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2020-05-24
来源:步旅网
吴松弟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海关史・ 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 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吴松弟 方书生 摘要: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是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七大系列中最重要的统计系列的主体部分, 学界用来研究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此。年刊由多个系统构成,有些系统由数 种不同时期的专刊构成,比较复杂,且数量浩繁,即使同一年刊的内容和格式在漫长的时期中也屡 有变化。如果不予以细致的考证,研究者便难以利用。此外,不同图书馆的电子目录所用年刊的刊 名时有差异,甚至同一个图书馆的目录也存在混乱之处,均需依据原书恢复准确的书名。笔者已著 文对统计系列的日报、月报和季报进行考证,现再撰此文,对统计系列的各种年刊进行详细考证。 关键词:旧海关出版物;考证;统计年刊 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是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七大系列中最重要的统计系列的主体部分, 学界用来研究近代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大部分来自于此。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和中国 海关总署整理、京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170万字巨册——《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的均 为各类年刊。此外,国内外另一些单位收藏的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特别是哈佛大学图书馆所 收藏的430余册(其中有260册未被《中国旧海关史料》收录)中,相当部分也都是年刊。 年刊由多个系统构成,有些系统由数种不同时期的专刊构成,比较复杂,且数量浩繁,即使 同一年刊的内容和格式在漫长的时期中也屡有变化。如果不予以细致的考证,研究者便难以 利用。此外,不同图书馆的电子目录所用年刊的刊名时有差异,甚至同一个图书馆的目录也 存在混乱之处,均需依据原书恢复准确的书名。笔者已著文对统计系列的日报、月报和季报 进行考证,①现再撰此文,对统计系列的各种年刊进行详细考证。 考虑到“满洲国”虽然是外国侵略者建立的伪政权,但其土地仍是中国的领土,进出口 贸易属于中国国内外贸易的一部分,且其海关出版物是研究东北以及内蒙古、河北的部分地 区进出口贸易和经济的重要史料,故该年刊也列入本文考证的范围。 为便于读者使用,本文列出每个年刊的中文名和英文名。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前,所有的 海关出版物,绝大部分都用英文书名,民国建立以后开始采用“华英合璧”的形式,即同时 用中文和英文,才普遍地有了中文的书名。此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关总税务司署统 计科几次印行《海关出版图书目录》,列出尚有剩余可供销售的海关图书,其中少量是晚清 *作者单位:吴松弟,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方书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本文系2011年度国家社科 基金重大项目“巾国旧海关内部出版物整理与研究”(11 ̄ZD092)的阶段性成果,并得到复旦大学光华人文基金的支持。上 海海关学院基础部姚永超副教授对本文亦有贡献。 ①吴松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日报、月报和季报》,《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o12 年第2期,第1—8页。 1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海关出版的内部刊物的中文译名。除此之外,尚有一些英文年刊并无海关确定的中文书名。 因此,本文列出的中文书名,有些是其时海关已经确定的,有些则出自笔者的翻译。 为便于读者利用,每种出版物均说明哈佛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哈佛”)和《中国旧 海关史料》(以下简称“史料”)的收录情况,以及哈佛的索书号HOLLIS No.和胶卷的 REEL No.。 一、口岸贸易统计年册(1859—1881) 《口岸贸易统计年册》是最早发行的海关出版物之一,存在于1859—1881年间,由时间 上前后相续、名称有所不同的两种年册所组成。 1.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1859--1866) (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1859~l866) 按《常关贸易统计》(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第三卷扉页所列,1859年开始出 版海关最早的出版物——《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1863年冬赫德接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后,努力整顿关务,贸易统计的格式逐渐形成。I859--1866年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便反 映了统计格式形成前后的特点。因形成较早,未能编排系列号。 “史料”和“哈佛”均收录上海、广州、天津、宁波、福州、汕头、厦门、芝罘、九江、 牛庄、汉口、镇江、打狗、淡水14个海关早期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但所收有所不同。 “史料”收录上海的1859年、1860上半年、1861年(含长江和北方)、1864—1866年, 广州的1859年、1860年、1864--1866年,天津的1860下半年、1863年、1864年、1866 年,宁波的1861年5—12月、1862年6—12月、1863--1866年,福州的1861年6—12月、 1862年、1864--1866年,汕头的1861--1866年,厦门的1862年3~12月、1863年、1864 年、1866年,芝罘的1863--1866年,九江的1863年、1864年、1866年,牛庄的1864年、 1866年,汉口的1864年、1866年,镇江的1864--1866年,打狗的1863年10月~1864年 12月、1866年,淡水的1866年。 “哈佛”HOLLIS NO.005825547,所收年度数不及“史料”,但仍有“史料”所未收的: 厦门1865年,广州1861年,汉口1865年,牛庄1865年,汕头1860年,淡水1865年,天 津1861年5—12月、1862年、1865年。 据笔者的阅读,最早形成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册,属于1859年的上海江海关和广州粤海 关。1860年汕头潮海关、1863年烟台东海关、1861年福州闽海关、宁波浙海关,都相继形 成了自己最早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到1865年,上述6海关加上厦门厦海关、镇江镇江 关、汉口江汉关、九江九江关、牛庄山海关、淡水淡水关、天津津海关,以及高雄的海关, 都有了自己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册。 早期的贸易统计册因各海关编制,名称并不统一。