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资本回报率管制:按等量资本获得等量报酬来制定资本回报率,既垄断厂商的资本回报率控制在平均水平,进而控制其价格和利润。但此法存在一些问题:(1)资本回报率的客观标准难定;(2)作为资本回报率决定因素的厂商的未折旧资本量难以估计(管制者与被管制厂商的信息不对称);(3)管制时间滞后。第二节 垄断竞争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为生产集团。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是:第—,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这样,便使得垄断竞争市场中同时具有竞争因素和垄断因素。第二,—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其它竞争对手的反应和报复。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较小,进出—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在垄断竞争的生产集团中,厂商的产品之间是有差别的,他们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未必相同。在垄断竞争市场模型中,通常假定生产集团内所有厂商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是相同的,并以代表性厂商进行分析。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由于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在—定程度上影响商品的价格,所以,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但是,市场同时存在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竞争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被分为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两种,如图7--10所示。d需求曲线表示单位个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市场价格水平实际面临的市场需求量。当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时,d需求曲线的位置会分别沿着D需求曲线向上或向下平移。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表示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这一过程中,d需求曲线的位置会因市场价格的变化而移动。图7--11表示的是垄断竞争市场代表性企业的—种短期均衡状态。在该图中,由MR=SMC的均衡条件所决定的产量和价格分别为Q和P。同时,在均衡产量上,D需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表示市场的供求相等;厂商获得的利润量相当于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 (在此略去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时利润为零和最小亏损的两种情况。) 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
25
MR=SMC
在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必定存在—个表示市场供求相等的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此时,垄断竞争厂商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的亏损。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还可以加入或退出生产集团,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一定为零。 不仅如此,在厂商的长期调整过程中,行业内厂商数量的变化会使D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市场价格的变化又会使得d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最后,垄断竞争厂商所形成的长期均衡状态如图7--12所示。图中MR=SMC的长期均衡点是E.在长期均衡产量上,d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切,表示厂商的利润为零;d需求曲线与D需求曲线相交,表示市场的供求相等。 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在长期均衡产量上,垄断竞争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五、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西方经济学家把完全竞争厂商在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 由图7—13可见,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QA于理想的产量QC,多余的生产能力为QA。垄断竞争厂商的多余生产能力表示,垄断竞争厂商不仅应该充分地利用现有企业的资源进行生产,而且还应该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进行生产。
垄断竞争理论创始人之一张伯伦认为:如果经济中存在着的以产品判别为基础的价格竞争,则多余的生产能力可以代表由于想得到产品的多样化而付出的代价。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多余的生产能力表示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小规模企业的数目过多。 六、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如同垄断市场—样,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其主要原因在于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有可能出现非一一对应情况。
七、非价格竞争
非价格竞争既垄断竞争厂商通过改进产品质量、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售份额。非价格竞争所花费的总成本必须小于由此所得到的总收益。
第三节 寡 头
一、寡头市场的特征
寡头市场是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寡头市场的成因和垄断市场是相似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差别。寡头市场是比较接近垄断市场的—种市场组织。 寡头行业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根据产品有无差异,可以分为纯粹寡头行业和差别寡头行业。根据厂商的行动方式,可以分为有勾结行为的寡头行业和独立行动的寡头行业。 寡头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寡头市场上,寡头厂商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每个寡头厂商采取某项行动之前,必须首先要推测或掌握竞争对手对自己这—行动的反应,然后,才能在考虑到这些方式的前提下采取最有利的行动。所以,每个寡头厂商的利润都要受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寡头厂商都要受 到行业中所有厂商的决策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寡头厂商们的行为之间相互影响的
26
复杂关系,使得寡头理论复杂化。而且,由于寡头厂商的千变万化的实际行为远远超过理论分析的假设条件所涉及的范围,所以,—些有关寡头厂商的理论往往缺乏实际意义。 本节介绍以下两个寡头模型。 二、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又称“双头模型”,它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该模型主要说明:假定两个寡头厂商中的任何—方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那么,最终双方的产量会相等,每个厂商的产量都等于市场总容量的三分之—。 三、斯威齐模型
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该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折断的需求模型如图7--16所示。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是:如果一个寡头提高价格,行业内的其它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如果—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它寡头厂
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在这样的假设条件下,可以得到寡头厂商弯折的需求曲线,即图中的dBD曲线,以及相应的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即图中由MRd曲线和MRD曲线共同构成的边际收益曲线。该模型说明,只要厂商边际成本曲线位置的变动不超出边际收益曲线的垂直间断范围FG,寡头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不会发生变化。据此,该模型解释了寡头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价格刚性的现象。
有的西方经济学家指出,该模型的重要缺陷在于没有说明具有刚性价格的本身是如何形成的。
四、寡头厂商的供给曲线
如同垄断厂商和垄断竞争厂商,寡头厂商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也会出现非一一对应的情况(参见图7--4),所以,不存在寡头厂商的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五、博弈论初步
