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 年) 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各市( 县)、 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 “ 十三五 ” ( 2016-2020 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 年 11 月 15 日
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
发展专项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的重要时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无锡农业要按照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推动现代农
业迈上新台阶”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常态下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积极构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物质装备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制订《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 “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回顾
“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委、市政府以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力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2012年,无锡市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55元。根据农业部《2014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我市得分分,在全国153个示范区中位居第五,在地级市为主体的示范区中排名第一,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根据《2014年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综合得分达到分,名列全省第二。 (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推进规模化水稻生产基地、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等保供基地建设。粮食自给率、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以上,叶菜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二是特色产业质效齐增。大力发展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建成阳山水蜜桃、璜土葡萄、张渚茶叶、马山杨梅、双泾葡萄、洋溪萝卜等6个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农业“三品”数量达到1057个。三是生物农业迅速发展。扎实推进生物农业“一谷两园”建设,建成生物农业企业129家,2015年生物农业年产值达到亿元。四是休闲农业异军突起。宜兴市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阳山镇桃源村成为2013年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宜兴市洑西村被认定为2015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兴望农业休闲文化园 、篱笆园农家乐、绿缘农业观光园、东港镇山联村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宜兴市湖父镇洑西龙山村、惠山区阳山镇阳山村、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等3个村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农家乐集聚村示范村。
(二)改进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增强
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128家重点现代农业园区,至2015年底,全市农业园区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9家。二是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建设钢架大棚、喷滴灌、连栋大棚、智能温室、组织培养等各类生产设施。至2015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比重达到%,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到%。三是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无锡市被农业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全国唯一以地级市政府作为主体的整体推进单位。锡山台创园被评为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园区。中农物联网、太湖米业、新坤兴、鹏程农业等4家公司入选江苏省智能农业示范单位。
(三)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现代农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16家,实现年销售收入537亿元,有力提升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伽力森主食、弘宇农业、上农股份、亚夫农业、当家易等多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二是农商协会平台作用突出。2014年组建成立无锡农商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农业系统都是第一家。协会下设九大分会,拥有企业会员100名,有效提高主体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多元发展。大力发展农技推广、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农业信息、农民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39%。“12316”农业信息服务热线覆盖率达到100%。四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前景广阔。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改造农业。全市建成各类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网站、网店)565个,全市农业电子商务年销售额达到亿元,成为创新农业经营理念、引领农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宜兴市被评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惠山区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江阴顾山镇、宜兴丁蜀镇、惠山阳山镇被评为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
(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新亮点
一是生态修复保护富有成效。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加强生态湿地修复保护,实施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至 2015年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4%,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2处。二是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程、氮磷生态拦截工程、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97%以上。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正式颁布《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全面确定了生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和标准,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保障。 (五)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力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设立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累计扶持金额达到亿元。二是创新金融支持模式。组建成立全省首个地级市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总规模达到5亿元,完成对悦禧玫瑰、正大畜禽、联业生物、西诺花卉、益家康等5家企业投资,投资规模达到亿元。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发展。组建成立了无锡现代农业研究院、太湖水稻研究所、益家康蔬菜研究所、明珠水产研究所、吴越花卉苗木研究所、阳山水蜜桃研究所、无锡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现代农业“一院五所一中心”,有效增强了我市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农业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习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期间和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都对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论述,为新常态下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江苏 “三农”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了“推动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的目标,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四个特征”、“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对农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加快转变农业