以1860年为例,广州称《广州港 1860年下半年进出口贸易统计册》(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at the Port of Canton,for the Half Year ended 31st December,1860),上海称《上海港1860年下半年悬 挂外国旗的船只进出口贸易统计册》(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Carried on Under Foreign Flags,at the Port of Shanghai,for the Half Year Ended 3 l December, 1860)。1861年到1863年的广州同于上海,到了1864年又改为《广州港1864年贸易统计 册》(Returns of Trade at the Port of Canton,for the Year 1864)。 2 吴松弟 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1859--1864年各关的统计以半年为一册,内容较少,仅洋货进口、土货出口、航运、 关税等几项统计。1864年前,各关在分类、方法、货物单位、货物价值等方面都没有划一 的制度,亦无全国统计。1864年后,建立了划一的制度,对外进出口和埠际贸易开始分别 记载,运销外洋和埠际之间给予区分,同时分类趋于详细,有了大致的来源和去向,海关贸 易统计的格式逐渐形成。 各口岸的进出口贸易统计册在1864年以前都没有目录,以后才建立了目录。目录大致 有以下部类: (1)“国外贸易”(Foreign Trade)。 (2)“沿海贸易”(Coast Trade)。 (3)“商船”(Shipping),反映外国商船的进出情况。 (4)“关税”(Duties),反映挂外国旗的商船的纳税情况。 (5)“特别表格”(Special Tables),反映鸦片的进口和再出口、茶叶和丝绸的出口,以 及金银的进出口情况。 其中第1、2部类主要反映外国商品的进口和再出口,以及与中国港口之间的商品的进 出口情况。 有些海关由于贸易量少、活动种类也不多,目录相对少。1864年的天津只有1、2两 类,而1864年的镇江连“国外贸易”都没有。1864年以前以半年为统计单位,1864年以后 改为一年为统计单位。统计册中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大致只有几十页,数量最多的上海,也 只有百余页,而最少的海关只有十余页。 1940年出版的《中国海关出版图书目录》(List of Chinese Customs Publications),提到 1859年开始印行的《贸易统计年册》(Annual Returns of Trade)。笔者在“史料”和“哈 佛”收藏中均未见此书,颇疑它是《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1859-1866》(Returns of the Im— port and Export Trade,1859--1866)之误。 2.中国条约口岸贸易统计年册(1867—1881)(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1867—1881) 按《统计年册》在1867年首次出版时所用的名称是《中国根据条约对外开放港口贸易 统计年册》(Returns of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 to Foreign Trade),第二 年便改用《中国条约口岸贸易统计年册,1868年》(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 for the Year 1868)。此后名称固定下来不变,属于统计系列的第3号。 据郑友揆先生考察,1859--1866年这8年只有各关的贸易统计付印问世。1867年以后 总税务司署设专司,总辖各关统计,由副税务司(1873年改为造册处,1923年称为统计科) 专门负责编纂出版海关统计和报告。 据1867年统计年册的目录,除了简要反映1866、1867两个年度全国状况的表格之外, 其他表格都是以各分关为单位,一般设立外国进口商品、外国进口复出口商品、对外国出口 的本国商品、进口港口的各国船只数量等表格。上海江海关还记载主要经上海进出口的长江 和北方港口的分布状况。该年共有上海、广州、汕头、厦门、福州、淡水、台南、基隆、宁 波、汉口、九江、镇江、芝罘、天津、牛庄15个港口所在海关的年度贸易表格。 1868年以后统计年册的主要目录如下: 3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第一部分:贸易和税收辑要(Abstract 0f Trade and Customs Revenue Statistics)。包括: 1.进出口贸易值和国别。 2.洋货进口、土货出口、洋货复出口。 3.专项统计,包括鸦片、茶叶、航运,各港税收、洋货直接进口、洋货复出口国外, 各港十年来贸易比较,上海港贸易总值和净值。 4.附件,包括各国在内外贸易中的比重、各口岸的转口贸易和人口统计。 第二部分:分港贸易统计(Statistics of the Trade at Each Port),包括牛庄、天津、芝 罘、宜昌、汉口、九江、芜湖、镇江、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淡水、打狗、厦门、汕 头、广州、琼州、北海l9个海关。各关条目有所不同,大体格式如前,类别有所增多。无 论是全国统计和分关统计,越往后统计类目和内容越来越详细。 1869年增设“国内税收统计”(Returns of the Native Charges),用以登记在各个重要口 岸及其附近被征税的国内贸易状况,部分内容相当于后来的常关的国内贸易报告,包括运销 路线、沿途征税点和收税情况。不过,第二年的年度贸易册中便取消了“国内税收统计”。 就货币单位而言,1876年是一个重要的统一时期,此前海关两仅通用于海关税收和浙 海关,上海江海关采用规元,华南为墨西哥银元,华北和长江各埠使用本地两,大致兑换率 为100关两一111.4规元=:=1O4—106长江、华北本地两一14O一160墨西哥银元。 至1881年,统计年册的统计格式基本成型,由于金银进出对贸易平衡的重要性,该年 开始出现金银进出口价值表。上海部分增加“土货的出口和再出口贸易”(Trade in Native Produce--Export And Re--exports)以及“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专用以反映与内地 的贸易状况,此外在“特别表格”(Special Tables)中也可看到埠际贸易的数据。除上海以 外,宁波、温州、福州等一批海关的统计年册均具有上述内容。 二、条约口岸贸易年度报告(1864—1881)(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or the Year,1864—1881) 此为各海关贸易的年度报告,属统计系列第4号。按《常关贸易统计》的第三卷扉页所 列,1865年开始出上一年度的年度报告,但各期书名有所不同。1864年的年度报告称《上 海、广州、汕头、厦门、宁波、汉口、九江、芝罘、牛庄港贸易报告,1864年》(Reports on Trade at the Ports of Shanghai,Canton,Swatow,Amoy,Ningpo,Hankow,Kiuki- ang,Che{oo,and Newchwang,For the Year 1864)。1865年改为《中国按条约对外国开放 港口贸易报告,1865年》(Reports on Trade at the Ports in China Open by Treaty to Foreign Trade,For the Year 1865)。到1867年再变为《中国条约口岸贸易报告,1867年》(Re— 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for the Year 1867)。此后,报告名沿用至1881 年。自1877年起在报告名后面加上期数,从最早的年度数起,1877年是第13期,出版到 1881年,共18期。 以上报告“哈佛”全部收藏,装订成17册,除1871、1872合为一册,其余均1年一 册,HOLLIS No.;005825548,并收入REEL No.2O4—208。“史料”中1881年以前的英文 年报均只收“贸易册”(Returns of Trade),而不收“贸易报告”(Reports of Trade)系列, 因此未收本系列。 该报告由文字和表格组成,一般完成于次年一月底。1864年的贸易年报,每个海关只 4 吴松弟 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有几页,全书只有三十余页。1865年普通海关如福州增加到十页左右,上海等重要海关约 二三十页。大致包括总论、轮船、进口、出口等部类。1874年首次在年报的最后附上“海 关题名录”(Service List),包括总署和各地税务司负责人名单以及各类工作人员的数量。 