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中考看作文命题趋势。 1.全命题作文独占鳌头
全命题作文,作为传统四大命题形式之一,在近年迎来高潮,从统计数据来看,命题作文占比最大。
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提示语+题目,如2023年北京市作文题:
在课文中,我们读过高大的皂荚树,顽强生长的小桃树,力争上游的白杨树。树,见证岁月,寄托情感,象征精神。倘若发挥想象,在鸟儿、小草、泥土、风雨等的眼中,树也会有不同的故事,呈现不同的风采。
以“我生活中的一棵树”为题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这种形式的命题在全命题作文中占主导地位,但“裸题”命题形式在2023年依然较多出现,比如广东中考题“这一次,我全力以赴”、云南中考题“劳动的遐想”、湖南株州中考题“以和为贵”、新疆中考题“我和你”……
2.半命题作文基本稳定
2023年,半命题作文所占比重与往年基本持平,保持在稳定水平。半命题作文补题形式多样,有前补式命题,如山东东营中考题“ 最有眼光”、四川泸州中考题“ ,我初中生活的关键词”、湖北荆州中考题“ 的故事”;也有后补式命题,如山东淄博中考题“你还欠 ”、江苏南通中考题“行走间,我发现了 ”、湖南株洲中考题“如果 ”;还有中补式命题,如河南中考题“喊出 的名字”、云南中考题“留住 的味道”、江苏宿迁中考题“那一次,我与 深深共鸣”……从整体来看,后补式命题和中补式命题较多一些。
3.材料作文常中见新
与前两年相比,材料作文占比提升相当明显。一方面是为了与高考对接,另一方面也说明它在中考作文的题的“江湖地位”很稳固。
2023年安徽、天津、重庆等众多省市考查材作文,有的地市给出一则材料让考生写作,有的地市给出多则材料,让考生自选话题创作。
从根据材料任意提炼写作的关键词,到抓住材料的中心立意,再到话题、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引入,
无不丰富着材料命题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给出情景的材料作文明显增多,比如天津中等题关于“交往”的材料,重庆A卷中考题有关“小小选书师”的材料,浙江丽水卷中考题所提供的“朱贞元老人与图书馆”的材料……
从中可以看出,中考作文命题形式趋近于高考,这一趋势以后可能会继续扩大,值得关注。 4.话题作文生命力强
话题作文在2021年达到顶峰,此后呈减少趋势,虽然近年话题作文比重有所回落,但仍然不可忽视,比如河北卷围绕“守常”这一话题作文,浙江宁波以“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为话题作文,湖北襄阳卷以“结论”为话题作文,江苏盐城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话题作文……这也显示话题作文非常顽强的生命力。
5.大小作文组合趋稳
山西、江苏南京、内蒙古呼和浩特、湖南长沙等多个考区近年来一直坚持这种“微写作+大作文”的组合方式,大小作文组合的形式,整体上趋稳,呈现出对接高考和教材的特点。
在命题多样化的背景下,选题作文占了一定的比重。2023年中考选题作文组合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多数考区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之间选择两两组合。
有的考区出现了两个题目是一种类型的情况,有的考区出现了三选一的情况,有的考区甚至出现了看似一道题实质上三道题的情况,如山西中考题:
今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一首宋词、一个词牌名,令不少国人荡气回肠,那就是《满江红》。意蕴悠远的词牌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珍珠。即使不谈词调,不言平仄,仅其字面义也别具美感,引人遐思。“少年游”或许是一次意气风发的游历;“相见欢”可能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逢;“定风波”的背后需要多大的努力、何等的智慧……
你尝试过用词牌名做题目写作的体验吗?请从以下的词牌名中,任选一个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题目一:相见欢题目二:定风波 题目三:少年游
写作提示: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要求考生在三个题目中选一个进行写作,新颖别致。
考点一、中考作文的审题方法 1.抓关键句法
抓关键句,指的是在夹叙夹议的材料内容中重点关注带有总结性、议论性的语句。如2023年湖北武汉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妈妈爱小伟,竭尽全力为小伟付出一切。
爸爸说:“小伟呀,妈妈这么爱你,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回报妈妈啊!” 小伟默默低下了头。
妈妈连忙说:“小伟,妈妈为你付出的一切,都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并不是为了要你回报我,妈妈愿意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尽好妈妈的责任。”
小伟仰起头,粲然一笑:“妈妈,你真好!我一定会让你为我骄傲的!”
是啊,爱不是索求,爱是尽责。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子女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 家庭里的爱如此,社会中的爱也是如此。 尽责的爱,往往会带来更多的爱。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材料中“爱不是索求,爱是尽责”“尽责的爱,往往能带来更多的爱”这两句位于记叙部分之后,既带有总结性质,前一句表述“爱”的性质,后一句进一步表述“爱”的意义,又带有议论色彩,是材料的观点句。考生可围绕着“尽责的爱”这一主旨构思行文。
2.添枝加叶法
有些题目,命题者故意藏头去尾,只给我们一个词或是词组、短句,使题目带有较大的迷惑性,增加审题难度,或者使用半命题题目,要求学生补充题目进行作文。这类题目的目的是以此考察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审题时只要在原题目的基础上添加新的条件,题旨就会显露出来,从而化难为易。这种方法就是添枝加叶法。它适用于较宽泛性的标题。
例:作文“爱,盛开在春日”,可以在前面添加修饰词,如“妈妈的爱,盛开在春日”“老师的爱,盛开在春日”“陌生人的爱,盛开在春日”等;也可以在后面添加相关元素,如“爱,盛开在春日的池塘里”“爱,盛开在春日的郊游时”“爱,盛开在春日的骄阳下”等。
3.提炼中心法
提炼中心,即在准确理解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选择合适的立意。如 以2023年重庆A卷:
阅读下面丰子恺的小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材料中“你若爱”“若感恩”“若成长”,都是正面的个人选择,自然会给自身带来积极的影响。“你若恨”是负面的个人选择,自然会给自身带来消极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材料的中心思想,即重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用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人处事,成就自我。
4.求同存异法
求同存异,指的是面对多材料的作文类型时,需比较材料之间的异同,进而归纳总结中心思想。如2023年山东滨州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回忆。 ——许渊冲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汪国真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和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代替。
第一则材料表述“要让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值得”,第二则材料表述“人与人之间和谐温暖的关系,为人应常怀感恩之心”,两则材料的中心并不一致,此时应考虑“异中求同”,人只有常怀爱人之心、奉献之心、感恩之心,生命中的每一天才是有意义的,才是值得回忆的。
考点二、应试作文的立意方法
立意,“立”就是“确定”的意思;“意”就是意图、目的。“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是写作前的酝酿和思考过程。任何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前,作者都要“立意”,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个“意”可以是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感受、感悟、思考、体验。清代文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在先。”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灵魂、统帅,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文章的成败。同时,文章的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以及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也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
中考作文立意的要求: 1.立意要切题,健康积极。
通常将“切合题意”作为中考作文的重要评判标准,“切合题意”指的是作文在整体上围绕主题,行文十分符合题意。写作文在立意上首先要非常切合题目的要求。不能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
作文的目的也恰恰体现这一立德树人的目标。写作文要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赞美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赞美可贵的精神,同时激励人们不断向上。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传递健康积极的主题。带给人以积极的启发与思考。
2.立意要深刻,引人思考
同样的题材,如果文章的立意不同,则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如同样是写母亲的文章,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为什么会引发那么多读者的喜爱呢?这和他深刻的立意密不可分。
文章饱含深情地回忆了母亲的往事,热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结尾时作者把对母亲怀念的深厚情感,推广到对天下劳动人民的热爱,这是何等宽广的胸襟,而且表达了坚定的决心,尽忠于革命事业的决心,升华了主题,使文章立意更深刻。
写作文的过程中,想要表达的中心更深刻,需要多加考虑,多比较比较,在别人都想到的基础上,再往前多看一步,深挖材料背后的深层含义。使立意更深刻。
3.立意要高远,新颖独到
鲁迅先生曾告诫文学青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从小处切入,表达对事物的独到的见解。
可以选取比较小的角度去描述小的事情,描写小的场景,但一滴水足以见太阳的光辉,有时小处往往表达的是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以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揭示深刻高远的主题。
还可以展开联想,由实到虚来写。从眼前实实在在的自然的事物展开联想,联想其优良品质,比如荷花,会联想到它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
比如说竹子,会通过它的外在,从而联想到它谦虚正直的品质,从而赋予物更深刻的内涵。 曾看过这样的同题作文《难忘的第一次》写的都是暑假外出打工,叙述的同样曲折生动。
一篇文章是这样结尾的,当我手里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几张百元大钞时,心头一阵狂喜,我还没拿过这么多钱,这下可够我花一阵子的了。这个结尾就没有深刻揭示材料本身所蕴含的积极意义。
另一篇是这样结尾的:我手里攥着刚领到的工钱,尽管只有几张,可我却感到沉甸甸的,这是我一个假期的血汗换来的,现在我才深深体会到了爸爸妈妈挣钱供我读书是多不容易啊!
我为自己昔日大手大脚地花钱而感到深深的惭愧,但同时我的心里也涌出了一份自豪与欣喜,艰苦的劳动锻炼了我的体魄和意志,我长大了。
这样的结尾可以说画龙点睛,体验很深刻,情趣特健康,升华了主题,也激活了全篇。
中考作文立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化大为小法
也就是说,在一个大的、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将一个“大”的作文范围化为一个比较“小”的作文范围,从小处着手来写。
现在出现在中考考场上的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来讲,写作内容都比较宽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使文章的立意新颖,如果只是笼统地去写,势必会内容空泛,文意散漫。可是,如果化大为小,将立意确定在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那么就能很好地做到“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而达到新颖别致的效果。
2.由浅入深法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时,考生要聚焦生活热点,揭示生活中具有普遍性及时代性的社会问题,由浅入深地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从现象出发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或结果。此类立意的文章,不仅要回答“是什么”“有什么”的问题,而且要回答“为社么”“怎么办”的问题。
3.反弹琵琶法
对于人们习惯性的认识以及所熟悉的事物,注入新的元素,重新解读,从而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让人耳目一新,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比如说,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就可以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人们常说“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就可以说“班门弄斧,值得提倡”;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运用反弹琵琶的方法,就可以说“功夫再深,铁杵也未必能磨成针”……如此,达到的效果不言而喻。
反弹琵琶要以稳为前提。 【真题美文】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说:“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他告诫孩子,走路要稳健,不可慌慌忙忙,因为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慢慢准备,慢慢积蓄,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慢慢沉淀……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 【审题】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如何审准题?首先,去寻找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我们可以看到考题
给的材料中反复提到了“慢慢”这个词。 “慢慢”是一个形容词,形容动作迟缓,其后常添加动词,比如材料中的“慢慢准备,慢慢积蓄,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慢慢沉淀……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那么,考生就应该好好思考添加的动词的内涵是什么。如材料中朱熹叫孩子慢慢地走,“凡行步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这是害怕孩子走得
太快会摔跤。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是不是人生之路就应该慢慢地一步一步走,才更踏实稳妥? “慢慢”二字表达的理念,与我们社会上存在的急功近利现象正好相反。人们吃饭时吃快餐,看手机时爱刷短视频,这样求快真的好吗?如何让其“慢慢”地进行下去?这些现象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慢慢”不只是单纯动作上的慢慢展开,慢中还有其他收获,如农民精耕细作收获五谷丰登,工人精益求精收获优质产品,烹饪大师精雕细琢收获美味佳肴,企业家强基固本收获真金白银,这些都需要“别着急,慢慢来”。
“慢慢准备,慢慢积蓄,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慢慢沉淀……
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是理性的生活态度,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有效的生存技能,是明智处世的哲学,是高明的人生智慧!
