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

2022-04-25 来源:步旅网
创新教育:让我们站在培育人才的高峰(连载)

作者:于 童

来源:《成才之路》 2013年第24期

第十九章 发散思维方法

人的思维和认识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段、多环节的复杂过程。一个完整的思维和认识都要经过从物质到精神、从精神到物质的往复过程,又由于思维和认识的任务在于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与那一过程之间的内部联系,而任何事物又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化的统一,所以,人的思维和认识也必然是多样性的统一。发散思维就是思维和认识这种多样化事物的重要方法。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思维方向由某一中心点出发,往外成放射状的思维。发散思维的特征主要是思维方向的多向性、曲折性、非逻辑性。像想象、直觉、灵感等都属于这类思维。发散思维方法在教育创新思维活动中用得较为广泛。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发散性

一、发散性也就是非逻辑性

现代理论充分揭示了系统内部在组织结构上表现的非线性规律,认为非线性相互作用在系统内部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哈肯说:“协同学的所有方程都是非线性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具有与线性相互作用全然不同的性质。从本质上说,线性相互作用反映了事物间的那种内在因果关系的直线式联系。然而,非线性相互作用则反映了事物间的那种非直线式、非加法的动态因果关系。

传统自然科学有许多规律都是在限定条件下给出的。因此,传统自然科学趋向强调单一、均匀、平衡、稳定和有序,这一切都带有线性相互作用决定论的色彩。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开始了向失稳、无序、多重、不均匀、非平衡等领域进军,于是非线性相互作用已日益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不难看到,社会变化中从无序到有序的进步不是线性增长的,而是一种不平稳的加速过程,有曲折、有跳跃、有突变。换言之,社会发展也呈现着非线性效应,也就是发散性效应。

客观世界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反映到主体思维中也必然有相应的思维规律,其思维规律就是发散性思维,即非逻辑思维。

二、非逻辑思维的含义

什么是逻辑?关于“逻辑”一词,用意很广泛,但它最原始的含义是指“规律”而言的。发散性是相对收敛性而言的,自然非逻辑是针对形式逻辑而言的。在人的思维过程中,常常抛开形式逻辑的格局,既不以概念作为出发点,也没有严格的判断和推理,更不借助语法和语义学,然而却能得到形式逻辑所得不到的意外结果。于是,就将这种思维现象的性质称为发散性即非逻辑性。

非逻辑绝不是“非规律”,而是相对于“形式逻辑”而言的。

大量科学发现、技术创造的实例说明,人们这种非逻辑思维不是异想天开,也不是杂乱无章,更不是靠“神赐”“天赋”,而是靠长期的实践和经验,靠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料,靠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意志、情感、理智等情操。

非逻辑并非无规律的逻辑,只不过非逻辑思维的规律(或称非逻辑思维的逻辑)同形式逻辑不同罢了。例如初步搜索到的模糊与清晰的隶属律,无序与有序自组律,收敛与发散互补、逻辑与非逻辑互补律,显意识与潜意识融通律等,都属于非逻辑的一般规律。

大脑的思维是系统的思维,思维不仅仅只靠哪一种思维形式,凡思维都是系统性的。因此,人的正常思维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系统综合。

一般地说,思维的渐进阶段,是人们从一定的事实材料出发,遵照某种因果关系,按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逻辑格式-步一步地进行的。事实上,人们的正常思维离不开这样的格局,离开了也就无法思维了。但只按这个格局进行的思维,其结果最佳值也只能是“发现”。然而,此时思维并没有真正中断,只不过表现为潜思维罢了。一旦稍有诱因,就会导致想象、联想、直觉、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突发,并在非逻辑思维的协同下,常常使思维飞跃到新的层次,于是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所以,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间不仅互相补救,而且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着,从而构成了人的整体思维。

在人的整体思维中,由于有一系列非逻辑因素的参与,才体现了思维的巨大创造性。如果说形式逻辑的功能在于“发现”,那么,非逻辑功能则在于“突破”和“创新”。这样的“发现”“突破”和“创新”正是体现着人类思维的全部本质。

第二节 发散思维不完全是非理性

一、有意识的思维可分为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

应该说凡属有目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都是理性活动。发散思维,包括幻想、联想、想象、直觉、灵感等思维形式,这其中的联想,想象都是直接受显意识支配的;而幻想、直觉、灵感则是在显意识引导下的潜意识活动结果。但无论是哪种思维形式,都是人的有意识的理性思维,绝不能因为这些思维形式不遵循形式逻辑的格局,就称其为绝对非理性思维。

实际上,人的意志、情感都是人的高级理性思维的结果。就是本能的意识也要靠显意识去调动、去支配才能起作用。它们是人的心理因素,但绝不是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主义一概否定理智形式,如感受、知觉、概念、范畴、判断、推理等形式。可是任何一个人,包括非理性主义者自身,一旦离开了这些基本理智形式,不要说创立学说,就是连说话也不能在正常状态之中。

