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毛泽东1934年两次调研看苏区精神

2024-02-11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毛泽东1934年两次调研看苏区精神

作者:李蓉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05期

[摘要]毛泽东一生非常重视到基层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1934年在粤赣省、赣南省的两次调研,是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实践来源,也是毛泽东参与培育和铸就苏区精神的具体体现。在这两次调研中,从毛泽东身上体现出崇高的理想信念、求真的务实精神、为民的高尚情怀、清廉的为政作风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关键词]毛泽东;调查研究;苏区精神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4)05-0045-04 [收稿日期]2014-05-23

[作者简介]李蓉(1954—),女,四川成都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参加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为苏区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苏区精神的培育形成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其中,毛泽东1934年在粤赣省、赣南省的两次调研中也充分体现了苏区精神。

1934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上极为艰难的一年。国民党军队的重兵“围剿”,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连连失利,尤其是广昌保卫战的严重失败,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已被攻破,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命运岌岌可危。在这危急的局势下,博古、李德等到广昌前线去了,周恩来留在后方的瑞金,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4月下旬,经过周恩来同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带着几名随员离开瑞金,前往中央苏区南部的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这是毛泽东在受到错误批评、被冷遇三个月后才又得到的一次工作机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一生非常重视到基层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收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的1930年5月的寻乌调查、10月兴国调查、11月的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都是毛泽东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后写出的报告。本文所说的毛泽东1934年的两次调研,主要指1934年4月至6月、9月中旬至10月初到当时粤赣省、赣南省所进行的调研。这两次调研,没有留下更多的文字,所以人们了解不多。实际上,毛泽东1934年的这两次调研,也是毛泽东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实践活动,是体现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规律的重要表现,更是毛泽东参与培育和铸就苏区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始终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遵循求真务实的思路

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曾设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等5个省,6个省级党组织。粤赣省设立于1933年8月,地理位置在江西省南部北至于都县、南至粤赣交界、东至会昌、西至信康地区,辖区范围先后包括江西省的雩(于)都、会昌、寻邬(乌)、安远、信丰、南康、赣县、大庾(余)、定南、虔(全)南、龙南,广东省平远、兴宁、龙川、五华、南雄,福建省武平等县的全部或一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人口55万。该地区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南方前线。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赣南省,设立时间为1934年7月,所辖范围为于都、寻安、门岭、登贤、杨殷、赣县、信康赣、兴(宁)龙(川)县。全省人口约40万,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这两个省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管辖的范围中成立较晚,毛泽东前往视察调研,很有指导意义。

1934年4月下旬,毛泽东到达粤赣省委和省苏政府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他首先会见了中共粤赣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听取了何长工南线军民反“围剿”的情况汇报。当时,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的国民党军是时任国民党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南路军司令陈济棠所率的部队。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导刘晓、何长工等制定了南线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毛泽东分析说:要吸取福建事件的教训,善于利用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粉碎敌人的“围剿”,壮大自己的力量。但是,也要提高警惕,军阀毕竟是军阀,要“听其言,观其行”。总的是要摆正“打”与“和”的关系,和平局面是巧妙地打出来的。毛泽东关于加强对陈济棠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对缓和南线赤白对立,促成陈济棠同红军和谈起着良好作用。1934年10月初,红军同陈济棠部进行谈判,达成“就地停战”、“必要时可以互相借路”等五项协议,为以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时顺利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二道封锁线提供了有利条件。

毛泽东在粤赣省的调研中还提出,我们不能按本本主义先生们坐在城市楼房里设计出来的那套洋办法办,什么以碉堡对碉堡,集中对集中,这叫以卵击石。为了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消灭敌人,就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硬拼消耗。但当时犯着“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红军领导人却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以碉堡对碉堡,以集中对集中,使红军力量受到不应有的严重损失。当毛泽东得知红22师于4月21日被迫退出筠门岭、正在召开干部会检查战斗失利的教训时,立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赶到粤赣省委办公室给红22师负责人打电话,详细了解敌我情形,然后对政委方强说:你们是新部队,敌人又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敌人才前进了那么点,这就是胜利!毛泽东首先肯定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给他们以巨大鼓励,同时,对下一步的作战给予了精心指导。毛泽东指出:现在应该把主力抽下来,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打游击,钳制敌人。在整训中要总结经验,好好研究挡不住敌人、不能打好仗、不能消灭敌人的原因。为了保存红军主力,消灭敌人,仍要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并取得地方党的帮助,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打法,牵着敌人的鼻子兜圈子,把它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要严密侦察和研究敌情、地形,在会昌与筠门岭之间布置战场。要在敌人侧翼,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歼灭敌人一个营一个团,继而打更大的胜仗。毛泽东的这些意见不仅具体而且切合作战实际,还体现了共产党人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对革命胜利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22师政委方强在连以上干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意见。师党委研究了这些指示,并作出具体布置,有计划地更坚决地打击敌人,使敌人龟缩在筠门岭,未能前进一步。由于实行了毛泽东的意见,中央根据地的南线出现了新的局面。

6月上旬,毛泽东来到会昌站塘的李官山视察,见到红军战士走出碉堡,在野外练刺杀、搞演习,感到特别高兴。他在李官山住了十余天。得知红22师用小部队近期打了五六个小仗,消灭敌人一支企图前进的部队,很是高兴。他看了六份反映小战斗的《战斗详报》,并用三个晚上同师领导一起研究了《战斗详报》,深入总结小战斗的经验和教训。还同红22师营以上干部进行座谈,了解部队从碉堡里走出来,实行红军的“三大任务”,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南线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在军事上稳定了会昌的局势,这也是红军采纳毛泽东正确意见的结果。