“欲速则不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快慢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相辅相成,大到国家、民族、社会,小到团体、个人,都要明确快慢辩证关系,把握快慢平衡,这样才能张弛有度、游刃有余。
【立意】
这篇中考作文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立意:①“慢慢”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不和任何人比陕,只遵循着自己的足迹一步步成长,慢慢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让自己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②从一些社会的“快”现象导致的坏结局中,反思自己应该如何慢慢走好每一步;③写心境中的“慢慢”,静下心来,不浮躁,去细细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察匆匆人间的世情冷暖,让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 【满分范文】
慢慢绽放
“哗”的一声,水龙头被外婆拧开,清水注入了下面的玻璃瓶中,冲刷着瓶中的水仙。清水在玻璃瓶中回旋、翻转,最终却归于平静。
小小的我站在外婆的身边,扯了扯她的袖子。我抬起头,脸上应该是一脸天真吧。 “外婆,为什么水仙还不开花呀?” “别着急,慢慢来,快要开了。”
每次我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可我却迟迟未见到水仙开花。
水仙是外婆过年时买来的,与其他花不同,它生长在水中。不如藤萝的摇曳多姿,也不如兰花的清新
秀丽,水仙除了那绿色粗壮的茎,就没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了,实在是太过于平淡,太过于寻常了。
有一天,外婆牵着我的手去小院玩,她指了指角落,笑着说:“你看,水仙开花了。
浅白色的小花微微张开,还没有完全绽放。近闻有淡淡的清香。它不如桂花般锦簇,也不如蜡梅般傲然。水仙的花彼此隔了些距离,不太近也不太远,就像夜里的星辰,美得平淡,美得素雅,美得像小院的日子,美得更像我们的人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外婆搬了个竹椅坐在树荫下,念起东坡的词,见我一脸的不解,她笑着把我抱坐在膝上,轻轻地摸了摸我的头。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同,可大都像水仙一样,会慢慢绽放出平淡而美丽的花朵。”她轻轻地开口,却凝望着远方,“慢慢准备,慢慢积蓄,慢慢思考,慢慢品味,慢慢沉淀,就会慢慢绽放的。
我回头看看,水仙好像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花,它更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在启示我:“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要以欢喜之心,慢度日常。”
原来,小小的一株水仙,竟代表了我们的人生,也包含了这么多哲理。我却从未在意,把它遗忘在了流年的尘埃之中。还好,我抓住了它,把它紧紧地攥在手心里,感受人生慢慢积蓄、慢慢绽放的美好。我蓦然回首,映人眼帘的,却是那株水仙。藏在暗处,却惊艳了时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我好像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吟诗声,她转过身,冲着我笑,你瞧,水仙慢慢绽放,越来越美了。
别着急,慢慢来,慢下来,享受过程,你会发现慢慢绽放的乐趣。 【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题材独特。这是一篇富有哲思的考场作文。考生善于运用欲扬先抑和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水仙的“慢慢积蓄、慢慢绽放”的开花过程。“慢下来,享受过程,你会发现慢慢绽放的乐趣。”文章结尾的点题运笔不凡,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文中浸润着诗意的外婆形象也给本文增添了许多色彩。她慢慢地吟读诗句,静静地品读人生,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其实,她本人就有“慢慢积蓄、慢慢绽放”的人生。
文章清新自然,富有诗意。文章将水仙慢慢绽放写得细致入微,美不胜收,字里行间透露出阳光般的温暖,恬淡生香,芬芳怡人。
(满分范文20篇)
1.(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他乡的山水,异域的风情,新鲜的见闻,未读的诗书……那些有距离感的,就叫远山。身边的亲友,寻常的街道,家常的菜肴,日常的事务……这些眼前熟悉的,都是近水。向往远山的你,是否蓦然发现了近水的美好?热爱近水的你,是否更看见了远山的诗意?如果你既登临过远山也享受着近水,又收获了怎样不同的美好与诗意?
其实,只要有发现美的眼光,有感受美的敏锐,无论远山,还是近水,都能让我们动情。 请以“远山近水皆有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分享你对美的体验或认识。 要求:①不得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满分范文】
远山近水皆有情
又是一个下雨天,暴雨冲刷着地面,像是一个任性的孩童用手不停的使劲擦掉桌面上的灰尘。高树上那不蔽雨的鸟窝里,母鸟正努力张开双翼,想为窝中的小鸟遮雨,浑身的羽毛被淋得毫无光泽。 妈妈和我被困在商场里,回不了家。我有些厌烦地转过头,心里抱怨着,又抬头埋怨地瞪了瞪兴致高昂的妈妈。
上升电梯时,百无聊赖的我一下下踢着两极电梯,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冷不防,我感到脚被生生拉扯了一下,低头一看,心头一紧,正在上升的两极电梯的缝隙咬住了我的鞋子,我慌乱地向外扯了扯,怎么也拉不出来。因为与鞋子的摩擦,电梯发出了骇人的尖叫声。我甚至感到整个电梯在轻微的颤抖着。一同搭电梯的几个人,只是用眼睛看着我,眼神里盛满了安静的冷漠。冷汗淋漓的我,脸色惨白,我甚至想像到电梯咬破我的皮肉,嚼碎我的趾骨,无助的泪水伴着殷红的鲜血流了下来,我开始无法抑制地浑身颤栗着。
这时,我看到我的妈妈,我那总爱生病的妈妈,我那一感冒就得去医院挂吊针的妈妈,我那因长期伏案而落下了腰痛病的妈妈,笨拙地扑向了我的脚,用她根本不可能拥有的力度,使劲将我的脚向外拉扯,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久,我才恍惚地穿着破了的鞋子,拖着完好无损的脚,拽着妈妈因用力过度而发红发烫的手,惊魂未定地出了商场。
我望着气喘吁吁的她,许久才如梦初醒地问:“你直接把我的鞋子脱掉不就行了,何必那么费力呢?”她也怔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的拢了拢略显凌乱的发丝:“看你脚被夹住了,根本没多想。”我的鼻子陡然一酸,不禁想起鸟窝里的那只老鸟。
这就是母亲的爱吧,勇于用并不丰硕的双翼将儿女护佑于身下,抵挡一切狂风暴雨,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她们拥有“细水长流”式的关爱,专门买一个煲每天为你煮粥;在你困乏的日日夜夜为你端上一杯驱寒的热牛奶;细心地将你变凉的早餐加热;提醒你加衣保暖……
远山近水皆有情,只要你用心感受,总能发现躲藏在那些平凡“山水”中的深情!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联系引导语中的“那些有距离感的,就叫远山”“这些眼前熟悉的,都是近水”可知,命题中的“远山”与“近水”指的并不只是自然界中的山水,更多地指向象征意义上的表达。命题中的“情”可以理解为情趣,也可以理解为真情。远山有情,是因为远方有我们的向往,有我们的追求,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近水有情,是因为身边那些看似平常的人、事、物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给我们以感动,让我们发现隐藏在身边的美好与感动。根据写作要求中的“分享你对美的体验与认识”,这里说的“美”可以是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学识之美、真情之美等。可写人记事,可议论说理,根据自己所长选择即可。
选材构思:进行选材构思时,“远山”与“近水”应有所侧重。从命题来看,应侧重于“近水”的表达,即自己平常有所忽略的那些生活中的美好与感动。可以运用对比手法,记叙自己一直最美的风景在远方,对远方美好风景的向往让自己对身边的美好常常忽略。直到有一次,自己无意中受到了触动,这种触动可能来自于一首歌,来自于一句话,来自于一次目光的交流……,才明白了最美的风景在自己身边,最真挚的感情也会自己身边。还是要立足当下,立足自身,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带着这些“近水”的美好,走向“远山”。
2.(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风景,换个角度看,往往有新的发现。堵心堵肺的事,换个角度重新定义,没准就是小菜一碟了。大与小,换个角度思考,小就是大,一个小准备起到的作用可能非常大;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路走通了,可能会走成一条康庄大道……
对这段话,你有什么体验、思考与感悟呢?请以“换个角度真美妙”为题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交流。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①不少于600字;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满分范文】
换个角度真美妙
悲观者和乐观者在面对同一个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 希望是什么?
悲观者——是地平线,即使看得到,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是启明星,它会告诉我们,曙光就在前面。 有时,换个角度会真的很美妙。
美国有一位大作家,曾经经商,却屡次失败。之后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把他经商的经历写下来,想要找出失败的原因。却意外地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所以他毅然放弃了经商,改行从事写作,最终他取得了成功。由此,你是否发现成功之秘诀,只是一个角度的转换呢?
在美国曾经掀起过淘金大潮,许多人蜂拥加州,淘金梦是美好的,但当地恶劣的气候环境让淘金者难以忍受,特别是缺少水源,在众多的淘金者中有一个人灵机一动,把手上挖金矿的铲子,变为挖水渠的工具,把远方的河水引入水池,再经过滤,变为饮用水,装入桶中,卖给淘金者,最后,那众多的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他却成了富翁。换个角度思常人不能思的问题,你就能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神话。
在18世纪末,英国的一位科学家把氢气和空气混合后做实验,之后英国的另一位科学家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同样的实验,确认所得液体是水。此实验已经揭示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爱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两种气体都含有水。由此可见,换个角度还需要有冲破旧观念的勇气,不做传统的盲从者,当你逃不出束缚,看不到希望而悲观时,请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听到来自成功的召唤。
风是什么?