博弈论是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弈论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为此运用博弈论分析寡头行为。
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参与人:指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决策主体。 行动: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
策略: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行动。
信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知识。 报酬:每个参与人想得到的效用(利润)水平
支付矩阵:参议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组合,是所有参与者真正关心的东西。 均衡: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合(既所有参与者都不原改变自己策略的状态)。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构成的均衡。
纳什均衡: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 2、囚犯的困境
在两个囚犯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最佳策略是建立攻守同盟,共同选择抵赖,但由于信息无法沟通,都担心对方招供对自己不利,结果都选择坦白,于是坦白成了占优均衡。对寡头厂商而言,他们可能达成某种协议(卡特尔组织),选择合作,但偷偷改变协议,采取
27
不合作的一方会得利,其结果是都不合作。说明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看却是最差的结局。
3、重复博弈
前面分析的是静态一次性博弈,即每个参与者只参加一次策略的选择。但如果是动态重复博弈,则结果会不同。如卡特尔组织中的某一方违背协议,在一次性博弈中,不担心受到报复,但在无限期重复博弈中,谁先违背协议,将永远丧失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合作的机会,因此而遭受长期的惨重损失,所以,每个参与者都不会采取违约行为。
然而,在有限次的重复博弈中,其结果与一次博弈一样,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博弈都是有限次的,为何还会有寡头间的长期合作呢?这是因为,每个参与者都不知道那次是最后一次合作,实际上与无限期重复博弈没有差别。
第四节 不同市场的经济效率比较
经济效率是指利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既P=LMC;垄断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较高;寡头市场的经济效率较低;垄断市场最低。
关于垄断市场与技术进步的关系: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垄断阻碍了技术进步,也有的认为有利于技术进步。
关于规模经济: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不少行业只有大规模生产,才能收到规模经济的好处,只有寡头和垄断市场才能作到。
关于产品差别: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产品是无差别的,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各种偏好,只有垄断竞争市场条件下,多样化的产品使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自由。
关于广告支出: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信息,但过大的广告支出回造成资源浪费。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第—节 分配论概述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在西方经济学中是分配论的一个重要部分。除了要素价格决定之外,分配理论还包括收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以及收入差异的原因等等。
和—般商品—样,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数量也是由其要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的。本章论述对要素的需求,对要素的供给则为下一章的主题。
生产要素需求的主要理沦基础是边际生产率分配论。除了边际生产率之外,厂商在决定要素需求时还要考虑要素的边际成本。
第二节 引致需求
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消费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购买产品。因此,对产品的需求是直接需求。在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厂商。厂商购买生产要素并不能直接得到效用,而只能是增加生产的能力,并由此来生产和出售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以便获得利润。因此,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种间接需求,或者说是派生需求。这种需求被称为引致需求。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这里的完全竞争指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
在产品和要素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和产品价格的乘积;使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则等于要素的价格。因此,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是使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生产要素的价格,即:
dQP()w
dL 这个结果可以通过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过程求得。假设Л代表厂商的利润,则:
28
Л=PQ(L)=WL
其中,P、Q和L分别为产品价格、产量和要素数量。为了使利润最大化,须有:
ddQP()W0 dLdLdQ)W dL 亦即 P(第四节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反映的是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与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
如果假定其它条件不变,特别是假定不考虑其它厂商的调整,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与它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这—性质可以由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 P(dQ)W dL推导出来。
上面等式左边边际产品价值 P(dQ) dL 是—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若设要素w=WO,则又有—条水平的要素价格曲线WO(因为厂商为完全竞争)。于是,根据要素使用原则,这两条曲线的交点决定的最优要素需求量为LO。 再设要素价格为W=W1,则有—条水平的要素价格曲线W1,相应地最优要素需求量为L1。由此可见,给定不同的要素价格,就有相应的要素需求量与之对应。该对应关系恰好由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所描绘。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恰好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重合。
第五节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如果考虑其它厂商的调整即考虑到整个行业的调整则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脱离”了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这是因为,当要素价格变化时,许多厂商同时调整将显著改变产品的数量,从而改变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的变化进—步改变边际产品价值。
考虑整个行业调整时,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为行业调整曲线。行业调整曲线仍然向右下方倾斜。
将所有厂商的行业调整曲线水平相加即得到完全竞争条件下要素的要求曲线。
第九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第—节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可以把要要素供给研究看成是从要素所有者的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分析其对要素的供给量是如何随要素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
本章局限于把要素所有者看成是消费者,讨论从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出发来建立其要素供给量和要素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
由于在—定的时期内,消费者拥有的资源数量是既定的,因此,为了达到最大的效用,他必须按如下原则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个部分之间分配其拥有的全部资源:即使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和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节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的决定
劳动供给问题可以看成是消费者如何决定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两种
