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4-02-25 来源:步旅网
总第404期2017年11月(中)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

Total.404

November2017(B)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之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丁金巧

(合肥市第一中学

安徽·合肥230601)

中图分类号院G632文献标识码院A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作为

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预设”之外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感受、疑问困惑调整课堂内容和进程,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成果分享,并通过教师文化经验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此,可以尝试从激趣导入、分享初读感受、交流疑问困惑、协作探讨、成果分享、教师文化经验分享等方面探索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关键词

教师

经验

分享

教学模式

APreliminaryExplorationontheClassroomTeachingModeBasedonTeachers'CulturalExperienceSharing//DingJinqiao

AbstractTheclassroomteachingbasedonteachers'culturalex-periencesharingfullyrespectsstudents'mainroleandsubjective

initiative.Inadditiontoroutineclassroom

teaching,teachers

shouldadjustclassroomteachingcontentandprocessinaccor-dancewithstudents'thinking,experienceanddoubtsoftexts,payattentiontothecollaboration,communicationandachievementsharingbetweenstudents,andpromotestudents'deepunder-standingthroughteachers'culturalexperience,soastoimprovestudents'learningability.Basedonthis,wecantrytoexploretheteachingmodebasedonteachers'culturalexperiencesharingfromtheaspectsofstimulatinginterestthroughlessonintroduc-tion,sharingfirstreadingexperience,exchangingproblemsanddoubts,exploringincollaboration,sharingachievements,andsharingteachers'culturalexperience.

Keywordsteachers;experience;sharing;teachingmode

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基于教师自己的文化体验,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师生、生生间经验的交流分享,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分享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课堂“预设”之外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思考感受、疑问困惑调整课堂内容和进程,重视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成果分享,并通过教师文化经验的引导促进学生的深层理解。它从“关系论”的视角反思并突破了历史上的“内容课程”与“经验课程”,不是传统的灌输、传授,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文化共享。

基于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从激趣导入、分享初读感受、交流疑问困惑、协作探讨、成果分享、教师文化经验分享等方面探索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教学模

DOI院10.16871/j.cnki.kjwhb.2017.11.047

式。

1激趣导入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等一切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主动思考问题,丰富经验,提升认识。因此,进入文本学习之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欲望和好奇心就显得尤为重要。1.1经验分享,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教学《小狗包弟》时,我先让学生分享了他们与小狗、小猫间的细节故事和感动瞬间,学生分享交流后,我也分享了一个与豆豆(小狗)的故事,以及失去豆豆时我的难过、悲痛和不舍。这种生生、师生之间的经验分享,在班级中营造了一种人与动物之间真诚友好的温馨氛围。接着,我却抛出一个问题:巴金老人也曾经养了一条可爱的小狗,但却亲自把它送上了解剖台,这是为什么呢?巴金的行为让学生不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有利于他们深入文本去探究巴金送小狗的原因,从而展开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文章深层主题的把握。1.2设置悬念,激发好奇心

在教学《春江花月夜》时,我用对这首诗的古今评说导入: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有一首诗被称为“盛唐第一诗”“,孤篇盖全唐”,甚至被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就是———《春江花月夜》。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诗能被古今评论家给予这样高的评价呢?大家想不想走进这首诗,去一窥庐山真面目呢?———我通过对古人评价的极力夸张渲染,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并迫切期待走进诗歌,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享初读感受

“初读感受”是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感受,也是他的情感体验、知识水平与文本的第一次碰撞,是浅层却宝贵的。在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和控制者,不是让学生被动地跟着自己的课堂“预设”走,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让教学是有针对性的,鲜活的,有效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并利用好学生阅读文本的“第一感受”,无论初读感受是浅层的还是深刻的,正确的还是略有偏差的,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全面而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初读感受开展对文本内容、教学环节等方面的适时调整。

3交流疑问困惑

3.1“预设”之外的疑问———课堂调整的依据,课堂生成的

119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基础教育

精彩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都不会置学生的困惑于不顾,而自顾自地按照自己的“预设”展开课堂教学,因为学生的疑问、困惑才是课堂真正的内容和价值所在,才能有课堂“生成”的精彩,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高效。3.2“预设”之中的困惑———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探究的主动性