悲观者——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乐观者——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请记住:换个角度会真的很美妙。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1)审题立意。“换个角度”意思是改变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美妙”是指非常美好,令人喜悦的。“真”是副词,确实,表示特别肯定,强调了“美妙”的程度。结合材料“风景,换个角度看,往往有新的发现。堵心堵肺的事,换个角度重新定义,没准就是小菜一碟了。大与小,换个角度思考,小就是大,一个小准备起到的作用可能非常大;一条小得不能再小的路走通了,可能会走成一条康庄大道”可知,“换个角度”的对象可以是景、事、理,当然也包括人。“美妙”是有新的发现、有新的认识、有新的方法、有新的行动、有新的结果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2)选材构思。应先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换个角度”的故事,如妈妈唠叨很令我反感,换个角度,明白妈妈的唠叨其实是爱;平时切苹果总是纵着切,换个角度横着切,发现原来中心是五角星;写作文原来总是按时间顺序写,换个角度使用倒叙,发现更让放文章起伏有致等等。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真美妙”之处。如写成议论文,可把题目作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换个角度”指什么、为什么“换个角度”、“换个角度”会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3.(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命题作文
十四五岁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学科知识、才艺技能、日常经验、思想见识等,你也一定曾
有意无意地将它们用在生活中,或解决了问题,或展示了自我,或帮助了他人,或服务了社会。
把你的相关经历与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请以“把学到的用起来真有意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禁止抄袭和套作;(3)写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5)书写工整、规范。
【满分范文】
把学到的用起来真有意义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江西婺女洲的夜,是泼墨般浓稠的黑。水上的一叶扁舟慢慢向前行去,船桨一来一回,那水面泛起点点涟漪,诗中那遥不可及的天上宫阙,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金阁前,璀璨的盛世烟花再现盛世风韵,金阁下,传自宋代的打铁花让迢迢星河触手可及。
打铁花是我国非遗,同时也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这项千年绝技因太过危险,现在会的人已经不多了,且千年来从未有过女性学习这门技艺,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打铁花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女传承人——博主江寻千。短短七分钟的视频,不仅让我们看见了这项传承了千年的浪漫,也让我们看见了她敢于挑战自我与直面烈火的勇气,她将这股勇气融入铁水当中,高高击起,化为漫天星辰,洒向人间。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份打铁花带给我的震撼也渐渐淡去,直到我们班被选为代表,参加区里的歌唱比赛,这本是一件令人十分高兴的事情,但在音乐方面并没有什么天赋的我被选为了指挥,这便令我十分苦恼。
为了得到更好的演出效果,我只能不断地练习。都说指挥家就是疯子,但经过反复练习后,我在台上依然放不开,像一个机器人一般僵硬地舞动着双手,毫无韵律感可言。看着眼前的同学们一天比一天唱得好,而我还在原地踏步,顿感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这使我一度非常焦虑,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对指挥有了抵触的情绪。老师也看出了我的不安与焦虑,在排练时便把我拉到一边对我指导:在指挥时,可以试着跟着音乐的节奏去律动,试着去享受音乐,享受这个舞台。并且不同的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指挥时给观众带来的那种感觉应该也是不同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试着去理解这一番话。是啊,先前的我把指挥当做一项任务,但是艺术不就应该是用来享受的吗?此时我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江寻千打铁花时的模样,她顶着烫伤的风险,直面烈火也毫不退缩,最终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份传承千年的浪漫,而我所要面对的困难相较于烈火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于是带着那份缀满星火的勇气,我在接下来的排练中不断挑战自我,渐渐地,我开始享受在台上表演的时光,我好像找到了那份独属于音乐的浪漫,指挥对于我来说也变得更加游刃有余。
啪,场内所有的闪光灯都打向了我们,看着大家都已站好,我缓缓抬起双手,演出也随之开始。这次我在舞台上尽情地享受音乐,双手随着音乐的起伏不断地舞动着,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弹完,我的手也缓缓
落下。会场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耳边不时传来“那个指挥手很投入,很有大师的风范”“合唱得很好,但那个指挥手更出众,更有魅力”。下场后老师对我说道:“很棒哦!想不到你完成得这么好!挑战成功,让我看到了更好的你。”
是啊,人人都要有挑战自我的勇气,将自己所学到的精神用到生活中来,也许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本次训练要求以“把学到的用起来真有意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结合材料“十四五岁的你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学科知识、才艺技能、日常经验、思想见识等”,可知:这是“学到的”内容;结合材料“你也一定曾有意无意地将它们用在生活中,或解决了问题”,可知:这是“用起来”的表现;结合材料“展示了自我,或帮助了他人,或服务了社会”,可知:这是“真有意义”的方面;综上所述可知,本文就是写自己学到怎么东西,怎么样应用,这个学习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叙述自己的学习经历,体现“学以致用”的主题内容。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行文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其中的思想。
二、选材构思。本文可选用记叙文或议论文来完成写作。写成记叙文的时候,可叙写自己学到什么东西,怎么应用在生活里。比如:“我”从小草身上学习了顽强不屈的精神,当“我”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不由得想起小草身上的顽强不屈的精神,这些精神让“我”有信心去克服困难,真有意义。再如:我学到物理的电学知识。有一次,家里的台灯坏了,我记起自己电学的内容,仔细看了电路,找出问题所在,终于将台灯修好了。自己第一次感觉到学习的意义所在。行文要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突出其真有意义的主题。写记叙文叙述事件要完整,做到详略得当。文章结尾适当用议论、抒情的方式升华主旨。如果写成议论文。可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阐述出来,提出“学以致用”的观点,然后采用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学以致用”的意义。
4.(2023·内蒙古·中考真题)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飞天”凌空的精彩瞬间,是吕伟的彼岸;美丽富饶的田园是植树的牧羊人的彼岸;克服恐惧、战胜孤独,是杜小康成长的彼岸……彼岸激励我们遥望远方,鞭策我们永不停歇。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①不许抄袭、套写: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满分范文】
彼岸并不遥远
始终相信,那充满光与暖的彼岸,就在前方!
——题记
“快点起床了,看看这都几点了!”“哎呦知道了!”嘴上虽然答应着,身体却很诚实,简单的穿衣竟持续
了二十分钟!慢吞吞的去洗漱时奶奶又开启了她的训斥模式“你这天天睡中考不要了?看看你这成绩退……”“行了!”说完便又折回房间,成绩那两个字眼仿佛成了我的一个不能揭的伤疤,因为它的背后是那一串直线下降的数字,是那个永续不变的“2”。清晨的阳光照在书桌上,令人心烦,无情的关上窗帘,在昏暗中开始应付今天的作业。
“叮咚”,信息铃声惊走了即将到达脑中的梦魇,是老师发的视频,标题为“当代的凿壁偷光”,是一个高三学生为了上网课去楼顶学习的视频,凛冽的冬风吹过,他的头发浮动,衣服颤动,手却从未颤抖分毫!我的心竟被他惊动了,心中若有所思,他的彼岸,就在前方吧?
吃饭时与家人看起新闻,仍是以疫情为主题,播放着那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有失去了亲人仍奋战在一线的,有毅然决然地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奔向“战场”的,有自己累到扶着墙走也不说一声累的……内容与往日一般感人,结局却是疫情有所好转的消息,他们快要赢了!他们快要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了!
不知是否是上帝给我打了一剂鸡血,我竟翻开了自己初一初二时用的计划本,开始制定主题为迎战中考的计划,写罢立马贴在墙上,又拿出自己今天的作业,深呼一口气后便听到了唰的一声,随后作业纸落地,我怎么会认输呢!看向自己写进计划里的一句话“你那充满光与暖的彼岸就在前方”,低首,完成今天的任务。
下午四时任务完成,窗户外的光透过缝隙再次照在书桌上,此时竟令我心生温暖,我的彼岸应该和这阳光一般美吧,它应该就在前方不远处吧?嗯,一定是!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彼岸并不遥远”这个题目中的关键词是“彼岸”和“并不”;“彼岸”的含义材料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理想、追求、梦想、成功等等。“并”用在否定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表示不像预料的那样,所以“并不”的意思就是强调不是。写作时要体现“彼岸”原来觉得很遥远,但经过自己努力或别人指点,采取措施后,感觉到“彼岸”就在眼前,并不遥远,并不是可望不可即的,重在体现出“彼岸”到达时的一个过程;
二、选材构思。“彼岸并不遥远”中,“彼岸”可以是近期的目标追求,也可以是远期的目标追求。近期的比如:攻克学习中的难题、纠正某一个换习惯、化解和父母间的矛盾、成绩进步、比赛获奖、考上高中等等;远期目标比如:考上大学、谋一份好工作、事业的成功等等。可以写学校生活、可以写家庭生活、可以写社会上积极向上的现象。也可以从我们身边的人或事例中选取,如“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等”,每个人都有对成功、理想追求的故事,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文体上可以详细叙事,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5.(2023·青海西宁·中考真题)初中三年,有风有雨,有欢笑,也有眼泪。回眸往事,一定有一些经历让你刻骨铭心,难以忘怀。而那些成长中翻越的一座座老山界,给予我们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启航。
请你以“那一次,我翻越了的老山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满分范文】
那一次,我翻越了的老山界
岁月将把人磨炼得更加成熟。当时光悄悄从我的指缝间溜走,我以为我已经被岁月磨炼得很坚韧了。那天,我又一次翻越了一座老山界。
山是那么地高,那么地连绵不绝,但怎么能阻挡它的险峻呢,翻越过去便是,美丽的风景。
“加油呀,跑快点。”妈妈在前面不停地催促。“不行了,不行,我跑不动了。”我大口大口地喘着气,“你现在一圈都跑不了,等比赛时你怎么?”“我干什么都行,就是不想跑步了。”“你现在已经报名了,你现在不练,你可得好好想想吧!”说完,妈妈便转身离开。
我现在一圈都跑不完,我却报名800米比赛,怎么办啊?坚持。还是放弃?我仔细回想着妈妈的话,我答应过妈妈要拿奖给她的,现在不练,我……。
微风轻轻吹过,鸟儿低声鸣叫,妈妈的话让我明白了,我应该去练,看着妈妈没有走远的身影,我连忙赶上前去,向妈妈道歉,“明白就好,我会和你一起,我们一起加油。”妈妈拍拍我的头。
阳光洒落,洒在我和妈妈的身上,地上倒影着我和妈妈奋力奔跑的身影……
以后的训练,我更加努力,有时让我攀爬到比上一次更高的地方,但甚至会让我脚下不稳跌倒在山脚下。一路上望着远处的灿烂阳光,忘却沙砾带来的疼痛;一路上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努力尝试穿越从生的荆棘想要到达山顶。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哨声响起,伴随着风一起飘荡,我奋力向终点跑去,终于,终于冲过终点,我脸上洋溢开心的笑容,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我知道那是我开心的笑。
我赢了,获得了第一名,我坚持了下来,那座山被我跨越了,我终于翻过了这座山,妈妈的大拇指在我的眼里是多么的耀眼。
没有困难和磨难,怎么能有开心和收获,坚持下去,便可克服。这一次,我跨过了那险峻的老山界。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