1876年首次将年报的内容分成两大部分,其一是全国贸易报告(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其二是各海关的贸易报告(Reports on the Trade of the Treaty Ports of China)。而 附件中的“海关题名录”所列出的海关关员名单,不仅包括总署和各地税务司署的官员,也 包括海事部门、外国洋员以及已退休的工作人员。每年度的贸易报告大致在两百多页。 到1881年,年报的内容已相当丰富。它由两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内容较 多,包括1881年对外贸易概貌,洋货进口、对国外的出口、各国在外贸中所占的比重、沿 海贸易、复出口、航运、税收;第二部分以牛庄为开端,自北向南依次是天津、芝罘等约开 港口贸易报告。“海关题名录”仍然保留在附录部分。 与贸易年册不同,贸易年报不仅用表格的形式说明该年全国和各地区的贸易状况,而且 用大量的文字,说明全国和各地的贸易进展、影响贸易的内外因素,以及口岸城市及其所在 地区的从自然、经济到政治、文化的多方面的情况。由于这样的原因,郑友揆年度报告评价 道:“对于各该埠商业、政治、社会情形,叙述颇详,足资参考。” 还须指出,年报所收的诸多地图(大部分彩色,小部分黑白)都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例如,1867年的海南岛图,1868年的泉州府图、温州河口图,1873年与台湾的淡水、基隆 有帆船贸易的大陆港口分布图,1874年的江西省图、福建省图,1875年的东北地图,1874、 1875和1876年中国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地区分布图,1877年的安徽省南部图、温州水路图、 广西省图,1879年江南省图、厦门及其周边地区图,1880年的台湾图、江南省图、福建南 部图、打狗港图、汕头图,均弥足珍贵。这些地图大多由海关洋员采用现代测绘、制图方法 绘制,精度远远超过当时还在广泛使用的中国传统方法绘制的地图,反映内容之详细和全面 更远过之。加上绘制时间较早,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1874年开始以曲线图的形式,登记镇江、芜湖、九江、汉口、宜昌等城市长江 河段逐月的水位涨落数据,此后得到登记水位的长江沿岸的城市逐渐增多,这些数据已成为 研究长江水文变化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三、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1882—1919) “史料”和“哈佛”都有收录,但各自采用的英文书名不同。 “史料”为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at the Treaty Ports 1882--1919,“哈佛”书名为Return of Trade (24血一61 Issue)and Trade Report(18 一55也Issue),1882--1919。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 用早期的书名,后者用后期的书名。每年1期,出版到1919年的第38期。 属于统计系列,但前后编号有所不同。l882—1915年属于第3号和第4号,1916— 1919年属于第3至第5号,系列的差异反映了内容的增减。 1882年以前,“贸易年册”(Return of Trade)和“贸易年报”(Trade Report)分别发 表,分属于第3、第4系列。1882年以后两个系列合并发表,但各部分仍接续原来的卷数, 并在书名上体现出来。由于两个系列的卷数不同,故在全套书的书名Return of Trade和 Trade Report后注上各自的卷数。例如,1919年的Return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全名 是Trade Returns(61m Issue)and Trade Report(55血Issue),1919。 5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由于“史料”1881年以前的英文年报只收Returns of Trade而不收Reports of Trade系 列,1882—1919年用已经合并的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系列。在缺乏必要说明 的情况下,读者容易误会,以为1881年前后的年刊是一样的。 1882年的《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由两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贸易报告和 统计摘要”(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包括当年的全国贸易 总报告和统计辑要;第二部分是“分港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Report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包括年度贸易报告和年度贸易统计。其中,1886-1893年包含朝鲜的贸易报告 和贸易数据。 1882年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对贸易报告进行规范,对各海关限制篇幅,①但随后年报的 内容又重新增多。1885年开始增加“附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1884—1885年贸易报告 的索引;二是朝鲜贸易统计,当时中国帮助藩属国朝鲜管理海关,故在1886--1893年间, 朝鲜三港的年刊附录在中国报告之后。1894—19O3年还论述中国的对外贸易状况。 1904年仍由两部分所组成,但第一部分是新增加的Report on the Working of the Post Office,即邮政报告,除用英文印刷,同时也有中文版,单独作为1册。第二部分是各港口 的贸易报告和统计,其第一卷是中国外贸的总报告和北方港口贸易报告,第二卷是南方港口 与邮局工作报告。在全国贸易报告之后,开始有中文译本,题为《光绪三十年通商各口华洋 贸易情形总论》。 1905--1906年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对外贸易报告和统计摘要”,并附 全国邮政报告。第二部分是“分港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其第一卷是从牛庄至胶州的北方 港口,第二卷是从镇江至九江的长江港口,第三卷是从上海到温州的华中港口,第四卷是从 汕头到北海的华南港口,第五卷是从龙州到亚东的边疆口岸。第三部分是包括进口、出口在 内的对外贸易分析。 19O7一l9l9年均由三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是中国对外贸易的论述和数据摘要,在 1911年以前还包括邮政报告;第二部分是各港口的贸易统计和贸易报告,众多的港口报告 被分成5卷,分别是北方港口(1911年前为从安东至胶州,1911年以后为从爱珲至胶州)、 长江沿岸港口(从重庆至镇江)、华中港口(从上海至温州)、南方沿海港口(从三都澳至北 海)和边疆海关(从龙州至亚东);第三部分是对外贸易分析,分成进口和出口两卷。 除了上述主要内容,l885—1887、1892、1898、1903、1906、1912等年度,还附有 “年度报告内容索引”(Index to Annual Trade Report)。 总的看来,1882—1919年是海关报告规范革新的重要时段,随着统计手段的更新和贸 易内涵的变化,在统计方法、统计度量、文本结构以至表述格式上,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刷新 改良、规范运作,以求科学、系统、完备、精确。主要表现在: 1.在统计范围上:1887年九龙、拱北的设关,将一向视为走私渊薮的华南和港澳之间 的帆船贸易进行有效的统计;1902年天津、福州海关开始统计、管理周围5O里常关贸易; 1904年邻近的常关贸易统计被纳入了历年的海关贸易统计系统中。此外,这一期间增设了 ①据郑友揆的查证,合并后的贸易报告是原来各关报告的一个简本,当时对各关报告的篇幅有如下的规定:江海关lO 15页;津海、江汉、粤海各关8—1O页,其他各关2—4页。 6 吴松弟一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大批海关,在《中英烟台会议条约》以前,全国开设17个海关,此后又陆续增开了25个 海关(包括7个分关)。