特征。《这 是一首活的讽刺诗》中, “鬼子摸一摸放光的枪 刺,/望着苦笑的和平的绅士,/继续在大炮炸弹 的爆声里/在残骸断肢的血泊里,/在放火劫掠奸 杨骚的感伤情绪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他说: “身体 不好,经济窘迫,自尊心的受伤,这三者是形成那 时候我的忧郁病和厌世观的。”l 杨骚甚至直接用 “哀愁”和“我无用”等词语表达了自己当时的颓 杀的废墟里,/寻找新秩序建设的钥匙”,揭露了 日本侵略军的凶残和不抵抗主义者的虚伪。《我 们》中, “我们有热的血/铁的心”, “我们用大 的拳头,/粉碎侵略者的幻梦”,表现了抗战志士 的坚定决心。 废情绪。这种忧郁甚至使他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在 《自杀未遂犯》中,诗人幻想自己“在一个蒙着迷 雾的清晨,/我看中了一株桃树,/将衣带解下, 挂上桃枝!”他想让自己死得有诗意,因此他希望 “鲜红艳的花瓣儿,/将淹没了我的死尸”。《四年 杨骚能够及时把诗歌创作融人民族抗战的时代 潮流中,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杨骚年少时就富 前后》一诗用对比的方式表现诗人四年前后的巨大 差异。四年之后的诗人感到“忧郁”、“沉默”、 有爱国思想。根据诗人在《我与文学》一文中的记 述,他从小就十分痛恨侵略者,立志报效祖国,到 日本求学时他的愿望变得更具现实性,他“想学习 海军,回到祖国后组织舰队去攻打日本帝国主义”, “苦恼”、“幽沉”、“悲叹”、“落寞”和“寂静”, 烦闷上升到了极点,他发出了“四年之后的如今爱 我无其人”的绝望感叹。在杨骚新诗创作中,这首 诗是诗人早期痛苦绝望情绪最简洁最深沉的抒写。 “老想当个救国英雄,把台湾讨回来”I7】,近代中 国饱受蹂躏,强烈的爱国思想已深深镌刻在诗人灵 魂,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极大的导向作用。这种 杨骚诗歌创作的总体风格是沉郁的。《夜色》中, “忆起她恨别的美眸”,诗人不禁“泪水湿胸襟”, 自问“我心中何时哀愁平”,凝重的夜色更使人感 到一种无限的失落。早年的他忍受着漂 白异乡、孤 独寂寞的煎熬,诗歌成了诗人抒写个人哀愁与惆怅 爱国思想与他早年生长的环境也有一定关系。杨骚 小时候生活在漳州,漳州面对海峡东岸的台湾岛, 漳泉移民在台湾人口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两岸同讲 闽南话,文化上同根同源,血浓于水, “那时候我 的情感寄托。过多地表现感伤情绪容易在诗歌精神 的爱国心非常重,因为在我们家乡常常可以听到台 ①本文所列举杨骚诗作均出于《杨骚诗集》(上卷),作家出版社,2006。 108 湾被割后的惨史,常常可以看到从台湾跑回来的可 怜同胞……幼少的脑筋刻下深深的印象,总觉得日 本可恶,满清该死。” 悃台同宗共罹国难的历史 语境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诗人的爱同思想。 其次,残酷的社会现实使杨骚深刻领悟到文学 的革命力量。上海学者潘颂德在他的《略论杨骚的 诗歌创作道路》一文中指出, “左联”在上海成立 之初,杨骚即加人这一进步组织, “左联”理论纲 领要求左翼文艺家必须站在斗争的前列,负起解放 斗争的使命,表现无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在“左 联”纲领的领导和影响下,杨骚的文艺观点和感情 发生很大的转变。这时,他参加贴标语、发传单、 演讲、示威等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 上海成立了反日大同盟,举行了游行示威,他和左 联的许多人参加了游行,并和楼适夷一起打旗子。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他参加上海各界慰问 团,到宝山路一带慰问十九路军‘ 。