第一,审题立意:对于这道作文题,题目的关键点有两个,第一个是“那一次”,要求文章要写一件事,不可写成多件事,时间要固定,事件要唯一;第二个关键点是“老山界”,根据提示语“那些成长中翻越的一座座老山界,给予我们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启航”可知,“老山界”是比喻手法,指的是生活、学习终于到的困难、挫折,要写出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挫折,是如何战胜的,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感悟。这个文题,适合写成记叙文或散文,通过叙事表达对“我”战胜困难、挫折后的感悟。
第二,选材构思:写作时,应首先确定“老山界”的具体指向,然后确定翻越后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如,可以写“老山界”是初三中考前的体育测试,自己从小身体不好,一直不喜欢体育训练,面临中考,不得不加强训练,应细节描写自己在练习长跑时的累、想放弃、最终坚持下来的过程。又如,还可以写,自己学习某一种特长,遇到瓶颈,想要放弃,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战胜了困难,取得了优异成绩。写作时,应有具体的细节描写,侧重心理、动作描写,应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论或抒情来点明主旨,抒发真情。
6.(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方寸,既指小的空间,也指人的内心。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的地方,空间虽小,包蕴无限;有的事物,形制虽小,韵味无穷;同样,人的内心也可以充实而丰盈,博大而广阔。
请以《方寸之间天地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①不少于600字;①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满分范文】
方寸之间天地大
在这个以科技为主导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快节奏,空间感被削弱,而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天地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我们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方寸之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宇宙。
方寸之间,有着无穷无尽的可能。无论是在紧凑的城市公寓还是在简约的小屋中,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巧妙的设计,我们可以打造一个舒适、温馨的居所,使其成为人心灵的避风港。
首先,方寸之间的天地大体现在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和内省来与自己建立联系,从而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无论是坐在窗边品味一杯咖啡,还是在阳台上欣赏一束鲜花的绽放,这些简单的小事情都可以让我们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重新找回人生的真谛。
其次,方寸之间的天地大还可以反映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无论是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还是和朋友分享生活琐事,我们可以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建立深厚的情感纽带。一张可以容纳亲友相聚的餐桌,一间可以容纳温暖的客厅,都成为了我们与亲人和朋友相聚的场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和记忆的深深烙印。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方寸之间的创造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无论是爱好绘画的人将小小的空间变成了一个创作的天地,还是音乐爱好者在狭小的角落弹奏出动人的乐曲,或者是摄影爱好者通过镜头捕捉生活的美景,都能在方寸之间表达自己的独特魅力。
方寸之间,天地大,我们可以通过对空间的理解和利用,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
阳光,还是黄昏的余晖,我们都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无限可能性。让我们不忘初心,珍惜每一寸空间,创造出我们梦想中的宇宙。让方寸之间,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展现出我们的无限可能。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题目中的“方寸”和“大”看似矛盾,实际上就是启迪我们于细微处见广阔天地。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这里的“方寸”特指人的内心,这里的“小”是物理概念的小,其实在精神层面它博大精深、广阔深邃。建议选材从身边事出发,抓住生活中触动心灵的细节,不仅要看到这件事,更要看到这事件背后广阔的天地,分析事件发展的原因,剖析其内在的精神品质。题目格局广阔,给学生留有丰富的思考空间,命题重点在考查学生的思想高度,尤其是关注自我内心的剖析。
选材构思:可以有两种写作思路。一、写人记事,创作一篇记叙文。如,可记叙自己学习绘画的经历,一步步懂得了在小小的一尺画作里,却可以涵纳大好河山,即“方寸之间天地大”的道理。二、议论说理,创作一篇议论文。如,设定论点为“方寸之间天地大”,论述如何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充实而丰盈,博大而广阔。具体论述实现的方法,可引用名言,列举实例来增强论证的力量,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7.(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题目:以花朵的样子绽放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满分范文】
以花朵的样子绽放
灼灼夏日。
因日前在晚会上一次“出风头”,我久不能释怀,便愈发觉得天气闷热。 傍晚时分,外出走走。四下草木葳蕤,却唯独不见盛开的各色花朵。
但见路边一大池荷花逼上眼来:满眼的绿,鲜活,纯净;其间星星点缀的粉白,娇妍,圣洁。亭亭的花,衬着碧绿的叶,在湖上尽情开放。我细细地欣赏着它:精致的花瓣,洁白如雪,边缘微微晕染的粉红,恰似娇羞女子脸颊上一点红,艳得恰到好处,美丽得像造物主描摹的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碧生生的荷叶上犹有几滴透明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微微颤动,分外惹人怜爱。荷花曼妙的身姿,优雅,傲然,在炽热阳光下,独绽自己的美丽。
在呆板炎热的夏,它们这样突然的送来一股子宜人的清爽与如画的意境。真好!
暮霭渐浓,池水渐显暗黑,细看,就见出浑浊和淤泥来。荷花雪白的花瓣与之相映,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加之满池菡萏独向晚,再无娇花肯为伴。不由叹一声:开得再美,也终究是污浊之地的花,是边缘之处的花。荷花啊,荷花,生在泥潭,又长在夏日,你为何还要这么固执地开放?明明不是什么娇贵花卉,为何还要开得这么绚烂?
于是,久未释怀的烦恼涌上心头:每每有班会课,交流读书心得,我表现得尤为积极;每次语文课,我总是频频举手;学校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做义工,也总是有我的身影。自然,我的一个被理解为爱出风头,几次下来,再大的热情也被打击得一点不剩。
但,一池白荷只是于傍晚的微风中轻轻舞动着,仿佛浅浅的笑意,仿佛禅者的从容,仿佛从没有这样的恼人的心事。就又想到了那早开的迎春花,普通得很,一身乡村丫头的样儿,绝不娇艳,绝不高贵,但照样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就迫不及待的绽放了……
是啊,为何一定要这样在乎别人的话语呢?它只是做一种花应该做的、喜欢做的。这样想时,就似乎听到了荷花淡淡的话语:生在泥潭又如何?我不为任何人而生,哪怕无人赏,哪怕无人怜,哪怕面对再多的不理解,我依旧当笑得灿烂,我只是想做自己,做最好的自己,绽放自己的美丽!
其时,郁结于心的烦恼,慢慢的散去,心头宽松了许多。我只是热情的做我喜欢的事呢,如这荷花,出身淤泥而不自馁,一身圣洁而不自傲,静静地生长,绽放为自己喜欢的模样。
再望荷花时,心头豁然,给予她粲然一笑。而夕照下,荷花于微风吹拂中,轻轻晃动,也在与我微笑告别。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关键词是“绽放”,“绽放”一词,本指花朵的绽开,这里不能停留在花朵开放的表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恰当引申,理解为生命精彩的绽放,比如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意……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总会迎来绽放。修饰语是“花朵的样子”,强调了“绽放”的性质,也明确了文章的立意一定要积极向上,表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可以写成记叙文,可以写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议论文,可以围绕绽放的条件和原因写起,即如何绽放和为什么绽放。因此论点可以是:迎难而上才能以花朵的样子绽放;默默追求才能以花朵的样子绽放;自信自强才能以花朵的样子绽放;坚持、忘我才能以花朵的样子绽放等等。也可以是:绽放的花朵最美丽;绽放的青春最亮丽;绽放的事业最辉煌;绽放的人生最精彩等等。记叙文,可以直接叙事,写自己或者别人如何通过顽强拼搏让人生绽放绚丽之花,也可以由花儿的顽强绽放而领悟对自己的人生启迪等等。
第二、选材构思。“绽放”这个动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绽放“的内容,可以是美丽的大自然,愉悦幸福的心情、亲情、友情、坚忍拼搏等美好的品质等等。它也许绽放在心里,也许绽放在眼睛里。它会绽放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会绽放在微笑里,会绽放在“人”字的互相支撑……要善于捕捉“绽放”的过程。具体写作时,可以采用层层铺垫的方法进行,抓住情感转变的特定情境和故事发展的特定阶段。或进行场面的描写。或做好气氛的渲染,记叙独特的心灵一颤。从一个小的角度出发,重点写一个细节,一个情节,然后把它写深、写透,但是选取的内容一定是那些闪光的细节,一定是“真善美”的凝聚,能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的内容,借此写出自己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8.(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根据要求写作。
冰雪消融时,那缕阳光令人愉悦;感受爱意时,那抹微笑令人温暖;超越过往时,那份自信令人坚定;国泰民安时,那种幸福令人自豪……今日,总有一种晴朗,让人心生欢喜。
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 ①不得抄袭;
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①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要少于20行)。 【满分范文】
今朝晴朗可喜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我亲爱的父母,这是我给你们最美好的祝愿。
曾记得小时候,我曾依偎在父母怀中,听他们将那些故事,我陶醉在故事中,似乎自己就是主人公,父母的声音温柔得像摇篮曲,听着听着,便睡着了。父母是怎样离开的,我也不晓得。
有一天,我假装睡着了,想看看母亲是怎么离开的。母亲的声音渐渐慢了下来,最后没有了声音。这时,我感觉有风在我脸上吹,哦,那是母亲的呼吸,忽然,脸上有一种热热的感觉,哦,原来母亲亲了我。我悄悄地睁开一只眼睛,看到母亲轻轻将椅子挪到一边,轻轻关上了门,生怕吵醒了我,或许父母每次都是这么离开的,从这轻轻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了爱。可是,那时候的我,不以为常,以为这是应该的。
长大一点,到了上学年龄,幼嫩的我背上书包,屁颠屁颠地跑到学校。每天上学,都由父亲来接。 “颖儿,”一到冬天,那寒风让人寒颤,何况坐在自行车上,父亲便对我说:靠在我背上,这样就不冷了。我照着父亲所说的做,我感觉不到寒冷了,因为我感觉到了父亲的体温。哦,父亲,你挡住了北风,带给我温暖。
进入青春期的我,与父母说的话越来越少,在饭桌上,看到父母亲嘴唇动了一下,却没说什么。不知在顾虑什么,或许他们怕有招来我的烦吧。要去上学了,母亲顶住了一句:路上小心。看似平凡,却引起我心灵的震颤,母亲有千言万语要对我说,却浓缩成了这一句只有四个字的话,我的心软了,我便嗯了一声;父母似乎看到了奇景。我转过头去,对他们说:“天冷了,多穿点。”
父母连声答应,脸上露出了好久不见的笑容。
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15年的哺育,我有很多的愿望:带你们去旅行,给你们买房子…… 其实,最简单的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那不打伞的好时光。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请以“今朝晴朗可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情绪和美好的期许。在整体写作中要突出“晴朗”和“可喜”这两个关键词。可以从天气、心情、人生等多个角度展开,用具体的细节和情感来描绘晴朗和喜悦的感受。可以选择自然景观中的晴朗天气、人与人之间的喜悦交流、个人成长的喜悦等。
二、选材构思。可以以描述四季变迁中的春天、画面感强烈的阳光、展示人与人之间友情和爱情的喜悦等作为素材,为文章增添生动的画面和感染力。可以采用描写、抒情、叙事等多种写作手法。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晴朗带来的美好。同时,通过抒发真情实感,表达对喜悦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在叙事方面,可以以个人成长、友情的故事或历史事件等为基础,通过事件发展和人物角色的转变,展现晴朗和喜悦对人们的意义和影响。