其中的一些海关,开设在东北沿边、租借地和西南边境。海关统计 的内容也相应地实现了空间上和结构上(常关管理)的扩张。 2.在统计方法上:据郑友揆的调研,1904年前海关的统计均按市价(Market Value) 记值。进口货的价值,包括该货的原价、进口税额、运输仓储费及出售时的佣金等;而出口 货价值,则不包括离岸前的出口税额、运输仓储费和收买时的佣金等。1904年以后,进口 货采用起岸价(C.I.F.),即进口货的市值,减去进口税额以及起岸后的一切费用;出口货 采用离岸价(F.O.B.),即出口货的市价,加上落船前的一切费用。这样,1904年前后进 口货价值增加,而出口货价值则减少,以至与实际价值相差25 之多。①1914年以后,海 关将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四埠的离岸价印成出口估价单(Export Valuation List)分发 各关,作为统计时的参考(进口货减去进口税及7%的费用,出口货加上出口税及8 的费用), 统计上更加准确,但是出于国内物价的上升趋势,1914年后依然存在着出口估价过低的问题。 3.在统计格式上:自二十世纪初以来,随着开放商埠的增多,各个港埠腹地彼此交叉 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最具典型的珠江三角洲一带,集中了广州、江门、三水、九龙、拱北五 关,彼此的腹地互相重叠,难以清晰地划分。为此,自1905年起,海关总税务司署将以往 的分关贸易统计取消,改为全国统计,列成一个全国进出口货物表。这样,1905年起在总 报告中就再也没有记载各商埠间的埠际贸易状况,不过分关的报告或统计还是延续到1919 年。同样地,1904年新的关税修正案增加了进口洋货的类目,主要是细分了一直混在一起 的杂货类(Sundry Articles),所以统计上增加了“进出口货物类编”;进出口货物分类趋于 详细,以进出口货物为单位,记载历年各货进出口的数值,并通过数年的回顾以显示贸易的 盛衰和结构的变迁。1912年采用布鲁塞尔国际关税会议的分类标准,进口分类更加细密。 1919年12月16 13海关总税务司署颁布的第2993号通令,规定从1920年开始,原先作 为年刊系列的“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此后不再 出。②其全国性的总论载人继之而起的“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Foreign Trade of China),而各分关的年度统计和年度报告作为季报第四季度的主要内容。 四、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1875—1919)(Chinese Version on Returns of Trade and Reports of Trade) 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简称“贸易总册”,是统计系列中唯一的中文出版物,为以上提 到“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 at the Treaty Ports)的中 文译本。 按“常关贸易统计”的第三卷扉页所列,Returns of Trade于1875年、Reports of Trade于1889年开始出版自己的中文译本,在此之前都只有英文版而无中文译本。笔者查 过光绪五年(1878年)印行的贸易总册,该册的封面题为“大清光绪五年岁次己卯通商海 关造册处印”诸字,封底印着“照英文第二十册摘译汉文第四册”。考虑到1859年开始出版 ①郑友揆:《中国海关贸易统计编制方法及其内容之沿革考》,《社会科学杂志》(ee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第5卷第 3期,1934年9月。 ②中国海关总署编译委员会:《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1861--1942年)》(第二卷),第2993号(第二辑),第 262页。 7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贸易年册”(Return of Trade),1年1册,1878年正是第2O册;1875年开始出现其中文摘 译本“贸易总册”,1年1册,1878年正是第4册。可见,1878年印行的“贸易总册”,乃摘 译当年印行的英文Returns of Trade的第20册,而首次编制并于光绪元年(1875年)印行 的总册,是该年的英文版Returns 0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 for the Year 1 87 5的 摘译。因此,“贸易总册”始出版于光绪元年(1875年);也由于这一原因,1889年以前的 “贸易总册”都只是表格而无任何文字论述,1889年并入“贸易年报”(Report of Trade)的 中文译本,才有文字论述。可见,“贸易总册”最初是年度贸易册的中文译本的书名,1889 年出现该年度贸易报告的中文译本(称“贸易论略”),且并入“贸易总册”,但书名不曾改 变。 “贸易总册”反映全国的贸易统计。以下以1877年为例,书中分项以表格列出: 第一节,税钞货价总款。下分十款,分别统计全国以及各关的税钞、进出口、贸易船只等。 第二节,货物花色专款。下分二款,分别统计全国以及各关进出口的主要货品。 第三节,船货杂款。下分四款,分别统计全国以及各关的洋药、茶叶贸易以及来往船只 吨数。 1881年起因记载的内容较前增多,贸易总册装订成书,不再像以前摊开成报表的形式。 目录后是“凡例”,解释书中的内容。 1883年印行的贸易总册,反映光绪八年(1882年)的贸易情况。该年的总册为《光绪 八年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至此开始,总册直接在书名上加上年度数字。 1889年的贸易总册开始增加了全国与各港的文字论述,全国论述称“通商各口华洋贸 易情形总论”,各口论述称“各口贸易论略”。以上所列1878年总册记载各项内容的统计表 格,在1889年的总册中均放在全国部分,而各口部分只有文字论述“各口贸易论略”,无任 何表格。“贸易总册”的数据和文字,与同时的英文“贸易年册和贸易年报”相比,内容大 体一致,但在叙述和表达上更接近中国人的阅读习惯。 由于日本占领朝鲜,自1895年起贸易总册不再登记朝鲜各口,开始登记亚东口,共计 天津、烟台、重庆、宜昌、汉口、九江、芜湖、镇江、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淡水、台 南、厦门、汕头、广州、九龙、拱北、琼州、北海、龙州、蒙自、亚东24个关。 随着海关业务的增多,贸易总册的内容大量增加。自1904年起,论述较前详细,而且 附人《邮政事务通报总论》。或许由于篇幅太大,本期起均分为上卷和下卷,上卷名《通商 各关华洋贸易总册》,下卷名《通商各关华洋贸易论略》。 《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至1912年共刊行38期。1913年改名《通商海关华洋贸易总 册》,但仍是英文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的中文版。1920年以后不再出版,代 之以《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Foreign Trade of China)。 “哈佛”收藏光绪四年至三十四年(1878—1908年)的总册,但缺其中的光绪三十一 年,共30册。HOLLIS No.008263506,未被胶卷收入。“史料”收录了光绪八年(1882年) 至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的总册,中间缺光绪十一年(1885年)。 另外,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图书馆收藏的《中华民国海关华洋贸易总册》, 原为当时交通部运台湾档案内藏书,1982年台湾国史馆史料处重印,共计84册。“总册” 上溯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止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其中,1902—1912年共 8 吴松弟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9册,缺1906、1907两年,均为中文出版物《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1913—1919年共21 册,每年度各3册,从内容看是以上提到的英文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的中文 版《通商海关华洋贸易总册》。