发展方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业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中央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大农业投入,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农业政策支持力度逐年加大,让广大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无锡市委、市政府对支持“三农”发展上也是不遗余力、舍得投入。2016年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在财力安排、资源配置、干部配备等方面更加注重向三农倾斜。“十三五”期间,市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物质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从而切实增强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农业转型条件更加成熟。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近两年,中央重点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这对无锡农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又是一次重大机遇。无锡工业基础雄厚、信息技术发达,特别是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以来,“产业强市”“创新驱动”的战略理念深入人心。新形势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通过积极运用各类先进技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产量增长、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精细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四是农业改革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中央、江苏省在深化农村农业改革方面,对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支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制度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特别是在201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围绕“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央明确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等重点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举措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真正做到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为创新农业体制机制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形成了良好氛围和有力保障,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 (二)无锡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一是在农业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无锡人均耕地占有量仅亩,不仅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亩,也明显低于全省13市平均水平亩;而且,无锡耕地很多被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分割包围,分布零碎、难以整合。由于耕地资源限制,既给保障粮食安全工作增加了压力,也影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农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仍然是短板。
二是在农业经营主体相对偏弱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但各类经营主体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由于本地工业经济发达,本地劳动力专门从事农业的很少,所以老龄化兼业化外来化现象明显,“谁来种地”的问题更加突出。同时,缺少类似南京雨润、徐州维维这样等家喻户晓的、能够带动大量农户、联系上下游产业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由于企业经营并未形成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市场影响力也难以拓展,往往在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出现昙花一现、盛极而衰的现象。 三是在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无锡这座被誉为“太湖明珠”的城市而言,加强太湖水环境保护是无锡承担的重大使命。长期存在的太湖水环境治理压力对农业投入品使用、主要农产品保供、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农业增产增效与投入品减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在保护太湖水环境、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将追求产量增长的粗放模式,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集约模式、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是“十三五”期间现代农业建设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四是在农业科技力量和农业实用人才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本区域内长期以来缺少大中型农业科研院所的支撑,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等民营科研机构刚刚起步,农业主体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农业龙头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仍然不足。农业实用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亟需加强,特别是基层农技队伍力量薄弱,普遍存在着数量不足、知识偏旧、人员老化等问题,难以胜任指导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
五是在“双重挤压”背景下,如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和生产成本地板效应的“双重挤压”日趋突出,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担保机构发育不充分,农业抵押物缺乏的问题仍未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领会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等“四个特征”的深刻内涵,对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等“三个加快”的重要部署,牢固树立“农民朋友至上”的意识,认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奋力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无锡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城乡统筹为目标。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四
化”同步和“五位一体”,不断促进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的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空间融合、农工功能互补、产城经济联动和基础设施共享,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以产业转型为方向。深入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依托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大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全面拓展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有力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交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加大引进外资力度,提升无锡市外向型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瓶颈,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全面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工作,加快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打破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赖,加快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农业支持保护、农业科技等制度创新,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化、生态化、低碳化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力度,突出抓好畜禽污染整治,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坚持以科技兴农为途径。充分利用无锡综合科技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人才,加强科研攻关和技术集成创新,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和农民,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三)发展定位