9.(2023·四川雅安·中考真题)阅读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在路上,可以欣赏村头的炊烟,远山的风景,都市的霓虹;在路上,可以感受亲友的温情,聆听师长的教诲,享受书香的熏陶;在路上,可以思考昨天的历史,展望未来的蓝图……
眼望星空,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坚定地走下去吧!因为,路上风景亮丽,天空星光闪耀,远方梦想绚烂……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和感悟?请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题目:那,是一条 的路
要求:①请将题目书写在作文卷第一行的中间位置。 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①写出真情实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①语言规范,不要使用网络语言;不得抄袭套用本试卷上的阅读材料。 ①文中不得出现影响作文评价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也不要超出所给字格。 【满分范文】
那,是一条充满回忆的路
那是一条回家的路,那是一条绿树成荫的路,那是一条记录了我与伙伴成长中喜、怒、哀、乐的路……那条路是老家小区里的区间小道,我的蹒跚学步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模糊地记着,姥姥每天会牵着我的小手在小路上走来走去,而我的小伙伴们也同我一样,在家长的陪伴下在这条路上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我们在那条路上渐渐地长大,终于可以不用家长陪同独自在那里玩耍嬉戏了。我们笑着、闹着,互相追逐着,小路被我们的欢声笑语所覆盖。但偶尔小路会变得异常安静,
那是因为我们几个小朋友在闹别扭,谁先说话谁就“输”了。
有时候,我们大中午也在小路上玩耍,嬉笑、打闹,这时,便会有老婆婆或从阳台或从窗门探出头来冲着我们大喊:“喂,谁家的孩子啊!你们中午不休息啊?不睡觉就不要吵,要玩就安安静静地玩!”这河东狮吼可把我们几个小不点吓坏了,我们赶紧找树丛把自己藏起来,嬉闹声变成了小树林间的窃窃私语……
最好玩的时间在夏季,蒲公英妈妈举起小绒球亭亭玉立,我们就去采摘小路边的蒲公英,然后轻轻吹拂,任凭那洁白的花絮在空中千回百转。有一次,我和我的好朋友萌萌不厌其烦地寻觅采摘蒲公英,也许是因为几天来小朋友的不断采摘,找到一个绒球变得非常困难,但我们还是坚定地寻觅着,甚至都要用手拨开草丛,看是否有遗漏,有奇迹。突然,我俩同时眼前一亮,一株绵绵白白,圆圆柔柔的蒲公英绒球孤傲地耸立草丛间。而此时的我心生狡猾,一边伸手指向远处,一边对萌萌说:“看!那里有个更大的!”就在萌萌开心寻望的时候,我迅速地采到了眼前这独一无二的绒球,迫不及待地吹落了花絮。花絮飘落的同时,萌萌的眼泪也随之滑落脸颊,她哭诉着说:“你总是骗我,你是个大骗子,我再也不和你玩了!”说完,她哭着跑回了家。蓦地,小路变得十分孤独与寂静,就连路边的树木花草也都背过脸不再看我……
一年前,在这条路上,我的儿时伙伴们,包括我的好朋友萌萌,与我一一道别,我离开了老家,但我们相约假期继续相聚于此,好好玩!这条小路,有我幼年和童年美好的记忆!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对“路”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自然之路,也可以喻指成长之路、学习之路、追求之路、交友之路、理想之路、人生之路,可以从个人小我角度,也可以从国家角度展开;可以立足于它的“路”就代表了我们在此期间做过的事、现实意义,也可以从抽象层面进行。从小我的角度来说,过过的生活。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可以思考昨天的历史,展望未来的蓝图,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旨在写出在成长生活过程当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重大影响。
第二,构思选材。自然界之路容易理解,而对于“路”的现实意义和抽象意义而言,更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它的抽象意义,路代表了我们的人生,一条没人走过的路体现了对未知的探索,一条坎坷的路则体现了战胜困难的勇气,一条温暖的路体现了情深意重……可写成“那,是一条充满亲情的路”在这条路上,亲人曾给予了你怎样的帮助?给予了你怎样的温暖?选取一些典型事件,再现当时情境,也许是父母的谆谆告诫,也许是长辈精心烹制的美食,也许是夜晚为我亮起的那一盏灯,也许是他们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你的那个小举动……也可写成“那,是一条美好的路”即在你的成长路上,有哪些美好的人或事呢?它或许是某一首歌,在不同的时刻温暖慰藉过你;它或许是某一句问候,让你在最难过最无助的时候看到了光明;它或许是一句留言,让你在忙碌的时刻感受到了关爱;它或许是一幅平常的画面,却蕴藏着真情与真义……此文适合以“我”为叙事主体,选择“在路上”对我影响深远的人或事或物来写,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10.(2023·四川广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诵读经典,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涵咏诗词,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性情;唱念做打,在表演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横撇竖捺,在笔墨韵律中塑造人格精神。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欢度,让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在历史名人的故事中穿梭,把人生启迪赓续绵延;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你在学习和传承的过程中,应该也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吧。
读上述材料,联系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我与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①不少于600字;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①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满分范文】
我和古诗的故事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在新区盖新房子,所以把我送到爷爷奶奶那儿。爷爷奶奶常常教我古诗。我很喜欢念古诗。奶奶只把发音教给我让我照着书念。于是我总是胡念,念完后又会大笑一会儿。
我念“离离原上草”。这首诗好像让我到了草原上,因为我觉得草原上的东西很美好。我讨厌“一道残阳铺水中”这句话,一听“残”字,我就想起可怜的残疾人。但最后一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让我觉得有“真珠”“月”一定很美好。所以我念到这首诗时,从第二句开始念,最后一句读两遍,奶奶就说:“怎么不读第一句呀?”我说:“第一句不好听,我不爱念。”我读到“半亩方塘一鉴开”,想到有半亩地那么大的糖,我就嘴馋起来。最后一句“为有源头活水来”我觉得很合理,那么大的一块糖吃完肯定口渴要喝水。奶奶和爷爷听了我的解释都乐了。奶奶说:“谁能吃那么多糖。”
一次表弟来我家,我们翻到泊船瓜洲,然后一起大叫“京口瓜洲一水间”。我说:“有瓜。”弟弟还补充一句:“还是进口的呢!”读到赠汪伦的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时,我们真的闻到桃子的香味。我抬头往桌子上一看,原来有一盘大桃子。于是我施了一计,把大的让给了弟弟,我拿了一个最小的,剩下的爷爷奶奶一人拿一个,还剩一个。不一会儿我就吃完了,拿起剩下的一个慢慢吃了起来。弟弟知道中计了:一个大的和两个小的比,我当然吃得多。表弟不动声色的吃完了,却又从水果袋子里拿了一个最大的桃子,洗了洗吃起来。这时奶奶说:“行了,剩下的放起来。”我反倒吃亏了。表弟说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马上明白,他说大人不会明白我的心思。我马上说:“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的脸马上红了,我怕他难过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表弟送我情。”表弟马上高兴起来。
我读《出塞》第二句老读成“万里长城人未还”。爷爷奶奶怎么教,我都不听,我觉得那样顺口。还有“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我总读成“窗台”。爷爷说:“你看看谁家窗台上有脚印。”我说:“没有。”“那你怎么“咱家的窗台上有脚印了。”爷爷笑着说:“你说别人家的窗台上有脚印呢?”我马上跑出去,一会儿跑回来说:真捣蛋!”
还有一次,正在读高中的表哥来我们老家做客,见我在“谈论”古诗,便炫耀起来,说:“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风火阑珊处’的释然。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壮志凌云。”但是我一句都没听懂。
后来我渐渐地背的诗多了,诗的意思也渐渐懂了。但我读到“大漠沙如雪”时,总会想起我曾经问过奶奶:“大沙漠里会下雪吗?”
【详解】本题考查全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由材料“诵读经典,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涵咏诗词,在诗情画意中陶冶性情;唱念做打,在表演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横撇竖捺,在笔墨韵律中塑造人格精神。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欢度,让传统习俗代代相传;在历史名人的故事中穿梭,把人生启迪赓续绵延;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徜徉,将民“我和……的故事”,族精神发扬光大……”可知,本次主题要求我们挖掘在学习和传承中华文化生活中的故事。要写的是“我和……”之间发生的故事,重点是叙事,“我和……”是故事的主角。“故事”是每个人都喜欢的,它有完整的情节:有头有尾又有趣味;有小悬念、小波折和出人意料的结尾,它还要有饱满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方法多样且细致。可以记叙学习中华文化生活,抒写中华文化情趣,可以总结学习中华文化经验,介绍学习中华文化方法,可以畅谈学习中华文化体会,感受中华文化快乐,可以对中华文化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也可以进入中华文化的精彩世界,与中华文化的名人对话,领悟人生的真谛。
二、构思选材。擅长记叙的同学,可叙写中华文化的生动故事,回忆学习中华文化的五彩生活,前半部分使用记叙表达方式,文章最后以议论收尾,照应标题;钟情抒情的同学,可抒写中华文化的浪漫情趣,直接抒写中华文化的快乐之情;擅长议论的同学,可畅谈中华文化的深刻感受;总之,这个作文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写“我和语文的故事”,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思索:学习语文你有哪些不一样的经历?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体验,把这些出来就可以。我们可以讲述自己在语文课堂上有趣的学习经历,课外阅读的快乐与烦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经历与感悟等,这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会没有材料可写。但要注意的是选材要小,要有典型性,比如某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讲解与学习生活的思维碰出知识的火花,这是有趣;自己通过课外阅读,开拓了眼界,增长了学识,这是快乐的,然而家长总认为自己不务正业,阻止自己课外读,这又是烦恼的。老师发动同学们去大街上我广告牌上的错别字,既让我们掌握了字音字形,又维护了汉字的纯洁等。
1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青年向上,国家向前,这是青春的力量;目光温和,卷起了心灵的窗纱,这是柔和的力量。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力量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变得成熟,让我们内心丰盈,让我们懂得冷暖。
请以“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完成一篇记叙文; ①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 ①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 ①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满分范文】
宽容的力量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宽容犹如干燥沙漠中的一眼清泉,给人以清凉舒适的感觉;宽容犹如冬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宽容犹如一座心灵桥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寒风呼呼地刮着,雪花纷纷扬扬地飘着。弟弟嚷嚷着要喝热豆浆,我无奈地换上厚厚的大衣,出门去买豆浆。
走在大街上,刺骨的寒风便向我吹来,钻进我的衣缝里。我不禁缩了缩脖子。街上的人屈指可数。终于走到了早餐店,我哈了口气,大声喊着:“阿姨,来两杯豆浆。”
“好嘞”,老板娘阿姨麻利地递给我两杯豆浆。
“咦!小姑娘你怎么不排队呀?”老板娘惊讶地看着我。我回头一看,好几个排队的人都望着我。老板娘的提醒让我的脸一下子感到很烫,我低下头不敢看众人的目光。哎,我光想着买豆浆,怎么没注意到要排队呢?怎么办,怎么办,肯定要被骂了!
