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试题(五)
单项选择题:
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最早大量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是在( )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4.《荀子》记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你知道成语“一言九鼎”的由来吗?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我国目前发现的世界最大的青铜器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6.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 7.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纷繁,但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B.诸侯王重视生产发展 C.老百姓的辛勤劳作 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8.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周王室实力 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10.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私学兴盛 B.各国争霸 C.社会大变革 D.思想解放 11.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后被秦始皇所采用的学说是( ) 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 12.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 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 国统一使用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三国 D.南北朝
图1 中行行徽 图2 古钱币 1
13.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下
列哪一个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
A.陇西郡 B.桂林郡 C. 南海郡 D. 辽东郡
14.公元前209年,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口号,并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是( )
A.陈胜、吴广 B. 刘邦 C. 项羽 D. 李自成
15.史书记载: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针对这一情况,汉武帝后来采取了哪一项措施?( )
A.推行郡县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颁布“推 D.统一铸造五铢钱 16.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7.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小股“东突”势力,企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众所周知,
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班超经营西域 1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C.社会大变革 D.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19.《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人物在《史记》中应该没有记载的是( )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20.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2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2
A B C D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23.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下列哪一少数民族采用汉姓、学说汉语?( )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24.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小明一家准备在寒假游历长江三峡,出发前小明要了解古代长江三峡的风貌,他应该查阅的著作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25.东晋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该作
品是( )
A.《兰亭序》 B.《女史箴图》 C.《洛神赋图》 D.《神灭论》
26.“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 )
A.神农氏 B.大禹 C.黄帝 D.炎帝 27.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
28.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览西安古城墙、秦陵兵马俑外,还能参观( )
A. 大汶口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9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这种制度被称为 (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30.战国时期,晋国一分为三,这三个国家是 ( )
A.齐韩魏 B. 韩赵魏 C.赵魏燕 D.楚燕齐 31.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都江堰的修建 D.水稻的种植 32.右边是甲骨文,它是十二生肖中的 ( )
A.羊 B.牛 C.兔 D.马
33..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此项“了不起的工程”是 ( )
A. 长城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
34.“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三人行,必有我师 3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
3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隋朝
36.对一个生活在秦朝的人来说,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去甘肃修长城 B.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政府 C.到太学学习儒家经典 D.若犯罪,家族和邻里都受牵连
37.为了抵御匈奴,秦始皇将战国时期在北方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一条“万里长城”。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西起辽东,东至临洮 C. 西起长安,东至咸阳 D.西起咸阳,东至长安
38.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治的标志是 ( )
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立 C.班超出使西域 D.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39.今天我们能吃到的葡萄其原产地是 ( )
A.西域 B.中原 C.美洲 D.南洋
40.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有诗曰:“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昭君出塞时的皇帝是 (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 41.为纸的普遍使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42.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
是 ( ) A.《伤寒杂病论》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 43.下列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东汉历史的倒退 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44.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羯 ④氐 ⑤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45.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 )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
46.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北魏 B.前秦 C.蜀汉 D.大月氏 4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神灭论》 D.《论衡》 48.下列表述中,与右图不相符合的是( )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D.是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 49.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名史学著作是(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0.东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 )
①北方战乱,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 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4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共25分。) 26.(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所示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他有针对性地教育冉求,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做
敢为,但不够稳重。他怕仲由冒失,就叮嘱仲由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指出上述三则材料所说的历史人物是谁?有什么历史地位?(6分)
(2)材料二中的行为反映了他的什么教育思想?(3分)
(3)从材料三的主张中,请选择一条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感想。(3分)
27.(13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请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这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 走进历史
(1)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探究二 体验历史
5
昭君出塞
对汉与匈奴的关系起
(2)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请举两例说明改革 后北魏的变化。(4分)
探究三 感悟历史
(3)你认为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三、问答题(共12分)
1、据史书记载,汉武帝统治后期,由于连年征战,赋税沉重导致人民负担加重,社会出现动荡,西汉统治一度出现危机。汉武帝勇于承认错误,下“罪己诏”,及时减轻剥削,与民休息,使西汉统治平稳渡过危机。因此,后代史书称赞他说:“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后人将他与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
(1)汉武帝促进和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政治、军事措施有哪些?
(2)汉武帝促进农业发展和实现经济大一统的做法有哪些?
(3)请将汉武帝与秦始皇做一下简单比较,简要评价一下汉武帝。
24.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
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引自《资治通鉴》
(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 (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6
答:人物:孔子。(2分)
地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教育家。(各2分,共4分) 答:思想:因材施教。(3分)
答:感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要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 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谦虚好学,经常向别人请教。 (任选一例即可,其他观点,符合题意亦可。3分)
答:作用: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答:变化: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从语言、服饰、姓名、婚姻、制度、社会风气等方面任意举例即可。(举出两例,每例2分,共4分)
答:主流:和平友好;(2分) 意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友好交往。(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24.(1)迁都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4分)(2)今山西大同 孝文帝 洛阳。(6分)
(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 (4)鲜卑语;汉语(4分)(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2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