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瞄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领域、新方向,围绕“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积极探索无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将无锡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特色农业精品化发展的示范市、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市、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市和“互联网+”农业智慧化发展的示范市,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
——精心打造无锡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为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等“三品”建设力度,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整体绿化工作彩色化、珍贵化和效益化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排放。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 ——精心打造无锡特色农业精品化发展的示范市。按照 “大农业” “大食物”的要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合理开发各类农业资源,完善区域布局,稳定种植规模,提升设施装备,强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加强农业“三
品”认证工作,推进“一村一品”乡镇建设,大力推动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健康牧业、特色渔业等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向精品化优质化方向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着力打造一批附加值高、影响力强的稻米品牌、蔬菜品牌、园艺品牌、渔业品牌和畜牧品牌。
——精心打造无锡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示范市。以全市规模以上园区为主要对象,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创新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培育扶持一批特色型园区建设。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工商资本入驻园区,把园区打造成我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平台,使园区真正成为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载体、成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的载体、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业经营主体的载体。
——精心打造无锡都市农业融合化发展的示范市。以无锡特色现代都市农业为基础,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广泛挖掘传统文化、积极彰显地方特色,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生物农业、农业+文化创意、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健康养老,着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具有突出影响力和良好知名度的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点、生物农业产业园和综合性多功能园区,力争使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 ——精心打造无锡“互联网+”农业智慧化发展的示范市。立足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无锡传感网创新中心、江南大学等本地研发单位作用,以台创园农业物联网示范中心、中农物联网、富华科技、汉和航空等企业单位为主体,以本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着力加强无锡农业物联网的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和示范应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形成一批农业物联网装备研发企业和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基地,力争使无锡农业物联网的新技术、新产品走向全国。要积极创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着力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农业电商平台,研发互联网思维的农业创新项目,探索大数据下的新型订单农业模式。 (四)主要目标
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有力提升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持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确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水平。
——农产品保供持续相对稳定。粮食、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左右,粮食亩产达到492公斤,“三品” 农产品产量占比达到55%。
——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到 2020 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 :1 以上,生物农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休闲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 亿元。
——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到 2020 年,全市农业园区化比重达到50%,设施园艺面积比重达到20%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稳定在90%以上,高效农业五项机械化水平平均值达到55%,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5%,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0%。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到 2020 年,建立健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经营比重达到50%,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 ——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深入。到 2020 年,全市种植珍贵彩色树种583万株,化肥、农药施用量相比2015年保持“零增长”, 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林木覆盖率达到27%以上。
专栏、“十三五”无锡现代农业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5年基2020年国家“十三2020年江苏省农业2020年无锡“十三五”期值 五”规划目标值 基本现代化目标值 现代农业规划目标值 1、产出水平 单位农用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元) 3763 — 3500 4100 粮食亩产(公斤) 472 — 492 492 农村居民人均人可支配收入(元) 20907 — 23000 23000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2、质量效益 种植业“三品”比重(%) 98 97 — 98 — — 以上 渔业“三品”比重(%)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3、可持续发展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36 40 — 40 40 — 40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林木覆盖率(%) 农业机械化水平(%) 87 — 95 95 — 24 27 — 90 90 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 农业信息化覆盖率(%) 4、技术装备 设施园艺比重(%) 设施渔业比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 家庭农场经营比重 5、规模经营 生猪大中型规模养殖比重(%)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 60 — 90 90 — 65 65 — 20 20 — 26 26 — 50 50 — 50 50 65 80 80 46 65 — 65 6、支持保护 农业保险覆盖面(%) — 注: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中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目标和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结合我市实际,汇总梳理形成了以上表格指标和目标数据。
(五)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打造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惠澄精细果蔬农业功能区、宜南特色农业功能区、山水风光带休闲农业功能区等五大农业功能区。
1.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在宜兴市西部、北部以及渎边公路西侧的平原农业地区,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畜禽和水产,构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产业结构,重点规划建设一批万亩水稻园区和规模畜禽养殖园区、特色水产园区。
2.锡澄高效设施农业功能区。在锡澄路以东地区,包括江阴市东部、锡山区、新区,重点发展高档花卉、设施苗木、药用植物和生物农业,强化江苏省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无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建设新吴区鸿山生态园区、新吴区吴文化博览园、中国(锡山)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区、安镇凤凰山现代农业园区和太湖生物农业谷等。
