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论语》“侍坐”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2020-06-20 来源:步旅网
对《论语》“侍坐”章中若干问题的探

摘要: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是篇幅最长的一章,也是收编进人教版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当中,记录几千年前孔子师生席地而坐共谈志向理想。孔子通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在《论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篇可读性很强的文章。在“侍坐”中孔子与四位学生的对话也各有各的鲜明性格特点,也展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精神。本文将以探究文中若干问题,以帮助强化文章所表达思想加深理解。

关键词:侍坐;若干问题;教学启示;

《论语》“侍坐”的这一章节学习,将深入探析其中学习问题。本文要从孔子与四名学生在看似谈论简单对话中,却蕴含着真正的教育大家风范,给学生良好的人生启示,看到孔子身上的崇高精神。本文将围绕《论语》“侍坐”,展开多个问题探讨,以促进对文章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是一篇非常值得阅读欣赏的文章。

问题探究一:文章脉络探讨

《论语》“侍坐”是《论语》当中最长的一章,文章中可以高效动态的还原孔子与四名弟子之间教学及相处场景,孔子从谈论言志的过程,展现了教师教学思想。整个文章中,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问志——教师提问学生;言志——学生作出回答;评志——教师给予学生点评。把整个文章已经完整展现给读者,并从最后也点明了教师的志向,说明社会环境影响。

问题探究二:“侍坐”探讨

文章的“侍坐”是表明学生陪同教师一同坐,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还是需要站立起来,对坐姿座次还是有着严格要求的,有一定的严格规矩,符合时代礼

仪谦恭有着重要意义。“侍坐”是为了更方面教师与学生“谈一谈”“聊一聊”,就“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个志向话题展开交流谈论理想。

问题探究三:对话顺序探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是后人所加,但是却与文章中与孔子的对话是顺序依次有所不同,文章中的对话顺序是“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而题目却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主要是他们的文化理解程度不同,思想志向不同的原因。题目的排序更多注重思想境界的高低,与我国传统文化中尊卑长幼顺序,为了更符合传统文化中尊卑礼仪。

问题探究四:曾皙课堂纪律探讨

在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谈论时,曾皙却一直在弹琴,这是日常闲谈,曾皙是可以弹琴的,主要不影响谈论的氛围,而且他也有一直认真在听讲谈论的问题,观察每位回答教师问题学生的表情和教师的表情。在“异乎三子者之撰”可以看出曾皙是一路有在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同时也在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及语言,如“夫子何哂由也?”在最后提到到曾皙时,曾皙是先停下手上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为表示对教师的尊敬,起身回答教师的问题,曾皙尊重教师注重礼仪。

问题探究五:文章中几处疑难探析 1.

“哂”释义

在《论语》“侍坐”中出现了“夫子哂之”中“哂”,在文章中是表示讥笑

还是赞赏应该如何理解1】?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哂”主要解析有微笑、

赞赏、讥笑、讥讽等几种解析,朱熹在《论语集注》有注析为“哂,微笑也。”也得到后人的认可,这主要是根据孔子对子路的情感态度出发,子路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对子路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解析为“微笑”更能说得过去。孔子对子路有过这样的评价,“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但是这一解析显然由于

后文的内容无法衔接,尤其曾皙问孔子时,曰:“夫子何哂由也?”时,孔子也回答学生曾皙,并说出了缘由“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这里面的“哂”是可以理解为“讥笑”,也不难费解,主要是后面的几位学生冉有、公西华、曾皙都在察言观色,发现子路的回答教师的态度,不敢轻易发言,需求教师点明后才发言,学生也更加谦恭表达自己的理想。学生是在察言观色中捕捉到教师对子路的“哂”,也进一步解析“哂”是含杂着“讥笑”,后面的学生回答得更加谦恭有礼,切合实际,不再是夸大其词,也不能像子路那样爱表现的急性子。但是这爱表现的急性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孔子对子路这种行为早已司空见惯。所以,“夫子哂之”中“哂”含杂这孔子两个方面的情感态度,在批评中融合着对学生的赞赏。

1.

“浴乎沂”释义

在孔子问到曾皙的想法时,曾皙放下手中的抚琴,站起来回答教师,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教学辅助资料翻译是多解析为洗澡,令人产生很大的疑问,北方的“莫春”( 三月)还是比较冷的,童子在外洗澡解析不通。“浴乎沂”还有更多的解析,比较符合当时情况的应该是洁身祭祀的意思。在《诗·郑风·溱洧》也有相关的记载,讲述在三月时节,踏青郊游祭祀祈福的活动。因此,“浴乎沂”是指人们在沂水边上举行祈福祭祀活动,祈求风调雨顺。

1.

“吾与点也”释义

“吾与点也”是孔子对曾皙志向点评,曾皙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理想国,与当然当时的列国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孔子在治国思想上追求相同,主张礼治,反对法治,主张仁政,孔子曾说过:“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论语·宪问》)2】所以,曾皙说到自己的想法,孔子表示赞同,但并不一

定是反应孔子的真正理想。由内容可以推测师徒五人的对话是孔子在卫国,卫灵公给孔子提供安稳授徒讲学条件,但是孔子的雄心犹在,“苟有用我者,期月而

已可也,三年有成”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曾皙理想国是赞同,是政治思想上的赞同。

问题探究六:言志志向探析 1.

子路:“千乘交困,三年勇方”

子路性格比较鲁莽、轻率,当教师提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第一个跳出 “率尔而对曰”,由此可以看出子路是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是符合时代发展,将志向言明,表明对家国的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子路是要做到主政者,但是结合他的性格,才会有“夫子哂之”,在最后曾晳问到时候,回答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说明子路做事又鲁莽了,点明了子路的不合礼,也让学生子路意识自己的不足,说明了孔子的为人师者风范。

1.

冉有:“小国三年,足民未礼”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子路被教师“哂”,只有经过教师点明,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冉有更具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小心发言,发表主要推行礼乐教化的方式,帮助实现治理国家,阐明了自己观点,同时教师孔子先生也是鼓励学生继续实现宏图大志,说明孔子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的志向是做诸侯祭祀的司仪,是礼乐教化者、

礼的执行者,但是孔子明白公西华的治国大志3】。最后的点评中说到“宗庙会

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是支持公西华的观点,孔子在政治思想上是主张克己复礼的思想,符合孔子提倡的实践教学内容。

1.

曾皙:“浴乎沂,舞雩风咏”

曾皙是师生交流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自己还特意强调:“异乎三子者之撰。”然后孔子接着循循善诱,激发他言其志向,他才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教师也不作其他点评,感叹得说:“吾与点也。”说明了曾皙志向说法深深打动教师,才会有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前三位弟子在言志或多或少都存在孔子不满的地方,孔子善于诱导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论语》“侍坐”主要将孔子与四名弟子中展开志向发展的对话,通过问答的对话方式,展示先贤论志的和谐画面。针对鲁莽行事子路灵活点化、指导;针对谦虚的冉有,多加强鼓励;面对恭谦有礼的公西华,能深入探究其政治思想,而不直接表明;在曾皙提出同样观点,内心是比较复杂的,长叹之外表示赞赏。

参考文献: 1.

王枭飞.对《论语》“侍坐”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3):28-30.

2.

张静.《论语·侍坐》章教育叙事特点及启示[J].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5). 3.

杨帆.《论语·侍坐章》中几处疑难辨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01):95-98.

【作者简介】王文坚,1982年2月,男 ,汉族,籍贯: 浙江慈溪,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