同年9月,杨 骚、任钧、穆木天、蒲风等成立了中国诗歌会。杨 骚紧紧抓住现实,用诗歌表现时代生活,写 了大 量铿锵有力的诗篇,如《乡曲》、《国际时调》、 《蜀道》、《摇篮歌》、《我们》、《小麻雀的怀疑》、 《新年献词》等佳作。正是在鲁迅及“左联”同志 的指导和感染下,诗人意识到, “时代已经不是浪 漫好玩的时代,人心当然要受到影响,我相信这不 是我的衰老,而是我更进一步地知解人生和创造人 生的开始”{7ol。 杨骚诗歌描写的对象很广泛,涉及当时的留Et 学生、东京夜市、游子、船夫、儿童、自杀犯、流 浪汉、家乡风物、旧上海、抗日战地之旅和底层农民 等。他认为:‘“作家的感性比一般人要敏锐得多…… 一个优秀的作家能够从疯狂的屠杀和压迫的刀口, 看到支配者那惊惶失色而在抖颤的白唇,感到他们 临终的气喘。”I】¨杨骚对现实生活已有较深入的认 识。他觉得,真正优秀的作家“对于除开人类地自 然界,对于一山一石一根草,他们会特别敏感地看 出一般人所见不到的内容,起着一般人不会发生的 情调,而给予正确、独到、深刻的描写的”_】 。 杨骚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和体验生活,因此他能够创 作出情感饱满的关注人生书写现实的时代篇章。 二生动的意象营造 (一)杨骚诗歌主体意象:鸟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杨骚选集》收录的75首新诗中有23首出现 了“鸟”的意象,运用鸟类意象的诗作占了杨骚发 表诗歌的近1/3。杨骚对鸟类意象有着独特的喜爱 之情。诗人从小生活在山海之间的闽南地区,上学 后又酷爱音乐,拉得一手好提琴。故乡山水,异域 风情,孕育了他亲近自然的感受力和丰富浪漫的想 象力,大自然中的山光、水色、江风、海潮等绮丽 风光,特别是飞鸟啼鸣,培养了他对天籁之音和语 言音乐性的敏感。 杨骚诗中“鸟”的种类非常丰富,如玉燕、、云 雀、乌鸦、大雁、麻雀、黄莺、海鸥等,不一而 足。即使是同一种“鸟”,诗人也会抓住不同的特 征,从不同角度加以描写。“黄色的玉燕在头上歌 颂着醉意”(《酒杯中的幻影》),“那只飞燕来来 往往”(《生的旋律》), “燕子打圆圆,云阵阵” (《错乱》),诗人观察细腻,描写精准,传达的诤隋 也各不相同。 “狰狞的猛鸟要抓破你的乳头生吞, /狡猾的狐狸舐你柔媚的红唇,”(《迷惘》),“猛 鸟的狰狞”其实是诗人内心郁闷挣扎的折射; “啊,负着弓伤的小鸟飞不起,”(《哀歌(一)》) “鸟雏得了黄肿病,”(《错乱》)“雾遮山头泣黄 莺”, “是不是我送别最后的尾声?”(《过江》)这 些都是诗人情感受挫后失落、痛苦、迷惘 境的比 拟。 鸟类意象是诗歌情思的拟人化,鸟意象在杨骚 的诗中或歌唱、哀泣,或谈心、讥讽,成为诗睛蕴 藉的生动载体。鸟类意象是杨骚诗歌的主体意象, 给杨骚的诗歌平添了浪漫色彩。 (二)声音意象的生动传达 杨骚诗歌善于巧妙地表现声音,诗人对声响有 着高超的驾驭能力。他常把拟声词巧妙地糅合到诗 歌中。诗歌中的声音犹如电影配乐,可以营造场景 气氛,使诗歌的意境具有立体感,使读者如临其境 如闻其声。声音在杨骚的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 色。沃尔夫冈・凯塞尔在《语言的艺术作品》中说: “发音本身以决定的方式呼唤出每一样客观的东西, 并且创造出客观的东西的灵魂的情调。客观的东西 埘于这种情调的关系比对于明显的存在和现实的关 系要密切得多。”_1 声音意象有助于营造诗歌生动 深刻的情感氛围。杨骚诗歌中的声音意象种类丰 富,涉及天籁意象、音乐意象和机械声响。 这些声音意象可以烘托诗歌抒情记事的氛围。 动物和人声使诗歌意象所呈现的画面感更加真实。 第27卷第5期 任毅: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口 109 “但听屋顶猫儿咪咪,/但听床下鼠儿唧唧”(《黎 明之前》),形象表现出黎明之前屋内的寂静。在 《东京的夜市》中,杨骚看到了日本风味小吃支那 料理和大卤面,也听到日语“哈咿!五十钱,三十 钱!”“哈咿”(c土0、)是日本人常用的口头语,表 的爱国热情,这首诗也成为中国诗歌会和杨骚自己 的代表性诗作。 