192O一1931年共43册,其中1920—1924年每年度各3册, 1925—1931年每年度各4册,从内容看是Foreign Trade of China的中文版《中华民国通商 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1932年1册,共3卷,从内容看是Foreign Trade of China 1931 的中文版《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1933~1935年1O册,其中1933、1934年分别为月报 (一)、月报(二)和年刊(一)、年刊(二)8册,1935年仅为月报(一)、月报(二)两 册。从内容看1933--1935年的年刊,是The Trade of China的中文版,仍名《海关中外贸 易统计年刊》。在“哈佛”所收和“史料”所收的海关出版物中,《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 只出到1920年,郭廷以图书馆收藏的《中华民国海关华洋贸易总册》1921年以后部分,在 “哈佛”所收和“史料”所收中《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由《中华民国通商 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和《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两个前后相续的部分所组成(详见 “五、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l920—1948”)。正由于如此,郭廷以图书馆收 藏的《中华民国海关华洋贸易总册》才达到84册,时间一直延续到1935年。 五、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1920—1948) 由时间上前后相续的两个专刊所组成: 1.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Foreign Trade of China),1920--1930 简称“全年总册”,1920--1931年出版,1年1册。“史料”和“哈佛”均收录,哈佛 HOLLIS No.005825552,REEL No.258—269。 光绪元年(1875年)首次编制印行,1913年改名《通商海关华洋贸易总册》,但仍是英 文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的中文版。1920年以后不再出版,该年开始发行的 《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Foreign Trade of China)采用了同时使用中文和英 文书写的中英合璧的形式。 属于统计系列,但其编号和封面中文书名前后有所不同。1920--1922年为第2至第5 号,1923--1930年为第3至第5号。中文书名最初是《中华民国××年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 年总册》,1925年改为《中国海关民国XX年华洋贸易总册》。英文书名Foreign Trade of Chi— na则始终没有变过。1931年“全年总册”停止出版,由《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接续。 “全年总册”承接1919年的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s,但将原来的第一部分 (Part 1)和第二部分(Part 2)合并,改第三部分(Part 3)为第二部分(Part 2)。各年均 分上、下两卷。 1920--1924年,上卷“总论”(Report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由“华洋贸易总论” 和“华洋贸易提要总册”两部分所组成。前者总结一年的全国口岸的贸易情形,分析影响贸 易的各种因素,以文字论述为主,间有表格。后者均为表格,主要反映进出口贸易、海关征 收的税钞等项内容,有全国统计的,有分关统计的,也有按进出口的国别统计的。下卷“中 华民国XX年通商海关进出货品分别产销全年总册”,均是进出口商品的分类统计。除了全国 总数,还有各海关的统计。自1925年起,上卷改名“报告书及统计辑要”,下卷改名“进出 口货物类编”。 正如上文“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1882—1919”所述,1919年以后统计和报告交由各 9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关自行处理。因此,“全年总册”中已经没有各关单独的贸易报告,也没有各类进出口、复 出口统计以及各关的专项统计,代之而起的是进出口货物类编。所以有关各关进出口、复出 口、转口的重要统计资料就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48年。不过,1920--1922这 三年的“贸易年册和贸易年报”(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实际仍未消失,而是 附在第四季度季册的最后部分,到1923年以后才从海关总税务司署的统计中最后消失。 2.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Foreign Trade of China 1931,The Trade of China 1932— 1948) 简称“统计年刊”。1931年“全年总册”停止出版,改由《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接 续,但该年的英文书名仍用Foreign Trade of China,第二年才改用The Trade of China,其 在统计系列中的编号也由Foreign Trade of China的第3至第5号变为第1号。 中英合璧本,1936年以前每年2册,以后增至4册。 “史料”和“哈佛”均收录,后者的HOLLIS No.005825553,REEL No.270—272有收 录,但胶卷较纸本缺1932年、1933年和1934年。 1930年前后是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编纂海关贸易统计和报告的另一个重要变革的时点, 这一变革酝酿于1929年和1930年。1929年8月23日颁布的海关总税务司署第3961号通 令,明确提出贸易年报的内容“严格限于贸易及税收”。① 1930年l1月5日总税务司署又发布通令,这份通令题为“为总税务司指令修改季度、 年度及十年度各关贸易报告及统计册之编辑出版事”,解释改革的必要性。它指出:“早年之 海关乃可获得中国经济及其他可靠资料之唯一机构,故每一口每年分别出版一册贸易报告, 显得非常有用。然目前已有若干政府部门亦专门提供上述资料,而且许多中外文定期出版物 为公众提供由专家就中国商务各方面撰写之报告与文章。因此,由各个口岸编纂海关贸易年 报之作用大为降低,失去继续出版之价值。然而立即改变似亦不相宜,为此决定如下: (a)较大重要城市如哈尔滨、大连、天津、胶州、汉口、上海、广东及九龙可照常出版 1929年贸易报告。 (b)所有较小贸易城市1929年不再出版年度贸易报告,但贸易报告中贸易统计部分仍 继续照例发布。 (c)造册处税务司主编之1929年度全国贸易报告中,应增加有关较少口岸贸易情况内 容。因关于此项内容之单独报告已经取消,故各较小口岸之特殊重要情况均应包括于全国贸 易报告中。 (d)自1930年起,所有各口岸发行之单册贸易报告(因有别于贸易统计)均停止出版, 只出版由造册处主编唯一包括全国贸易之报告。该项报告应成为较目前内容更丰富、更详细 之文献,成为包罗一切主要事实及有关中国贸易各界人士意见在内之一部综合考察报告,使 其更具可读性和启发性。 为此目的并确保尽早出版,决定以每年第四季度出版之季度贸易节略代替年度贸易报 ①473页。 中国海关总署编译委员会:《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1861—1942年)》(第二卷),第3961号(第二辑),第 1O 吴松弟 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告,同时将贸易节略内容扩充,使其成为全年贸易之概述。”① 1932年的“统计年刊”体现了上述改革思想。有关各关的内容被汇总精简至平均两页 左右,但在统计范围上扩大到整个海关。此外,统计单位采用国币元,每海关两合1.558国 币元。 1932年的“统计年刊”共分成5卷。