3.惠澄精细果蔬农业功能区。在江阴市西部和南部、惠山区,重点发展以水蜜桃、葡萄、蔬菜为代表的优质果品和精细蔬菜产业。重点规划建设惠山阳山水蜜桃科技园,江阴市璜土现代农业园区、江阴市月城现代农业园区、惠山精细蔬菜产业园区等。
4.宜南特色农业功能区。在宜兴市南部渎边公路以西地区,结合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发展茶叶、干果、竹制品等特色产业,重点规划建设宜兴市阳羡茶产业园区、竹产业基地、竹产业加工集中区。
5.山水风光带都市休闲农业功能区。在滨湖区、宜兴市、惠山区等地沿湖、沿山地区,利用山水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重点规划建设马山休闲农业示范区、阳山田园东方综合体、九龙湾生态农业示范园、雪浪山现代农业园区、龙寺生态园区、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宜兴阳羡茶博览园、宜兴华东百畅生态园等。 (六)重点产业
立足无锡农业产业布局基本情况,用3到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无锡农业“三个百万亩”的目标体系,确保农业“三个百万亩”落实到位,即:保供产业基地(水稻+蔬菜)、特色产业基地(园艺+渔业+经济林木)和生态林地(林地、湿地等)。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结合无锡经济社会现状,着力构建“5+2”式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包括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和健康牧业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和生物农业、休闲农业等两大新兴产业。
——优质粮食产业:按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大农业” “大食物”的要求,优化粮油结构,强化科技支撑,涵养区域生态环境,稳定种植规模与布局,积极推进稻田规模化、园区化、标准化整治,建立工厂化育秧基地和优质水稻示范园,推进精准化种植技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发展优质稻米,逐步推广高钙、高纤维稻米等功能性、特色性新品种,建设高标准水稻生产基地,打造以宜兴隆元、锡山吴越水晶、江阴华西村等为代表的稻米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市南部、宜兴市西北部平原、锡山区东部、惠山区西北部等四大优势产业区。
——精细蔬菜产业:以“菜篮子”工程建设为抓手,引进、示范和推广蔬菜特色优质品种,大力推行绿色种植模式,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建设连栋大棚、温室
智能系统、工厂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设施,完善高标准设施蔬菜生产、质量检测体系,重点建设市属蔬菜基地和省级“菜篮子”工程项目,全面实现园区化,打造以太湖百合、洋溪萝卜、万石水芹、马山芋头等为代表的特色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山区、惠山区、江阴市南部、宜兴市渎边等四大优势产区。
——精品园艺产业:依托无锡农业特色资源,以“一村一品”建设为抓手,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品种改良繁育、品牌宣传营销的力度,重点发展名、特、优、新的高档应时水果、精品茶叶、珍稀高档花卉苗木、竹制品产业和药用植物,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产量,重点发展水蜜桃、茶叶、葡萄、百合、红豆杉为主要内容的园艺产业,形成一批特色镇、特色村和特色农业园区,重点打造以阳山水蜜桃、马山杨梅、大浮杨梅、璜土葡萄、双虹葡萄、鸿山葡萄为代表的优质水果品牌,以阳羡茶、斗山茶为代表的精品茶叶品牌,以红豆杉、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为代表的药用植物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澄片区、惠澄片区、滨湖区和宜兴丘陵地区等四大优势区域。
——特色渔业产业:充分发挥无锡渔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特色养殖品种的引进和培育,依托水产科研技术支撑,优化渔业品种结构,创新水产养殖技术模式,通过开展生态养殖、水产病害防治、渔民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工厂化养殖等模式,实现渔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重点建设20万亩高效渔业基地,重点打造“长江三鲜”“太湖三白”“河荡三青”和“滆湖湖鲜”为代表的优势水产品知名品牌。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沿江地区、宜兴沿滆湖地区、锡山鹅湖地区等三大优势区域。 ——健康牧业产业:综合考虑太湖治理和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生态与生产并重,加强生猪、家禽、肉羊养殖基地建设,控制奶牛,保护我市地方遗传资源“二花脸”、太湖鸡、太湖鹅、华中中蜂,鼓励企业培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动我市良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完善畜禽疫病防治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健康化养殖、园区化管理,构建自饲料生产、养殖到屠宰、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畜禽养殖产业链。该产业主要分布在江阴市西北部、东南部、宜兴市西部、北部和南部山区等优势区域,在市辖区适当保留污染较轻的禽蛋产业。
——生物农业产业:以生物农业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引进与创新为支撑,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以招才引智、招商引企为手段,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与劳动生产率,培育农业总部经济模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生物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生物反应器、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等高科技应用项目,重点建设“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南园——新区太湖生命科技园、北园——锡山生物农业产业园)。该产业主要分布在锡山区东部、新区、江阴西南部、宜兴市东北部以及惠山区西北部等地区。
——休闲农业产业:依托无锡市生态资源优势,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消费为核心,以“以农为本、农旅结合”为方针,按照“以生态为主线,以山水为脉络,以田园为依托,以村落为载体、形成城市与农村、生产与休闲、生活与度假的生态交错区”的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打造一批农业旅游精品项目,培育一批美丽乡村休
闲旅游示范村、特色体育小镇和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集农业生产、生态景观、乡土风情、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教育、康体养生和农事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以斗山茶文化园、鹅湖玫瑰园、东港山联村等为代表的东部农耕文化农业旅游圈,以马山拈花小镇、雪浪山现代农业园区、阳山东方田园等为代表的中部养生文化农业旅游圈,以宜兴茶博园、宜兴竹海、白塔村等为代表的西部茶文化农业旅游圈,重点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30个、示范点(园区、企业)30个,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10条,力争使全市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和营业收入分别年增长10%以上。 (七)主要任务
1.加快提升无锡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紧扣无锡农业特色,立足自然禀赋,壮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为重振无锡产业雄风作出新贡献。(1)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为抓手,加强“三个百万亩”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保护,推进耕地资源有序集中整合,稳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蔬菜自给率稳定在40%左右。围绕农业功能区布局方案,引导全市农业结构向中高端方向发展,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品牌营销战略,推动优质粮食、精细蔬菜、精品园艺、特色渔业、健康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农产品出口基地,鼓励引导本地农业龙头企业 “走出去”。(2)培育壮大农业新兴产业。立足无锡市农业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注重产业融合配套,大力发展生物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新兴产业。推进无锡太湖生物农业谷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和重点项目引进,大力培育发展生物育种、生物反应器、生物饲料等生物农业产业企业和集群,到2020年,生物农业产值达到100亿元。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休闲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 亿元。加快完善粮食、“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集成示范一批精深加工新产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构建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3)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积极探索“农业+互联网”新业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自建电商平台、对接第三方平台等形式,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吸引一批国内外优秀电商企业参与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建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商务模式。积极创新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项目。探索大数据驱动的订单农业,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农民增收。 2.加快提升无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从组织领导、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优惠、人才支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强化服务引导,优化要素配置,构建完善农业经营机制,努力破解“谁来种地”的问题。(1)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政策支持保障,加快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引导专业大户、返乡大学生、职业农民创办家庭农场,