29
用途上的分配,或者更—般地说,是在自用资源(闲暇)和收入(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 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可能“向后弯曲”,即在较低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量随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但在较高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量可能会随工资的上升而减少。
—般来说,在把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加在一起形成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之后,至少在长时期中,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不会出现。
劳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工资水平。
第三节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土地的“自然供给”是固定不变的。
土地的“市场供给”在假定不考虑自用土地的效用时也是固定不变的。于是,土地的供给量不随土地(服务)的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其供给曲线是—条垂直线。垂直的土地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土地价格就是地租。地租产生的根本因是土地供给量固定不变,地租增长的直接原因则是土地需求曲线的右移。供给和土地一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叫做“租金”。
对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生产要素(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构成“准租金”。 在要素收入中,对供给量不发生影响的那部分收入,是“经济租金”。
第四节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的决定
资本是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步生产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资本服务的价格为利率。
资本供给问题首先是确定最优资本拥有有量的问题,最优资本拥有量实际上可以看成就是最优储蓄量的问题。确定最优储蓄量又可以看成是在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即长期消费决策问题。
第六节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表示一国按人口数量累计的百分比与该百分比占有的国民收入比重之间的关系。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大,收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叫做不平等面积。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为基尼系数,它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
第十章 一般均衡论
第—节 局部均衡和—般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要素)市场。在这种讨论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的价格的函数,其它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
—般均衡分析则是将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它商品(例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合所有商品的供求都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第二节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充分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他第—个提出了一般均衡的数学模型并试图解决一般均衡的存在性问题。
假定整个经济中有H个家户、K个厂商、r种产品、n-r种要素,其人格分别为P1,„,Pr,Pr+l,、、、Pn。
通过对任—家户h在其预算约束下的效用最大化过程,可求得它对每种商品的需求涵数和对每种要素的供给函数。将所有H个家产对每—种产品的需求和对每—种要素的供给加总起来,即得到—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和每——种要素的市场供给。它们均是整个价格体系的函
30
数。
通过过任—厂商k在其生产函数约束下的利润最大化过程,可求得它对每种要素的需求涵数和对每种商品的供给函数。将所有K个厂商每一种要素的需求和对每—种商品的供给加总起来,即得到每一种要素的市场需求和每—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它们是整个价格体系的函数。
经济体系的—般均衡条件是:所有r种商品和所有n-r种要素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都相等,即:
Qdi(P1,...,Pn)=Qsi(Pl,„,n1) i= l,...,n
在—般均衡条件中,由于可以令第一个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故只有n-1个价格需要决定;另—方面,由于瓦尔拉斯定律,也只有n-1个独立的方程。 瓦尔拉斯认为,n-1个独立方程可以唯—地决定n-1个未知数,亦即存在有一般均衡。
实际的经济体系则被认为是通过“拍卖人”和“试探过程”达到一般均衡状态。
第十一章 福利经济学
第—节 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的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规范经济学则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如何行,以及为此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经济学。
第二节 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是: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优秀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肓A优于B。
以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为帕累托改进。
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则就达到了帕累托最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被认为是经济最有效率的状态。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忧条件
在关于交换的埃奇渥斯盒状图中,两条无差异曲线的切点表示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由此可得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MRTScLK=MRTSDLK
所有无差异曲线切点的轨迹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集合是交换的契约曲线。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忧条件
第十二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节 垄断
西方学者认为,在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上,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存在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即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此,必须对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进行管制,在管制中,决定垄断价格的原则一是:“对公道的价值给予—个公道的报酬”。
政府对垄断的更加强烈的反应是制定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
中国的体制改革目前正在扩大社会主义的市场机制,应注意到扩大的机制是否属于垄断
31
的范畴
第二节 外部影响
在本章以前的论述中,西方学者的假设是:公共的效益和成本与私人的利益和成本是相一致的。
由于外部经济效果和负效果,私人和社会的效益和 成本并不一致,例如,教育的社会收益大于收益,而工厂的污染则使生产的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
因此,国家必须用津贴来鼓励那些具有外部经济效果的行业,如教育与卫生,用税收来消除那些具有外部经济负效果的行业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此外,国家还可以用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方法来改变不合理的收入分配。
在目前的中国,教育与环境污染顺次为外部经济效果和负效果的显著例子。
科斯定理可以表述如下: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0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准,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但是,在实际中运用科斯定理来解决外总影响总是并不—定真的有效。这是因为,有些资产的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而已经明确的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转让的。 此外,即使通过市场转让也未必能达到有效率的结果。