第一卷是“海关中外贸易报告(附各项比较图 表)”:“导言”论述国内外的经济概况、关务概况,然后分东北、华北、长江上游、长江下 游、华中、华南沿海及西江、华南陆路边境等区域,对各口岸的贸易状况予以简要的报告, 再简述全国海关税收、进出口货物价值和金银进口、珠宝、每年进出商船数量等方面的情 况,并列表说明。第二卷是“进出口贸易统计辑要”,包括“进口洋货统计辑要”、“出口土 货统计辑要”两部分。第三卷是“进口货物类编”,包括“直接进口主要货物列号货品表”、 “来源地名及输人口岸”两部分。第四卷是“出口货物类编”,包括“直接出口主要货物列号 货品表”、“运销地名及输出口岸”两部分。第五卷是“国内贸易土货转口统计”,包括“国 内贸易列号货品表”、“土货转口统计”两部分。 1935年原第二卷“进口贸易统计辑要”取消,“统计年刊”由原先的5卷改为4卷。 1943年至1945年停止出版“统计年刊”。1946年恢复出版,分三卷,附有“民国三十年至 三十四年中国贸易概况报告及各项比较图表”。1949年停止出版。 由于洋货的埠际贸易未列入“统计年刊”的记载范围,1935年郑友揆受各方委托,经 过向海关总税务司署交涉,得以抄录以后几年的中国埠际贸易的详细统计资料。② 六、各关年度贸易册和全年册论(1923—1930)(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 1923—1930) 简称“各关年度贸易册”。海关总税务司署交由各关自行编辑,并无统一的书名,而是 在中文书名“贸易册……全年册论”和英文书名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上加关名 和年度。例如,1923年的爱珲关,其中文书名是“爱珲关贸易册,中华民国十二年全年册 论,华英合璧”,英文书名是Aigun 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1923。1925年、 1926年贸易册的英文名相同,但中文名改变,如爱珲关,其中文书名是“爱珲关民国十四 年华洋贸易报告统计册”。 属于统计系列的第3—5号,1924一l931年出版。不同的海关自为一集,论述它们各自 的贸易情形。每年不同的海关集中装订为1卷,1923--1924年为1年1卷,1925--1929年 为1年2卷,1930年又1年l卷,共13卷。“史料”无, “哈佛”收藏1923—1928年, HOLLIS No.005825550,REEL No.270—272有收。东洋文库收1928年、1929年、1930 年,索书号均是XV111一F一7(b)。 不妨以民国十二年的爱珲关为例,看看“各关年度贸易册”的内容。由两大部分所组 成,其一是“贸易论略”,包括“英文论略”和“华文论略”两部分。其二是“贸易册”,占 了书的绝大部分的篇幅,共七节。第一节“税钞”,包括“本年海关征收税钞”、“近十年海 关征收税钞”两部分。第二节“贸易船只”,包括“本年海关遵照总章行驶船只”、“近十年 ①515页。 中国海关总署编译委员会:《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1861—1942年)》(第二卷),第4133号(第二辑),第 ②1951年中国科学院出版郑友揆、韩启桐合编的《中国埠际贸易统计(1936--1940)》 11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海关遵照总章行驶船只”两部分。第三节“贸易货值”,包括“民国十年至十二年海关贸易 货值”、“近十年海关贸易货值”两部分。第四节“出入内地之货”,下无细分。第五节“金 银”,包括“本年进出金银及各币价值”、“本年进出金银铜等币”两部分。第六节“旅客”, 内容为“近十年往来各客”。第七节“专项”,包括“民国十年至十二年进出机制洋式货物按 照现行税法者”等内容。 以后的“各关年度贸易册”的目录和内容大致如上,当然也有一些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 增减者。1923年、1924年这两年每年一大册,1925年以后每年2册,并将《华洋贸易情形 论略》改为《华洋贸易统计报告书》,后皆同此,但从内容看似乎一样。 1929年起发生较大的变化,以爱珲关为例:第一节“税课”,即民国九年至十八年的海 关税课。第二节“航业”,包括“民国十八年海关按普通行轮章程出入口之船只”、“民国九 年至十八年海关按普通行轮章程出入口之船只”两部分。第三节“贸易货值”,包括“民国 十六年至十八年海关贸易货值”和“民国九年至十八年海关贸易货值”两种。第四节“出人 内地之贸易”,包括“海关凭子口单输入内地之洋货”和“海关凭三联单由内地输出运往外 洋之货”两类。第五节“民国十八年海关出口金融”。第六节“专项”,包括“海关进口机制 洋式货物按照现行税法者”、“海关进口大宗机制洋式货物不照现行税法者”,以及“海关出 口大宗机制洋式货物不照现行税法者”等类。 爱珲关为小关,滨江关为大关,其内容便比爱珲关多,而统计册中各节的条目也比爱珲 关稍多。 “各关年度贸易册”除了文字和表格,还有多幅当时的地图,如1923年的镇江港图、闽 江图,1924年的天津水灾重要区域图、镇江港图、闽江图,1925年的镇江港图、上海港图, 1926年的上海港图、上海黄浦江总图、吴淞信号站图、黄浦江管区道路图、澳门及其新港 图,1927年的镇江港图、辽河下游图。这些图因成图时间早、绘制精细、比例尺大而颇具 研究意义。 1929年共有爱珲、滨江、延吉、珲春、安东、大东沟、大连、津海、秦王岛、东海、 龙口、胶海、重庆、万县、宜昌、沙市、长沙、岳州、江汉、九江、芜湖、金陵、镇江、江 海、苏州、杭州、浙海、瓯海、福海、闽海、厦门、潮海、粤海、九龙、拱北、江门、三 水、梧州、南宁、琼海、北海、龙州、蒙自、思茅、腾越45个海关。在该年度的贸易统计 册中,一般各关自成一卷,小关有的附在邻近的大关的后面。其实,这些小关也是独立的海 关,只是因关较小、内容不多,附在某一大关的后面,而不单独成册而已。 各贸易册中,一般都写着有关出版发行的文字。例如,1929年各关,一般都写:“民国 二十年上海通商海关总税务司署造处册处刊印,除交由各口海关发售外,并交上海、香港、 新加坡三口之别发洋行,及上海伊文思图书有限公司、天津法文图书馆、北平中国图书公司 等处代售,每本实价四角。” 七、十年各埠海关报告 《十年各埠海关报告》(Decennial Reports on the Trade,Industries,ete,of the Ports Open to Foreign Commerce,and on the Condition and evelDopment of the Treaty Port Provinces) 属于统计系列的第6号,始编于1882年,10年1期,共发行了1882—1931年的5期报 告。“史料”和“哈佛”均全部收录,哈佛HOLLIS No.004057103。 1 2 吴松弟 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依据1882年总税务司赫德的第200号令,需要压缩年度报告内容,编撰比较详细的十 年报告。1882--1891年的十年报告尽管勉强如期完成,但与赫德完美的预期还是有距离。 于是,赫德在1890年第524号令中,明确要求十年报告按26个标题撰写,每个标题的内容 可以扩充到3O页。通令要求报告“应可读,引人人胜”,务必参考前1O年的月报内容,还 得广泛征求中外人士的意见。0 按照赫德的要求,各关十年报告的内容,除以当地见闻编人外,不应忽略下列诸项: 1.1881年报告之后十年间的形势,并对所在口岸、所辖地区及所在省的要事发表评论。 2.贸易方面之变化,不论新旧商品更替、贸易总值增减及商品价格波动均应陈述。 3.税收之增减,包括总额、分类,或因特种商品引起之消长,均应表示清楚。 4.进口鸦片之贸易形势,每年销售数量和不同品种的价格、土鸦片产地及其与进口鸦 片在各地的竞争情况,均应说明。 5.以兑换率显示货币之行情,并将之与关平两相折算。 6.与其他通商口岸无关联之自开口岸,其到岸货物与离岸货物之价值应作出比较。 7.本口岸在人口方面,包括华人、洋人之人数、成分、身份或职业方面有无特别的变化。 8.口岸的堤岸、道路、警察、街道照明等有何改进。 9.邻近口岸水域中有无航道变浅、淤塞、加深、疏浚等方面的变化。 1O.各口岸辖区内有无灯塔、浮标、标桩等新置设助航设备。 11.所在省关于.隆异事件、瘟疫、台风、洪水、旱灾、暴动等方面之记载及官方或私人 的应对。 1 2.曾否发生任何引人关注之大事,诸如显要人物来访及对其接待,其过程又如何。 13.各省赴京殿试名列前茅的人数,列出此一时期该省之状元、榜眼、探花姓名。 14.各省曾否举办任何文学方面之专门活动,如公共图书馆的创办或翻修,文学会社的 组成,为文学目的而进行的大额捐款或遗赠。 15.各省考取秀才与举人的人数,文盲在总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有无受过教育的妇女。 16.各省的自然特征、自然物产及其产业,通常用于运输者为挑夫、牲畜抑或船只。 