《乡曲》是体现中国诗歌会“捉住现实,大众 歌调”主张的代表性作品,1936年发表在《文学 示“是的,可以”, “五十钱,三十钱”描绘出一 日本人在跟摊贩讨价还价的生动情景。诗句虽短, 意境深远。在《夜的上海》中,杨骚打算“今晚要 界》创刊号上,它以华南一个乡村反抗地主剥削压 迫的革命行动真实再现了1930年代底层农民的苦 难生活和农村惨状,从而揭示了旧中国乡村的黑暗 现实,成功塑造了带领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展开斗 在街头巷尾听狗吠”,他看到“大戏院的阴影遮住 小胡同”,听到了胡同里的喊声: “Come on, come on”(加油,加油),这声音传达出十里洋 场的外国殖民统治者正在享乐。 “狗吠”和“喊 声”表现了上海杂乱的时局氛围,大量的动物和人 声强化了诗歌的叙事抒情意境。 多种声音意象相互应和构成混响效果。《受难 者的短曲》中诗人把风声、雨声、木屐声、关窗 声、叹息声、钟表声、潮水声、莺啼和箫声组合成 一曲优美的交响乐章,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实人生的 交响乐中。杨骚善于把不同的声音意象自然地融人 到诗中,以烘托诗境,表达诗情。 (三)意象的地域特色 杨骚善于在纷繁的景物中抓住那些富有地域特 色的素材提炼为诗歌的意象,增加诗的审美内涵。 捕捉事物的独特性可以避免把事实描写得太过繁 琐。杨骚在《从诗的特殊性谈起》中说道: “诗人 非有特殊的概括底表现能力不可”[1 1,杨骚善于 发挥诗的概括力,选取最能表现事物特性的意象。 《福建三唱》中诗人选取东北的大豆、高粱、 人参和福建的米麦、甘蔗、荔枝、龙眼、岩茶等意 象来突出东北和福建的农作物差异性。在气候上, 福建“没有冻死人的冬天,有暖和的火焰”,东北 和福建的地理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出诗人对 家乡的热爱之情。福建美景与丰富物产为诗中福建 遭侵略破坏后的惨状做好铺垫,突出了侵略者的贪 婪与残暴。田间“菜色的脸,/饥饿的眼”是闽南 人民殖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诗的末尾,诗人呐喊, “哦,你泉漳的子弟,/你福建的盐,你,/点燃武 夷山上的森林罢,/烧毁汉奸的狼心狗吠!/你福建 的盐,你,/鼓起厦门湾中的怒潮罢,/淹没远东 的帝国主义!”诗人召唤故乡青年杀死汉奸,同赴 国难,消灭强悍的敌人,俨然一首激情澎湃的抗战 之歌。这首诗在《光明》(1936年6月10日)创 刊号上发表后,引起了较大反响,激发了广大民众 争的青年阿三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农民革命意识的 觉醒。农妇阿梅给哥哥写信讲述家乡农民的种种遭 遇,村民被地主残酷剥削,又逢干旱,村民已经无 法生存。阿梅的丈夫阿三鼓动村民反抗地主,却被 地主调来的保安队残酷镇压,阿三和许多村民倒在 血泊中。在物质如此匮乏的时候,地主们极尽奢 华,诗人从地主奢侈的穿着、豪华的房子、名贵的 物品着手表现地主荒淫的生活,与农民的困境形成 强烈的对比。长诗中,杨骚选取山地、水田、池 塘、红裙、绿衣、砂糖、土布、米糠、麸皮、悬 崖、绝壁等意象构建出浓浓的乡土氛围,农民在与 地主陈爷和保安队的争斗中拿起锄头和扁担当武 器,没有枪支弹药,力量对比悬殊,预示着反抗斗 争可能失败。诗歌用这些深刻的意象描述了一幅景 象破败的乡村图景,表现了农村阶级斗争的惨烈。 抓住意象地域特色,关键在诗人辩证的审美观 念和真诚的诗写激情。胸襟博大的诗人喜欢描绘雄 浑壮阔的景象,个性忧郁的诗人则偏爱吟咏凄清寂 寞的风景。他们在各自流连的诗境中,细致观察, 捕捉各具特色的意象。杨骚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十分 细致,描绘生动而真切,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烈的诗 情,发掘出这些意象特具的那个时代的地域审美内涵。 