“没事,没事的,小姑娘肯定饿了,让她先买,我们不急。”我身后的老奶奶笑盈盈地说。其他的叔叔阿姨们也随声附和:“没事,没事的。”老奶奶仿佛看出了我的尴尬,走了过来,摸摸我的头说:“天冷,快回去吧。”“谢谢你们”我逃跑似地离开了。
今天真幸福,遇到了一群善解人意的好心人。
正当我加快回家的步伐时,突然被迎面跑过来的一个小孩撞了一下,我一下子跌倒在路上,刚买的豆浆也全洒了。我生气地站起来,“你没…… ”刚要脱口而出的脏话,却看见那个小孩儿满脸惊恐地看着我,嘴巴张张合合却说不出一句话。这张惊慌的脸庞让我想起刚才那个买豆浆的自己,心里的怒气立刻烟消云散,我也学着那个奶奶,微笑地说:“没事的,天冷,快回去吧。下次走路要小心些哦。”那个小孩望着我,小声地说:“谢谢姐姐。”这才慢慢地离开。
宽容如冬日阳光,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详解】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此题是半命题作文,要求以“______________的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由“成长的历程中,有很多力量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变得成熟,让我们内心丰盈,让我们懂得冷暖”可知,这里所说的“力量”
并不是指某人的力气,而是强调某种精神或是经历,能够促进我们的成长,振奋我们的精神,提高我们的能力。据此可拟题为“梦想的力量”“宽容的力量”“挫折的力量”“微笑的力量”“善良的力量”“亲情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坚持的力量”等等。通过写作,阐述这种力量的来源、影响和意义,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二、构思选材:这篇作文要求写成记叙文。首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开篇可直接叙事,通过具体的事例叙述成长历程中的收获。同时叙事中要擅长刻画“我”的心理,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地去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到位,对文章内涵的表达起很关键的作用。如:写“梦想的力量”,可写自己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挫折,这个时候心里产生了退缩的想法,是心中的理想激励自己前进。还可以简要写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事例,来丰富文章内容;结尾通过议论兼抒情的语句表达梦想的力量让自己不断成长,来深化中心。
12.(2023·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天气影响着你、我、他、她、它,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情、思、理、趣。天气的作用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以“天气,牵着_____________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抄写在答题卡“题目”后的横线上。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①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满分范文】
天气,牵着我的心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阳光从窗户透过来,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宽慰。我舒展了一下身体,揉了揉睡眼,起床迎接新的一天。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一缕微风拂过脸颊,仿佛在轻轻地告诉我,今天的天气会很好。
天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现象,它似乎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可以牵动着我的心弦。在晴朗的天空下,我心情愉悦,仿佛有了无尽的能量。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喜欢到公园散步,感受阳光的温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微风拂面的时刻,我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宁静和安心,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吹散了。
而当天空阴沉,乌云密布时,我的心情也会跟着变得低落。雨滴轻轻地敲打在屋顶上,似乎在诉说着某种无奈和惆怅。身处这样的天气,我不禁会想起一些过去的记忆,思绪也变得沉重起来。但即使如此,我依然会用一份坚定的心情去面对,因为我知道,雨过天晴,阳光终会再次洒落。
天气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生活也是如此,时光荏苒,世事无常。就像阳光灿烂的一刻转眼间变成阴天下的一抹忧伤,人生中的喜怒哀乐也会交织变化。然而,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我都希望能够保持一颗坚定而乐观的心,勇敢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
天气,不仅仅是影响着我的心情,它也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炎热的夏季,人们总喜欢躲在阴凉的地方,享受一份清凉。而在寒冷的冬季,一杯热茶或是暖暖的火炉,都能给人一份温暖和安慰。天气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美好的时刻,更加懂得去感受和享受生活的点滴。
天气,牵着我的心,也牵动着我的思绪。当我在阴雨的日子里望着窗外,我会想起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想起那些与我一同走过的人们。而当我在阳光明媚的时刻,我会感叹生活的美好,感激拥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
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阳光或是乌云,天气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予我们温暖、希望和勇气,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激拥有的一切。让我们牵着天气的手,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妙,将爱和希望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天气,牵着我的心,也带给我对生活的热爱和期待。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要求“天气,牵着_____________的心”为题,写一篇文章。“天气”,这是一个泛指,什么样的天气可根据作者所牵动的事而定。“牵动”,不是要作者在文章中只是呈现出来这个词本身,而是一段心理活动的细节描绘,是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一段叙述、议论抒情。“心”随人动,人随事显,这是本文立意的核心,什么样的“心”,表达了对天气的态度,还有对天气背后的人、事的关切。而关切的点便是情感“植物”的心,的升华和深化。我们首先会想到“天气”牵着某个人的心,还可以从拟人手法填写牵动着“动物”、甚至我们还可以转换视角,填写某个书中的人,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情节,天气牵动着林冲的心,天气也牵动着陆虞候的心。当然,更多的学生主要还是会从“人物”角度考虑补题,那么我们不仅可以写天气牵动着“我”的心,还可以写天气牵动着“他人”的心;不仅可以写亲人,如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还可以写某个职业,如牵动着农民、警察、出租车司机的心;诸如此类,关键是从自我体验出发,去审题立意。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尽量打开写作思路。若写记叙文,则要抓住重点。题目中“牵”“心”都是重点,对于天气,主人公担心什么,关心什么,期望什么,这是“心”,要精雕细琢;主人公担心、关心、期望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出“牵”。若写议论文,则要从牵挂天气的现象中巧妙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考生如果善于联想,就会想到课文《岳阳楼记》,这篇课文就是先描述两种不同天气牵着迁客骚人的心,然后水到渠成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这是写议论文的一个思路。若写说明文,则可介绍某物、某现象等与天气的密切关系。如“天气,牵着果农的心”,可以介绍天气对某种水果生长过程的影响。
13.(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请以《一样的_______,不一样的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①600字以上;①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满分范文】
一样的教室,不一样的我
坐在熟悉的教室里,时光在飞快地流逝,如河流一般不复返,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是一个即将中考的大姑娘了。回忆如一个巨大的沙漏,一幕幕情景慢慢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之前,我是一个说话声音很小很内向的一个人,我几乎没有什么朋友,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老师问的问题,即使我会我也不举手。每当老师问问题的时候,我多么想举那么一次手,就一次也可以啊,但每一次都没举手。
直到有一次,我终于鼓起了勇气,颤颤抖抖地举起了我的手,祸不单行,老师又偏偏叫了我的名字,我慢慢地起身站了起来,感觉全班三十多双眼睛都在盯着我,我没想到老师竟然叫我了,原本在心里想的胸有成竹的答案,一下子忘得一干二净。手紧握着衣角,手心里出了许多汗,脸上觉得觉得火辣辣的。
同学们见我不出声,迫不及待的想说出答案,但老师“嘘”了一声,同学们原本就在嘴边的答案又咽了回去。“别紧张,慢慢来,我相信你可以的,”老师温柔的话语在我耳边响起,我抬起头看着老师,老师微笑地朝我点了点头,我感觉像有一束光照了进来,我的紧张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我大声地说出了我的答案,抬起头,期待地看向老师,希望得到他的肯定。老师欣慰地的笑了,并示意我让我坐下。
课后,她让我去她的办公室,并想让我做他的课代表,并鼓励我说:“要相信你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 以,你看你今天在课上回答的不是很好吗?”老师的一番话打动了我。之后,我变得不再内向,不再胆怯。
一样的教室,不一样的我。现在的我,不会感到孤单,有了一群好朋友;现在的我,活泼乐观开朗;现在的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我变成了一个不一样的我,这一切都是因为您!谢谢您!我的老师。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明确自我成长类抓关键词:“一样”和“不一样”,一样是相同之意,不一样是不同之意,这二者构成对比关系,“我”交待了要用第一人称写作。通过给出的关键词,可明白,在前后相同的某个事物面前,我在前后呈现不一样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将本道作文题归类为成长类主题。
第二,补题。明确成长的时空圈。感知题意后,要在横线上补充的词语,补充的词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所填词和“我”的关系要相关。两者组合起来,构成一种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例如,时间:春天,清晨;地点:课室,舞台,事物:风景,夕阳,紫藤萝,古琴事件:旅行,学习,情感:追求,梦想,热爱,乡愁抽象:挫折,拼搏,注意遵循“避生就熟、扬长避短”的原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取一项你熟悉的,最擅长写作的内容补充文题,补题后要认真审题,题目是个完整的句子,例如《一样的舞台,不一样的我》,文章应重点写“不一样”。这样的舞台,如何体现不一样,需要有一定的故事。
第三,立意。明确自我成长中心例如:写真情,一样的端午,我用艾蒿表达亲情。写梦想,一样的舞台,为实现梦想,克服困难终进步。
第四,构思。心中有故事,情节好布局例1:心理线构思篮球场,球技被批很烂,开始放弃(内心自卑),
得到启发决心改变(内心振作)——观看众多比赛,确定努力方向(内心冷静)——不断尝试练习,感受自我进步(内心坚定)——同样的球场,证明自我,终于收获成长(内心喜悦),不一样的我。例2:对比式构思舞台,即将轮到自己,沉思决战——回顾上一次舞台的失利(插叙)——想到某人某物,自信,胆怯——回归现实,舞台演出,拼搏自信,成就不一样的自我。该题目适合“以小见大”和“彰显精神”的写作方式,小事情书写大道理,建议写成记叙文,叙事过程中体现波澜,表达真情实感。
从文体而言,虽然命题人提示“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但结合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与题目本身,仍以写作记叙文较易把握。在具体写作中,考生需要兼顾两个分句的内容,并有清晰的对比意识,可以把后一个分句“不一样的我”作为叙述描写的重点。
14.(2023·浙江衢州·中考真题)分享你的阅读思考。
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尊严、有存在理由的。你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
古人讲“厚德载物”,这是什么意思?大地如此宽厚,承载万物,它承载草木葱郁的南方,也承载荒天野地的北方;承载风沙,也承载河流;承载好人,也承载坏人;承载猛兽,也承载温顺的牛羊;承载美,也承载丑。这就是厚德载物。
我们要学这种胸怀,把天地间的好坏放下,先去承载,先去认领它。它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坏东西也是我们的,不是别人的。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别人,你能把坏东西弄到哪里去呢?但是在我们的观念中,早早地就把好坏分开了。 所以,我们后来遇到的所有麻烦都是我们怎么对待好坏的问题。本来是没有问题的,一朵鲜花和一片败叶都是好东西,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也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无端地给了穷人那么多不好的东西,给了富人那么多荣耀,让我们具备两种眼光。
那本来应该是一种眼光的。
文章代表的是作者的观点、感悟,读了文章我们要问问自己:我联想到什么?我赞同作者的观点吗?我得到了什么启发?
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话,根据这句话引发的联想、思考、感悟写一篇文章。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 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还可以……500字左右,不要出现个人真实信息(校名、人名等)。
【满分范文】
厚德载物
两千多年前,先秦儒家经典《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短短十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世人认真体味、践行。天地之间,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它承载着万物,所以,君子
处世要效法大地之“坤”,以美德包容他人,宽待他人,泽育他人。
时常在街边见到大大小小的争吵纠纷,轻则面红耳赤,重则大打出手,起因往往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几句话不相投,很快就演变成谩骂、撕打,引来众人围观,甚至由几句口角而引发血案的悲剧,也屡见报端。仅仅做出些许克制忍让便能烟消云散的不愉快,何以会失控,何以会升级恶化而产生巨大的破坏力?缺乏应有的道德素养,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重要根源。没有厚德,便不能载物。中华民族众多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大法宝,是我们消弥矛盾的一柄利器,是人际关系协调融合、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方催化剂。在物质越来越丰富,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德包容身边的人与事。
发生在鲁迅先生身上的一件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有一位文艺青年,曾大摇大摆地来到鲁迅家里,让鲁迅帮他修鞋。先生并未有大的反应,请他坐下脱鞋,先生替他去路边鞋摊修好了鞋。小青年穿上鞋,大摇大摆而去。
鲁迅先生的行为令人钦佩,他表现出来的宽厚的美德令人折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碑人物,待人如此宽厚,面对近乎无理的要求如此宽容,我们芸芸众生又有什么理由不以德相待,宽容彼此,温良恭谦让呢?