17.所辖口岸之本国船舶总数、民船种类、民船贸易的性质及其贸易口岸等情况。 18.本国钱庄之行号及管理方式,费率与工作方式。 l9.本国邮政局及其管理方式,信件发往及来自何地,如何并在何处交付邮资。 2O.各海关是否发生规章的重大变更、人数和工作量的显著增加及增设工作部门。 21.各关辖区的邻近地方,是否出现过陆海军、工业、财政或行政方面的特别事物。 22.所在省分有何种传教团体,以及传教士与皈依者的人数等情况。 23.外地在本口岸设会馆和本口岸在外地设会馆的情况,它们的规章及会员权利与义务。 24.期间有何著名官员在口岸所在省任职或出自本省。 25.期间有无任何著名的书籍在各口岸所在省出现。 26.当地在此期间的历史或1891年末的状况,是否显示出该地将来的前景。② ①参见中国海关总署编译委员会:《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1861—1942年)》(第一卷),第524号(第二辑)。 ②中国海关总署编译委员会:《旧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署通令选编(1861—1942年)》(第一卷),第524号(第二辑),第 329~33O页。 13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l期 按照赫德这种要求,十年报告在内容上必然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涉及政治、经济、军 事、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或许因内容过于庞杂给报告撰写带来了困难,1892年赫德在 第561号令中,说明在第二个十年报告中,上述7(人口变化)、8(市政建设)、11(自然 灾害及事故的防范措施)、12(名人到访和官员的升迁)、13(科举考试)、14(文化建设事 业)、15(受教育比例)、16(本省特产及工业和交通工具)、17(民船经营及处境)、18(本 地钱庄及运行模式)、19(本地邮政运行情况)、22(宗教及信徒)、23(会馆及其章程)、24 (本地著名官员升降)、25(本地刊物),共15项内容可不作要求。但是,他仍然要求各海关 对本省的情况要做说明,而且彼此要互相参照。 1910年,总税务司安格联摒弃了赫德的第524令要求,将以前对各口岸综合性的描述, 改为注重物质和精神的进步,特别强调报告格式要紧凑简明,叙述简要,不得加以随意评 论,对于新开的港口或地区要交待背景并附上地图。因此,第四期十年报告的类目减少为 21项,即贸易与航运、税收、鸦片、货币和金融、人口、港口设施、灯塔航标、邮政电报、 各省行政和省议会、司法、农业、矿山与矿物、制造业、铁路公路、教育、卫生改善和博物 馆、移民、物价和工资、饥荒水灾霍乱及传染病、陆海军、当地报刊等。 1920年,总税务司的第3082令要求第五期的十年报告,需要关注:辛亥革命和满清退 位,欧战对地方的影响,银价空前的涨落,贸易的衰退和繁荣,抵制日货,国内纷争,部分 地方的收回治外法权,以及十年来国内工业的成长。这一通令仍然反映出十年报告一贯的关 心国内外形势的旨趣取向。 梅乐和下发的第五期十年报告,一共有17个栏目: 1.贸易。汇兑涨落的影响、国货的销售、抵制外货的情形、贸易方法的变更。 2.航业。汽油船及电船的进展情况、旅游事业、轮船及汽船交通状况。 3.关税。金单位的施行、关税自主后关税的增加及附加税的征收情形。 4.金融。国币和省币的变迁、钱币的流通、华侨汇款、金本位、外币、辅币。 5.农业。新式机器的采用、耕种新法、畜牧事业、肥料、农产掺假对中国贸易的影响。 6.工业。货币与工资、工会及罢工、采用新式机器及仿制洋货、改革旧法生产土货的 情形。 7.矿业。新矿发展情形、运输方法。 8.交通。铁路、公路及汽车运输、航空、电报、无线电。 9.航行设施。港口及水道、疏浚情形。 1O.地方行政。省政及市政、收回租界情形、厘金及其他地方税收。 l1.司法与公安。领事裁判权、会审公廨的取消、法律和公安。 12.军事。海陆军的变迁。 13.卫生。医院、医生、防疫检疫、卫生行政、新式渠道、扩展街区、公共饮水问题。 14.教育。大学及国立学校的增设、取缔宗教课程的影响、共产主义宣传的发现。 15.文艺。新闻纸及定期刊物、印刷所的增加、宣传。 16.人口。移民、旱灾、水灾、人口统计。 17.治安。私运、海岸巡防、盗匪。 每期十年报告均分为两卷,第一卷是北方和长江沿岸各港,第二卷为南方港口以及附 1 4 吴松弟 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录。第一卷开始是中国地图,然后是总税务司署要求编制各港El贸易条件和贸易状况十年报 告的1737号文件,接着便是各港口的十年报告。五期十年报告除第五期有中文文本外均为 英文,以文字为主,少量统计为辅,有时还附有相当详尽的地图。加上以上所说的内容极其 丰富,大量的文字论述,使得厚厚的一部十年报告宛如区域社会经济百科全书。 在1922—1931年这一卷十年报告的卷首,附有当时副税务司班思德(T.B.Banister) 撰写的《近百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1832—1931》(A History of the External TrMe of Chi— na,1834--1881,Synopsis of the External Trade of China,1882--1931)的中英合璧本。该 书叙述了自东印度公司撤销到1931年关税自主期间百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形,是一项出色 的近代早期贸易史著作。该书共分为4章:历史背景、广州公行(1834--1842)、五口通商 (1843—1858)、近代政府(1859—1871)、联合与发展(1872—1881)。外贸概要部分为十年 概貌和进出口统计总表两节,前一节基本上选自1922年以前的4个十年报告。由于班思德 的书此后没有出过单行本,而一般人又难以看到1832--1931的十年报告,故引用者很少。 必须指出,十年报告中插入了大量的地图,用以显示各海关的关区、关键的水道、山 河、交通、城市、村镇等诸多的空间要素和地理内容。这些地图反映的内容繁多,绘制时代 较早,且均采用西方的科学方法绘制或改绘,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有的地图,例如长江汉 口岸段图、三都澳港图、闽江两岸常关分布图、厦门城市图、汕头港图、广东邮路邮局分布 图、梧州城图、广西省图、梧州府图、蒙自城图、思茅城图、云南西南部图、思茅至蛮耗道 里图、打狗(今高雄)港图、天津城图、海河流域图、中国邮路图、哈尔滨关界详图、中国 产业分布图、广东三水地区图、北满地图、黑龙江大黑河港图、葫芦岛港计划图、山东龙口 港图,可能在其他地方已不易查阅。此外,一些表格,例如云南驿站里程表、梧州至桂林水 路里程表、南宁至百色水路里程表、桂林至 ̄OpJ,I、l驿路表,详细记载沿途交通点的地名及各点 之间的道里,对于交通研究极具价值。 如上所述,《条约口岸贸易年度报告》、《各关年度贸易册和全年册论》、《十年各埠海关 报告》等旧海关出版物,都有着数量不等的地图,合而计之估计可达一百几十幅,且大多像 十年报告中的地图那样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然而,由于节约成本的原因,这些本来尺寸较 大的地图,在“史料”中均按书的大小印制,而彩色地图则采用黑白印刷。读者不仅看不清 地名,而且无法分辨代表不同地理内容的彩色线条,因而无法利用。 八、常关贸易统计(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 共三卷,分别刊载福州、天津和全国各常关二十世纪初的贸易统计。前2卷出版于 1904年,第3卷出版于1907年,列入统计系列的第7号。“史料”不收,“哈佛”收录,装 为1册,HOLLIS No.005825596,REEL No.203有收。 第1卷“福州,1903” (Foochow,1903),全称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 No.1--Foochow:Kuang Hsu,29 Year。 第2卷“天津,1902” (Tientsin,1902),全称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 No.2~:Tientsin,1902.。两书先是用于展示总体状况的表格,接着是“贸易统计” (Trade Returns),由多个表格组成,大多记载经过主要常关和各地关卡的进口、出口的货 名与价值。格式大体同于平常海关的“Returns”。各书约有十余页。 