三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一)口语的自然融人 杨骚有意识地吸收了民间口头话语,并把它们 融合在作品之中。呼应中国诗歌会“大众歌调”的 创作主张,杨骚在新诗中娴熟地运用了现代口语。 口语化作为诗歌通俗化的一种手段,也是实现诗歌 大众化的语言要求。国内严峻的抗战形势要求诗歌 能够向民众进行民族精神的鼓动宣传,因此诗就必 须写得让普通百姓能够理解,语言必须通俗易懂。 《送行》写饯别刚出狱回家养病的战友,诗人 说, “咳,买丈把绳子够了/几根瘦骨,一条破 1l0 口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被!”劝慰战友莫叹气,“但镇静一下罢,兄弟,/ 发挥了想象力。艺术想象常常产生虚境,但这种虚 你是要回家养病的”, “好,且把泪水和酒咽 下——如有机会再送你的行,/那时定是高唱雄壮 的进行曲……”“咳”、“好”、“丈把”、“送你 的行”等口语生动还原饯别情景,语言通俗而凝 练。“几根瘦骨”、“一条破被”勾勒出备受反动 派摧残, 瘦骨嶙峋、穷困潦倒的战士形象。诗人用 鲜活简洁的现代口语人诗,表现了战友身体和心灵 上所承受的禁锢和伤痛,激励友人准备将来投入更 残酷更激越的战斗中去。《莫说笔杆不如枪杆》的 诗句以短句为主,错落有致,杨骚号召乐手“多来 一条《义勇军进行曲》,/吹散妥协投降的空气”, 鼓励小说家“多来上篇《华北烽火》,/扫荡敌人 的兽迹”、,这首诗强调文艺工作对抗战的重要性: 文艺能改造人民的思想,鼓舞士兵的斗志,培养人 民的爱国思想,让民众更加了解敌人的险恶。运用 口语鼓励抗日战士,形象通俗传神,具有强大的号 召力。 过度口语化,可能会降低新诗的艺术性,新诗 人在运用口语时大都比较谨慎。杨骚诗歌口语化程 度恰到好处,他注意到诗歌语言的艺术性和口语化 的自然融合。《乡曲》的对话体现了农民的语言表 达风格,如农民闯进陈爷家时的对话: “狗屎哥, 你帮我拉一拉布袋罢”, “老三的妈,你等下会背 不动啊”,“管你自己的事,/老三有力气”,这些 口语简单易懂,刻画了农民艰辛生活。《乡曲》的 各章节小标题一目了然,“写信”、“黎明”、“骚 动”、“锄声”和“短简”,简明扼要地提示了故事 的情节。 杨骚还尝试把民歌形式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 民歌中是大量运用口语,语言通俗,旋律简单明 快,生动反映民众日常生活。民歌容易被广大群众 接受,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杨骚支持中国 诗歌会出版“歌谣专号”,希望“借着普遍的歌、 谣、时调诸类的形态,接受它们普及、通俗、朗 读、讽诵的长处,引渡到未来的诗歌。”[】 《小歌 金陵》运用的民歌形式,节奏明快,在南方地区广 为流传。诗中简洁通俗的诗歌语言、排比旬式和白 描手法构成了这首诗的主要特色,反映的又是当时 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达到了 普及与宣传的目的,又充满了诗的审美意蕴。 (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想象可以构建出生动的画面,杨骚淋漓尽致地 境又是从现实生活的图景中生发出来的。“在如今 这个没有救赎希望的世界里,宗教早已不能填充现 代人的心灵。个体在机械的世界中机械的生活着。 唯有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才能带给我们些许安慰”【l6l, “想象力是对诸神隐遁后空白的唯一弥补,是人类 遭遇世界时的唯一可能的安慰”I"1,诗人通过想 象力挣脱现实生活的各种限制而直接抵达人们内在 的意志世界。 浪漫的想象是杨骚诗歌的突出特征。《赠红 豆》具有童话般的想象。 “你为何爱哭?,为人间 的生果太苦口,/想摘天上的明星摘不到?/为家 里的椅轿太狭小,,想骑空中的飞鸟往外逃?…… 等你长大了,人间定像天国,好好学习,奋斗,生 长吧!