然而,厚德载物不是一味地忍让、妥协乃至纵容假恶丑的东西,诸如腐朽的清廷一味卖国求生求荣的行径,称得上是德吗?那是愚蠢与可耻,必须毫不犹豫地抵制、摈弃。以德载物,要分清敌友、分清是非、分清轻重,生活中不慎的冒犯、无心的过失、无知的伤害,都需要靠美德去承载、去感化、去消融,以德待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对严重的错误和恶行,则必须加以纠正乃至惩戒。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材料的题目交代了材料的主旨“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联系材料内容可知,这一主旨的深刻内涵是我们不应用单纯的好和坏这两种眼光来看待他人或自己。对于自己来说,既不能因为自身的优点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缺点而自怨自艾。对于他人来说,既不能因为对方的优点而大肆赞美,也不能因为对方的缺点而敬而远之,应综合起来全面看待。以此为主旨,写人记事;以此为中心论点,议论说理。均可。
选材构思:可以写人记事,写一篇记叙文。如,记叙自己因为本身存在的某种缺陷而沮丧失意,消极悲观。后来受到了某种触动,之后认识到无论优点与缺点,都是真实的自我。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就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可以议论说理,写一篇议论文。如,设定论点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首段引出论点,激发读者兴趣,然后依次论证何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怎样做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行文中可列举实例,引用名言,正反对比来加强论证的力量,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15.(2023·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曰:“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善良,是推己及人的体恤,是风雨同舟的相守,是惜弱济困的援助,是不求回报的付出…… 学校文学社举行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的征文评比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
征文稿件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满分范文】
邂逅善良
我见到她是在湖边的摊位上,黝黑的脸颊上泛着红晕,两个甜美的小酒窝像盛满了馥郁的佳酿,令人感觉如沐春风。
游客来来往往,无人在意她的小摊子,圆圆的鲜花饼如玉盘铺在垫子上。她身着民族服饰,颈上的银项圈随身子摇摆发起悦耳的清响。清澈的湖面像一面明镜陪衬在她身后,渺远的苍穹中游走着悠闲的云朵。“要来点鲜花饼么?”双手撑在垫子上,我们一行人在她的摊位前停下来。她生涩地问:她脸颊似乎更红了些。短暂对视后,我实在无法掩饰内心的狐疑。网上看多了旅游景点里身穿特色服饰的导购高价兜售纪念品的“小美女,”小视频,我怎会轻易掏出钱包呢。她抿抿嘴,轻捏了一下拳头问:要不我先给你切几块尝一下吧!我看出她这么说有点激动和慌张。她家的鲜花饼表面酥皮微微焦黄,中间层嵌着暗红色鲜花馅,一看卖相就相当不错。见我随手拿了一小块,她两颊的小酒窝立即荡漾起甜美的微笑。
见我感觉不错,她便趁热打铁地招呼:“天色不早,我要去帮阿妈干活了,这些饼子就送给你吧。欢迎你来云南玩!”从她眨巴的眼里,我看到一道热忱激动的光,她棕褐色的瞳孔在落日的衬托下更清澈了。她看出我的顾虑,上前慌忙解释道:“别担心!这些饼都是我们家自己做的,放心吃。只是今晚卖不掉,明天口感就没有那么好罢了。”她一边准备收摊,一边接着说:“我有时候借着卖饼,出来看看世界,希望遇到一”再执拗的人也无法拒绝她善良的美意了!些新朋友。今天遇到你,我已经很开心了!接过她打包的鲜花饼,我激动地邀请她:“我俩一起拍个合影纪念一下吧!我一会发给你,留个微信,要是有机会,我下次还来你家买饼吃。”
至今手机上一直存着那张合影,看到橙红色晚霞里她两个醉焉陶然的小酒窝,我兴奋之余有种自省和羞愧涌上心头。西方谚语有言:“手里拿着锤子,看谁都像钉子。”我是不是也要反思一下,何不尽早抛弃随意的揣测,而去相信世上真有“只管耕耘,莫管收获”的善心呢?
马克·吐温说:“善良的、忠实的心里充满着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朋友,如果下一次邂逅善良,请让我们一定热情对待。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首先理解材料,首句引用孟子的话凸显了“与人为善”的重要性。第二句是对“善良”
一词的具体阐释,“推己及人的体谅”、“风雨同舟的坚守”、“扶弱济贫的援助”、“不求回报的付出”都是“善良”的具体体现。省略号提示我们“善良”的体现绝不止于此。什么是善良?善良是一种修养,是孟子认为人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善良还是生命之间的同情、宽容与爱,是发自内心的纯真温厚,没有恶意。审题时要注意善良的丰富内涵。题目要求以“善良,撑起一片天”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即只要是和善良有关的,能突出善良的巨大力量——撑起一片天的内容都可以写。
第二,思路点拨。写作时可以任选角度。可以写有关自己或者身边的人的善良的事例,也可以写你听到或者看到的有关善良的力量的故事,还可以写人类的善良和宽容对于其他生物的巨大影响,从而表达生态环保的主题。善良可以是人与自然的友爱和谐,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关爱,可以是人与家国的深刻相依。善良可以是植树的牧羊人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之上一颗一颗种下橡子,可以是杨绛对老王的理解、尊重以及由此而生的愧怍,可以是山野之间方便路人的一间小茅屋,可以是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悉心教导、谆谆教诲。善良还可以是鲁镇的乡亲孩童对待迅哥儿自然流露的淳朴热情,可以是闻一多面对同胞被杀的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可以是杜甫吟诵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可以是范仲淹激励无数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另外,我们可以围绕“善良,撑起一片天”进行添加主体追问的方法打开思路:“谁”的善良为“谁”撑起一片天?进而发现,可以写自身经历,也可以写所见所闻,热点事件等。
16.(2023·山东日照·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如何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再次成热议话题。
滔滔黄河,纵横五千里,沿途融汇大小河流,融聚各地优秀文化,融合成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融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也将继续奔涌向前,续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华彩乐章。
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或思考。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姓名学校等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满分范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古老的河流——黄河。它从巴颜喀拉山脉的冰川中涌出,历经九曲十八弯,穿越九个省份,终于注入渤海。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见证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也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深厚历史。
小时候,我就对黄河怀有特殊的情感。每当我听到母亲讲起黄河的故事,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对黄河的向往。我曾想象过黄河的波涛汹涌,也曾想象过黄河的宁静与美丽。在我的心中,黄河是那样的神秘而伟
大。
去年的夏天,我有幸与家人一起前往黄河旅游。当我们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滚滚的黄河水,自西而来,奔腾不息,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天地之间翻滚。那种磅礴的气势,让我感到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我乘上了一艘小船,随着黄河的流水,向东漂流。沿途,我看到了黄河两岸的风光。那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每一幅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我看到了黄河大坝的雄伟壮观,看到了黄河水车的不屈不挠,看到了黄河老桥的沧桑岁月。每一处风景,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黄河的魅力。
在旅途中,我还听到了许多关于黄河的传说和故事。这些传说和故事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黄河的历史和文化。我听到了黄河大禹治水的传说,听到了黄河鲤鱼跳龙门的传说,听到了黄河岸边白马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感情和理解。
这次旅行让我对黄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黄河不仅是一条河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黄河,让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得以传承和发扬。
在我心中,黄河是一条流动的诗篇,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机会亲身体验黄河的魅力,感受那滚滚的黄河水带来的震撼和感动。我相信,当你真正站在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壮丽景色,你就会明白为什么黄河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一、审题立意。题目中提到了“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因此我们需要理解“融”的含义,即融合、汇聚、融合贯通等。同时,题目也提到这种精神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思考这种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体现了河流的融合与汇聚,也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精神可以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文化、如何应对变化和挑战。因此,我们可以将主题或中心思想确定为“融合与应对变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主旨为: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中 的“融”精神,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要应对时代的变化和挑战,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选材构思。在论述或描写过程中,我们需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主旨展开,可以结合黄河文化的具体案例或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融”精神在文化传承、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个人的经历和观察,可以选取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中“融”的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比如,可以描述一次参与黄河文化活动的经历,或者讲述一段在黄河沿岸旅游时的见闻,通过通过引入历史人物和事件,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影响。比如,可以讲述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或者介绍一些与黄河文化相关的历史事件,通过这些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这些例子来体现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关注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特别是与黄河文化相
关的问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来说明黄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比如,可以探讨如何通过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文化旅游等。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准确、简明扼要,符合文章风格和语言规范。
17.(2023·湖南益阳·中考真题)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遇到挫折。《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也都谈到人生的挫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却往往经受不了挫折。为此,九年级(1)班在毕业前夕举办了“七嘴八舌话挫折”的主题班会。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或看法?请写一篇文章与同学分享。可以叙述故事,分享经验或教训;也可以针对问题展开论述,表达自己的认识或思考。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①不少于600字;①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满分范文】
面对挫折
我又一次望着蓝天,它是那么的博大,隐去了一切的丑陋,赐人以静之美。对着它,我又打开那扇心门,去回忆尘封往事。
心的记忆给我带来一丝淡淡的喜悦,一股难言的惆怅,更多的,是无由的伤感。
“心地是最远的荒地,很少有人一辈子种好它。”或许这句话是对的。属于心的这块地上,让人喜悦的事说是一颗颗被耕种的种子,但心地上也有杂草,让种子开花。我的那块心地会是怎样的呢?我要通过回忆去看。现在,那块属于我的地上布满杂草。
”如今,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看来,她说得真是很对。只恐我的那袭袍上,爬满的不仅蚤子,而是更大的虫吧。
我就像一个刚出炉的面包,那么的新鲜而柔软,那么不堪一击;我就像掉了水晶鞋又扯破盛装的灰姑娘。是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遇到了许多挫折,尽管没有头破血流,但心已隐隐的痛。
我真的遇到了许多不快的事,让我“莫提起,提起珠泪洒江湖。”要是森林里有风雨,鸟儿会归巢,可心中的风雨来了呢,我该怎样躲呢?有人说要发泄要释放,遇到痛苦,就大声说出来,不要情郁于中,或许这是一个办法。
有人说“挫折是成功的姐妹”,又有人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些话都曾鼓舞着我。谁知道这些挫折是上帝给予你的惩罚还是礼物。是的,有时我们真该豁达一点地想。当你被扎破手指时,你要想,还好没有扎到眼睛。兴许这样想困难反使你开心了呢。
世间的一切事既然存在就要坦然地面对和接受。做人就要面对挫折嘛。我是爱飞翔的鸟儿,折断翅膀也要飞啊。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立意。根据“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一定会遇到挫折。《秋天的怀念》《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课文也都谈到人生的挫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学却往往经受不了挫折”可提取关键词“挫折”。挫折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正是挫折一点点多了起来,才会让我们一步步成长。想一想挫折来自于哪些方面,是来自于自己学业上的,还是来自于外界父母家庭学校的。写关于自己的记叙文,可以从一个或者更多的反面下手展开“挫折”论述,表达出面对挫折不畏挫折,屡败屡战的风貌。如果写关于成长的散文,可以写在文章开头铺叙“挫折”等等的画面,文章中间写你是如何解决挫折,最后抒发对挫折的感受。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在确立论点的基础上,讲道理,摆事实,不断的用强有力的事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2.构思选材。本题适合写记叙文和议论文。记叙文可选择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经历,把它有条理写下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挑选适合自己真实的材料去写,切莫夸大论点,出现文章空洞现象。其次,文章要使用恰当的结构加修辞,文章因修辞而出彩,如果没有修辞,语言的形象就要减色,文章也相应地失掉一定的色彩。结构是语言的附着点文章因结构而精彩。并列式结构,可用段首句,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截面式结构,可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横截面。其外,还有对比式结构。清晰的结构一定会让你的文章精彩起来。最后,写作过程中要写出遭遇挫折、打败挫折的心路历程,让文章立意更深刻。议论文则可围绕“挫折,人生最好的良药”的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可并洌,可层层递进,阐述你对中心论点的认识,发出呼吁,让大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挫折,成就更好的自己。
18.(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月,如约而至。这是迎接的时节,亦是承启的季节。回望来路,曾经的泪水和欢笑、误解和温暖、挫折和成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脸庞、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的前路……
请以“照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标题;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①主题健康,积极向上;①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涉及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范文】
照亮
我呱呱坠地那年,你二十五岁,风华正茂。妈妈说那时的你就像个毛头小子,经常将我环在你的臂弯,然后伴着我咯咯的笑将我抛上了天。
我还梳着碎碎的童花头那年,你二十九岁,不显衰老。那时候我们会鼻尖对着鼻尖,额头抵着额头,然后让我把小手竖在头上当牛角。你像早晨暖暖的太阳,温暖着我的童年生活。
我可以自己背着书包过马路那年,你三十二岁,健壮依然。你要离开故乡去厦门。你理理妈妈在风中的乱发,又摸摸我的小脑袋。表情平添了严肃:“妞妞,在家一定要乖乖的,不能再胡闹。”我盯着你看了许
久,终于勾住你的手指头,微微哽咽地说:“我们拉钩。”再后来,我就将这段光影剪下来,泡在每一杯你爱喝的茶里,然后在阳光艳艳的时光里咽下去。
我可以自己扎着乱乱的马尾学吉他的时候,你三十五岁,韶华不再。我一点一点地察觉到你的嗓音里流出的沧桑。或许你只有在梦里才能穿梭回故乡,梦里没有那里的人情世故,没有你要拼命为我们赚取的未来,有的只是单纯的阳光。
我对着电话拨着吉他,将歌儿唱给你听:“帘外雨潺潺,春意又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独自莫凭栏……”爸爸,你是我的太阳,离我很远,又很近。为了我们家庭的幸福,你更多的是在外品味孤独。
我现在坐在考场上安安静静地想你的时候,你四十岁,终于归家,双鬓添了新愁。当老妈数落我的时候,你竟仍然会习惯性地将我护在你的身后。我将脚轻而浅地移回自己房屋,终于忍不住将头抵在墙上泪流满面。老爸你是否知道,看着你矮矮的个头护在我的面前,我是何等地幸福?又是何等地心酸?