第3卷是“常关统计和报告,1902--1906”(Quinqurennial Report and Returns,1902一 ]5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 1 906),全称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No.3一:Quinqurennial Report and Returns, 1902--1906。该卷首先是一张题为Native Customs Revenue,1902--1906的表格,列出牛 庄、天津、烟台、胶州、宜昌、沙市、九江、芜湖、上海、宁波、温州、三都澳、福州、厦 门、汕头、广州、江门、三水、梧州、琼州、北海共21个海关,各自管辖下的常关在这5 年中每年的贸易总值。接着,便是常关的“贸易报告和统计”(Trade Report and Statis- tics)。多数港口都既有贸易报告,又有贸易统计,少数港口只有贸易统计,没有贸易报告。 贸易报告论述简要,涉及常关的位置、管辖范围、交通路线、影响因素等等,有的还有地 图。再是贸易表,一般有“船舶”(Shipping)、“价值”(Value)、“进口”(Imports)、“出 口”(Exports)、“税收”(Revenue)等五张表格,分别记载轮船、进出口货名与价值、税收 的情况。 由于有关常关的资料和数据极为稀少,《常关贸易统计》无疑是研究晚清常关必不可少 的核心资料。其中,又以第三卷内容最为宝贵。 九、中华民国二十四年粤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年报特刊(Yearly Returns of the Foreign and Interport Trade of Caton) 由粤海关税务司自印,共1期,100页。 “史料”未收, “哈佛”收藏,HOLLIS No.007938400。 全册主要由两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登记广州与香港、梧州、上海、汕头、九龙等地的 金条、银元、钞票的进出口情况。第二部分登记粤海关洋货进口和土货出口的情况。据表可 见,广州主要对外贸易对象是香港、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 粤海关统计年报特刊不限于1935年,惜笔者尚未读到。 十、“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年报(Annual Return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Manchoukou)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次年3月1日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 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满洲国”。通过这一傀儡政权,日本在中国东北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 民统治。此傀儡政权管辖范围,大致包括现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 北北部。尽管这一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政权,但其境内的进出口贸易属于中国境内的 商业贸易活动和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因此,收录伪满洲国的外国贸易统计年报,有助于探讨 我国东北这一时期的内外贸易。 伪满洲国的“外国贸易统计年报”采用“华英合璧”的形式,封面、目录和书中的文字 分别用中文和英文书写,由财政部编纂。以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的年报为例,其中文 名称是:“满洲国”外国贸易统计年报,大同元年;下书英文书名:Annual Returns of The Foreign Trade of Manchoukou,1932。 年报在伪满洲国成立后开始编纂,内容可以大同元年为例进行说明。大同元年的年报详 记该年中‘满洲国’和关东州各税关对外贸易之内容,包括如下方面:输出入贸易总额表, 金银输出入表,输出入贸易国别表,再输出国别表,国籍别出入船舶表,输}n品表,输出品 类别表,以及输出品表。年报的价额单位,输出按海关两,输入按金单位,以表计之,但总 计则按海关两,以示划一,共300余页。 “哈佛”未收,“史料”收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1937年共6 年的年报。 】6 昊松弟方书生: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的书名、内容和流变考证:统计丛书之年刊系统 十一、结语 综上所述,海关出版物的年刊系统,大致分年册、年报、年册年报、年册年报中文版、 各关年度贸易册和全年册论,以及十年报告、常关贸易统计、粤海关进出口贸易统计年报特 刊等,此外“满洲国”也发行“外国贸易统计年报”。 其中,作为按年相续的基本年刊系统,是年册、年报、年册年报,其各自刊行的时间如 下: 1.口岸贸易统计年册(1859—1881) (1)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册1859--1866(Returns of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1859—1866) (2)中国条约口岸贸易统计年册(1867~1881)(Returns of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in China,1867—1881) 2.条约口岸贸易年度报告(1864--1881)(Reports on Trade at the Treaty Ports for the Year 1864—1881) 3.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1882--1919)(一称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at the Treaty Ports 1882--1919,一称Return of Trade(24血一6lst Issue)and Trade Report (18血一55出Issue).1882--1919) 4.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1920--1948) (1)中华民国通商海关华洋贸易全年总册(Foreign Trade of China,1920--1930) (2)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Foreign Trade of China 1931,The Trade of China l932— 1948) 依据上述年刊,便可查到1859--1948年这9O年间不同年度的贸易数据、贸易情形以及 影响贸易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资料。 除了上述按年相续的基本年刊系统,还有出于不同目的而编辑出版的年册年报系统。它 们主要是: 1.通商各关华洋贸易总册(1875--1912),通商海关华洋贸易总册(1913—1919)(Chi— nese Version on Returns of Trade and Reports of Trade) 统计系列中唯一的中文出版物,为以上提到“年度贸易册和贸易报告”(Returns of Trade and Trade Report at the Treaty Ports)的中文译本。 2.十年各埠海关报告(Decennial Reports on the Trade,Industries,etc,of the Ports Open to Foreign Commerce,and on the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eaty Port Prov— inees),10年1期,1882—1931年。 3.各关年度贸易册和全年册论(1923—1928)(Annual Trade Report and Returns, 1923--1928),以各个海关为记载单位。 4.常关贸易统计(Native Customs Trade Returns),分别记载福州(1903年)、天津 (1902年),以及牛庄、天津、烟台、胶州、宜昌、沙市、九江、芜湖、上海、宁波、温州、 三都澳、福州、厦门、汕头、广州、江门、三水、梧州、琼州、北海共21个海关(1902— 1906年)的常关贸易年册和贸易报告。 (责任编辑赵世璐) 1 7