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泌尿系结石行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临床分析论文

2022-09-22 来源:步旅网
泌尿系结石行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泌尿系结石行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患者98例,对其分别采取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而后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结石检出率。结果 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对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的检出率高达100%,显著高于b超检查(p<0.05)。结论 采取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对泌尿系统结石进行诊断的检出率较高,且能够对结石的大小进行观察,为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关键词】 泌尿系统结石;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b超;临床价值;诊治

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临床上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以影像学检查为主,其中常用的为x线、b 超、ct、mri、dsa 等。最近一段时间有文献报道,采取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对泌尿系统结石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较高[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泌尿系结石行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临床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对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临床

患者,抽取其中的98例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有男65例,女33例,年龄3-76岁,平均(41.2±14.1)岁,98例患者中肾结石者40例,输尿管结石者40例,膀胱结石者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且临床资料完整,符合诊断标准。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分别采取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而后将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1.2.2 检查方法 b超检查:检查前患者空腹,憋尿,分别行俯卧为、仰卧位以及左右侧卧位进行扫查。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检查:在b超检查的次日,对患者行腹部加压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在造影前晚给予患者口服500ml甘露醇,次日清晨空腹,在扫描前对患者展开清洁灌肠以及碘过敏试验,检查股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为,摄取腹部平片。而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入浓度为76%的泛影葡胺,剂量为40ml,并控制在6-7min内滴完,而后射片,对肾盏、肾盂充盈情况进行观察,若是观察效果良好,则继续摄片。若是结石部位不佳,则可以利用x光级的遥控装置对患者体位透视观察点片进行改变,从而实现对传统造影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提高检出率。 1.3 数据处理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针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检查对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直径不同的结石的检出率均为100.00%,对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直径<0.5cm的结石的检出率均较b超检查发生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泌尿系统结石的种类相对较多,且近几年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目前在临床上影像学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疾病的诊断更加及时准确,为临床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并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治而言,x射线静脉尿路造影与b超检查为两种常用手段[2]。本次研究中出于对泌尿系结石行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与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同一批结石患者分别行上述两种手段进行诊断,结果发现,x射线静脉尿路造影对结石的检出率较b超检查高,可达100.00%,而b超检查对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特别是直径不足0.5cm的结石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由此可知,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主要是受到结石大小的影响。

综上所述,b超检查具有明显的操作简单、迅速、方便且无创等优势,然而其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检出率则不如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能够对检测过程中患者憋尿进行了避免,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可以对患者的肾功能进行准确观察,能够清晰显示肾、输尿管以及膀胱的全貌,检出率高,对直径较小的结石

同样可以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可以将其作为泌尿系统结石诊断的首选方法,值得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静,李涛,张秋娟,等.静脉肾盂造影和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05):685-691.

[2] 陈生付.x射线静脉尿道造影及b超检查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价值[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0,19(03):141-14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