人们的思维由于长期受规范化、形式化的束缚,已形成了形式逻辑的“思维定式”。用这种“思维定式”去理解那些本来无法逻辑化的非逻辑思维形式,是永远达不到目的的。就因为是这样,便将非逻辑思维形式一概排出思维之外,岂不又重新步入形而上学的迷宫?关于对发散思维形式的进一步规范化和形式化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一时难以做到,但绝不等于永远做不到。当然,也不应该想象,非逻辑思维形式终究会像形式逻辑那样被规范化和形式化。客观地讲,部分规范化和形式化是可能的,全盘规范化和形式化是永远办不到的。但可以设想,未来的规范化和形式化将是更高级的、更辩证的,那里的非逻辑思维形式的规范化和形式化可能就不是形式逻辑意义上的规范化和形式化了。

二、直觉、灵感等都属于发散思维之列

关于直觉、灵感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它属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此国内外一直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古老的传统见解认为,灵感和直觉一样都处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种非理性因素。

直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虽然有时表现为下意识水平,但经常的还是人们综合运用经验知觉信息的意识活动。直觉的发生是不以形式逻辑方法为支柱的,却常常借助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达到对问题作出直截了当的瞬间抉择。

灵感,实际上是一种潜思维形式,是一种比下意识水平要高的潜意识活动,即一种非逻辑思维。实践表明,灵感思维虽然内含一定的非理性因素,但是它同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一样,都属于人们理性认识不可缺少的高级认识方式。

从理论上看,各种发散思维方式同收敛思维方式一样,是构成理性认识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在理性认识中的思维活动是形象与抽象、科学与幻想、逻辑与非逻辑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复杂而曲折的二重化过程。人类认识的二重化深深地根植于概念的两重性之中。任何一个概念既然是抽象,又是具象的,其抽象性和具象性共处于概念之中,二者相辅相成。

其实,就概念的生成而言,它有时是自觉的、强烈的、意识到的显思维活动,有时则是非自觉的、自然的、不被意识到的潜思维活动。并且,对每一概念的最后确定,人们不仅要靠抽象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使之升华,而且更要借助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方式实现突破。

人的理性认识活动是系统的、多维的整体思维活动,一般地可分为逻辑(抽象)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这两类思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方构成理性思维的全过程。当然,在理性思维过程中,这两类思维形式不会是简单的、机械的平分秋色,而是相互交融、有主有从地实现着互相转化和补充,由此保证思维运动的整体和谐性。所谓有主有从是有条件的,当逻辑(抽象)思维占据认识过程的主导地位时,理性认识就呈现为抽象的分析、推理、判断形式;当发散即非逻辑思维居于认识过程的主导地位时,理性认识就呈现为幻想、想象形式,或是直觉、灵感形式。两种思维形式交替升华,共同实现着对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揭示。

相比之下,灵感作为一种基本思维形式,属于深一层次的思维活动。正常人的思维就在于使各种思维形式协同起来了。灵感思维作为一种理性思维形式,同样是人类思维的二重化和概念的两重性的必然产物。它不仅“已经存在于最初的、最简单的抽象之中”,而且必将伴随人类理性认识活动的始终。

从实践上看,大量科学发现和技术发展的事实证明,灵感是活跃在思维中不可缺少的突变性飞跃方式。人的理性思维方式,有渐进式,也有突跃式的。突跃式一般表现为渐进过程的中断。以发现科学真理为例,可以说,科学真理的发现是理性认识的光辉结晶。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大量例证告诉人们,灵感这类飞跃带来的新的认识也不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模糊性,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这并不可怕,因为思维着的大脑从来没有由于灵感的光顾而停止了工作,一个灵感的结束,意味着新的灵感的到来,受灵感冲击的大脑,会以更加新的活力继续对潜思维的结果进行有意识地溯因分析、反复验证,最后将创造的新假说、新理论、新概念、新结论等奉献给科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发现科学真理的理性认识过程中,除了为人们所熟知的抽象(逻辑)思维外,还存有一种非逻辑思维,这种非逻辑思维经常以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方式来实现思维进程的飞跃或突破。

非逻辑思维的各种方式,是不能为抽象(逻辑)思维方式所代替的,但它寓于逻辑通道之中,可称为逻辑的中断、非逻辑的跳跃。实践证明,在理性认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发展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各种方式是实现这种飞跃的重要环节。也正是由于逻辑(抽象)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形式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相互补充,才促使人们的理性认识不断深化和升华,并走向更高一级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的工作还不仅仅是一个探索性的尝试。人所共知,人类凭着思维的大脑,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周围的世界,创造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然而,迄今为止,人们对它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思维——人脑——智能机——科学革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研究思维科学的火炬已经点燃,目前虽然还是星星之火,但其一定会发展成为燎原之势。钱学森教授曾预言,思维科学孕育着一场新的科学革命。他还认为,思维科学的研究又会推动智能机构的发展,把人的知识、智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肯定是一场技术革命。愿我们牢记在近代科学革命中失利的历史教训,在已到来的世界性新技术革命浪潮中,以科学智慧之光照亮前进的道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