第三节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主要特征是非排他性。例如,国防是非排他性物品的例子。由于非排他性的存在,每个人从非排他性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远少于他为此而支付的代价,从而都想做—个“免费乘车者”。这样,政府必须承担制造“公共物品”的职能。
把所有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由线从垂直方向而不是从水平方向相加,即得到对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判断公共物品是否值得生产的方法之—是“成本—收益分析”。
除了非排他性外,公共物品的另—个特点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许多基本建设的项目属于非竞争性物品,如道路、桥梁、堤坝等。作为—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建设中,中国的公共物品显然应当具有有较大的比重。
32
下编 宏观经济学
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第—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宏观经济学以收入就业分析为中心,可称收入理论或就业理论。它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进行分析。它分析的对象是社会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有时也彼称为总量分析,以与微观经济学的个量分析相区别。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被定义为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是—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价值,是—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二、由于把利润看作是产品卖价扣除工资、利息和地租等成本支出后的余额,因此,产出(生产的价值)总等于收入即要素报酬。
三、由于企业把未卖掉的产品看作是存货投资,因此产出又总等于支出。
四、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包括来自国外生产要素在国内生产的价值,这些价值构成外国的GNP,而不是生产所在国的GNP,因而GDP和GNP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三节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包括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及出口这四方面的支出。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就是用要素收入即企业成本核算GDP,用收入法核算GDP,除了要包括工资、利息和租金这些要素的报酬,还要包括非企业主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间接税、资本折旧。
第四节 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几个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1、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市场价格计算的全社会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2、GDP-折旧=国内生产净值(NDP) 3、NDP-间接税=国民收入(NI)
4、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转移支付和红利=个人收入(PI) 5、PI-个人所得税=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一、在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是Y=C+I,从收入角度看是Y=C+S,由于C+I=C+S,于是得I=S,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上述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它决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计划的储蓄总等于企业计划投资。 二:、在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I=S+(T-G),这里T表示净税收入,G表示政府购买。
三、在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是I=s+(T-G)+(M-S+Kr),这里,S表示私人储蓄,T-G表示政府储蓄,M表示进口,X表示出口,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因此,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六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将名义GDP折算为实际GDP的公式为:
33
实际GNP名义GNP
GNP折算指数 在以后各章中,以英文小写字母来表示实际GDP以及其他变量,如用y、e、i、g分别表示实际的产量(收入)、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第十四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节 均衡产出
—、假设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
二、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
三、在上述假定下,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 y=c+i
或 y-c-s=i 即储蓄=投资
这里的投资与储蓄相等,是指意愿设资与储蓄相等。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与储蓄相等系指事后的或非意愿的情况。也就是说,宏观均衡中投资与储蓄相等指计划投资必须等厂计划储蓄,非计划存货投资必须是零,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等于储蓄,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包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储蓄。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表示c与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 c=c(y)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则 C=α+βy 其中,α为自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APCdc边际消费倾向 cdy平均消费倾向 ydc为边际储蓄倾向(MPS) cys y 1 平均储蓄倾向APS第三节(略)
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把第—节的均衡的Y和第二节消费函数合在—起, 可以得到: y=c+i
c=α十βy
解联立方程,可以得到均衡的收入y 均衡收入决定也可用作图形式表示。
34
i 1 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i=s,而储蓄函数s=-α+(1-β)y,将此二式联立 i=s=y-c„„„„„(投资等于储蓄) s=-α+(1-β)y.............(储蓄函数) 解上述联立方程式同样可得到均衡收入: yi 1 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决定收入也可用图形表示。
第五节(略) 第六节 乘数论 说明并证明乘数的公式:乘数1
1MPC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乘数
加入政府部门后,宏观均衡的条件为:i+g=s+t,这里,g为政府购买,t为总税收扣除政府转移支付后净税收。税收有两种情况,—种为定量税,即税收量不随收入而变动,用t来表示,另一种为比例所得税,即税收量随收入变动,可用t=t(y)=ty表示。二者差别可用图14—11表示:
若i+g为既定,在上述两种不同情况下,均衡收分别为yl和y2,说明其原因。
若t=800,则t改变会使s+t线截距变动,若t=t(y)=ty,则t(税率)变动会改变s+t(y)线的斜率。
第八节 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
设税收为定量税T则三部门经济中支出为: y=c+i+g=α十β(y-T)+i+g 据此可得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dy1 dg1 税收乘数 kidy dt1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dy dtr1平衡预算乘数 kB11 11 设税收随收入变动,税率为t(1>t>0),则上述 乘数分别为: kg1
1(1t)ki
1(1t)35
ktr
1(1t)1
1(1t)k第九节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开放经济中,一国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与国内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出口-进口)。即:
y=c+I+g+nx 式中 nx=x(出口)-m(进口)。 因出口受国外需求决定,假定其为外生变量,进口会随本国国民收入的提高而增加,由此,进口可示为:
m=m0+γy 式中 m0为自发进口,γ为边际进口倾向。 据此可得到: 1k1(1t) g
ki1(11t)ktr1(1t)
k
11(1t)
第十五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般均衡
第—节 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i)的数量取决于利率(r),即 I=i(r)
二、资本边际效率(MEC)的含义: RR1R2R3RnJ...