加快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能有效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家庭农场牵头或参与组建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合作社兴办、入股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订单农业”等农业产业化合作模式,完善各主体紧密合作、互利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行业协会、工商协会、技术协会等载体组织,规范生产标准,强化品牌营销,统一准入准出制度,提升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能力和经营素质。到2020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2)大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公益性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建立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农机公共服务、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服务等基层公益性服务能力。发展培育农机作业、农村金融、动物诊疗等多元化、多形式、多层次的农业经营性服务。创新社会化服务机制,探索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3)大力创新职业农民培育机制。以“提升一批对农业有感情有经验的老农民、吸引一批有能力想创业的青年农民,引进一批有创造愿务农的知识农民”为思路,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措施、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以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为主要载体,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建设。以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三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根据产业、工种、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
3.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体系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有力提升无锡市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1)加强园区载体建设。借鉴工业园区管理模式,以重点园区为载体,创新项目招商、人才引进、市场营销等经营机制,鼓励吸引社会工商资本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资落户农业园区,提升核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和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各类特色型园区建设。(2)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钢架大棚、标准化鱼池等农业设施建设。加强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新装备。着力完善农产品的工厂化育苗、标准化处理、分级包装和冷藏设施等配套设施装备。以实施“互联网+”行动为契机,加快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生长环境监测、智能灌溉、测土配方、动物疾病诊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推广应用,实现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3)创新农业科研平台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一院五所”的良好平台,围绕生物农业、设施装备、循环农业、农产品加工、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创新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农业科研院校联合组建农业科研机构,形成实质性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完善农业高层次、专技性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与激励机制,着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资金、编制、待遇等方面加大支持,鼓励农业院所大学生到基层一线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终身教育机制,抓好人员知识更新,及时掌
握新技术、新信息,建立完善技术人员与生产一线的挂钩结对制度,充分发挥“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作用。(4)加快科技项目攻关。以“挂钩一批院所、引进一批人才、创新一批成果、培育一批企业”为目标,突出生物育种、生态农业、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农业物联网技术等重点领域,坚持自主研发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有可推广、可复制、有实效的农业科技成果。加大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选育力度,改善育种科研、种子生产、种业监管等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无锡市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种业企业竞争力。
4.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大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1)继续推进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以市委《关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意见(试行)》(锡委发〔2014〕52号)等文件为指导,积极稳妥抓好生态补偿工作的推进落实。继续推进实施对基本农田、生态公益林、重要湿地等生态资源的生态补偿工作。(2)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方式,提升耕地质量。加强畜禽遗传资源资源保护,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推进全市花卉苗木种质基因库建设,严格防范外来物种入侵。(3)加强生态修复建设。坚持绿色化、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相结合,将沿江、沿河、沿湖水岸林网建设和开展湿地恢复作为全市森林资源新增长点,着力提升我市整体绿化水平。大力加强森林防火、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推进封山育护林及生态公益林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由绿色通道、水岸绿化、农田防护林构成的森林生态网络建设。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和滥伐林木的行为。加快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7%以上和50%以上。(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太湖水环境保护为核心,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推广有机肥、生物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病虫害物理防治、绿色防控和生物防治,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限养和适养区域,明确新建养殖场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完成禁养区域内养殖场的关闭清理任务和限养、适养区域内养殖场的整改提升任务。推进养殖场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和池塘循环水养殖工程等建设。推广机械化还田、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建立完善秸秆收贮体系,加强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确保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到99%。(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投入品使用档案制度,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和环保型农业投入品,实施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建设。建立完善农产品溯源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全市农业行政执法和检测检验体系,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5.加快提升无锡现代农业支持保障体系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完善现代农业支持机制,扎实推进农村农业改革,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1)全面落实土地流转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流传,发展专业合作型、股份合作型、统一服务型等各类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2)全面落实农业财政投入机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推进资金整合,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财政资金向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倾斜。