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但是为人立世之本,更是立国强国之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键!党的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尊师重教,望子成才”是中华民族素有的传统美德,教育支出至今仍然是家庭的主要支出。伴随着中华民族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首要的需求,人们迫切地期盼早日超越现行教育体制的束缚,在科学的扬弃中创造出中华民族教育新的辉煌。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通过“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学习,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事,应该是学校所有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素质教育不等于要一味地苛求全面发展。能够全面发展,固然更好,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全面发展,而不全面的人未必就不是人才。世上本无十全十美的人和事,我们也就不必苛求人人都全面发展。我们的社会不光需要学者,还需要专家;既需要全才,也需要专才。事实上想面面俱到的话,到头来一面都难到。要是当年清华大学也只招收全科合格的考生的话,中国肯定会少了个历史学家吴晗;要是美
国的公司录用员工时一律要本科毕业生的话,现在也就不一定有比尔.盖茨了。孔子早就说过,要“因材施教”,他的门生们也确实都各有所长。咱们的当代人怎么就糊涂了呢?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的榜样,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出贡献。
立德树人让师德在岗位闪光演讲稿范文篇2 有位名人说过,教师的高尚不在于他培养了多少科学家、艺术家,而在于他的细微之处,以高尚的师德影响人,培育人。造就具有创新一代的新一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幼儿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因此,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幼儿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幼儿,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倾听幼儿的意见和呼声,和幼儿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幼儿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我曾教过一个这样的学生,他家的生活状况极糟,父母离异、生活拮据,导致他失去家庭温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常感愧不如人,再加上自理能力也很差,就越发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我调整教育方法,与瞧不起他的同学谈话,告诉他们:他是我们中的一员,只有我们才能真正帮助他。做通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之后,我又多次与他谈心,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照顾、鼓励他。当冬天来临时,我们三位老师给他送去暖暖的棉衣,六一儿童节时,我们买了他最喜欢的书作为节日礼物送给他。渐渐地,他变成了一个自尊心强的孩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他有时还会犯些小错误,出点小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毕竟在改变自己,毕竟在不断的进步。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幼儿再笨再懒再难管,都不应该成为被老师蔑视、嘲讽的对象。如果教师在一个被认为难管的幼儿面前束手无策,只能用难听的话打击他,本身就是一种不称职,更何况幼儿们其实不像有的老师认定的那样笨,关键要看教师有没有从心底里尊重和爱护幼儿的意识,有没有求真、求善、求美、求知的人格原则。教师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幼儿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师生之间才能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幼儿才肯接受教育。师爱真正是教育者取得成功的法宝。
二、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幼儿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幼儿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幼儿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时孩子的启蒙老师,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勿庸置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小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幼儿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幼儿产生负面影响。反之的教育,则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幼儿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率先垂范的教育力量。规范师德不是一朝之功,而是时时之事、处处之事。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幼儿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幼儿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幼儿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幼儿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幼儿的心灵得到净化,教师自然也会赢得幼儿的尊重和爱戴。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幼儿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幼儿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
的。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坚定选择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人生之路,只讲奉献,不求索取,敬业乐业,无愧于\"教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决不能让一些不良风气玷污教师这片净土,影响幼儿纯洁心灵的塑造!