十几年的光阴从我发丝中穿过,唯一不变的只是你这束温暖的照亮我生活的光。
老爸,你是我生活中的光,有你真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会用你的爱在奔涌的人群中找到我。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引导语中的“回望来路,曾经的泪水和欢笑、误解和温暖、挫折和成长……化作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的脸庞、照亮了我们的心灵、照亮了我们的前路……”诠释了题目“照亮”的含义。现实中的灯光可以照亮我们回家的路,让我们不再恐惧。他人真诚的鼓励可以照亮我们处于阴霾之中的心灵,让我们觉得温暖;给自己一个希望,让希望照亮前答案;树立一个理想,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人生就会变得光明;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信仰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希望和光明。由此可知,“照亮”可以理解为本义,也可以理解为象征义。选择其象征义进行立意,容易写出深度。
选材构思:首先需要思考是谁“照亮”了谁。一位在小巷子里出摊的大爷,他摊位上的灯光照亮了我回家的路;自己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理想如灯,照亮了自己的人生;考试失利,老师的一番话,让自己重拾信心,感受到光明与温暖……然后思考“照亮”的过程。是无意中的“照亮”还是有意中的“照亮”。最后抒发某人某事给自己带来的体悟与感受。从生活中选取材料,写出真情实感。
19.(2023·吉林长春·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书记在河南安阳红旗渠青年洞前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总书记给奋斗在田间地头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回信中写道:“你们在信中说,走进乡土中国深处,才深刻理解什么是实事求是、怎么去联系群众,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说得很好。”
新时代的你如何看待“吃苦”精神?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满分范文】
享受“吃苦”
诗有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因此我要说:自古英雄多磨难。可又谁知道,在充满挫折的道路上,他们会享受这个过程,自得其乐呢?
如今的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面临着至关重要的中考。也因此,亲身经历着的初三,真苦,真累。随着信息技术也加入中考科目的行列。我们荣幸地又多了一项使命背信息技术内容。中午,火辣辣的阳光照射着校园内正在背信息技术的我,感觉下一秒就能晕过去。唉说不抱怨是唬人的。
后来,语文老师讲解了《为学》这篇文章,学后,一番成就,靠的不是天资,怕的不是愚钝,只需要能吃苦。也只能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正如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细细品尝这篇文章,好好回想以前行为的种种。愧疚充满了我的心里。认为学校让我们中午背书是剥夺了我们的休息时间;认为烈日高照让我们两眼发昏;认为站立半个小时让我们会两腿发麻换个角度,我们也会在背书中提高能力。我们也会在相互提问中找到乐趣苦,真苦,但再苦的环境也会有欢乐。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起所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说过:“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都告诉我们:逆境出人才。人们只有在这崎岖的小路上,洒下辛勤的汗水。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赢来这胜利的曙光。
天空并非永远湛蓝,阳光并非永远灿烂,小草并非永远碧绿,鲜花并非永远绽放。它们有过艰苦的处境,但它们享受这个过程,因此才有了下一次的夺目亮相。苦不苦?得自己品,自己受,艰苦的环境,我们咬牙坚持,在鲜花追捧之际,我们会发现:原来,吃苦也是一种享乐。
回首昨日,我们在怨天尤人;在看今朝,我们在奋力拼搏;眺望未来,胜利之光将会把我们照亮。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结合题干“新时代的你如何看待‘吃苦’精神”,可知本作文题是以“吃苦”为话题,写一“吃苦”词意上指经受艰苦。篇作文。可以是物质上的,如缺衣少食以及必须的生活物品;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经受困难挫折;还可以是两者兼而有之。审题时,应思考什么是“吃苦”、为什么会“吃苦”、如何对待“吃苦”等。根据材料“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可重点思考新时期中国青年或自己对待“吃苦”的态度,如坚强面对“吃苦”,感恩“吃苦”等。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可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
第二,选材构思。应先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明确一个立意,如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吃苦能磨砺人的意志、能吃苦方显英雄本色、感恩吃苦等。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
述与立意有关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自古能吃苦的人有许多,如:王冕为学作画因贫穷买不起纸,就在沙上绘画,终于成了画坛圣手;匡衡为学知识,凿壁偷光,勤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位文学巨匠;童第周因家境贫寒,晚上在路灯下看书,自强不息,终于成了第一个将青蛙卵和外膜隔开的生物学家。看来,吃苦精神存在于与失败和挫折的斗争中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加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最终才引导你到达成功的彼岸。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立意之所在。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如以苦为乐,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0.(2023·辽宁锦州·中考真题)宗璞的身边有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史铁生的身边有无比慈爱、坚忍睿智的母亲,吴伯萧的身边有展现鲜活民俗、蕴含深刻文化的灯笼……其实,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细腻善思的心灵,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精彩。
请以“身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自拟题目;
(2)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 【满分范文】
美,就在身边
家门前有一棵银杏树,它已经很老很老了。挺拔的树干伫立不动,宽大的枝条向四周延伸着。它仿佛一尊佛像,经受了无数的风雨洗刷。也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可以透过窗子直接就可以看到季节的变化。
毕竟是时间长了,久而久之也就看惯了。每一天的生活节奏都是那么的快,当我行迹匆匆地穿越过那浓密的绿荫时,再也感受不到清爽,再也没有抬头看看那虬劲的枝干。我已看惯了这棵银杏。
在不知不觉中,寒冷的冬季又过去了,温暖的春风又回到了大地上。一天,当我写完作业,正无所事事的时候,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自从去年那萧瑟的秋季起,这里已经有多久没有响起熟悉的声音了,我一跃而起,跑到窗边,极目远眺,寻找久违的鸟鸣。
突然我看见了,窗外的那棵银杏树上,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新的鸟巢。鸟巢还没有撘完,只能看见一个大致的雏形。半空中,有两只黑色的小鸟,不停地盘旋着,正为这个新建的鸟巢而忙碌。我心中洋溢着喜悦,春天,她又悄无声息地来了。
这时,我又看见,那光秃秃的银杏枝干上,又萌发出了新芽。就如雨后的春笋一样,一个个蹿了出来。我又惊讶了,每一天上学、下学,我都要经过这棵苍老的银杏,为什么没有发现它的新芽呢?是熟视无睹
了吗?我不停地问着自己。
终于,一天上学的时候,我的脚步在那棵银杏树前停下来了。它还是那般深沉,但我却看到了它内心溢出来的欢喜与激动。树枝渐渐已覆盖上了一层嫩绿,它抛弃了那严峻、冷漠的面具,展现出了自己真实面孔。现在,我仿佛是第一次见到它,惊诧于它的生机,它的自信,这都是我以前从未发现过的。
此刻,那两只小鸟又欢叫起来了,这歌声,是多么地嘹亮!抚摸着它的树皮,我又感受到了它的美丽,崭新的、纯真的美。原来美一直都在那里,只是我不曾发现罢了。此时,我心中升腾起一股敬意,由衷地赞叹着那不曾消逝的、深刻入骨子里的美!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阅读材料中“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拥有一颗细腻善思的心灵,就会感受到身边处处有精彩”内容可知,材料中着重强调的是“身边”,也就是说呼吁不要只为追求诗和远方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样事物,这样你才会发现美其实无处不在,由此我们可以立意,美无处不在,身边的风景也美好等。从身边细小的事物入手,表达自己从身边的人和事身上感受到的情感。
二、选材构思。确定好文章的立意之后,就是选材构思了。我们可以写记叙文,表述自己一直忽略自己身边的事物和人,如小区的风景,自己的父母等,写小区的风景时我们可以写自己从未细致的观察过小区的景色,总觉得没有什么可看的,疫情期间不能外出,这个时候静下心来下发现其实我们所向往的美好景色自己的身边一直都有;写父母,可以写总觉得他们啰嗦唠叨,不关心自己,从不愿意耐心的与他们交谈,但是假期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发现自己父母不知何时头上多了一些白发,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对他们的忽略,才感受到其实身边的人才是最爱自己的人等等。作文时,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事件、事物和人来写,更能写出真情实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