/将来坐飞机到月宫里唱歌!”这首诗是 “1941年杨骚从新加坡寄给在福建漳州的养女杨雪 珍,题在一张照片背后”I1 ,奔月的想象为此诗 平添了几分趣味,用童话语言鼓励养女好好读书, 符合儿童爱幻想的天性。《蜀道》: “成群结队的 ‘小敌机’,,终夜嗡嗡不断地袭击,,不备蚊烟. 没有蚊帐”,在寂静的夜里,蚊子的声音非常明显, 诗人通过想象把最平常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有声有 色,为枯燥的战地之旅增添几分趣味。《这是一首 活的讽刺诗》结尾, “用我们长江大河般铁和血的 奔流!/扑杀吧,把丑恶的野兽扑杀无留,,用我 们泰山南岳般的臂膀和拳头!”这首诗响应了“国 防诗歌”的主张,诗人把泰山和南岳想象成臂膀和 拳头,营造雄浑的意境,充满了革命的力量,极大 鼓舞了广大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杨骚认为“文 学是武器”, “纸弹需要配合子弹,以反对法西斯、 反对专制独裁、拥护民主、拥护自由……”【l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外物用它的形 貌来打动作家,作家内心才产生情感体验来做出艺 术反应。成功的艺术想象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源 于艺术家的主观情思。作为一名优秀的左翼诗人, 杨骚对许多事物能作出大胆合理的诗意想象,根据 对现实生活的精细观察和变革斗争中产生的思想感 情,创造了以上生动而传神的艺术世界。 综上所述,杨骚前期诗歌重在浪漫抒情的艺术 性上,后期诗歌则以写实性和思想性见长。杨骚是 一个感情极其饱满、想象力颇为奇特的左翼诗人。 1940年代后,杨骚转向时政和文艺批评,诗作较 第27卷第5期 少,但是他的这些艺术性较高的前期诗篇和后期现 实主义诗歌及其“国防诗歌”主张,在左翼文学和 现代诗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l8】杨西北.杨骚选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878、210. 【2】【3】【l4】杨骚.从诗的特殊性谈起[A].急就篇[M】.上 海:引擎出版社,1937.130、127、132. 【47[5[7][8]7杨骚.我与文学【J].文学,1934,3(1):5、 7、5、5. 【6】袁可嘉.论现代诗中的政治感伤性【N】I益世报・文 学周干4,1946—10—27. 【9】潘颂德.略论杨骚的诗歌创作道路[A】.杨西北.杨骚 的文学创作道路[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3. 任毅:左翼作家杨骚诗歌创作论口 l ll 25-35. 【1o]杨骚.昨夜・杨骚之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 版社,1980.77. [11][121杨骚.略论作家的敏感性[J].夜莺,1936, (2):98、98. 【l3]沃尔夫冈・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M¨.东铨中 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127. [151穆木天,杨骚等.我们的话[J】.新诗歌.1934,2 (1). 【16]邵文硕.诗人想象力与语言创造力的结合【J】.文 学,2010,(10):172—173. 【17]史蒂文斯.最高虚构笔记[A】.史蒂文斯诗文集[M】. 陈东彪,张枣译.上海:华东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杨骚.以纸弹配合子弹[N】.南洋商报・副刊“狮 声”。1941—09—05. 【责任编辑:雪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