在品析一些有难度和深刻意蕴的文本时,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有些疑问比较简单,其他同学可以直接帮助解答;而有一些学生的疑问就是文本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如《为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那些食物明明就是马里诺藏起来了,他怎么还敢主动提出让大家来搜身,难道不怕露馅吗?警察为什么驱逐他,是看够了他的表演吗?回到家后,儿女们那么开心地欢迎他,他为什么那么“冷漠”?再如《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最后一段:巴尔塔萨明明把鸟笼免费送给了比贝,为什么别人问他时他还撒谎说“卖了60比索”?为什么从来不喝酒的他会喝得酩酊大醉?……这些“预设之中”的疑问困惑,其实原本就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但经过学生的质疑它们就变成了学生渴望解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他学习探究的主动性,而不再是教师生硬“灌输”的知识。

4协作探讨

4.1生生协作———解决彼此困惑

学生同伴之间质疑探讨、交流分享是促进其思考和思

维碰撞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因为各自情感体验、知识水

平、阅读经历、个性禀赋的不同,对文本和知识的理解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各自的优势合理性,也可能具有局限性。当他们把各自的疑问困惑拿出来探讨交流时,每个学生的观点都会受到考察、评论,同时也都对别人的观点进行思考并作出反应。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每个学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同时也让他们学会质疑,学会分析,学会表达,也学会倾听。4.2师生协作———提升思考深度

学生除了自主讨论交流他们彼此存在的困惑疑问,教师也可以对文本中学生没有质疑到的难点开展师生协作的讨论交流,从而锻炼思维品质,提升思考深度。

教学《大铁椎传》时,我把我自己备课时的一个困惑也抛给学生:如果加上尾段,作者的创作目的、情感寄托不难理解,但教材的编者为什么却偏偏删除了首尾段,只留下相对完整的塑造大铁椎形象的中间部分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对编者意图和文章深层意蕴的思考和探究。如编者可能考虑到单元要求———“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希望我们重点品析人物形象,并学习其手法。另外,如果不删节,大铁椎是作者的,寄托他个人的感慨;删节后,大铁椎是我们大家的,他无名无姓,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大众心中英雄豪侠的象征。所以删与不删,各有各的妙处,都值得思考品味。

5成果分享

小组协作探讨之后,就需要在班级集中交流分享、展示

120

汇报各组探讨的成果。通过探讨、交流、质疑,能够使他们倾听别人的不同声音,从而反思自己的理解,或补充有价值的思考。使学生在多重观点的对比中产生对知识的新的思考和更高层次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交流的美好品质和习惯。

学生成果分享交流时,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进行要点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要及时指出,对偏差要予以纠正,对理解深度不够的知识要适时引导、点拨。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分享汇报要适时给予中肯、有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进步。

6教师文化经验分享

学生们分享的思考是多元的,精彩的,同时也是零散的,不系统的,这时教师的文化经验分享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经验分享能够使学生对文本、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责任与成长同行》的德育课上,在学生们分享交流自己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承担起责任的思考后,我交流了自己的人生体验:首先,关于承担责任到底是苦还是乐,我引用了梁启超《什么是人生的最苦与最乐》一文,“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若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另外,针对“小悦悦”事件,“老人倒了不敢扶”事件,我强调:责任不分大小,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可是在真正遇到问题,需要你扛起责任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担心害怕,犹豫徘徊,顾虑重重。所以,对我们来说,最最重要的是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并付诸行动,坚持自己内心的那份善和相信他人的善,对我们很重要。最后,通过展示“豆腐渣工程”“毒食品”“毒药品”等图片,让学生在惊讶、痛恨、愤慨中意识到扛起责任的重要性。我充满期待地对他们说:“现在的你们年轻气盛、嫉恶如仇、爱憎分明,希望若干年后的你们不要变成自己年轻时最痛恨最厌恶的那类人,保持自己的操守跟底线,绝不失望于人性。”教师文化经验、人生经验的分享,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也是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德育的渗透。

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的灵与肉的交流活动”,而不是“理智知识和认知的堆积”。教师文化经验分享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重视教师文化经验的引领,以师生、生生间的经验交流分享为主要途径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真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学习能力。参考文献

[1]郑金洲,吕洪波.教师不可不知的教育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2:127-146.

[2]王玉.贴着学生教:高中语文教学提效之路[J].新课程:教育学

术,2011(2).

[3]东缨.教育大境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李金枝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