优化财政支持方式,由项目补助向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贴息贷款、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转变。(3)全面落实农业金融保障机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各类农村权利和农业资产的抵押质押模式。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优化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覆盖面。优化无锡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运作,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项目,加快农业企业上市融资步伐。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全市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强化责任落实,把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全市重要工作任务来抓。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现代农业相关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强化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共同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推进规划组织实施。要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目标,把各项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确保全市在“十三五” 期间实现现代农业建设各项目标。 (二)政策保障
认真谋划并切实抓好“三农”各项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开创无锡市“三农”工作新局面。要对现代农业规划用地实施严格保护,禁止随意改变用途和占用,确需占用耕地的,报市规划、农委、国土部门审批,并按占用面积以新建基地形式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占补平衡。要制定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在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大的政策支持。 (三)投入保障
严格落实中央和省的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三农”财政投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部署,整合资金、优化结构,重点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吸引社会工商资本投资农业,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和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各地区要制定形成“十三五”现代农业项目储备库,完善农业招商引资体系,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激发“三资”投农热情。
(四)服务保障
突出现代农业在推进无锡“四化”同步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不断创新探索,总结成功经验,为无锡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全面了解掌握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动态,挖掘发现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加快研究本地区、本部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发展的具体政策办法,尽快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环境影响篇章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9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范围为整个规划范围。 (一)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现代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化肥的大量施用会导致农田土壤板结、酸化;农药的使用会直接进入土壤,造成污染;畜禽养殖场大量粪污露天堆沤会破坏土壤理化性状。二是对水环境的影响。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农药使用会进入水体,造成农药残留污染;畜禽养殖场粪污的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渔业的高密度养殖也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三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秸秆焚烧会严重污染大气;畜禽养殖场的粪污露天堆沤会严重污染大气环境。 (二)规划环境保护措施
1.规划理念与本地涉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规划等相符。《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在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主要有: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着力加强土壤修复,加大农业农村污水、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减少农业生产污染排放,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处理率。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对耕地、水源地、生态林地、生态湿地等重要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重点研发推广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打造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区,精心打造无锡生态农业绿色化发展的示范市。这些规划理念和措施,符合《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和《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中提出的环保措施和环境发展方向相符。
2.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计划,确保至2020年,全市化肥、农药施用量相比2015年保持“零增长”。要求在粮食、蔬菜、园艺作物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化肥、农药的使用规定,积极推广科学适量施肥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加强病虫害统防统治,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3.推广生态健康养殖。规划要求,在畜牧养殖业上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发展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模式,明确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域,明确新建养殖场准入条件和建设标准,
完成禁养区域内养殖场关闭清理任务、限养适养区的重点小型养殖场关闭任务和养殖场整改提升任务,有效减轻畜牧业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在水产养殖上积极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等模式,实现渔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4.推进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规划要求,至规划末,秸秆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利用率达到99%。要求推广机械化还田、能源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建立完善秸秆收贮体系,加强秸秆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
5.加强生态修复建设。规划要求扎实推进生态造林工作,加强森林抚育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严肃查处和打击非法侵占林地和滥伐林木的行为。加快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促进土壤改良,提升耕地质量。确保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和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27%以上和50%以上。 (三)结论
本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打造宜北生态农业功能区等五大农业功能区,充分发挥农田的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生态保护带、生态隔离带效应,有利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在重点产业上,用三到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保供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和生态林地等“三个百万亩”基地,以充分发挥农业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土,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本规划与无锡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相协调的,基本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看,《无锡市“十三五”(2016-2020年)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是可控的,规划是可行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