(1R)(1R)2(1R)3(1R)n(1R)n 式中,R代表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R1、R2、R3„ Rn代表不同年份(时期)的预期收益,J代表资本物品在n年年份的残值,r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三、只有当利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时,企业才会投资,因此利率与投资量关系如图15一l所示:
四、投资的边际效率(MEI)曲线由于利率下降时投资普遍增加引起资本品价格上升,而比资本边际效率曲线陡峭些。
第二节 IS曲线
一、当投资作为利率的减函数即i=e—dr时,则均衡收入决定公式变为:
36
ye1edry 或rdd1 该式表明,均衡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若画—个坐标图形,则可得到—条
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如图15-4),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相等,从而产品市场上供求达到了均衡,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
二、IS曲线斜率为负,其大小取决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上述公式中的d,也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β,这可以从 re1dd1 这—公式中的
dy
1项是IS曲线的斜率,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斜率变为1-β(1—t)/d,故IS斜率还和税率t有关。
投资需求函数、储蓄函数、政府支出及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高低决定于货币需求与供给。
二、对货币的需求来源于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三、当利率降低至一定程度时,人们对货币需求会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 四、货币需求函数:L=( ky-hr)p„„名义货币需求
L =ky-hr„„„实际货币需求 P 这里,L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价格水平。 五、货币供给量(M)可由国家货币当局加以控制。 若用M表示名义货币供给,则 M=Pm
实际货币供给m=
M。当P=1时,M=m。 P 六、利率决定
利率决定如图15—10所示:
图中L线即货币需求曲线,又称流动偏好曲线,该线的水平段即流动性陷阱。
第四节 LM曲线
一、当m给定时,m=ky-hr的公式可表示为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y与r的关系。这一关系的图形被称为LM曲线。该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为: yhmkmr 或ry kkhk LM曲线如图15-12所示。
二、LM曲线的斜率:
从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中可见,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LM越平缓,另—方面,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越敏感,则LM越陡峭。
三、LM曲线会因货币的投机需求、交易需求和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而相应移动。
第五节 IS一LM分析
37
在IS和LM曲线的交点可以找到满足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y和r的值,也就是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式所取得的y和r的值。
图15-16中,IS和LM交点E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是2000和3。IS和LM曲线将坐标平面分为四个区域。第Ⅰ个区域,i﹤s,L﹤M,表示产品和货币供给过剩,使y和r的值下降;第Ⅱ个区域,i﹤s,L﹥M,表示产品供给过剩和货币需求过剩,使y和值下降,r的值上升;第Ⅲ个区域,i﹥s,L﹥M,表示产品需求和货币需求过剩,使y和r的值上升;第Ⅳ个区域,i﹥s,L﹤M,表示产品需求过剩和货币供给,使y和值上升,r的值下降。
但如果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y﹡(如图15-17)。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用增加g和降低t的财政政策或用增加M的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扩张的财政政策就是使IS向右上方移动,扩张的货币政策就是使LM向右下方移动,使它交于的垂直线Eˊy﹡,以实现充分就业。
第六节 凯思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略)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节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略)
第二节 财政政策效果
一、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财政政策效果是指政府收支变化使IS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其影响因IS和LM曲线斜率而异。如图16-1和16-2所示。
LM曲线不变,IS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就越小。 IS曲线不变,LM越平坦,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就越小。 也可用财政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
dy dg11 (1tdk)h
二、凯思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这种情况假设IS垂直,LM水平。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很有效,而货币无效。 三、“挤出”效应
1、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降低。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政府支出的增加会挤出相应数量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在小于充分就业条件下,不可能有完全挤出。 2、挤出效应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效果
一、货币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
货币政策效果指货币当局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曲线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其影响也因IS和LM曲线的斜率而异。如图16-6和16-7所示。
LM曲线不变,IS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就越小。 IS曲线不变,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就越小。 也可用货币政策乘数来表示和计量。
dy dm[11(t1h)k]d
二、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38
这种情况假设LM垂直而IS水平。在此情况下,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很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存在不少局限性,例如,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币政策反衰退作用效果甚微;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从而影响经济也较困难;外部时滞也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根据经济运行所处阶段,进行多种混合使用。
当经济萧条而又不太严重时,可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刺激需求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
当经济处于严重通货膨胀阶段时,应运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降低需求的同时控制利率上升过高。
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太严重时,应运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压缩需求的同时降低利率,避免引起衰退。
当经济处于严重萧条阶段时,运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总需求的同时降低利率,降低“挤出效应”。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节 经济政策目标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为达到这些目标,各种政策手段必须相互配合,协调—致。
第二节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情况而变动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而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所作出的决策。
一、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税收和发行公债。