四、用丰富的知识,浇灌每个幼儿的心灵。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我们的路还很长,不管有多坎坷,只要你把它当作一次经历,一次磨练,你会为你比别人的经历丰富而自豪,你会为自己经受得住磨练而骄傲。今天,我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我们能在一起合作,那是我们的缘分,不要为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不要为一些小委屈而耿耿于怀,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不管在哪里,不管到何处,要坚强,要进步,要合作,更要快乐。让我们为了美好的生活,携手共进!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幼儿,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幼儿,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幼儿,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幼儿,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幼儿,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幼儿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幼儿,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立德树人让师德在岗位闪光演讲稿范文篇3 教师是园丁,教师是路标,教师是摆渡人,这是对教师传道育人精神的赞美。教师的劳动是培育出精神高尚的人,教师的职业是影响人一生的职业,教师的教诲是照亮人心灵中永远的指路灯!这是人们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教师在社会中地位的肯定。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如何才能不负重望,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进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呢?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5月11日,我有幸得到校领导的委派,参加了在铁岭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创新与新时期智慧型班主任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在听了李晓凡老师的报告后,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内化师德。
首先介绍一下李老师:
李晓凡,女,党员,高级讲师,曾任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兼任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联合会理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
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 1989年-2003年连续被评为省、市级优秀家长、优秀家长标兵、家庭教育辛勤园丁、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及先进工作者。
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家长。
2000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 200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
2002年受聘于全国更新家庭教育报告团成员、全国家庭教育学会讲师团成员、全国少先队志愿辅导员。
近几年来,曾在三十余家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曾在中央电视台等十余家电视台做专访节目,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等全国各地做报告400余场,直接听众达100余万人。
不说话时的李老师,真的就像是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平凡的妇人,微胖的身材、不时髦的穿着。但是她一开始讲话,强大的气场立即震撼了在场的每一名听众!妙语的叙述、精辟的讲解、生动的例子、丰富的肢体语言示范……这一切都深深感动了我——感动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奉献!感动于李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宽容与热爱!感动于李老师教育管理的艺术性!感动于李老师30年如一日的专业成长之路!感动于李老师面对痛苦、失落与打击,勇于面对生活越挫越勇的坚强精神!感动于李老师微笑地对待生活的态度!……
李老师的讲座从视频《母亲》开始,没有任何解说与文字,从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一个个熟悉鲜活的妈妈形象在歌曲《母亲》的伴随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每个听众都满含热泪静静地聆听着,欣赏着,思考着李老师留给我们的问题:这是教育吗?
母亲的爱是浅显的、感性的爱,这种爱不能取代教育;而老师的爱应该是深沉的、理性的、完整的爱。
爱是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师者,必备大爱之心。
一个老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大德,才有大爱,才能有大善的行为。内化师德,就是教师自己形成一套适应学生成长,又能快乐工作的过程。李老师讲道,内化师德,要注重“三力合一”,即“内在有张力,潜在有魅力,外在有活力”。
所谓张力,就是你对你别人的宽容度和接纳度;别人对你的信任感和释放感。张力内显,是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理念的确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成长”而非“成才”,学生在不断地“犯错误”、“改错误”的过程中逐渐改正低级错误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观念是与教育规律相悖的。张力外显,是教师的理性宽容。具体表现为赏识有度和批评得法。赏识有度,是指学生身上的优点,连他自
己都不知道,被老师挖掘出来了。老师对学生的表扬要深刻,不要简单地用“你真好!”“你真棒!”这样的语句,不妨试试用“你是一个顾全大局的学生!”“你是一个懂得尊重老师的学生!”等比较有深度的表扬。批评得法,是指对学生的批评能被学生接受,如果不接受,这种批评就失败了。批评学生要注意不当众批评;一定会用善意的肢体语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不要发动群众批评;对学生的缺点要合并同类项;批评学生时多用中性语言,少用刀刀见血的语言。
李老师说,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内功:追求人性完美是内化师德之本;形成个性优化是内化师德之源;力求厚德懿行是内化师德之美。张力是拉不断的,教育无边际,内心的张力亦是无边无际的。每位学生都是可爱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甚至是顽劣不化的学生,都是可爱的,都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我们要学会容纳每个孩子的个性,并学会顺性而育。“十个手指有长短”,同在一个班上课,学生就会参差不齐。作为老师的我们,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想方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集体中的每位成员幸福、和谐成长。
