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慧北京”破解“大城市病”难题
作者:张伯旭
来源:《前线》2014年第09期
**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指出,北京要加快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城市功能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贯彻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当前,我们要抓住信息化和城市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借鉴国际大都市成功经验,加快推进以宽带化、移动化、泛在化、精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探索解决特大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和运行质量,为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开拓进取,直面“智慧北京”建设新挑战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生产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社交网络、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兴产业、创新应用正在孕育新一轮社会变革。“十二五”以来,北京市抢抓机遇,继圆满完成“数字北京”建设任务之后,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慧北京”的新目标,2012年市政府发布实施《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统筹实施八大行动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但是,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智慧北京”建设仍任重道远,比如在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城乡间、区县间区域发展并不平衡;电子信息产业在挖掘并满足市民快速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信息化在缓解交通拥堵、保护生态环境、创新民生服务、优化城市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巨大能量还未充分释放,利用“智慧城市”治理“大城市病”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因此,“智慧北京”建设要进一步实现创新突破,走创新、集约、务实、安全的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聚焦“城市病”,实现“智慧北京”建设新突破
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服务城市管理,进一步明晰“智慧北京”建设路径,聚焦治理大气污染、节约资源能源、缓解交通拥堵、严格控制人口等重点工作,在全市统一指挥调度下,充分运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加快建设人口有序管理、交通智能监管、生态精准调控、安全切实保障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完善统一的实有人口资源数据库,实现对人口变化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测,为相关部门实施人口调控措施提供支撑,在调控人口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推进市民卡工程,使之成为市民身份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重要标识,实现“记录一生、信用一生、服务一生”,进而实现对户籍人口、无户籍人口及流动人口的分类管理。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推进建立守信激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生产自动化改造,减少对一般产业工人的需求,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大力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整合交通指数、实时路况、自驾车路径导航与公共交通导航系统,合理化引导出行,探索推广汽车分时共享服务,加快速通卡的省际联网,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大力推广网上审批、网上缴费、视频会议、网络购物、远程办公、远程医疗,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出行压力。构建全市停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基于位置的停车信息发布和诱导系统,最大限度缓解停车难问题。
加快建设反映全市生态环境的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情况的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找准污染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服务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生命线管理体系,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地下各类管线的实时勘测,推广智能电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和供热计量器具的应用,实现能源安全供应和动态智能管理。
统筹推进,跨步“智慧北京”建设新征程
依托“智慧北京”建设,解决“大城市病”绝非一日之功。在明确新时期“智慧北京”建设努力方向的基础上,要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资源共享、模式创新、应用示范、安全管理等六大方面加以保障,逐步推进,持之以恒,直至任务目标的完成。
“智慧北京”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发挥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作用,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做到“四个注重,四个避免”,即注重统筹推进,避免各自为战;注重顶层设计,避免零敲碎打;注重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岛”,注重应用实效,避免“盆景工程”。
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宽带北京”行动计划,继续扩大光纤网络覆盖范围,实现光纤覆盖全部城镇家庭用户,并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促进政务网站尽快全部完成下一代互联网改造,鼓励商业网站向下一代互联网迁移;加速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推动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资源共享,提高移动宽带接入能力和质量;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及异构网络的融合应用平台,使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标准。
加快建设统一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法人、人口、空间、经济、交通、教育、医疗、资源能源等重大基础信息数据库,推动基础数据“一表化”、“一口式”采集和应用。升级市区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最大限度满足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共享需求。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云,不断集成和整合网上政务服务,带动全市各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和政务流程的协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改革创新信息化项目的建设运营模式,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开放国有单位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市场。鼓励采用政府投资、公私携手等投资模式建设公共信息化项目。政府部门要逐步开放可让社会利用的原始政务数据,鼓励企事业单位开放其掌握的公益类信息,加快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网,以利于IT企业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服务民生需求。
积极推出惠及民生的重大应用,加大医疗、社保等领域应用整合力度,尽快整合多种卡,推进一卡多用。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监测等工程,提升就业、养老、旅游、食品安全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养老助残、“一刻钟社区服务圈”为着力点,整合社区资源,为市民提供服务,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 全面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化互联网治理。支持安全自主软硬件技术产品研发,打造自主可控的基础软硬件产业体系,推动在党政办公系统实现国产化替代。推动建立信息安全审查制度,加强无线电频率管理,严格开展执法检查,确保重大活动和节日期间全市基础网络和重要系统稳定运行。 (作者: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高 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