二、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作用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及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指政府要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采取一些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削减税收、扩大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功能财政含义。功能财政思想是对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平衡预算有年度平衡预算和周期平衡预算两种。功能财政思想主张预算目标不应是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应是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四、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要使预算盈余或赤字成为衡量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还是紧缩的标准,必须消除经济周期波动本身的影响,为此,有了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概念。就业预算盈余是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产生的政府盈余,它不同于以实际的国民收入上产生的实际预算盈余。二者差额为BS*-BS=T(y*-y)。
五、公债是政府借的债,包括内债和外债。对公债的利弊分析,西方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六、西方财政分级管理体制下,税收分为中央税、地力税和中央与地力共享税,支出也同样划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并有各自的支出范围,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
39
的调节,则主要依靠税收返还制度和中央政府支出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形式进行。
第三节 货币政策
西方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控制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等。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现代西方的银行体系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所组成。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分别有它们不同的性质和任务。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处于银行制度之外的)硬币+纸币+存款。其中存款占有决定性比重。狭义的货币供给(M1)指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的总和,其中活期存款占最大比重。
存款创造:用数字例子说明整个银行制度创造存款的过程。存款创造的公式为: 存款数量的增加=准备金的增加[1+(1-准备率+(1-准备率)2+……]
=准备金的增加量X
1β
准备率 准备率
该公式赖以存在的条件是: 第—,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
第二,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三、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
再贴现率政策: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时所收取的利率。它的提高会阻挠商业银行借款,从而有助于减少银行准备金;它的降低会促进商业银行借款,从而有助于增加银行准备金。
公开市场业务:当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时,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就增加,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增加并进而降低利率;当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情况则相反。这—业务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
改变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准备率,货币供给就增加,反之亦是。这—办法的效果较猛烈,经常改变法定准备率会使银行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一般很少使用。
四、货币政策起作用的其他途经(略)
第四节 资本证券市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资本证券市场的作用日益突出,本节介绍一些基本常识。 一、股票和债券的基本概念
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和资本证券,狭义的仅指资本证券,它包括股票和债券。股票和债券既有联系,又有重大区别。
二、证券的发行与流通 证券的发行在一级市场,流通在二级市场,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条件和继续。 三、证券的交易与价格
证券交易与一般商品交易有区别,主要是受法规的监管强,交易程序较多。证券交易有现货、期货、期权交易三种,后者比前者的投机性更强。
证券价格与银行利率成反比例变化,股价指数反映整个股票市场的股价变动情况。 四、证券收益与风险
证券收益由证券的利息、股息、红利和证券买卖差价两部分组成。
证券风险有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是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变化而影响所有证券收益的风险,它包括市场、利率、通胀风险。非系统风险是由于市场、行业及企业本身的
40
特殊因素给个别企业证券收益带来的风险,它包括行业、企业经营、违约风险。
第五节 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
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自30年代“凯恩斯革命”以来的60多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而不断发展变化,形成了诸多流派,其中“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凯恩斯主义”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综合与发展(将在本教材23章论述),而与凯恩斯经济学有较大分歧的三个学派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以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主流学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宏观理论中占有统治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严重地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首先,该派在理论上提不出对滞胀现象自园其说的解释。其次,在实践上,该学派又提不出使西方政府同时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再有,二次大战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总之,理论的困难和政策的无能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也使人们对凯恩斯主义失去了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派另纷纷对新古典综合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一、货币主义
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是本世纪50年代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被公认为是货币学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供给学派是7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形成的—个经济学流派。
1、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
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通过他建立的新货币数量论,企图说明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长期中是常数,在短期中是“可预测的。”
自然率假说。这—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的运行是趋向于自然就业率的,自然率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状况等非货币因素。使用自然率的概念,通过考究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得出的结论是:短期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必须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为代价。而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兑换,这意味着,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条位于自然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2、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几个观点: 第—,货币供给量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
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第四,私营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主义的政策建议和影响
首先,货币主义不仅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且也反对权衡性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主义看来,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增长的比例(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货币主义的思想曾—度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影响。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时所采取的紧缩信贷、严格控制货币增长率、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等措施,可以说都是根据货币主义理论开出的政策药方。另外,货币主义理论也使得货币政策受到了较多关注,把反通货膨胀作为的首要目标。再有,货币主义也使人们更加依赖市场的自发作用。