作为老师要不断追求道德的“上线”,不能仅仅稳住“下线”,绝不能突破“底线”。我们老师很难成为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应努力成为精神上的富有者,应从学生发来的祝福卡片、祝贺短信、路上问好中感到荣光与幸福。我们要时刻用“鞭策自己,心策他人”八个字来警醒自己,用心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学会心灵换位,努力使成为魅力教师。
教师的魅力从何而来?李老师认为是魅力的源泉是“提高素质,更新观念,完善自我”。如何修养自己,激发潜在的魅力呢?李老师认为有三个基本办法: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德的基石;健康的人格是内化师德的灵魂;提升人师的境界是内化师德的目标。健康的心理是内化师
德的基石,我们要学会把快乐的人生传递给学生,学会给学生的心理发展留有空间,学会放飞学生的理想与心灵。给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人格教育注入内化师德的灵魂。教师必须具有能够完善人格的素质。这种素质体现在追求人性的完美。只有我们不断的追求人性完美,才能从内心深处完善自我。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在用心、用情、用智慧去做人、做事、做学问。从而提升人师的境界,达到内化师德的目标。形成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真真正正的成为人师,成为一本非常生动、丰富、深刻的教科书。达到“不教之教”的境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心贴心交流。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至高境界。 教师的工作魅力体现在:用心做人;用情做事;用智慧做学问。教师的生活魅力在于把自己人生中应该扮演的角色都演好:为师——爱生无需由;为友——忠诚无需报;为妻——贤良无需偿;为母——奉范无需教;为父——博爱无需孝。 活力是通过内化而产生多种能力;活力需要张力与潜力作铺垫。孩子们没有悦纳你的教育思想和行为,意味着你的教育是失败的。如何实现“自我超越”?李老师认为应做到三方面,即建立起超越自然,又溶于自然的完美人生;不断地学
习,掌握超前的现代教育理念;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能力型人格教师。在终身学习时代,我们老师的学习应该是有准备的、主动的、自觉的、有个性的。学校对学习的“逼势”不能过紧,但又不能放任自由,重在创设宽松、向上、真诚、互动、和谐的学习型氛围。
内化师德的终极目标是:以美养德,德美并重;以才养德,德才并重;以智养德,德智并重。
最后李老师用一句话总结自己的报告: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听了李老师的报告后,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拥有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心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多么的重要啊!比如,对于学校分配的工作和任务,以前我也曾有过抱怨和抵触,但是随着自己不断成熟,尤其是当了班主任,成为六十多名学生的管理者之后,我认识到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接受任务的时候,我总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我能不做吗?与其满腹牢骚,是不是积极乐观更能让我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在回答完自己的提问之后,我总能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欣然接受学校的各项安排,在我积极地正向引导下,学生也不再有怨言,现在我带的一年十一班,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表现都很出色,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肯定。
触及我心灵的另外一点是赏识有度与批评得法。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由于自己年龄小,总怕管不住学生,于是学生的每一个小错误,在我这里都会被放大,遇到稍有顶嘴的学生,我更是发挥自己口齿伶俐的优势,把他批得体无完肤。我教的第一届学生,物理成绩非常优异,
学生们都很怕我,但是这种单纯的“害怕”,只是在与我交过手后不敢再招惹我,并不是从心底的接受与认可,我感到学生的心离自己很远。于是,在对待第二届学生时,我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做法,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尤其是在我做了妈妈之后,对待学生的错误,我变得更加宽容,不再揪住不放,结果不但没有出现“管不住学生”的情况,相反,学生的心离我更近了,直到现在为止,我教的第二届学生,虽然我只是他们的科任老师,很多学生还是会在过节的时候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或者来看我。去年6月我刚送走了第三届学生,这届学生在高二的时候,我接替由于身体原因需要休息的贾凤娇老师,成为他们的班主任。站在不同的位置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不同。当了班主任以后,我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地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正确引导他们改正错误,使学生真正地信任我。我和学生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融洽,班级工作也逐渐得心应手。毕业之后的寒假,班里有三十多人先后到学校或家里看我,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真正在学生心里留下深刻记忆的,并不是老师的课讲得多精彩,而是老师一句不经意的关心或一句善意的提醒。在对待学生的错误上,宽容和理性是法宝,换位思考是秘诀。随着自己不断成熟,相信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会处理得越来越好。
李晓凡老师的报告让我受益匪浅,很多观点都在我心底引起强烈共鸣,因为报告的根本思想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我校提倡“以人为本,为学生
一生幸福打基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更注重“成人”,而非“成才”,这完全符合时代要求,也适应我校实际情况。这说明我们的校领导具有专家级的教育理念,相信在校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们二高中也会越来越好!
最后,再次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学为所用,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争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