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为了观察叶片的结构,需要将叶片制作成临时玻片标本,该标本属于( )A.临时装片
B.临时切片
C.临时涂片
D.永久涂片
2、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河蚌的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 B.鲤鱼的鳃,利于在水中呼吸 C.蜥蜴体表的鳞片,可减少水分散失 D.蜜蜂的外骨骼,适于飞行生活 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 B.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C.生物数量的多少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下列物质属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质 ⑥ 蛋白质 ⑦氧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⑦
5、“吃饱”的感觉是因为下述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 A.胃
B.小肠
C.大肠
D.肝脏
6、手指被扎,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A.指尖
B.效应器
C.感受器
D.大脑皮层
7、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8、下列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B.食物无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 C.胃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D.肠液中只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9、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甚至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
10、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是( ) A.所有实验参数都相同 B.所有实验参数都不同
C.所有实验变量都不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实验参数相同
11、用光学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物镜甲、乙进行组合,来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如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与甲组合比与乙组合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图1中物镜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不能先将镜筒升高 C.若将图2的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先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12、呼吸道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温暖气体
B.湿润气体
C.清洁气体
D.交换气体
13、小李同学因缺乏某种营养物质导致夜晚看不清东西,你认为他缺乏的最可能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C
C.蛋白质
D.钙
14、乌鸦会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当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 6
1 A.学习行为 B.领域行为 C.社会行为 D.先天性行为
15、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 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 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16、油桃是大家熟悉的水果。油桃的可食用部分和种子分别由油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来
A.子房和胚珠 B.胚珠和子房 C.胚珠和子房壁
D.子房壁和胚珠
17、移栽树苗时,其根部总是带有一个土坨,这是为了( ) A.防止秧苗出现萎蔫现象 B.防止秧苗的幼根和根毛受到损伤 C.有利于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有利于秧苗根的呼吸
1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B.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应大力号引进一些外来物种 C.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基因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物多样性 19、为了了解近年来西昌市初中学生近视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比较法
20、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出现如图所示的状况,请你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盖盖玻片不当
B.未将标本展平 C.未使用高倍镜观察
D.光线太暗
21、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
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亮 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
D.右上方 变暗
22、下图中能正确模拟吸气时肺和膈肌活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23、下列关于小肠特征的叙述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及其内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D.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24、下列全部属于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的一组是( ) A.望梅止渴、嘤嘤求哺、鹦鹉学舌 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 C.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
D.猫捉老鼠、闻鸡起舞、老马识途
2 / 6
25、血红蛋白的特性决定了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运输氧气 B.运输二氧化碳 C.运输养料 D.运输废物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植物的果皮由__________发育而来,种子由____________发育而来,胚由_________发育而来。
2、当肋间肌和_______收缩时,胸廓扩张,气体被人体吸入。
3、植物细胞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5、消化系统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的。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洋葱的叶出现了管状和鳞片状两种形态,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
(2)与鳞片叶相比,管状叶细胞中特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
(3)乙图是甲图________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参与叶片蒸腾作用的水分,主要是通过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号)运输的。
(4)若要改变显微镜下丙图的亮度,可以通过调节反光镜和________来完成。
2、下图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肺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若某人感冒,静脉注射药物后,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 ]________。
(2)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E处代表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进食1小时后,流出小肠的血液与流入小肠血液相比较,其成分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二)表示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中的____________的环节。
(5)在人体中的毛细血管两端有同为动脉,同为静脉,分别为动脉、静脉三种情况,它们分别位于人体的_________部位。
A.肺、肾脏、肝脏 B.肾脏、肺、肝脏 C.肝脏、肾脏、肺 D.肾脏、肝脏、肺
3、橘的生命周期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3 / 6
(1)①是由种子的___________发育而来,幼苗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__。 (2)橘开花后,成熟的花粉从[___]中散发出来,要结出果实必须经过传粉和_______。
(3)E由D图中的[__]发育而来,E在植物体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 (4)从E可判断橘属于_________(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为了了解菠菜叶片的结构,小王和同学们进行了“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操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需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缓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_____。
(2)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需要大幅度升降镜筒时,应转动______螺旋。
(3)当显微横的目镜为15x、物镜为10x时,放大倍数为______倍。 (4)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物像变______。
(5)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发现叶片横切面位于视野左上方,欲将其移至视野中央,需将临时切片向____移动。
(6)叶片的表皮属于_____组织,叶肉属于______组织。
2、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D.冷藏法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
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4 / 6
分组 甲 乙 丙 处理方法 灭菌 灭菌后接种细菌 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 无菌环境 无菌环境 自然条件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_____。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_____。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_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_____。
5 / 6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B 2、D 3、C 4、B 5、A 6、D 7、A 8、A 9、B 10、D 11、D 12、D 13、A 14、A 15、C 16、D 17、B 18、B 19、A 20、B 21、D 22、B 23、C 24、C
25、A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子房壁 胚珠 受精卵 2、膈肌
3、叶绿体 线粒体
4、生物成分(部分) 非生物成分(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5、消化道 消化腺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适应 叶绿体 管状叶 ③ 光圈
2、C右心室 A右心房 肺动脉、上下腔静脉 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处毛细血管后变成了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D 3、胚芽 成熟区 ⑤ 受精 ④ 器官 被子植物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气泡 粗准焦 150 大 左上方 保护 营养
2、A 细菌 细菌的有无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是 A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先天性行为 小白鼠 实验法 乙 甲、乙两组只存在单一变量 乙组和丙组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