二、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是7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形成的—个经济学流派。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否定需求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供给的所谓凯恩斯定律,肯定萨伊定律。第二,产量增长决定于
41
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率增长,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各种要素的激励。第三,降低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能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以及精减规章制度。
三、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这—学派着重分析理性预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
理性预期学派利用自然率假说和理性预期假说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其中自然率假说主要是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状态。而理性预期假说则强调,为了自己的利益,合乎理性的人在其活动中,必然会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经济理论模型相—致的预期。且这种预期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借助于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学派不仅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错误。
第十八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略)
第十九章 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概述
一、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该理论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在生产技术上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该理论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但无法解释一个发达国家可能在任何产品生产上都比一个不发达国家具有优势,但两国仍然有贸易发生的现象。
二、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代表人物是李嘉图,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如果每个国家都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的话,则使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国家都受益。
三、郝克歇尔—俄林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郝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各国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应该生产和出口要素密集性的产品,进口要素稀缺性的产品。
四、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该理论认为,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由此,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每个国家应该集中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各国既能享受到规模经济带来的利益,又不牺牲消费的多样性。
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在美加自由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区域性国际贸易组织,其成员国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于1994年1月1日正式运行。
二、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区域性组织,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而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联盟,其目标主要有:1、通过建立“没有内部边境的区域”和经济货币联盟,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2、制定“可能形成共同防卫”的共同外交安全和防御政策;3、创设“联盟公民”。该联盟有三个主要机构:部长理事会、
42
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
三、世界贸易组织(WTO)
世界贸易组织是负责国际贸易多边谈判,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最大的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任务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第二节 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
一、金本位制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本章以前的宏观经济理论在于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理论则主要解释国民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隋况。 第—节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西方经济学通常把经济增长规定为产量的增加,用来衡量这一经济量的尺度通常为国民收入总量(或人均国民收入量)。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国民收的增长,它通过研究实际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等总是来解释收入或产量长期发展的隋况。本章在介绍哈罗德一多马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后,还论述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和最优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节哈罗德一多马模型
以哈罗德模型作为哈罗德—多马模型的代表。
哈罗德模型的假设前提为: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储蓄是收入的函数: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按照—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折旧问题;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方程为:
Ys YV 其中,Y为总产量,ΔY为总产量的增加量。s为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有的份额。V为社会的资本产量比,即社会的总资本与总产量之比。 哈罗德区分了两种意义的V,—种是实际的资本产量比; 另一种是整个社会的企业所愿意有的资产量比,记其为Vr。从而得到两种意义下的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GAYs YVs 有保证的增长率=GW
除了GA和Cw以外,还有所谓自然增长率,即GN=n,这里n为一国的人口增长率。 按照哈罗德的说法,经济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增长的条件是: GA=CW=Gn
在—般隋况下,实现这一条件是很困难的。另外,通过考察CA和CW,哈罗德得出结论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仅不能自我纠正,而且还会产生更大的偏离。
第六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从经济活动的历史资料来看,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变动的特征。因此,在完成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论述之后,有必要概述有关经济周期方面的知识和理论。
所谓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43
图21—1是一个典型的表示经济周期的曲线图。
图中的正斜率的直线是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线。从图中可以看到,经济周期大体上经历周期性的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千周期的时间长短将经济周期分为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对于什么是造成经济周期的原因这一问题,西方经济学家作出了种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提出了众多的经济周期模型和理论。大致说来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关于前者,本书第十四章第八节在论述加速度时,已经论述了乘数和加速度相互作用的模型。这是有代表性和有影响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之—。关于后者,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货币信用过度论、创新理论、心理理论、太阳黑子论和政治周期理论。 第二十二章通货膨胀理论
第—节通货膨胀的种类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的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程度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衡量。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的—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对于通货膨胀,西方学者有三种区分的方式:
第—种,按照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西方学者认为存在着三种类型: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每年物仇趼的比例在10%以内;第二,奔腾式膨胀,是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和100%以内;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
第二种,按照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两种,即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前者指每种商品和劳动的价格都按相同的比例上升,后者指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种,按照人们的预料程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可分为预期性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起因。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西方学者提出了种种解释,主要有: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和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等。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有两方面,即对产量、就业量的影响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在这两方面的影响取决于通货膨胀的类型。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财富的分配以及对产量和就业都没有影响,但对于产量和就业被认为影响不大;非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虽然在—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影响,但会影响就业和产量;非平衡的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既影响财富和收入分配,也影响产量和就业。
上述通货膨胀的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物价上涨的程度。随着物价以温和的、奔腾式的和超级的速度上升,通货膨胀在经济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十九章货币主义、供给学派 和理性预期学派
在本章中,将要论述与凯恩斯主义有着相当人的分歧,而且在政策主张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此外,为了使读者把握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在H前的动态,对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作了简要的介绍。 第—节三个学派产牛的历史背景 以萨缪尔森、托宾、索洛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主流学派)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
44
世纪60年代,在西方宏观理论中占有统治地位。然而,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的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发的现象严重地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首先,该派在理论上提不出对滞胀现象自园其说的解释。其次,在实践上,该派又提不出使西方政府同时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再有,二次大战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政策带来的副作用也逐渐地暴露出来。
总之,理论的困难和政策的无能严重地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也使人们对凯恩斯主义失去了信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派另纷纷对新古典综合派进行抨击和责难。
货币主义或货币学派是本世纪50年代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学派。米尔顿·弗里德曼被公认为是货币学派的创始者和领袖。
供给学派是70年代初在美国开始形成的—个经济学流派。理性预期学派在20世纪70年 代以后逐渐形成,这—学派着重分析理性预期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不但以他们胳自的理 论和观点对西方经济学界产生——定的影响,而且这三个理论派别一起形成被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的西力社会思潮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货币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础
新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通过他建立的新货币数量论,企图说明,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在长期中是常数,在短期中是“可预测的。”
自然率假说。这—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宏观经济的运行是趋向于自然就业率的,自然率的大小取决于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状况等非货币因素。使用自然率的概念,通过考究货币政策,货币主义得出的结论是:短期中,虽然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把失业率人为地维持小于自然率的水平,但是,必须以不断恶化的通货膨胀为代价。而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兑换,这意味着,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条位于自然率水平上的垂直线。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形成了几个观点: 第—,货币供给量对名义收入变动的决定作用。
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q句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第四,私营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政府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货币主义的政策建议和影响
首先,货币主义不仅否定了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而且也反对权衡性的(即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的)货币政策。在货币主义看来,唯一可行的政策是使货币供给量按固定的比例增长,增长的比例(率)应该等于通货膨胀率加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货币主义的思想曾—度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影响。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出任英国首相时所衽的紧缩信贷、严格控制货币增长率、大幅度削减财政支出等措施,可以说都是根据货币主义理论开出的政策药方。另外,货币主义理论也使得货币政策受到了较多的首要目标。再有,货币主义也使人们更加依赖市场的自发作用。 第五节供给学派的观点和政策主张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第一,否定需求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供给的所谓凯恩斯定律,肯定萨伊定律。第二,产量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率增长,生产要素的变动取决于各种要素的激励。第三,降低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能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减税、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以及精减规章制度。
45
理性预期学派利用自然率假说和理性预期假说来说明白己的观点,其中自然率假说主要是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可以使整个经济趋向于充分就业状态。而理性预期假说则强调,为了自己的利益,合乎理性的人在其活动中,必然会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为的经济理论模型相—致的预期。且这种预期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借助于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率假说,理性预期学派不仅全盘否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而且还指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错误。 第七节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
为了用理性预期模型j基—涉阐述理性预期学派的思想和观点,需要导出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参见图19--1。
在图19--1的上图中,W为货币工资,Nd和Ns为相当刊;同数值的价格水平P的劳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Pe为预期的价格水平。假设Ns为根据Pe=P1而作出的。根据不的P值而作出的各条Nd线可以和Ns线相交于许点(如El、E2点等)。 这些点决定了就业量 N的数值(如N*、N2等)。这些数值可以通过生产函数而转变为收入y的数值(如y*、y2等)。在图19--1的下图中,把各个P和与其相对应的y所形成各点连在—起,即成为附加预期变量的总供给曲线ES。它表示在一定预期的P之下,与各个实际的P相对应的y数
值。如图19--1的下图所示。从理论上说, 可以存在很多的田曲线,其中每—条曲线代表某一数值的预期价格,且它们都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于—点,见图19 —2。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