但是,党内犯着“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领导人却对方强不满,并将其撤职、调回瑞金。为此,有的干部不理解,向毛泽东提出:既然前线有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方强政委反被撤职,调回瑞金呢?毛泽东回答说:我们是红军战士,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要忠心耿耿。要从总结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中明辨是非,坚持真理。1934年9月中旬,前线的战局越来越不利,东线和北线都被突破,西线也更加困难。毛泽东心情焦急,向中央书记处要求到赣南省去视察,得到了同意。于是,他带着秘书、医生和警卫班抵达赣南省委、省苏、省军区所在地于都。刚到于都,周恩来就打来长途电话,要毛泽东着重了解于都方向的敌情和地形。毛泽东立刻召开各种会议作调查,还找那些从敌占区或刚被敌军占领地区过来的商人和其他人员详细了解敌人的动向,并于9月20日急电报告周恩来,从而为中央下决心长征开始时从于都方向突围,起了探路的作用。

二、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情怀,遵从清正廉洁的党纪

在赣南省调查期间,毛泽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和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的思想。他指出说:农村是海洋,我们红军好比鱼,广大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地方。要爱护民力,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兵民一心是我们胜利的本钱。这也反映出毛泽东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相信、依靠人民,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胸怀。

在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形势日益恶化的条件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毛泽东强调,即使是对“反水”群众,也还是要做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的办法。所谓“反水”,是反悔、变卦的意思。当时有的群众本来是支持红军的,但当国民党军队来了就反悔、变卦。为此,毛泽东提出,部队对“反水”的群众决不要打枪,但要放“纸枪”(即传单、标语),帮助地方政府多做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教育群众。对反革命分子则坚决打击。\[1\]P222-223从中可见毛泽东对群众工作采取的基本态度,还是要防止简单生硬的办法。包括对国民党陈济棠部队,毛泽东也提出,要开展强大的宣传攻势,宣传抗日救国,枪口一致对外,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1934年5月,毛泽东在粤赣省调研期间,出席了粤赣省委召集的会议,各县县委书记、区苏主席、乡苏主席,以及省里派出的扩红筹粮突击队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并汇报了工作。毛泽东认真听取汇报并指出:目前斗争形势很紧张,苏区越来越小了,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在他提到的工作中,有不少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如深入开展查田运动;组织余粮大米出口,向白区购买布匹、食盐;做好优待军烈属的工作,做好残废军人的转移安置工作;恢复钨砂的生产与输出,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加强妇女工作,组织妇女变耕队等等。

同年6月,毛泽东还致信中共会昌县委和县苏维埃,其中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搞好人民群众的生活;搞好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的封锁。体现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生活的极大关心,对搞好经济建设的重视。

三、始终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1934年7月1日,毛泽东在中共粤赣省机关报《前线》第八期上发表了视察中央革命根据地南线时的一次谈话要点。其中明确提出:“我们有困难,但我们一定要克服它,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它。”这是毛泽东一贯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意志。

在到粤赣省调研之前,毛泽东的处境异常艰难。1965年他对外国朋友说起当时的情况:“他们迷信国际路线,迷信打大城市,迷信外国的政治、军事、组织、文化的那一套政策。我们反对那一套过‘左’的政策。我们有一些马克思主义,可是我们被孤立。我这个菩萨,过去还灵,后头就不灵了。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2\]毛泽东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他在会昌和于都调查期间,也十分关注根据地的全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毛泽东号召“一切积极奋斗的同志们团结起来,开展反机会主义动摇消极的斗争,为着革命胜利奋斗到底”。对革命的忠诚,也是毛泽东顽强奋斗的精神支柱。他指出:“怕困难,消极,懒散,请假回家,开小差,在工作中口称冇办法,用平常样子对付紧急工作,战争空气的缺乏,工作的不实际、不深入、不抓紧,这些凶恶的毒菌立刻给它消灭掉。”\[3\]P430他自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在赣南调查中,我们看不到毛泽东丝毫的消极、懒散,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无私的奉献。

毛泽东在会昌工作了两个多月,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央苏区南线的相对稳定的局势,同北线接连遭受严重挫败的形势形成鲜明的对照。毛泽东登上会昌城外的岚山岭,远望南方,心潮难平。1934年夏,毛泽东在会昌写下《清平乐·会昌》词一首,表达此时的心情:“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4\]P42虽然毛泽东这时为形势的危急而忧心如焚,但对革命的前途仍是抱着乐观主义的态度。他在六十年代还回忆,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这也反映了毛泽东当时的良好心态。

在中共粤赣省委1934年5月召开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工作还包括:扩大对白军工作,消除赤白对立;号召妇女参加赤卫队;整顿地方武装组织,清洗混入队伍的不纯分子,准备打游击,保卫胜利果实;整顿党、团组织,纯洁队伍,准备转入地下活动;做好地方治安工作,防止敌人破坏;做好扩大红军工作,完成扩红任务等。这些工作,不仅对党和红军建设直接有关,也为扩大红军队伍、寻求革命新发展准备了条件。

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毛泽东又服从纪律,把他和贺子珍的儿子小毛托付给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游击战的毛泽覃、贺怡照顾。在战争环境中,这个孩子被寄养在当地老乡家,后来再没有找到。贺怡也在全国解放后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因车祸不幸身亡。

总之,毛泽东1934年的两次调研,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工作、生活的一个缩影,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对苏区精神的生动体现和诠释。 [参考文献]

\[1\]方强.毛泽东同志来到南方战线\[A\].缅怀毛泽东(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毛泽东接见一个外国共产党代表团的谈话记录\[R\].1965-08-0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毛泽东诗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